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戰役舊址

松山戰役舊址

從雲南省龍陵縣城東行39公里,便到了松山。南北絕壁、谷深萬丈、溝壑縱橫,處處均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現存的松山戰役遺址,主要集中在臘勐鄉大埡口村東西兩側的松山山頂一帶範圍約4平方公里。遠遠望去,松山宛如一隻巨大的烏龜盤踞在怒江大峽谷上空,一派鬱鬱蔥蔥、生機盎然。進入松山,首先進入視野的是“滾龍坡”戰場遺跡。“滾龍坡”是遠征軍在松山戰役中首先攻克的一個外圍據點,當年這裡是日軍的炮兵陣地,戰鬥歷時29天,攻擊達14次之多。繞過“滾龍坡”,便進入“大埡口”。

中國遠征軍雕塑群由雕塑家李春華創作並捐贈。整個雕塑群位於滇西抗戰主戰場松山主峰子高地南側,佔地約17500平方米,由402座單體雕塑組成。

位於雲南省龍陵縣東22公里處。松山峰頂高出怒江江面950米,戰役舊址南至鷹蹲山,北至黃土坡,地形險要,扼滇緬公路咽喉。1942年5月日本侵略軍占龍陵后,駐重兵據守。1944年6-9月,我抗日軍民浴血奮戰,全殲日軍三千餘人。遺址內地堡、坑道、戰壕密布,現已開闢供人們參觀,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場所。

建立原因


松山戰役舊址
松山戰役舊址
頂峰海拔2200米,是滇緬公路上的咽喉,是易守難攻的雄關要地。1942年日軍侵佔滇西,松山由日軍第56師團被稱為“戰爭之花”的113聯隊駐守。日寇在松山構築的陣地主要有松山主峰子高地、滾龍坡、大埡口、長嶺崗(包括大寨、黃家水井、馬鹿塘)四個能獨立作戰的堅固據點組成。陣地上有山炮、戰車、汽車及其掩體,設有醫院及慰安所,地下有電話、通訊、供水、照明等系統設施,有小型發電廠一座。糧秣彈藥儲備充足。1944年,中國遠征軍由宋希濂將軍指揮第11集團軍之71軍和第8軍經過3個月零3天戰鬥攻克。松山戰役響譽中外,松山是用英烈的鮮血築成的紅土地。

