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莊園
吳氏莊園
位於陝西涇陽縣蔣路鄉安吳堡村。莊園坐北朝南。建築面積1012平方米。現存三進院落,依南北中軸線排列。分為門廳,面闊八間,進深一間。自東數第四間安大門一合。前院東西廂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大廳,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過廳,面闊五間,進深一間。後院廂房,東廂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西廂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退廳,面闊五間,進深一間。此建築無文獻記載。據傳吳氏家共有東、西、南、北、中五院,該院為東院之一部分。其中退廳為吳周氏住處。
目錄
吳 周 氏:(1868—1910),清涇陽縣魯橋鎮孟店村(今屬三原縣)人,女,地方財閥。娘家為名門世族。17歲時出嫁涇陽縣蔣路鄉安吳堡村吳家,丈夫吳聘因染疾不愈,婚後數日死去,因吳家無男丁承嗣,吳周氏成為吳家惟一繼承人,此後吳周氏即被稱為“安吳寡婦”。
其婆家祖先,唐朝時由江蘇遷來,為確保後輩永遠安寧,遂將住地起名“安吳”。后歷各朝,子孫繁衍,至清初興盛發達起來。其時吳氏兄弟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大家,又稱五大院,以東院最為興旺。吳周氏婆家的曾祖父吳恆德即是東院人。及至祖父吳萼軒(字汝英),在甘肅涼州一帶經商獲利,用銀子捐得“誥授武德騎尉衛守府”的官銜。公公尉文(字漢章)時,一方面續用銀子捐官,先後任湖北後補道台、山西寧武知府等職;另一方面憑藉辦理淮鹽鹽務(在戶部註冊,承辦江蘇、江西、安徽等省鹽業的專賣權)、掌握數百鹽引(即朝廷發給的鹽業專賣執照)之便,在揚州設立鹽務總號“裕隆全”,各地設立分號,一年就有數百萬兩銀子收入,成為遠近聞名的大鹽商。光緒丙子年(1876)尉文去世,吳家商業開始衰敗。吳周氏來吳家接管家事後,“垂簾聽政”,精明用人,勤於算計,極盡理財聚財之能事,使吳家商業又迅速走向繁榮興旺。吳家原有產業如江蘇、江西、安徽等省淮鹽經營繼續得以維持,又先後在湖北、上海、四川、重慶、甘肅及陝西各地設立很多商號,各大商埠、碼頭都有吳家的生意,勢力逐漸擴張,當時民間流傳一句話“吳傢伙計走州過縣,不吃別家的飯,不住別家的店”,形容其實力雄厚。吳周氏憑藉龐大資本和官商勢力,壟斷居奇,巧取豪奪,在生意興隆時期(1890—1900)聚集了大量財富。她在安吳堡內仿效北京紫禁城格局,營建工程浩大的豪華住宅,廳堂陳設都是當時極品,日常起居也極為富貴奢華,僕役人數達2000餘人,全年花費十餘萬銀兩。隨著財產不斷增加,吳周氏謀求取得政治地位。光緒庚子年(1900),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倉皇逃到西安避難,吳周氏趁機以“助紓國難”名義,向慈禧太后貢銀十萬兩。慈禧嘉許其舉,誥封二品夫人(吳周氏死後被誥贈一品夫人),賜御筆親書“護國夫人”的金字牌匾。吳周氏為顯示榮耀,大肆鋪張,上演大戲三天三夜。此時她躋身皇帝國戚,聲名顯赫,是一生中鼎盛時期。吳周氏亦曾為賑濟災民、修建文廟等公益事業捐助大筆銀兩。守寡20餘年,運用聚財博名的精明手段,使吳家成為關中著名的大家望族,本人亦被民間視為“活財神”。終年4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