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鋼琴教師的結果 展開

鋼琴教師

德國2001年邁克爾·哈內克導演電影

《鋼琴教師》是由德國、波蘭、法國、奧地利聯合製片的131分鐘劇情影片。該片由邁克爾·哈內克執導,伊莎貝爾·於佩爾伯努瓦·馬吉梅安妮·吉拉爾多、蘇珊娜·羅莎、烏多·塞米爾等主演。

該片改編自艾爾弗雷德·耶利內克所著同名小說,講述了年近40長期禁慾的女鋼琴教師,被年輕帥氣男學生猛烈天真的追求下,兩人展開了連串病態暴力性冒險的故事。

該片於2001年5月14日在法國上映。獲得第54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大獎。

劇情簡介


年屆四十的愛莉卡是一個嚴厲冷峻的鋼琴教師,在維也納音樂學校教授鋼琴,而且以對她的學生嚴格出名,與年老但控制欲強烈的母親同住,在母親異常嚴厲的管教下長大,導致日後壓抑矛盾欲求不滿的個性,困在這個關係里兩個女人互相折磨日日爭吵。外表賢淑的愛莉卡唯一的發泄管道是去錄影帶店看色情影片與到露天電影院看情人們做愛以宣洩情慾,甚至到廁所內以剃刀自虐得到快感。透過病態的偷窺慾望與自毀頃向的受虐癖來抒發心中的憤怒與不滿。
直到一天一個金髮的活力十足的男學生,亟欲拜師地闖進她的生命中,被她那種奇特沉靜的外表所吸引,加上他自己奇異的人格,開始對老師進行一連串的性愛誘惑,互相以精神與肉體虐待對方。
鋼琴教師
鋼琴教師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
愛莉卡伊莎貝爾·於佩爾
媽媽安妮·吉拉爾多
華特伯努瓦·馬吉梅
肖伯太太蘇珊娜·羅莎
Dr. BlonskijUdo Samel
Anna SchoberAnna Sigalevitch
Mme Gerda BlonskijCornelia Köndgen
BaritoneThomas Weinhappel
Man in drive-inGeorg Friedrich
NaprawnikPhilipp Heiss
老師William Mang
老師Rudolf Melichar
老師Michael Schottenberg
MargotGabriele Schuchter
聲樂老師Dieter Berner
老師Volker Waldegg
老師Martina Resetarits
老師Annemarie Schleinzer
老師Karoline Zeisler
SecretaryLiliana Nelska
小提琴手Luz Leskowitz
鋼琴家Viktor Teuflmayr
Woman in drive-inViviane Bartsch
PupilFlorian Koban
Haydn pianistThomas Auner
Chopin PianistAndreas Donat

職員表

製作人Roman Haschberger、Michael Katz、Gebhard Zupan
導演邁克爾·哈內克
副導演(助理)Katharina Biró、Fritz Noltmann、Hanus PolakJr.
編劇
邁克爾·哈內克
、艾爾芙蕾德·耶利內克
攝影Christian Berger
配樂Francis Haines
剪輯Nadine Muse、Monika Willi
造型設計Christoph Kanter
服裝設計Annette Beaufays
視覺特效László Kovács、Hans Wagner
劇務Kris Portier de Bellair、Markus Schleinzer
布景師Hans Wagner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愛莉卡