主要展覽


“松山戰役遺址”紀念碑
攻克“大埡口”,經過8次激烈戰鬥,付出重大犧牲,第8軍246團3營最後只剩下18人。在松山入口處,豎立“松山戰役遺址”紀念碑一座,記載著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鑄成的歷史!
18號遺跡碑
在“大埡口”山窪里的一塊菜地里豎有18號遺跡碑,碑上刻有“侵華日軍慰安所”遺址字樣。當年,這裡共有25名軍妓,除兩名日本人外,其餘的都是朝鮮、台灣、印尼人。當年日軍永井清雄來松山視察時,帶來了這批日本軍妓。日寇高呼“軍妓萬歲”比喊“天皇萬歲”更親切、更狂熱、更來勁。並說“一名軍妓的作用,可頂一千枚帝國勳章。”2003年82歲高齡的朝鮮籍慰安婦朴永辛曾來到這裡指證,面對此地,她渾身顫抖、淚流滿面地說:“全世界的人民應該聯合起來打倒日本人!”
日軍蓄水池
沿著公路往山上走約1公里處,在公路下面的苞谷地里有一座部分邊沿已經殘缺的日軍蓄水池,60年過去了,混凝土鋼筋築成的水池依然盛滿了銹水。
榕樹
松山腳下,最引人注目的是鐵鏈子圍起來的一棵榕樹,走近一看,傷痕纍纍,千瘡百孔,它是松山上倖存的三棵古樹之一,難以想像當年它的肢體被毀掉一半以後還能頑強地活下來,作為今天歷史的見證。
馬槽窪
沿著林間的小路往山坡走,既是陰冷的馬槽窪。馬槽窪是通往子高地的要道之一。坡頭豎立8號遺跡碑“馬槽窪頭”。左手邊這座山叫狗頭坡。當年,中國遠征軍第八軍曾在此與日軍發生激戰,肉搏,現遺存多處彈坑、掩體、地堡、交通壕、環形壕等。往前有一個山包叫“官墳坡”。這裡曾是怒江土司錢家的墳墓,日寇在此挖掘墳墓,把它作為指揮所。遠征軍第八軍攻打此地時,曾打死了日軍一位校官。這裡一峰與一峰相連,10多個山峰都是日軍陣地,每個陣地可以相互支援又可以獨立作戰互不影響。
核桃窪山頭
官墳坡腳,緩緩地出現一塊平地,曾是日軍停放坦克、戰車、大炮的地方。我們往右邊的小路走,來到核桃窪梁子,這裡遺留下來的彈坑、戰壕、掩體隨處可見。繞過戰壕、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爬上核桃窪山頭,沿途是密密麻麻、縱橫交錯的交通壕,掩蔽部。山頭戰壕最密集的地方豎立著5號碑樁。上面寫著“核桃窪坡頭”。當年中國遠征軍第八軍曾在此與日軍肉搏血戰,雙方互搶撕咬戰死者六十餘對,腸肺狼藉,慘不忍睹。
紅帽坡梁子
繼續往前,來到11號碑樁“紅帽坡梁子”。“紅帽坡梁子”是通往子高地的最後一個陣地,在茂密的樹林和灌木叢中,腳下全是掩體、交通壕、彈坑。我們每前進一步都要十分小心,稍不留神就會掉下戰壕。1944年8月2日中午,第11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來到久攻不下的松山主峰再次進行現場堪察,看到的是我遠征軍不斷傷亡近1600多人,而不見敵人行蹤的特殊戰場。
經過兩個月的炮犁火耕之後,地表上已沒有了綠色。頂峰的堡壘,由於噴火器焚燒,並經搜索,已無敵蹤。戰場是靜止的。但數日後,凡通過近旁者,多被射殺。后才發現堡壘下面有坑道或掩蔽。敵寇隨時會放冷槍。為了勝利,遠征軍甚至用人肉戰去耗盡日寇的槍彈,卻是久攻不下。日寇狂言,不死10萬人,休想攻取。
爬上松山的頂峰,如今只留下兩個巨大的爆破落坑和掘進的地道痕迹。落坑旁分別豎有12、13號碑樁遺跡,此地是日寇的支撐點,工事最為堅固,有母堡兩個,子堡多個。大、小堡壘都有掩蓋。並分為3至4層,內部設施齊全,由輕重迫擊炮、火箭筒、槍榴彈筒、輕、重機槍構成濃密火網。加之日軍以武士道精神瘋狂死守松山。山高坡陡,不易攀登,時值雨季,泥滑路爛,遠征軍的進攻十分艱難。在採用飛機、重炮轟擊均未奏效而傷亡千餘人的情況下,最後採用坑道作業,在山頂兩側距敵堡150m處掘進寬1m、深1.8m的兩條坑道,在敵堡下掘葯室兩個。坑道內各裝入TNT炸藥70箱和50箱,於8月20日上午9時引爆,將整個山頂炸坍,才消滅了頑敵,結束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戰鬥。
從松山主峰沿著遠征軍挖掘的兩條坑道而下,山勢陡峭、灌木叢生。山岩上生長著一棵彈痕累累、特別高大挺拔的榕樹,是當年松山戰役的最好見證。
道人坪子
來到半山腰,眼前突然一亮,出現一個約1500平方米的草坪叫“道人坪子”,豎有14號碑樁。這裡曾是日軍的練兵場。當年遠征軍工兵挖掘坑道炸敵堡就是從這裡開始的。“道人坪子”的另一端有一條小道返回松山腳,途中經過的一個積水塘曾是日軍的停車場和放置武器裝備的地方。水塘正前方有一棵古樹,是松山倖存的三棵樹之一,而旁邊則是傷痕纍纍的小榕樹。
松山戰役是整個滇西抗戰中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遠征軍先後投入了八個步兵團,兩個炮兵團和一個工兵營加上盟軍及其空軍地勤人員4萬餘人的兵力,歷經大戰十次,小戰百餘次。全殲守敵三千餘兵(生俘9人,俘獲軍妓30餘人),中國遠征軍傷亡官兵7600餘人,其中,第103師所屬特、工兩連傷亡殆盡,有的連隊僅剩兩人。松山的每一寸土地都滲透著英烈們的鮮血。松山戰役是山地叢林攻堅的典型戰役,它剷除了日軍設置在滇緬公路上的最大障礙。為奪取滇西抗戰的全面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遠征軍雕塑群
2013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8周年紀念日,中國遠征軍雕塑群選擇這天在雲南省龍陵縣松山抗戰遺址落成,揭幕儀式后,遠征軍老兵和遠征軍將士後人紛紛瞻仰雕塑群,並走進松山抗戰遺址,重拾歷史記憶。
3日的松山上,青山無語,松濤陣陣。中國遠征軍老兵代表梁振奮在中國遠征軍雕塑群揭幕儀式上高唱抗戰歌曲,“生死已到最後關頭,中國的領土一寸也不能失守。”最後,梁振奮振臂高呼,中國的領土一寸也不能失守,包括陸地和海洋。現場響起熱烈掌聲。
中國遠征軍雕塑群由雕塑家李春華創作並捐贈。整個雕塑群位於滇西抗戰主戰場松山主峰子高地南側,佔地約17500平方米,由402座單體雕塑組成,用東方造像方式,按真人尺度1:1.2的比例塑造,分將軍、夏裝士兵、秋裝士兵、冬裝士兵、駐印士兵、娃娃兵、女兵、跪射兵、炮兵、在世老兵、戰馬、吉普車12種方陣。雕塑以士兵為主體,選取戴安瀾、史迪威、孫立人等22位將軍為軍官代表,突出付心德劉桂英、鮑直才等28位在世中國遠征軍老兵,以表達遲到的關懷和對中國抗戰的深刻理解,讓後輩銘記中國遠征軍的悲壯歷史。
龍陵縣地處雲南省西部邊陲,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滇西抗戰的主戰場,為滇緬公路交通咽喉。抗戰期間,日軍為截斷國際唯一援華物資運輸線--滇緬公路,於1942年5月自緬甸入侵滇西,進佔滇西之龍陵、騰衝。當時,雲南工兵總指揮部已下令將惠通橋破壞,日軍佔領“東方直布羅陀”——松山。中國遠征軍先後投入兩個軍約4萬人的兵力,從1944年6月4日開始進攻,至9月7日攻克松山,苦戰3個月零3天,取得完全勝利,全殲日軍1260餘人,中國遠征軍傷亡7600餘人。
松山戰役是滇西抗戰中的關鍵性戰役,是中國戰略反攻階段轉折性戰役,是中國軍隊首次殲滅一個日軍建制聯隊的戰役,被美國西點軍校作為二戰中山地叢林攻堅戰經典戰例錄入教材。

