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地小行星
軌道與地球軌道相交的小行星
近地小行星(NEAs)指的是那些軌道與地球軌道相交的小行星。這類型於小行星可能會有與撞擊地球的危險。截至2011年9月發現中等體積大小的近地小行星數量約為19500顆。其中有500多顆小行星的直徑超過1km。這些小行星中的任何一顆一旦撞擊地球,都將帶來毀滅性的災難。近地小行星分為阿登型小行星、阿莫爾型小行星和阿波羅型小行星三類。事實上,訪問近地小行星所需的delta-v比訪問月球還小,NASA的近地小行星約會探測器,已經訪問過這些小行星中最著名的小行星433號(愛神星),日本的隼鳥號也成功的登陸系川,現已返航並帶回物質樣本。
已知的大小4km的近地小行星已有數百個。可能還存在成千上萬個直徑大於1km的近地小行星,數量估計超過2000個,天文學家相信它們只能在軌道上存在一千萬至一億年,它們要麼最終與內行星碰撞要麼就是在接近行星時被彈出太陽系,該過程可能會消耗大量小行星,但似乎小行星來源仍然在不斷補給。
2020年3月,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發布一顆近地小行星:2020 FL2直徑約20米,絕對星等26.3等。
近地小行星Itokawa
小行星愛神星發現后的20多年時間裡,人們一直以為它就是距離太陽最近的小行星,因此備受人們的青睞。然而,到了1932年,比利時天文學家德爾波特發現了第1221號小行星“阿莫爾”,它把小行星距太陽最近的記錄刷新到1.09天文單位。時隔僅兩個月,阿莫爾的這一新記錄又被另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所取代。這顆小行星一下子把近地距的記錄刷新到0.65天文單位。使人們驚嘆的是,它不但越過了地球,而且還飛越過了金星軌道。這顆被編為第1862號的小行星取名為“太陽神阿波羅”。
從此之後,小行星的近日距記錄接二連三地被打破。天文學家們根據已經掌握的這些小行星的近日點距離和軌道半長徑的數值,把它們劃分為三種類型:
阿莫爾型小行星-近日點均在地球軌道以外,介乎1.017至1.3AU之間,不會威脅到地球;
阿登型小行星-它們的半主軸均小於1天文單位,在地球軌道以內;
阿波羅型小行星-軌道近日距約小於1天文單位,因此可深入到金星,甚至水星軌道以內。
近地小行星
近地小行星愛神星,1930年1月發生大沖(它到達近日點時與地球、太陽排列成一直線。這時距離地球距離最短,為0.17天文單位,約2500萬千米。阿波羅星在發現那年的5月15日,它的近地距離僅為1140萬千米。
近地小行星想象圖
近地小行星1999 KW4
2020年3月,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發布一顆近地小行星:2020 FL2。這顆小行星3月23日凌晨4時38分24秒飛掠地球,與地球的最近距離約14.4萬公里。小行星2020 FL2直徑約20米,絕對星等26.3等。觀測計算表明,其軌道半長徑為1.32天文單位(約合1.98億公里),偏心率0.61,與地球的軌道交會距離約為14.25萬公里。
近地小行星撞擊地球想象圖
火星的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似乎是被火星引力俘獲的阿莫爾小行星。值得一提的是阿波羅小行星與阿托恩小行星的偏心軌道穿越地球軌道,這使得它們可能產生撞擊的威脅,而阿莫爾型小行星不穿越地球軌道但卻可能距離地球非常近。有時也使用阿朱那小行星指稱那些幾乎完全與地球軌道重合的小行星。近地小行星的稱謂要比近地天體來的嚴格。
