朱花之月
2011年河瀨直美執導電影
《朱花之月》,外文名朱花の月,是由日本東寶映畫發行的91分鐘劇情影片。該片由河瀨直美編劇、執導,こみずとうた、大島葉子、小水藤太、西川紀夫等主演,於2011年9月3日在日本上映。
該片改編自坂東真砂子所著小說《為何不見》,以美麗而具有深厚歷史背景的奈良作為舞台,講述了兩個男子與一個女人之間的愛情故事。
位於日本奈良的香具山、畝傍山和耳成山素有“大和三山”之稱,在它們的中心交匯處,古老的藤原宮遺址坐落於此。藤原宮的挖掘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古人的靈魂混於泥土之中,經傳送帶的輸送重現天日。
在群山環抱的靜謐角落,為鯉魚旗守護著的是屬於奧明日香(明日香村東南部)聚落的小村栢森。數年前,木雕藝術家拓未(こみずとうた飾)遷至栢森,他對無人居住的民宅翻新改造,並向村中的大嬸學習農耕,這個沉默寡言的男人似乎在此找到了人生的歸宿。某天,拓未偶然重逢當年的同學加夜子(大島葉子飾)。加夜子是一名染色家,她與當地某雜誌的編輯哲也(明川哲也飾)相戀,已在栢森生活了許多個年頭。令加夜子盤桓於此的還有那神秘的朱花之色,腥紅如血的液體滲入布料,靈動欲滴,令加夜子如痴如狂,急欲探究其中的奧秘。奇妙的緣分將拓未和加夜子再次拉近,拓未的工作室變成他們的愛之小巢,時間在愛意纏綿中緩緩流逝。
二戰前,加夜子的祖母妙子(大島葉子飾)和拓未的祖父久雄(小水藤太飾)雖願相偎相守,卻終不能白頭偕老。許是為了替先人完成那未盡的願望,拓未與加夜子堅守著當下這幸福的生活。可是,一個新生命的到來讓他們平靜的生活吹起漣漪。拓未內心複雜地等待著新生命的降生。某天,他前往最喜歡的藤原宮遺址遊玩,並在考古學家(磨赤兒飾)的引導下參觀了發掘現場。在此期間他突然發現,當年祖父竟也與這個考古學家有過奇妙的交集。
朱花之月
演員 | 角色 | 備註 |
こみずとうた | 拓未 | |
大島葉子 | 加夜子 | |
明川哲也 | 哲也 | |
小水藤太 | 久雄 | |
大島葉子 | 妙子 | |
磨赤兒 | 考古學家 | |
樹木希林 | 拓未的母親 | |
山口美也子 | 加夜子的母親 | |
田中茜乃介 | 考古學家的少年時代 | |
西川紀夫 | 拓未的父親 |
製作人 | 河瀨直美 |
原著 | 坂東真砂子 |
導演 | 河瀨直美 |
編劇 | 河瀨直美 |
攝影 | 河瀨直美 |
配樂 | Hashiken |
剪輯 | 河瀨直美 |
美術設計 | 井上憲次 |
錄音 | 伊藤裕規 |
朱花之月 | 拓未 演員 こみずとうた 沉默寡言的木雕藝術家。居住在奈良地區香具山、畝傍山和耳成山深處的小村莊栢森內。他對無人居住的民宅翻新改造,並向村中的大嬸學習農耕,似乎在此找到了人生的歸宿。 |
朱花之月 | 加夜子 演員 大島葉子 染色家,拓未的同學。她與當地某雜誌的編輯哲也相戀,已在栢森生活了許多個年頭。奇妙的緣分將拓未和她再次拉近,拓未的工作室變成他們的愛之小巢。 |
朱花之月 | 哲也 演員 明川哲也 栢森某雜誌的編輯。他與加夜子相戀多年,在一起同居,情感歸於寂靜,相守成了習慣。所以他每天研究著番茄種植,生活看似溫和平靜。 |
• 該片採用16毫米膠片拍攝,是繼紀錄片《玄牝》之後又一次由河瀨直美親自擔任攝影師。
• 《朱花之月》這一標題靈感來自古飛鳥地區的詩歌。朱花來自《萬葉集》,象徵鮮血、太陽和火焰,同時紅色易於褪色,又寓意著世事無常,如夢如幻。
• 在戛納期間,河瀨直美曾呼籲各國導演以“‘家’的感覺”為主題,為東日本受災地區拍攝時長3分11秒的短片。
