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澤,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拼音為zé,shì,最早見於金文。【zé】本義是指水或水草積聚的低洼的地方,后引申指土壤中的水分,又引申指雨露,因雨水能滋養萬物,由此引申出恩澤,恩惠,也可特指俸祿。【shì】古同“釋”,解散。

澤的常用組詞為澤霈、澤物、澤藪、澤手。包含澤的常用成語為澤深恩重、澤被後世、澤及枯骨。

字源演變


形聲字。從水,睾聲。整個字的意思是乾旱的地區有了水。戰國時“澤”字左右部分互換,右邊上半部分規範為“目”,秦時訛變為“四”。澤所從聲符“睾”,據草書簡化作“?”。凡所從者依例簡化。但“睾”獨立使用時不簡。《說文》:“澤,光潤也。”《周禮·考工記弓人》:“瘠牛之角無澤。”鄭玄註:“少潤氣。”引申為潤澤、恩惠等義。又《釋名。釋地》:“下而有水日澤。”《風俗通山澤》:“水草交厝,名之為澤。”指水的匯聚處及水草叢雜之地。又用作古州名、地名。

基本釋義


澤 zé ㄗㄜˊ
1. 水積聚的地方:大~。湖~。潤~(潮濕)。沼~。
2. 金屬或其他物體發出的光亮:光~。色~。
3. 恩惠:恩~。~及枯骨(施惠於死人)。
4. 洗濯。 5. 汗衣,內衣。
澤 shì ㄕˋ
古同「釋」,解散。

詳細釋義


澤
澤 zé
〈名〉
● ● (形聲。從水。睪( yì)聲。本義::光澤,潤澤)
● ● 同本義 [lustre]
澤,光潤也。——《說文》
共飯不澤手。——《禮記•曲禮》
澤劍首。——《禮記•少儀》
實諸澤器。——《考工記·慌氏》
順非而澤。——《荀子•禮論》
芳與澤其雜糅兮。——《離騷》
熱多則淖澤。——《素問•經絡論》
色沃不澤。——《素問•玉機真藏論》
色澤瑩潤。——宋·陸遊《過小孤山大孤山》
根色鮮澤。——宋·沈括《夢溪筆談》
仁義不足澤其性,禮樂不足錮其情。——王安石《太古》
● ● 又如:澤雨(潤澤萬物之雨);澤器(潤澤光滑的器皿);色澤(顏色和光澤)
● ● 水深的湖澤或水草叢雜的湖澤 [marsh]
下而有水曰澤,言潤澤也。——《釋名》
水草交厝名之為澤。言其潤澤萬物以阜民用也。——《風俗通》
澤水之鐘也。——《國語•周語》
川壅為澤。——《左傳•宣公十二年》
澤居苦水者,買庸而決竇。——《韓非子•五蠹》
山澤不避。——《史記•貨殖列傳》
行吟澤畔。——《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在某澤中。——《漢書•李廣蘇建傳》
● ● 又如:澤陂(池沼);澤皋(沼澤);澤淖(泥潭);澤農(指在水澤地區耕作的農夫);澤鹵(地低洼而多鹽鹼);澤藪(大澤);川澤
6.恩澤,恩惠 [beneficence;favor]
澤及萬世而不為仁。——《莊子•大宗師》
故西門豹為 鄴令,名聞天下,澤流後世。——《史記•西門豹傳》
● ● 又如:澤民(施恩惠於民);澤物(施恩於人,做好事);澤枯,澤骨(恩澤施及死去的人。形容恩情深厚);澤霈(恩惠普施);澤潤(恩澤普施)
● ● 仁慈的行動 [benefit]
殷王亦罔敢失帝,罔不配天其澤。——《書·多士》
● ● 雨和露 [rain and dew]
兩澤下注。——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 ● 又如:澤下尺,升上尺(天上的雨下落一尺,地上的禾苗就向上長一尺。比喻君王賜給臣民恩澤,臣民就擁戴君王)
● ● 土壤中的水分 [moisture]
凡耕之本,在於趣時,和土,務糞澤,早鋤早獲。——《齊民要術》
● ● 津液、唾液或汗水 [body fluid,saliva or sweat]
幾扇門窗上就留著他的手澤了。——葉聖陶《小銅匠》
● ● 潤頭髮或皮膚的油脂 [oil]
你讓我來分你一些香澤吧!——郭沫若《王昭君》
● ● 又如:芳澤;香澤
● ● 汗衣;內衣 [undershirt; underclothes]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詩·秦風·無衣》
● ● 祿位;遺風 [custom left by a preceding generation]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孟子》
● ● 又如:手澤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光潤也。從水睾聲。丈伯切
說文解字注
光潤也。
又水艸交厝曰澤。又借為釋字。
從水。
丈伯切。古音五部。