近地小行星(NEAs)的近日點距離q≤1.3AU,而遠日點的距離Q≥0.983AU。這個群體被劃分為三個子群:Atens 、Apollos和 Amors,每一個都是根據第一個被發現的小行星所對應的子群而命名的。一些近地小行星會非常令人感興趣,這些任務所需要的速度增量甚至比月球探測任務更小,這是由於小行星與地球公轉的相對速度較小(△V),並且引力場微弱。這些任務可能會提供有趣的直接地球化學和天文學研究的機遇,並作為人類開發宇宙所需材料的潛在來源。這使它們成為未來的探索之中具有吸引力的目標(Xu等,2007年)。另外,許多近地小行星,被認為是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PHAs)。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目前根據小行星駛向靠近地球的危險軌道的可能性參數而定義。具體地說,所有的小行星與地球軌道相交的最小距離(MOID)小於等於0.05AU和絕對星等H=22mag,或更少,被認為是PHAs。換句話說,任何靠近地球距離超過0.05AU(比月亮還約20倍)或是直徑小於150m(H=22mag與假設的反照率0.13)的小行星都不被認為是PHAs。
截至2012年的5月,已經知道了8880個大小從1m~32km的近地小行星。H<18的近地小行星(大小基本大於1km)和小於7.4AU的是Bottke等(2002年)估計的總數有960±120個,在最近的調查結果的一項協議NEOWISE(Mainzer等,2011年)他發現了981±19個D>1km的NEAs。Mainzer等(2011年)也估計直徑大於100m的近地小行星的總數為20500±3000個,稍低於以前的數量(Rabinowitz等,2000年;Harris,2008年)。
我國發現的第一顆近地小行星的軌道
2010年9月8日,兩顆軌道不同的小行星將分別於美國東部時間8日清晨和下午與地球“擦肩而過”,屆時它們各自與地球的最短距離均少於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但地球上的人用肉眼看不到它們。航空航天局稱,第一顆小行星代號為2010RX30,直徑在10~20m之間,將於美國東部時間8日5時51分到達距地球最近處,約為25萬公里,此時它的位置在北太平洋上方;第二顆代號2010RF12,直徑6~14m,將於美國東部時間17時12分到達距地球最近處,約為8萬公里,此時它在南極洲上方。地球和月球之間的平均距離約為38.4萬公里。美國航空航天局的一名科學家介紹,宇宙中每天都有大約5000萬個天體從靠近地球的太空中穿過,但這兩顆小行星在同一天以如此近的距離與地球“親密接觸”,實在不多見。他還表示,人類應該加強對有可能威脅地球的天體的監測,截止目前用於這方面的天文望遠鏡還不夠大,數量也不夠多,因此只能提前一兩天觀測到朝地球飛來的“危險天體”,這兩顆小行星的“到訪”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2013年2月15日俄羅斯葉卡捷琳堡時間(YEKT)上午9時15分(世界標準時間3時15分)左右發生在俄羅斯烏拉爾聯邦管區車裡雅賓斯克市的一次隕石雨事件。隕石進入大氣層時直徑約15米,質量約7千公噸,在天空中留下大約10公里長的軌跡,主要的碎片似乎擊中了切巴爾庫爾湖。據俄羅斯媒體報道報道,該次事件中有1500人受傷。大多數受傷的原因是碎玻璃和建築震動。俄羅斯內務部發言人表示,沒有人受重傷,隕石墜落引發的強烈衝擊波導致車裡雅賓斯克州近300棟房屋窗戶破損,其中包括部分醫院、學校和幼兒園據俄內務部消息,該事件已造成1200多人受傷,其中大部分是碰傷、挫傷和划傷等輕傷,110多名傷勢略重者已住院治療。
俄羅斯內務部表示,他們已在車裡雅賓斯克州三處地點找到墜落的隕石碎片。其中一塊落入切巴爾庫利湖,並留下一個直徑約8m的冰窟窿,附近發現一些1cm見方的黑色硬物,據估計可能是隕石碎屑。俄緊急情況部發布警告說,當地居民不要接近不明物體,以免被隕石碎片所攜有害物質傷害。
俄羅斯聯邦宇航署也對隕石掉落時沒有及時預報隕石墜落地點進行了解釋,他們表示由於隕石進入到大氣層以後的移動沒有規律,在此之前俄羅斯宇航署以及國外宇宙的監測研究機構都沒有對這顆隕石進行記錄所以也沒對它的飛行軌跡和落地點進行比較成功的分析和預測。用俄羅斯宇航署的話說最後掉在車裡雅賓斯克純屬偶然。
星系
• 用核武器去炸掉它,但麻煩的是爆炸很可能把它變成許多小“殺手”,把帶有放射性的物體拋入不可預測的軌道;而對於一些鬆散結構的近地小天體,爆炸所起到的作用又很有限。並且,核武器在太空環境中,如果在小天體表面爆炸,它的威力很弱,效果不理想。這種方法一直毀譽參半。
• 用太空飛船撞擊它,改變其軌道或把它撞碎。這種方法比較有效,但如同用核武器一樣,這也可能把災難擴大數倍。
