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緣

近緣

近緣,指生物中親緣關係很近的物種,像人和猿、馬和驢等。另佛教中三緣之一。一者「親緣」,二者「近緣」,三者「增上緣」。

基本簡介


阿彌陀佛與念佛眾生之三緣
阿彌陀佛之身量者,現大身滿虛空中,現小身成丈六八尺;皆是願力所成之功德,攝取眾生之佛身也。以此,《觀經》言:「八萬四千相好光明,遍照十方,但攝取念佛之眾生而不舍。」
善導和尚以「三緣」之義解釋之:
一者「親緣」,二者「近緣」,三者「增上緣」。
一言【親緣】者「親近」之緣也。「親近」之緣者:阿彌陀佛親近念佛眾生之緣也。親者父母親也,是親之極也;伯叔兄弟之親,皆從父母之親所起。
然則父母與兒女言親者,以父母之精血為外緣,以自己之業識為內因,內外因緣和合故,子雖卑賤,亦親於父母;父母雖貴,亦親於子。
今佛與眾生之親者,非指身內有佛性而言親,亦非修四宏六度而使我親於佛,只是彌陀之正覺以凡夫之稱念為因,凡夫之稱念以彌陀之正覺為緣,內外因緣和合,而彌陀成正覺,眾生得往生,此言「親」之義也。
故彼佛位高德重,三賢菩薩尚且隔望,二乘聖人亦不聞其名;何況我等愚痴之凡夫,雖如何於百千劫之中,揚聲而稱、降身而禮、作心而念,亦不蒙聞、見、知。然而以本願故,善導和尚言:「口常稱佛,佛即聞之;身常禮敬佛,佛即見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眾生憶念佛者,佛亦憶念眾生。」言「憶念」者:一旦深思其理之後,終不變之心也。又言:「佛之三業與眾生之三業,不相舍離,故名親緣也。」此並非由眾生之稱禮念故,佛即聞見知;本來於佛之處有親之義故,稱、禮、念即聞、見、知者也。
二言【近緣】者「接近」之緣也。「接近」之緣者:阿彌陀佛接近念佛眾生之緣也。父子雖親未必近,他人雖近而不親。今阿彌陀佛者,依第十八願「乃至十念願」而結「親緣」,並且酬報第十九願「來迎引接願」而具足「近緣」也,即為諸聖眾圍繞,最下散機之前,臨終來現目前,是其近緣也。此並非由眾生之處而近,我等以惡業故,被諸佛之大悲所舍,永離人天,墮在三途,受永劫長苦之身;然願力成就之功德,依無礙光之體,從佛之處自動接近;眾生若發願欲見佛者,佛即應念,現在目前,故名「近緣」也。
三言【增上緣】者:「無礙之緣」也。「無礙之緣」者:即是阿彌陀佛攝取念佛眾生無能障礙之緣也。所以者何?取第十九之「來迎引接願」,示現為「近緣」之相,顯現於苦機之前,既以願力來現,則無有障礙,何有勝於佛力而漸能妨礙乎?故言「增上緣」者,酬報第二十之「繫念定生願」,念佛眾生臨終無不來迎。正因我等之身,障礙甚多,出離之退緣亦繁,然而無有障礙佛之緣故,魔緣魔境不得欺誑,惡鬼惡神亦無所懼,長出生死之火宅,立即往生不退之凈土故,善導和尚釋曰:「眾生稱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諸邪業系,無能礙者,故名增上緣也。」
是則親緣故,顯於近緣;近緣之相者,極於增上緣。所謂「眾生稱念,即除多劫罪」者,初顯親緣之功德;「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者,次明近緣之相;「諸邪業系,無能障礙」者,最後增上緣之體也。
總言「三緣」者,是彌陀引攝凡夫之別願成就之功德,故念佛言他力,無上大利之利益也;稱名勝諸行者,唯此三緣具足故也。因此,始從諸經,終至《觀經》,引一代諸部之經典,專為釋明念佛之義也。
然則今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者,「南無」之二字者,一切善惡之凡夫,聞彌陀願力,生歡喜之心,往生歸命之意也。「阿彌陀佛」之四字者,為救南無之眾生,發起誓願,而成就願行之「他力一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