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薑黃草的結果 展開

薑黃草

薑黃草

薑黃草,中藥名。為薯蕷科植物黃山藥Dioscorea panthaica Prain et Burkill的根莖。分佈於西南及湖北、湖南等地。具有理氣止痛,解毒消腫之功效。常用於胃氣痛,吐瀉腹痛,跌打勞傷,瘡瘍腫毒,毒蛇咬傷。

入葯部位


根莖。

性味


味微辛、微甘,性平。

功效


理氣止痛,解毒消腫。

主治


用於胃氣痛,吐瀉腹痛,跌打勞傷,瘡瘍腫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絞汁余;或搗爛敷。

相關配伍


治下肢潰瘍,竇道痿管:黃山藥(鮮品)適量,舂搗碎后榨汁塗患處。(《哀牢本草》)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除去莖葉及鬚根,洗凈,切段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纏繞草質藤本。根莖橫生,圓柱形,不規則分枝,表面著生稀疏鬚根。莖左旋,光滑無毛,草黃色,有時帶紫色。單葉互生;葉片三角狀心形,先端漸尖,基部深心形或寬心形,全緣或邊緣呈微波狀,干后表面栗褐色或黑色,背麵灰白色,兩面近於無毛。花雌雄異株。雄花無梗,新鮮時黃綠色,單生或2-3朵簇生組成穗狀花序,花序又分枝而呈圓錐花序,單生或2-3個簇生於葉腋;苞片舟形,小苞片與苞片同形而較小;花被碟形,先端6裂,裂片卵圓形,內有黃褐色斑點,開放時平展;雄蕊6,著生於花被管的基部,花藥背著。雌花序與雄花序基本相似;雌花花被6裂,具6枚退化雄蕊。蒴果三棱形,先端截形或微凹,基部狹圓,每棱翅狀,半月形,表面棕黃色或栗褐色,有光澤,密生紫褐色斑點,成熟時果反曲下垂;種子每室通常2枚,著生於中軸的中部。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0-3500m的山坡灌木林下,或僅見於密林的林緣或山坡路旁。分佈於西南及湖北、湖南等地。

藥材性狀


根莖呈圓柱形,有的略彎曲,直徑2-3cm。表面黃棕色,有縱皺紋及鬚根或鬚根痕,呈深棕色。質硬而韌,折斷後斷面呈白色絨毛狀並可見很多黃色點狀維管束散在。氣微,味微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