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
第6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
第6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於北京時間2008年5月15日—26日在法國戛納電影宮舉行。美國演員西恩·潘擔任評委會主席一職。
在26日徠凌晨的頒獎禮中,歐洲電影大獲全勝,法國影片《牆壁之間》獲得最高榮譽金棕櫚獎,義大利影片《格莫拉》獲評委會大獎。
在電影節開幕的前兩天,中國四川發生8.0級大地震,很多中國影人已經無心參展參賽。但出於尊重,賈樟柯、吳宇森等還是如約前往。他們把戛納變成了為災區籌款的一個平台,共計籌款接近1000萬人民幣。本屆評委會主席西恩·潘說:“他們每一個人都值得尊敬。”
第6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
● 塞爾吉奧·卡斯特里托 Sergio Castellitto (義大利)
● 娜塔麗·波特曼Natalie Portman
● 阿方索·卡隆Alfonso Cuaron
● 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泰國)
徠● 亞歷山大·瑪麗婭·勞拉 Alexandra Maria Lara (德國)
● 拉契得·波查拉 Rachid Bouchareb
● 珍妮·巴里芭 Jeanne Balibar (法)
● 瑪嘉·莎塔琵 Marjane Satrapi (伊朗)
日期 | 活動日程 | 放映影片 |
2008年5月14日 | 主競賽單元開幕影片 | 《盲流感》(美國) 《和巴什爾跳華爾茲》(以色列) |
2008年5月15日 | 主競賽單元 | 《雷瑞娜》(阿根廷) 《和巴什爾跳華爾茲》(以色列) 《三隻猴子》(土耳其) |
展映觀摩單元 | 《功夫熊貓》(美國) | |
一種關注單元 | 《飢餓》(美國) 《東京!》(法國/日本) | |
2008年5月16日 | 主競賽單元 | 《聖誕節的傳說》(法國) 《三隻猴子》(土耳其) |
一種關注單元 | 《鹽海》(巴基斯坦) 《泰森》(美國) | |
特別展映單元 | 《追擊者》(韓國) | |
2008年5月17日 | 主競賽單元 | 《二十四城記》(中國) 《越線》(巴西) 《塞比斯》(菲律賓) |
展映觀摩單元 | 《午夜巴塞羅那》(美國) | |
一種關注單元 | 《九朵雲》(德國) 《我要看》(法國) 《東京奏鳴曲》(日本) 《泰森》(美國) | |
2008年5月18日 | 主競賽單元 | 《格莫拉》(義大利) 《塞比斯》(菲律賓) |
展映觀摩單元 | 《奪寶奇兵4》(美國) | |
特別展映單元 | 《東邪西毒特別版》(中國) | |
一種關注單元 | 《現代生活》(法國) 《放學之後》(美國) | |
2008年5月19日 | 主競賽單元 | 《羅納的沉默》(比利時) 《兩個情人》(美國) |
特別展映單元 | 《瘋狂之血》(義大利/法國) 《時間與城市》英國) | |
一種關注單元 | 《凡爾塞》(法國) 《不知不覺》(瑞典) | |
2008年5月20日 | 主競賽單元 | 《調包嬰兒》(美國) 《兩個情人》(美國) 《三角洲》(匈牙利) 《無頭的女人》(阿根廷) |
午夜展映單元 | 《馬拉多納》(西班牙/法國) | |
特別展映單元 | 《羅曼·波蘭斯基:被通緝的與被渴望的》(英國/美國) | |
一種關注單元 | 《私生子》(墨西哥) 《瘋狗強尼》(法國) | |
2008年5月21日 | 主競賽單元 | 《無頭的女人》(阿根廷) 《切·格瓦拉》(西班牙) |
午夜展映單元 | 《監視》(美國) | |
一種關注單元 | 《奧霍頓》(挪威/德國) 《死女孩節日》(巴西) | |
經典單元 | 《你應當記住這兒》 | |
2008年5月22日 | 主競賽單元 | 《奧布邊疆》(法國) 《愛慕》(加拿大) 《切·格瓦拉》(西班牙) 《美聲男伶》(義大利) |
昆汀·塔倫蒂諾專題演講 | ||
一種關注單元 |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中國) 《溫迪和露西》(美國) | |
2008年5月23日 | 主競賽單元 | 《紐約提喻》(美國) 《美聲男伶》(義大利) 《我的魔力》(新加坡) 《牆壁之間》(法國) 《帕勒莫槍擊案》(德國) |
一種關注單元 | 《停車》(中國台灣) 《圖潘》(德國) | |
特別放映單元 | 《瀕危的搖滾聖地》(美國) | |
