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神祠

蒼山神祠

蒼山神祠位於大理古城西面,它是祭祀蒼山的廟。伺內有許多景點,值得人們參觀。

基本介紹


大理古城西面蒼山中和峰麓有一座蒼山神祠,這是了解南詔歷史不可忽視的遺跡。
據記載,南詔第六代國王異牟尋即位不久就仿中原王朝的做法,把南詔境內的名山勝水封為五嶽四瀆,點蒼山因在國都內,所以封為中嶽。蒼山神祠就是祭祀蒼山的廟。

景點內容


蒼山會盟是南詔史上最光輝的一頁。唐貞元九年(公元793年),異牟尋以不同的路線派出三路使者,帶著丹砂、帛絹、黃金和當歸等信物,象徵赤心、柔服、堅定和永屬等心愿,隨同攜帶的絹書一封,前往長安。後來,三路使者全都見了唐朝官員。講和也是唐朝的心愿,因此在第二年的正月間,唐朝派了使者崔佐時來到南詔王都羊苴咩城,宣讀了唐德宗的詔書。過了幾天,崔佐時與異牟尋和太子尋閣勸,以及清平官等在蒼山神祠盟誓。盟書一式四本,一本藏在點蒼山神室,一本沉入洱海里,一本放在南詔的祖廟,一本進獻給唐天子。盟文很懇切地表明,南詔發誓永遠歸順唐朝。從這以後,唐朝又派來使者冊封異牟尋為雲南王,賜給南詔銀窩金印,上有“貞元冊南詔印”幾個字。
現在的蒼山神祠是明清至民國時多次修建留下來的建築,位於中和峰麓南側,坐北朝南,前臨中溪。整個建築為一殿二廡,正殿為5開間,單檐歇山頂式,長14米,高8米,進深10.3米。後來,蒼山神祠演變成了附近古城西門外7個村的本主廟,大殿正中有一塊高1米寬0.6米的石碑,上面刻著“敕封點蒼昭明鎮國靈帝神位”幾個字。
大殿走廊的西壁嵌著一塊“鍾馗造像碑”。碑的下面部分是陰線刻的鐘馗像,上部有直行隸書詩句,文字通俗有趣:“欽哉姓名,金重九首;正直居心,怒目張口;原本武士,扶三尺劍;漫說貌丑,蹈足舞手;邪魔一見,掉頭而走;怯懦一見,汗下三斗。”這首詩描繪出一位正直無邪的鐘馗形象,文圖相配,惟妙惟肖。走廊東壁嵌了一塊“蒼山詩碑”:“西南雄闊地,蒼洱大名垂。眾壑雪同古,此峰雲更奇。神靈趨白帝,風雨下金支。莫問劫塵事,仙人方弈棋。”詩寫蒼山的雪和雲,讚美了大理山川的雄奇。在造化之神歸順的中嶽蒼山煙雨景色中,詩人聯想到人生的短暫(白帝,五神之一,西方之神;金支,樂器上的裝飾,形容雨像金絲流蘇;弈棋,典出“柯短忘歸”,形容光陰流逝,世事變遷)。詩和書法都出自道光初年迤西道宋湘之手。宋湘是廣東人,著名的嶺南派詩人,在雲南留下許多墨跡,如大理一中校園裡的《種松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