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校區

國家電力公司所屬的全國重點院校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校區原名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創建於1978年4月,是一所以工科類水、機、電專業為主,管、文、經、藝術等學科門類兼有的面向全國招生的國家電力公司所屬的全國重點院校。1996年5月,經原電力工業部和國家教委批准,原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與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合併,組建成新的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本部設在武漢,宜昌設校區。合併后的大學順利通過了“211工程”部門預審和立項審查,成為國家重點建設的百所大學之一。

基本簡介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校區坐落在宜昌市內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近旁,與正在興建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相毗鄰。學校周圍大中型水電工程及火電廠星羅棋布,為教學、科研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學校佔地31公頃,建築面積20餘萬平米。校園依山傍水,綠樹疊翠,環境幽靜,景色宜人,被宜昌市授予“花園式單位”稱號。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宜昌校區設有等9個教學單位,擁有水工結構工程、岩土工程、水電站模擬實驗室等省(部)級重點建設學科。開辦有14個大類本科專業,擁有6個碩士點,並辦有20餘個成人教育及自學考試本、專科專業。在校本專科生、研究生、留學生4000餘人,在冊成教生、自考生2500餘人。建校以來已培養各類畢業生10000餘人。
院系設置
學院名稱院系名稱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校區土木學院
機械學院
電氣學院
管理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
基礎課部
社會科學部
軍訓及體育課部
教育技術中心
校辦產業
宜昌校區利用人才和科技優勢辦有電子儀器設備廠、高科技開發公司、機動車駕駛員培訓中心等10多個校辦企業,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通過20餘年的建設,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校區在師資力量、專業結構、教學設施、公共服務體系等方面迅猛發展。目前,專任教師中有25人獲碩士生導師資格,占專任教師的6.8%,學校現有碩士點專業6個,單獨和聯合招收碩士研究生近30人;一批省部級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中;校園計算機網路、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和計算機光碟檢索系統已投使用;還有即將投入使用的現代化體育館和建設中的大學生活動中心;這些都為學校即將進入21世紀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數據采自1997)

師資隊伍

宜昌校區師資力量雄厚。學校現有教職工近1000人,其中專職教師近400人,博學多長、治學嚴謹的正、副教授200餘人。教師中有近20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或獲國家、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稱號,70%以上的中青年教師具有博士、碩士學位。學校還常年聘請外籍專家參與教學與科研工作。學校教學和科研設施完善。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宜昌校區下設的國家乙級建築設計研究院,近幾年積極為區域經濟服務,已完成宜昌市和三峽庫區50餘萬平方米工業與民用建築、20個城鎮規劃及6個水電站勘測設計等任務,設計質量享譽鄂西川東,該院為三峽總公司設計的培訓中心被譽為三峽壩區建築群樣板工程,為宜昌市設計的公安局交警指揮中心大樓、宜昌市青少年宮、西陵區政府大樓被評為宜昌市標誌性建築。學校還設有土木工程、電氣工程、信息工程、網路及多媒體技術、移民與環境工程、機械工程、水資源管理、工程造價等16個科學研究所,並代管國家電力公司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近幾年學校完成國家重點攻關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三峽工程建設重大課題等數十項,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20餘項。在岩石力學、高陡邊坡工程、壩基岩體工程、施工組織與設計、水電站模擬技術、水工結構設計理論與方法、水庫優化調度、岩土工程及水工結構監測技術、減災防災、計算機多媒體三維動態模型、工程機械、焊接技術、電力系統自動化、工程合同管理信息系統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績,形成了較強的科研實力。

學術資源

設有36個學科教研室,19個綜合實驗室,其中水電站模擬實驗室和岩土工程研究中心等是省部級重點建設實驗室,水電站模擬實驗室總共投資360多萬元,已成為科研和教學的重要基地;建有多媒體和圖形處理等先進的計算機系統、電化教學系統與語音訓練系統;建有與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國際網際網路聯通的校園網,並與學校各辦公室和教師家庭微機相連,教師家庭用機普及率達80%以上;圖書館藏書50萬冊,中外文期刊1400餘種,有較先進的微機檢索設備和管理手段,已與校園網聯通,設有中國學術期刊文獻檢索諮詢一級站,是湖北省高校優秀圖書館;有標準的運動場、游泳池、體育館和建設中的大學生活動中心;辦有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行的《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學報》和《水利電力勞動保護》,還出版有《水電高教研究》、《水電科技進展》、《水電大學報(宜昌)》等刊物。

學術交流

宜昌校區對外學術交流活躍。同國內外70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保持著學術聯繫,與法國、美國、德國、加拿大、俄羅斯、日本、越南等國的十幾所高校保持緊密的合作關係,並與法國等國的高校常年互派留學生和訪問學者。目前,學校正在與法國克萊蒙大學聯合開發“動力觸探儀”、與德國柏林應用科技大學合作進行水利開發、與法國里爾科技大學合作進行“岩石——水——熱藕合研究”、與荷蘭春提大學合作進行“水庫優化調度”等方面的合作研究並取得了可喜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