2008年5月24日 | 主競賽單元 | 《牆壁之間》(法國) 《帕勒莫槍擊案》(德國) 《我的魔力》(新加坡) |
展映觀摩電影 | 《好傢夥、壞傢伙、怪傢伙》(韓國) | |
一種關注單元頒獎典禮 | ||
2008年5月25日 | 主競賽單元閉幕影片 | 《剛剛發生了什麼?》(美國) |
電影節閉幕式及頒獎典禮 |
獎項 | 獲獎影片 | 製片地區 |
金棕櫚大獎 | 《牆壁之間》 | 法國 |
評委會大獎 | 《格莫拉》 | 義大利 |
評委會特別獎 | 凱瑟琳·德納芙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 法國 美國 |
評審團獎 | 《美聲男伶》 | 義大利 |
最佳導演獎 | 努里·比格·錫蘭 《三隻猴子》 | 土耳其 |
最佳男演員獎 | 本尼西奧·德爾·托羅 《切·格瓦拉》 | 西班牙 |
最佳女演員獎 | 溫妮塞斯·德·奧利維拉 《越線》 | 巴西 |
最佳編劇獎 | 讓·皮埃爾·達內 / 呂克·達內《羅爾娜的沉默》 | 英國 / 法國/德國/義大利/比利時 |
金攝影機最佳影片 | 《飢餓》 | 英國 |
金攝影機特別獎 | 《ils mourronttous sauf moi》 | 俄羅斯 |
最佳短片金棕櫚獎 | 《盤封管》 | 羅馬尼亞 |
一種關注最佳影片 | 《圖潘》 | 哈薩克 |
影片 | 導演 | 製片地區 |
《二十四城記》 | 賈樟柯 | 中國 |
《愛慕》 | 阿托姆·伊戈揚 | 加拿大 |
《切·格瓦拉》 | 斯蒂文·索德伯格 | 西班牙 |
《聖誕節的傳說》 | 阿諾·德斯普里欽 | 法國 |
《白日夢》 | 尼瑞·貝利奇·柯蘭 | 土耳其 |
《三角洲》 | 凱內爾·穆德盧佐 | 匈牙利 |
《美聲男伶》 | 保羅·索倫蒂諾 | 義大利 |
《格莫拉》 | 馬特奧·加諾尼 | 義大利 |
《雷瑞娜》 | 帕布羅·塔皮諾 | 阿根廷 |
《奧布邊疆》 | 菲利普·加萊爾 | 法國 |
《越線》 | 沃爾特·塞勒斯、丹妮拉·托馬斯 | 巴西 |
《我的魔力》 | 丘金海 | 新加坡 |
《調包嬰兒》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 美國 |
《帕勒莫槍擊案》 | 維姆·文德斯 | 德國 |
《塞比斯》 | 布利蘭特·曼多薩 | 菲律賓 |
《羅爾娜的沉默》 | 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 | 比利時 |
《紐約提喻》 | 查理·考夫曼 | 美國 |
《和巴什爾跳華爾茲》 | 阿里·福爾曼 | 以色列 |
影片 | 導演 | 製片地區 |
《奪寶奇兵4》(開幕影片) | 斯蒂文·斯皮爾伯格 | 美國 |
《功夫熊貓》 | 馬克·奧斯本、約翰·史蒂芬森 | 美國 |
《午夜巴塞羅那》 | 伍迪·艾倫 | 美國 |
影片 | 導演 | 製片地區 |
《A festa da menina morta》 | 馬修斯·納克加勒 | 巴西 |
《放學之後》 | 安東尼奧·坎波斯 | - |
《De Ofrivilliga》 | 魯本·奧斯陸 | 瑞典 |
《我要看》 | 喬安娜·海吉托馬斯、哈利爾·喬雷吉 | 法國 |
《瘋狗強尼》 | 讓·斯蒂芬·薩瓦爾 | 法國 |
《Los Bastardos》 | 阿瑪特·伊斯卡拉特 | 墨西哥 |
《現代生活》 | 雷蒙德·德帕爾頓 | 法國 |
《海之鹽》 | 安娜瑪麗·雅西爾 | 巴勒斯坦 |
《奧霍頓》 | 本特·哈姆 | 挪威/德國 |
《Soi Cowboy》 | 托馬斯·卡拉易 | - |
《停車》 | 鍾孟宏 | 中國台灣 |
《東京!》 | 奉俊昊、米歇爾·剛瑞、列奧·卡拉克斯 | 法國/日本 |
《日本奏鳴曲》 | 黑澤清 | 日本 |
《圖潘》 | 謝爾蓋·德沃茲弗依 | 德國 |
《泰森》 | 詹姆斯·托馬克 | 美國 |
《凡爾賽》 | 皮埃爾·紹勒爾 | 法國 |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 劉奮鬥 | 中國 |
《九朵雲》 | 安德拉斯·德里森 | 德國 |
《溫迪和露西》 | 凱利·雷夏德 | 美國 |
影片 | 導演 | 製片地區 |
《東邪西毒》 | 王家衛 | 中國香港 |
《時間和城市》 | 特倫斯·戴維斯 | 英國 |
《羅曼·波蘭斯基:被通緝的與被渴望的》 | 瑪麗娜·澤諾維奇 | 英國/美國 |
《瘋狂之血》 | 馬可。圖利歐。吉歐達納 | 義大利/法國 |
影片 | 導演 | 製片地區 |
《第三波》 | 埃利森·湯普森 | 美國 |
戛納國際電影節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