• 用航空器給它施加壓力(即用機械力),使它加速或減速,從而改變其飛行方向。這種方法比較理想,但能威脅地球的小天體質量相對於人類目前的航空器都是天文數字,實行極為困難,並存在一定的風險。
• 用激光使它的表面物質向外發散,從而產生反向加速度使它改變飛行方向;或者用超強激光把它摧毀成對地球無害的小碎塊。這種方法也比較理想,但必須要有超大功率的激光系統。
• 用油漆塗料來改變它的顏色,影響它吸收太陽光和熱量,通過熱能的變化來改變其軌道。這種方法見效比較慢,另外所需的大量塗料如何運去也是個問題。
• 用火箭把一面巨大的風箏形太陽帆發送到它的上面,而張開的太陽帆利用反彈太陽光子所產生的壓力把它逐漸推離原來的軌道。這種方法的技術要求較高,難度較大。
• 在它的表面插入一種像火箭那樣的裝置,讓這種裝置不斷地噴出物質,像噴氣式飛機那樣,通過反作用力來改變其飛行方向,同理能威脅地球的小天體質量相對於人類目前的火箭是天文數字。這種方法好像有點浪漫色彩。
當然,還有其他的防禦方案。所有的方案截止目前幾乎都停留在理論設想階段;它們是否切實可行可靠,還要靠將來的實踐來檢驗。
2014年5月2日下午4點13分,一顆被發現不到一周的小行星和地球擦肩而過。這顆小行星編號為“2014 HL129”,直徑六七米,在地球和月亮之間飛過。和地球距離最短時為30萬公里,比地月距離還近8萬公里。“2014 HL129”是一個橢圓形軌道的阿波羅型近地小行星,2014年4月28日,才被科學家們發現。在不到一周的時間裡與地球擦肩而過。最短距離為30萬公里,在地球和月亮的中間飛掠過去。因為速度夠快並沒有撞向地球。
2014年5月3日凌晨4點多,編號為“2014 GY48”的小行星,再次向地球飛來。它的直徑達800m左右,如果砸向地球後果不堪設想。“幸好,它飛掠地球的時候,距離地球很遠,大約有45倍的地月距離遠。”
2014年5月3日下午4點左右,編號為“2014 HO132”的小行星再度略過地球,和地球最短距離約為80多萬公里。這顆小行星的直徑為大約為30米。“2014 HL129”是近半個月來,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小行星。它對地球並沒有敵意,它自己在繞太陽公轉,繞太陽回歸一次是1.45年。雖然離地球足夠近,對地球的確構成潛在威脅,但不會對人類構成很大危險,因為還有大氣層的保護。就算沖向地球來了,大部分材質會在大氣里被燃燒掉,而砸到地表的部分也很有限,相當於強流星雨的威力,但從觀測的情況來看,不太可能砸向地球。
近地小行星與地球之間有個“警戒線”-750萬公里,當近地小行星越過“警戒線”,它就有可能撞向地球。據統計,直徑大於1km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約100萬年發生一次;直徑大於2km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約300萬年發生一次;直徑大於6km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上億年才可能發生一次。“打個通俗的比方,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概率相當於同一個人被雷電擊中兩次,即64萬分之一的概率,可想而知概率有多小。”
美國前太空人盧傑曾指出,足以毀滅城市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可能性,比科學家早前預期的還要高。報道稱,盧傑是已退役的美籍華裔太空人,他領導著非營利組織B612基金會,該組織研究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可能性。報道指出,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收集的數據顯示,在2000~2013年期間,偵聽核試炸的全球網路總共監測到26次小行星在地球大氣層爆炸。盧傑稱,一顆直徑40米、不到美式足球場一半大小的小行星就足以撞平一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