獲得榮譽


由於松山戰役在滇西和整個抗日戰爭中的特殊地位和意義,1993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撥專款修復了抗日將士公墓等遺跡,修建了四座標誌說明碑、十八座遺跡說明碑和一條上山的公路。1998年11月,松山被公布為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巍巍松山,記下了歷史畫冊中悲壯的一頁,滔滔怒江,流走了多少辛酸、屈辱……位卑未敢忘憂國,中華民族昂首闊步走向未來的時候,不會忘記自己的過去;不會隨著歲月的流逝和國力的逐漸強盛而淡忘了受欺壓、受屈辱的歷史;不會忘記為國禦寇、英勇奮戰的民族英雄們!
由於松山戰役在滇西和整個抗日戰爭中的特殊地位和意義,1993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撥專款修復了抗日將士公墓等遺跡,修建了四座標誌說明碑、十八座遺跡說明碑和一條上山的公路。1998年11月,松山被公布為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巍巍松山,記下了歷史畫冊中悲壯的一頁,滔滔怒江,流走了多少辛酸、屈辱……位卑未敢忘憂國,中華民族昂首闊步走向未來的時候,不會忘記自己的過去;不會隨著歲月的流逝和國力的逐漸強盛而淡忘了受欺壓、受屈辱的歷史;不會忘記為國禦寇、英勇奮戰的民族英雄們!2006年05月25日,松山戰役舊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2018年,經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批准,松山戰役舊址被設立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