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哈內克

邁克爾·哈內克

邁克爾·哈內克(Michael Haneke),1942年3月23日出生於德國慕尼黑,奧地利編劇、導演。

1989年,首次自編自導“冰川三部曲”的第一部《第七大陸》。1992年,憑藉驚悚片《熒光血影》獲得第6屆歐洲電影獎費比西影評人獎。1994年,自編自導“冰川三部曲”的第三部《機遇編年史的71塊碎片》 。1997年,自編自導驚悚恐怖片《大快人心》 。2000年,憑藉劇情片《未知密碼》獲得第53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編劇獎。2001年,憑藉劇情片《鋼琴教師》獲得第54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2005年,憑藉懸疑驚悚片《隱藏攝像機》獲得第58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007年,翻拍了舊作《大快人心》 。2009年,憑藉劇情片《白絲帶》獲得第62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2012年,自編自導愛情片愛情片《愛》,該片獲得第6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和第85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2015年,執導影片《快閃族》。

早年經歷


邁克爾·哈內克
邁克爾·哈內克
一開始,邁克爾·哈內克立志要成為一位鋼琴演奏家或者一位牧師,但他關於電影最早的記憶是四歲時祖母帶他去看的勞倫斯·奧利弗主演的《哈姆雷特》。一年後,在一次戰後兒童的交換項目中,他被媽媽和繼父送去了丹麥。
邁克爾·哈內克早年因為缺乏人脈,無緣電影行業,在維也納大學主攻哲學和心理學,畢業後進入了一家德國電視台拍攝電視節目。

演藝經歷


1989年,47歲的邁克爾·哈內克首次自編自導劇情片《第七大陸》,該片是“冰川三部曲”的第一部,隱喻了邁克爾·哈內克所擅長的對中產階級的描繪,體現了其內在的空虛與遊離,后憑藉“冰川三部曲”入選“十五位導演獎” 。
1992年,邁克爾·哈內克自編自導驚悚片《熒光血影》,該片是“冰川三部曲”的第二部,由亞諾·弗里斯奇、安吉拉·溫科勒主演,獲得了歐洲電影獎的最佳劇本,邁克爾·哈內克憑藉此片獲得第6屆歐洲電影獎費比西影評人獎。
1994年,自編自導劇情片《機遇編年史的71塊碎片》,該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是“冰川三部曲”的第三部。
1997年,自編自導驚悚恐怖片《大快人心》,由歐路奇·莫赫、蘇珊娜·蘿塔主演,該片主要講述了假期來臨,平日里為生活奔波忙碌的三口之家終於可以享受郊區湖邊的幽靜與恬美的故事,被提名第50屆戛納電影節的最佳劇本,這是一部“斯蒂芬·金式”虛構的恐怖電影,又是一部關於暴力與媒體批判的現實作品。
2000年,自編自導了由一組冰冰冷的、長短不一的段落組成的影片《未知密碼》,該片描寫了生活在巴黎的幾個陌路過客的命運片段,獲得了第53屆戛納電影節的最佳劇本獎。
2001年,執導劇情片《鋼琴教師》,由伊莎貝爾·於佩爾、伯努瓦·馬吉梅主演,該片改編自奧地利同胞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的小說,提供了一副關於母親與女兒、老師與學生的互相“替代”和“掌控”的社會圖景,並獲得第54屆戛納電影節的評審團大獎。
2003年,執導劇情片《狼族時代》,由丹尼爾·杜瓦爾、伊莎貝爾·於佩爾主演,該片描寫一個四口之家去度假,從而遭遇到的恐怖、暴力和混亂。
2005年,邁克爾·哈內克自編自導懸疑驚悚片《隱藏攝像機》,該片講述了由朱麗葉· 比諾什和丹尼爾·奧圖耶徠主演扮演的巴黎知識分子被一系列他們的追蹤者留下的蹊蹺錄像帶所恐嚇。5月21日,獲得第58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07年,在美國翻拍了舊作《大快人心》,由娜奧米·沃茨主演,新版《大快人心》故事鋪陳“虐待的樂趣在於過程,而不是結果”的恐怖變態心理。
2009年,自編自導劇情片《白色絲帶》,該片用黑白膠片拍攝,沒有悅耳的電影配音,也沒有高清的解析度,講述了一個一戰前夕發生在德國北部一所鄉村學校的故事,獲得第62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邁克爾·哈內克憑藉此片獲得國際影評人獎。
2012年,自編自導愛情片《愛》,由埃瑪妞·麗娃、讓-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主演,該片獲得第6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和第85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2015年,執導影片《快閃族》。

個人生活


家庭情況

邁克爾·哈內克憑《白絲帶》摘金棕櫚
邁克爾·哈內克憑《白絲帶》摘金棕櫚
邁克爾·哈內克出生時他的父母在慕尼黑附近旅行,他的爸爸在哈內克三歲前離開,在德過定居,等到邁克爾·哈內克成年時他們才相認,在維也納郊區的藍領社區度過了青少年時代。
邁克爾·哈內克的父親叫弗里茨·哈內克,是奧地利導演;母親叫比阿特麗斯·馮·德金絲查爾德,是德國演員;他們在二戰款待士兵時相遇,兩人在《第七大道》發行前去世了。