    愛莉卡

    演員 伊莎貝爾·於佩爾

    年屆40的鋼琴教師,在維也納音樂學校任教。以對學生嚴格出名,與母親同住。外表賢淑的她唯一的發泄管道是去錄影帶店看色情影片與到露天電影院看情人們做愛以宣洩情慾。

  • 華特

    華特

    演員伯努瓦·馬吉梅

    維也納音樂學校的學生,活力十足、人格奇異的金髮男生。亟欲拜愛莉卡為師,同時也闖進了愛莉卡的生活。他對愛莉卡進行了一連串的性愛誘惑,互相以精神與肉體虐待對方。

  • 媽媽

    媽媽

    演員安妮·吉拉爾多

    愛莉卡的母親,年老但控制欲強烈。在她異常嚴厲的管教下長大,導致愛莉卡壓抑矛盾、欲求不滿的個性。她和女兒互相折磨,日日爭吵。

參考

音樂原聲


類型:原聲碟
創作者:Francis Haines
發行時間:2002年8月19日
參考資料:
鋼琴教師
鋼琴教師
收錄曲目:
1 Prelude Opus 23 No 5 Lugansky
2 Sonate En La Majeur D 959 Andantino Dalberto
3 Im Dorfe Staier (Piano) Pregardien (Voix)
4 Trio En Mi Bemol Majeur Opus 100 D 929
5 Fantaisie En Fa Mineur Opus 49 Lubimov
6 Der Wegweiser Stair (Piano) Pregardien (Voix)
7 Sonate El La Majeur D 959 Scherzo-Allegro Il Giardino
8 Le Clavier Bien Tempere Livre 1 Prelude 847 Ut Mineur
9 Le Clavier Bien Tempere Livre 1 Prelude 847 Ut Mineur
10 Sonate No 3 En Ut Majeur Opus 2 No 3 Scherzo
11 Concerto No 2 Pour 2 Claviers BWV1061 Fugue Richter
12 Der Sturmische Morgen Staier (Piano) Pregardien

獲得榮譽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方獲獎情況
2001年12月01日
鋼琴教師
鋼琴教師
第14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女主角伊莎貝爾·於佩爾提名
最佳導演邁克爾·哈內克
最佳編劇邁克爾·哈內克
最佳男主最佳影片角伯努瓦·馬吉梅
觀眾獎最佳女演員伊莎貝爾·於佩爾
最佳影片《鋼琴教師》
2001年5月20日第54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鋼琴教師》提名 
評委會大獎《鋼琴教師》獲獎 
最佳女演員伊莎貝爾·於佩爾
最佳男演員伯努瓦·馬吉梅

作品評價


《鋼琴教師》狠狠地剖析一位女鋼琴家的心與腦的陰暗面,冷靜又不失悲憫的刻劃女主角以及她周遭人物各自的心理變態(尤其是性方面的明瘡暗疤),奇詭辛辣生動非凡。片中令人心悸的母女關係,因為編劇、導演掌握觀眾心理的技巧老練,而更顯挑釁,使觀者在倫理道德的天平上失衡摔跤,彷彿劇情害他們掉入人性齷齪的深淵;但正是人人心中都有齷齪的深淵,才會跟影片所剖開的齷齪人性連結。
而《鋼琴教師》最令人驚懾的莫過於種種變態的性狂想。導演顯然將愛莉卡極端的性格歸咎於母親高壓的控制與過分的期望,也因此愛莉卡對於那位資質聰穎的女學生,心裡賞識,但口頭上仍以貶抑辱罵的方式教導,最後竟因妒火燃燒毀滅其鋼琴生命;這種對下一代兼具認同與嫉妒的微妙情結,亦為角色深度的來源。
在場面調度上,更是導演與演員結合下的傑作。白色的布景基調充分象徵女主角內心世界的荒蕪與蒼涼,也對比出在聖潔的形象下隱藏著狂亂荒唐的畸想。除了愛莉卡的家中,諸如琴室、演奏廳,皆以鏡頭創造出空曠的景深,布景也力求簡約,將注意力集中在人物身上。構圖式的景框設計尤為一絕,中景或全景的平視鏡頭固定不動,在同一個鏡頭裡面,無論距離鏡頭深淺每個人的表情反應都充滿敘事張力。
鋼琴教師
鋼琴教師
“冷”是《鋼琴教師》給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導演對題材對拍攝手法的“冷”、愛莉卡對情人對母親對學生對自己的“冷”、於佩爾演技的“冷”。冷透了人心,讓人不知應該給予憐憫還是給予鄙夷。結尾教師想刺殺少年,卻因為少年的回眸一笑而下不了手,只好刺自己一刀,這再次的自殘向觀眾證明了她在受到打擊和侮辱的同時仍有女性最溫柔的一面。 (《南方都市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