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形丘
分佈於大陸冰川區的高地
蛇形丘是一種狹長、彎曲如蛇行的高地。兩坡對稱,丘脊狹窄;一般高度15~30米,高者達70米;長度由幾十米到幾十千米,北美有長達400千米的。其延伸的方向大致與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佈在大陸冰川區。
蛇形丘
蛇形丘
蛇形丘
它具有多種成因,常見的是冰下隧道堆積。在冰川消融期間,冰融水很多,沿著冰裂隙滲入冰下,在冰川底部流動,形成冰下隧道。在隧道中的冰融水流受到上游強大的靜水壓力,挾帶著許多冰磧物不斷搬運、堆積,並可逆坡運行,直至冰水堆積物堵塞隧道。當冰體全部融化后,這種隧道堆積出露地表,成為蛇形丘。因此,蛇形丘可有分支,亦能爬上高坡,匍匐於丘陵、高地之上,貫穿鼓丘群之間。
在夏季,冰融水增多,冰積物在冰川末端形成冰水三角洲,等到下一個夏季,冰川再次後退,再形成一個冰水三角洲,如此反覆不斷,一個個冰水三角洲連起來,便形成串珠狀的蛇形丘了。
蛇形丘主要由略具分選的冰水砂礫堆積物組成,夾有冰磧透鏡體。兩坡不對稱,大小不等,延伸方向與冰川運動方向較一致。
略具分選、有層理,兩坡對稱,一般高40-50米。
有些學者認為蛇形丘是“冰前三角洲建造”形成。即由冰隧道和隧道口外兩種堆積物組成。根據瑞典的蛇形丘發育情況,蛇形丘由許多小段組成的,呈串珠狀。每段組成物質上游是粗大的礫石,地形細狹;下游為細小的沙粒,地形寬大。上游屬冰下隧道堆積,下游是隧道口外扇形堆積。隨著冰川節節後退,隧道口也逐步后移,這樣就出現了一段段的堆積物。這種分段組成的蛇形丘又稱繩結蛇形丘。
沉積物和地貌與冰川體直接接觸,分佈在冰川範圍內,如冰面湖泊沉積和冰下河流沉積等。冰面湖泊原是負地形,接受冰水搬運的物質,形成有斜層理的礫石層,冰體消退後,這些冰水物質落到冰川底床,形成小丘狀的堆積地貌,稱為冰礫阜。冰下河流搬運的砂礫,在出口處堆積成錐體,隨著冰體消退,冰下河流出口也逐漸後退,錐體不斷向上延伸而形成砂礫堤,高數米或10米,長可達數公里至數十公里,蜿蜒曲折,故名蛇形丘。這類冰川沉積地貌主要發育於大陸冰蓋或巨大山麓冰川前緣,山地冰川區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