• 《萬葉集》中有以擬人手法講述香具山(男)、畝傍山(女)和耳成山(男)三角戀愛糾葛的詩句,這也正是該片靈感的來源之一。
• 借著製作《朱花之月》的熱情,河瀨直美提出編纂現代《萬葉集》的設想,並向全社會展開募集。
• 男主角こみずとうた是原日活公司導演小水一男的兒子,其本職是攝影師,此外他與片中出演年輕時祖父角色的小水たいが是親兄弟。
• 電影結尾,字幕打出“獻給無數的靈魂”,河瀨直美解釋“靈魂”既指藤原京建立以來飛鳥地區的人們,也是指東日本大地震中遇難的眾生。
• 《朱花之月》是河瀨直美第4部參加戛納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的作品。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獲獎情況 | |
2011年5月22日 | 第64屆戛納電影節 | 金棕櫚獎-最佳影片 | 《朱花之月》 | 提名 |
2012年9月22日 | 第6屆薩累國際婦女電影節 | 最佳影片 | 《朱花之月》 | 獲獎 |
影片上映
上映國家 | 上映時間、細節 | 上映國家 | 上映時間、細節 |
法國 | 2011年5月18日(戛納電影節) | 捷克 | 2011年7月2日(卡羅維瓦里電影節) |
澳大利亞 | 2011年7月30日(墨爾本國際電影節) | 日本 | 2011年9月3日 |
德國 | 2011年10月1日(漢堡電影節) | 韓國 | 2011年10月10日(釜山國際電影節) |
巴西 | 2011年10月21日(聖保羅國際電影節) | 西班牙 | 2011年10月(錫切斯電影節) |
義大利 | 2011年11月25日(都靈電影節) | 法國 | 2012年2月1日 |
波蘭 | 2012年7月26日(新地平線電影節) | *影片上映參考資料 |
朱花之月
在《朱花之月》中,導演河瀨直美用視覺化隱喻和難以捉摸的暗示成功而戲劇化的展現了人類相較於自然的渺小。將懷孕,死亡,心碎等主題放在奈良嚴酷的環境中來表現。對於這位日本導演而言,根本無需對她這種將紀錄片與詩意泛神論相結合的個人風格進行改變和超越。但是從商業角度來看,這部影片卻無法為藝術影片支持者這一小小的圈子帶來更多支持者。
像所有河瀨的影片一樣,這部電影也同樣虔誠的拜倒在自然的威嚴之下,強調人類是如何與居住環境緊密相連,不可分離。影片的視覺效果如春泉般清澈乾淨,比以往更加內斂沉靜。動物聲音與自然變化的聲效結合,譜出了一曲令人神往的世外仙音。在這個意義上,當觀眾享受視覺盛宴,看到主人公們用有機食品烹飪美味佳肴,在農村集市上購物,用稀有的雪松木進行雕刻,在山頂的神社幽會,或者在綠油油的稻田周圍騎自行車時,《朱華之月》已經為發展奈良的生態旅遊與促進當地手工製品的銷售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問題在於,河瀨試圖將這三人的悲劇提升到某種原始的原型高度。她用表現為古老詩句和奇異符號的咒語來註解三人的命運,並不時加入山神傳說的旁邊。結尾處突兀的結局用紅色主題預示著生命的脆弱與活力,並將其封裝在一個意味著“紅色月亮”的日文標題之內。但是,三人關係卻被處理的非常平淡。角色的內心思考堙沒不現,他們的行為毫無邏輯,致使故事永遠無法達到河瀨所希望達到的偉大高度。這些突兀之處如此明顯,讓這部影片幾乎墮入平庸低劣之中。 (《好萊塢報道》Maggie Lee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