康熙字典

《唐韻》丈伯切。《集韻》《韻會》《正韻》直格切。?音宅。《周語》:澤水之鐘也。《風俗通·山澤篇》:水草交厝,名之為澤。澤者,言其潤澤萬物以阜民用也。
又光潤也。《禮·少儀》:澤劒首。
又雨澤。《易·夬卦》:澤上於天。
又德澤。《書·畢命》:澤潤生民。
又洗濯曰澤。《禮·曲禮》:共飯不澤手。疏:以手宜潔凈,不得臨食始捼莎也。
又褻衣曰澤。《詩·秦風》:與子同澤。箋:袴也。
又香澤。梁文帝《樂府》:八月香油好煎澤。
又澤宮。《禮·射儀》:必先習射於澤。澤者,所以擇士也。
又州名。《韻會》:秦上黨郡,隋為澤州。
又《集韻》《正韻》?施只切,音適。與釋同。《詩·周頌》:其耕澤澤。疏:釋釋然土皆解散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達各切,音鐸。格澤,星名,音鶴鐸。《史記·天官書》:格澤,星如炎火之狀。
又《集韻》夷益切,音繹。與醳同。《禮·郊特牲》:舊澤之酒。註:澤,讀為醳。

書法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字形對比圖
澤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合集 3張
合集

漢語字典


①【zé】
【《廣韻》場伯切,入陌,澄。】
亦作“”。“睾2”的被通假字。“澤1”的繁體字。
● ● 水聚匯處。
● ● 稱水草叢雜之地。
● ● 雨露。
● ● 特指土壤所含的水分。
● ● 濕潤;滋潤。
● ● 光亮;潤澤。
● ● 化妝用的脂膏。
● ● 恩德,恩惠。
● ● 指施恩德。
卒能立事功而澤生民,初亦未嘗與松相悖也。——明·宋濂《看松庵記》
● ● 影響。
● ● 俸祿;祿位。
● ● 搓揉;摩挲。
● ● 指洗滌。
● ● 汗衣,內衣。後作“襗”。
● ● 宮名。周代習射選士之處。
● ● 指澤蘭。
● ● 通“擇”。選擇。
● ● 姓。明有澤義。見《通志·氏族五》。
②【shì】
【《集韻》施只切,入昔,書。】
“澤2”的繁體字。
● ● 通“釋”。鬆散,解散。
● ● 通“舍”。
③【yì】
【《集韻》夷益切,入昔,以。】
“澤3”的繁體字。
● ● 通“醳”。酒。
● ● 通“懌”。樂。
④【duó】
【《集韻》達各切,入鐸,定。】
“澤4”的繁體字。
● ● 見“格4澤”。
● ● 通“蘀”。草木脫落的皮、葉。

音韻參考


(上古音):鐸部定母,deak
【平水韻】:入聲十葯·入聲十一陌
【國語】:zé;duó;shì;yì
【粵語】:zaak6
【閩南語】:tek8

常用片語


1.澤國zéguó
(1)多水的地區;水鄉
澤國用龍節。——《周禮·地官·掌節》
江村夜漲浮天水,澤國秋生動地風。——唐·杜牧《題白雲樓》
(2)遭水淹了的地區。
那年發大水,這裡成了一片澤國。
2. 澤蘭zélán
澤蘭屬草本植物的一種,特點是具有對生的貫穿葉和白色、排列成傘房狀的頭狀花序,過去用作家常藥品。
3. 澤瀉zéxiè
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橢圓形,開白色小花。生長在沼澤中。根可以入葯,是利尿劑。
上古音系
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rlaːɡ
廣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瑒伯陌二開入聲二等開口入二十陌ȡʱɐkȡɐkȡɐkȡakɖɣækɖɯakɖaɨjkzhe2drakdeak潤澤又恩也亦陂澤釋名曰下有水曰澤又州名秦爲上黨郡後魏爲建興郡周爲澤州取濩澤以名之亦姓出姓苑
蒙古字韻
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音譯音譯 修正音譯 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ꡄꡭcaydʐaj入聲
中原音韻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皆開入聲作平聲開口呼tʂai
洪武正韻牋
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達各六藥入聲
直格七陌入聲
施隻七陌入聲
分韻撮要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三十二彭棒硬額陽入恩澤惠澤潤澤雨澤
(參考資料為)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光澤、漸澤、濁澤、鉛澤、澤國、銳澤、逵澤、遒澤、寒澤、柔澤

相關成語

竭澤而漁、以澤量屍、膏澤脂香、順非而澤、手澤之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