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村鄉

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轄鄉

丁村鄉位於鄲城縣東部,距縣城23千米。轄丁村等25個行政村。漯(河)雙(溝),鄲城至古城公路過境。全鄉四條公路縱橫貫穿交織,其中漯雙公路,鄲古公路從丁村北部、南部橫穿而過,窪吳、王拱、劉營、付集公路縱穿丁村南北。農業主要產品: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煙葉、紅薯、蔬菜、瓜類。特色農業:主要是食用菌生產。工業主要產品:石油化工廠的助排劑、活性劑,馬賽克、油氈廠生產的油氈等產品。

歷史沿革


丁村過去屬老子故里鹿邑縣,直到1951年5月,析鹿邑(大部鄉鎮)、淮陽沈丘3縣部分區、在鹿邑鄲城集設立河南省鄲城辦事處(縣級)。1952年8月,政務院正式批准置鄲城縣,丁村划屬鄲城縣。1958年建躍進公社,1965年更名丁村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72.6平方千米,人口5.6萬,轄窪吳、從樓、陶店、劉營、李黃樓、高小廟、楊廟、趙樓、徐庄、王拱樓、朱樓、大劉、大王莊、付樓、毛庄、毛寨、洪山店、大郭庄、崔堂、張白庄、盧寨、謝庄、王大庄、薛庄、丁村25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丁村鄉地處鄲城縣中東部,東隔黑茨河與南豐鎮白馬鎮相望,南與安徽省陽市太和縣清淺鎮交界,西南與秋渠鄉為鄰,西與雙樓鄉、寧平鎮毗連,北與汲水鄉接壤,距鄲城縣城23千米,區域總面積73.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丁村鄉地處黃淮平原黃河沖積扇南緣,地勢平坦寬闊,海拔在36.7—39.0米之間,高差3.3米。

氣候

丁村鄉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春暖夏熱;年平均氣溫14.0℃,1月平均氣溫0℃,7月平均氣溫28℃;無霜期年平均219天;年平均降水量780毫米,7—9三個月雨量集中,佔全年的50%。

水文

丁村鄉境內河道均屬淮河流域,四級河流黑茨河流經東部,東河流經南部,另有五級河流二龍溝、寧平溝流經境內。

自然災害

丁村鄉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冰雹、大風、蟲害等。1994年,丁村鄉因降雨量嚴重不足,氣溫偏高,遭到特大旱災,糧食減產85%以上;2003年7—9月上旬,陰雨連綿,造成嚴重水澇。
丁村鄉實景
丁村鄉實景

自然資源


2011年,丁村鄉有耕地7.3萬畝,人均1.25畝。

行政區劃


411625204:
~201丁村
~202薛庄村
~203付樓村
~204王大庄村
~205盧寨村
~206窪吳庄村
~207從樓村
~208陶店村
~209劉營村
~210李黃樓村
~211高小廟村
~212趙樓村
~213楊廟村
~214徐庄村
~215王拱樓村
~216朱樓村
~217大王莊村
~218大劉庄村
~219毛庄村
~220毛寨村
~221李樓村
~222大郭庄村
~223謝庄村
~224崔堂村
~225張白庄村
~226許庄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丁村鄉總人口有5822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619人,城鎮化率4.5%;另有流動人口2471人。總人口中,男性30801人,佔52.9%;女性27423人,佔47.1%。2011年,丁村鄉人口出生率10.3‰,人口死亡率4.7‰,人口自然增長率5.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02.0人。
截至2017年末,丁村鄉常住人口為38267人。
截至2018年末,丁村鄉戶籍人口為72399人。
截至2019年末,丁村鄉戶籍人口為73283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丁村鄉財政總收入4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68.3元。 
截至2018年末,丁村鄉有工業企業10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62個。 
截至2019年末,丁村鄉有工業企業10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77個。 
工業
2011年,丁村鄉工業總產值為7.6億元;有工業企業4家。
2007年,全鄉25個行政村全部通上柏油路,實行了村村通工程。鄉里有35千伏變電站一座,邊接華中,華東兩大電網,鄉直程式控制電話併入全國電話網,建有無線電視、廣播轉播塔。全鄉村村實現了“四通”,即柏油路通、電通、電話通、無線電視和廣播通,全鄉農村勞動力充裕,勞動者素質不斷提高,加之勤勞智慧的優良傳統,有著得天獨厚的勞動力資源優勢。
農業
丁村鄉是黃淮海平原農業綜合開發重點鄉之一;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大豆為主。2011年,丁村鄉生產糧食37313噸,經濟作物有棉花、中藥材等。 
該鄉高效農業飛速發展,現建立5個高效農業示範園區、JRC型大棚骨架蔬菜生產園區、藥材生產示範園區、經濟林生產示範園區,發展反季節大棚1386個,主要生產春起早辣椒、番茄、四季梅、豆角、黃瓜、茄子等反季節蔬菜,大小弓棚6000個,地膜覆蓋瓜菜面積3000畝,蔬菜複種面積13000畝,煙葉面積2000畝,三櫻椒2000畝,藥材5000畝,無籽西瓜10000畝,棉花15000畝,經濟林700畝,食用菌生產專業村9個,發展食用菌156袋,其中花菇96萬袋,平茹、金針菇50袋。建立一個高標準的豫哀花茹大市場和反季節蔬菜批發市場5個。
1、農業主要產品,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煙葉、紅薯、蔬菜、瓜類。1998產量分別為25176.5噸,8362噸,933噸,1043噸和380噸,8044噸,4909噸,8647噸。
2、工業主要產品,石油化工廠的助排劑、活性劑年產量200噸以上,丁村麵粉廠加工麵粉3000噸;還有丁村馬賽克廠生產馬賽克、油氈廠生產的油氈等產品。
3、特色農業,主要是食用菌生產。鄉政府已與縣科委簽訂食用菌生產合同,全鄉發展經營王拱、陶店三個行政村,10萬餘袋。
全鄉四條公路縱橫貫穿交織,基本上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其中漯雙公路,鄲古公路從丁村北部、南部橫穿而過,窪吳、王拱、劉營、付集公路縱穿丁村南北,交通十分便利。全鄉村村通電,村村通電話,並建有機站終轉站,使BP機、行動電話在信號覆蓋區內,通過農網改造全鄉電價穩定實行同網同價。

文化


地名由來
丁村鄉原名崇文集,后因丁姓遷入,改名丁村。

交通


2011年,丁村鄉有縣鄉村級公路29條。丁村鄉有漯雙公路,鄲古公路從丁村北部、南部橫穿而過,窪吳、王拱、劉營、付集公路縱穿南北。
丁村鄉地圖
丁村鄉地圖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丁村鄉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925人,專任教師17人;有小學24所,在校生6789人,專任教師304人;有初中3所,在校生817人,專任老師106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丁村鄉有線電視安裝率60%。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丁村鄉有衛生院1個,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診所25個;設病床33張;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5萬人。

社會保障

2011年,丁村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6戶,人數45人,支出8.7萬元,比2010年增長15.6%;城市醫療救助9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998人次,共支出61.4萬元,比2010年增長26.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217戶,人數2660人,支出229.8萬元,比2010年增長2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05人,支出23.5萬元,比2010年增長14%;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74人,支出23萬元,比2010年增長6%;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3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2.3萬元,比2010年增長18%;有敬老院1家,床位120張。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丁村鄉有郵政網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有固定電話用戶1100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