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納式教育
全納式教育
全納式教育(Including the Excluded)作為一個全新理念,不僅涉及到教育的理論和方法,更涉及到整個社會對人的價值的重新認識和評定,涉及到對殘疾人的態度和看法,涉及到社會的公正及殘疾人的人權問題。
它主要是指給所有受教育者,包括殘疾者提供均等的接受有效教育的機會,亦即在適當的幫助下殘疾和非殘疾兒童與青少年在各級普通學校的共同學習。
過去特殊教育的模式,即以醫療模式將人分成類別,打上標籤,然後耗費大量資金為其建立特殊學校和專業機構,其結果只是將殘疾人從小就與主流群體分割開來。這不僅不利於殘疾人享受平等接受教育和參與社會的機會,而且也不利於主流社會了解並接納殘疾人。
全納式學校則應無條件地接受學區內所有的兒童,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種教育模式使殘疾孩子從小就與健康孩子融合在一起,朝夕相處便可以建立友誼,減少陌生和歧視。這將為建立一個理想的全納社會奠定基礎。但建立全納式學校,需要政府的教育改革,通過建立新的教學評定標準,調整教育的資金分配以支持全納式教學需要,等等。
全納式教育,以一種全新的觀念看待每一個人的能力和價值。它著眼於人的長處,即揚長避短。認為每個人都是可學習的,而每個人在學習上都需幫助。在教育上不應該把人一開始就按其缺陷區分開來。即便“健全人”也都有著這樣和那樣的問題,並非“健全”。全納式教育同樣追求高質量的教學標準。要求學校的老師能滿足所有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為達到此目標,學校必須建立學習支持系統,即學習支持資源中心,以幫助和輔導每一個在學習上需要幫助的學生。為了鼓勵全社會關心教育,減少教育資金,英國的一些全納式學校還從社會上尋找資源充實該校的學習支持隊伍。它們聘用社會上熱心教育的志願者,家長等,參與學校學習支持系統的工作。經過短期培訓,他們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輔導某個學習上需要幫助的學生。
全納式教育起源於美國,在北美和一些北歐國家比較盛行。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南非等,為響應聯合國“人人享有教育”號召,近幾年來也對該國教育制度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積極在學校推行全納式教育政策,使學校的大門為社區每位適齡兒童開放。
有學習障礙的兒童比比皆是,可是人們的態度是學習上最大的障礙,即政府對教育的態度,教師對教育的態度,家庭對教育的態度,以及殘疾人自己對學習的態度。所有的兒童和青年都能學習,不過他們也都可能需要幫助。要承認人與人之間是有差異的,有性別的差異,經濟狀況的差異,身體上的差異,語言上的差異等等,但是應該努力為所有不同的人提供學習的機會,以滿足所有人的學習和發展的需要。要在學校中創造出一種多元化的,人人彼此尊敬,互相學習的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