結婚情況

邁克爾·哈內克有四個孩子,他唯一的親生孩子來自第一段婚姻,他的第二任妻子蘇茜給他帶來了三個繼子。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作品
2015年《快閃族》
2012年《愛》
2009年《白絲帶》
2007年《趣味遊戲美國版》
2005年《隱藏攝像機》
2003年《狼族時代》
2001年《鋼琴教師》
2000年《巴黎怨曲》
1997年《城堡》
1997年《大快人心》
1996年《盧米埃與四十大導》
1994年《機遇編年史的71塊碎片》
1992年《熒光血影》
1992年《班尼的錄像帶》
1989年《第七大陸》

編劇作品

時間作品
2015年《快閃族》
2012年《愛》
2009年《白絲帶》
2007年《趣味遊戲美國版》
2005年《隱藏攝像機》
2003年《狼族時代》
2000年《未知密碼》
1997年《城堡》
1994年《機遇編年史的71塊碎片》
1992年《熒光血影》
1989年《第七大陸》

演員作品

時間作品
2013年《哈內克的導演聖經》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2013 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愛(獲獎)
▪ 2013 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愛(提名)
▪ 2013 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愛(提名)
▪ 2010 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白絲帶(提名)
戛納國際電影節
▪ 2017 第7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快樂結局(提名)
▪ 2012 第6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愛(獲獎)
▪ 2009 第6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白絲帶(獲獎)
▪ 2009 第6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法國國家教育系統電影獎 白絲帶(獲獎)
▪ 2009 第6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 白絲帶(獲獎)
▪ 2005 第5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 隱藏攝像機(獲獎)
▪ 2005 第5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隱藏攝像機(獲獎)
▪ 2005 第5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隱藏攝像機(提名)
▪ 2005 第5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 隱藏攝像機(獲獎)
▪ 2001 第54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鋼琴教師(提名)
▪ 2001 第54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鋼琴教師(獲獎)
▪ 2000 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未知密碼(提名)
▪ 2000 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 未知密碼(獲獎)
▪ 1997 第5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趣味遊戲(提名)
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 2012 第70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 愛(獲獎)
▪ 2010 第67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 白絲帶(獲獎)
英國電影學院獎
▪ 2013 第66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非英語片獎 ​愛(獲獎)
▪ 2013 第66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愛(提名)
▪ 2013 第66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愛(提名)
▪ 2010 第63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非英語片獎 白絲帶(提名)
▪ 2002 第55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非英語片獎 鋼琴教師(提名)
歐洲電影獎
▪ 2012 第25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獎 愛(獲獎)
▪ 2012 第25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愛(獲獎)
▪ 2012 第25屆歐洲電影獎最佳編劇獎 愛(提名)
▪ 2009 第22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白絲帶(獲獎)
▪ 2009 第22屆歐洲電影獎最佳編劇獎 白絲帶(獲獎)
▪ 2005 第18屆歐洲電影獎最佳編劇獎 隱藏攝像機(提名)
▪ 2005 第18屆歐洲電影獎費比西獎 隱藏攝像機(獲獎)
▪ 2005 第18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隱藏攝像機(獲獎)
▪ 2001 第14屆歐洲電影獎最佳編劇獎 鋼琴教師(提名)
▪ 2001 第14屆歐洲電影獎觀眾獎最佳導演獎 鋼琴教師(提名)
▪ 1993 第6屆歐洲電影獎費比西獎 熒光血影(獲獎)
法國電影凱撒獎
▪ 2013 第38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影片獎 愛(獲獎)
▪ 2013 第38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導演獎 愛(獲獎)
▪ 2013 第38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愛(獲獎)
▪ 2010 第35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獎 白絲帶(提名)
▪ 2006 第31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導演獎 隱藏攝像機(提名)
▪ 2006 第31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隱藏攝像機(提名)
西班牙電影戈雅獎
▪ 2014 第28屆西班牙電影戈雅獎最佳歐洲電影獎 愛(獲獎)
▪ 2011 第25屆西班牙電影戈雅獎最佳歐洲電影獎 白絲帶(提名)
德國電影獎
▪ 2010 第60屆德國電影獎金質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白絲帶(獲獎)
▪ 2010 第60屆德國電影獎金質電影獎-最佳劇本獎 白絲帶(獲獎)
▪ 2002 第52屆德國電影獎最佳外國電影獎 鋼琴教師(提名)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89 第42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厄內斯特·阿塔里亞獎 第七大陸(獲獎)

人物評價


邁克爾·哈內克的作品,以“殘忍、赤裸的敘事風格”著稱(網易娛樂評),擅長以冷靜到幾乎冷血的利落影像風格,處理人性黑暗面(中國新聞網評),他的個人風格基本上可以用簡約、節制、冷靜來形容,而思考的命題則更多側重於現代人心理,這可以追溯到他另一位崇拜者卡夫卡的影響上(東方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