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生怕死

漢字成語

貪生怕死,漢語成語,拼音是tān shēng pà sǐ,意思是一味自愛生命,懼怕死亡。原指士兵作戰因怕死而退縮不前。現在已逐漸產生新義,即凡是在工作中怕臟、怕累、怕危險等等,皆屬此列。出自《漢書·文三王傳》。

釋義


貪:捨不得。貪戀生存,畏懼死亡。指對敵作戰畏縮不前。亦稱貪生畏死。

出處


漢書·文三王傳》:“今立自知賊殺中郎曹將,冬月迫促,貪生畏死,即詐僵仆陽(佯)病,徼幸得逾於須臾。”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回:“貪生怕死之徒;不足以論大事。”
曲波林海雪原》二:他們沒有一個貪生怕死而逃跑的,他們知道多一個人多一分力量。
黃埔軍校的校門上貼的對聯:“陞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

典故


貪戀生存,懼怕死亡。元.李壽卿《伍員吹簫》三折:“元來你這般貪生怕死無仁義。”《說岳全傳》三八回:“我牛皋豈是貪生怕死之徒,畏箭避刀之輩!”亦作“畏死貪生”。明.陸采《明珠記.吐衷》:“古人然諾處,重丘山,我怎肯畏死貪生不向前。”亦作“怕死貪生”。《楊家將》四八回:“怕死貪生,為凡心之最。人所以難學道者,有凡心故耳。”《兒女英雄傳》七回:“我不像你這等怕死貪生,甘心卑污苟賤,給那惡僧支使,虧你還有臉說來勸我!”亦作“貪生畏死”。《漢書.文三王傳》:“今立自知賊殺中郎曹將,冬月迫促,貪生畏死,即詐僵仆陽病,僥倖得逾於須臾。”《封神演義》七一回:“弟子不得已納降,不過救此一郡生靈耳,豈是貪生畏死之故。”《野叟曝言》四九回:“太夫人正色道:‘吾兒何作此狀,豈所學未固,猶貪生畏死耶。’”

成語故事

梁國是西漢的一個諸侯國。西漢末年,劉立被封為梁王。他荒淫殘暴,魚肉百姓,割據一方,為所欲為。漢成帝駕崩,哀帝即位后,劉立更加恣意妄為,無視朝廷法制,任意殺害下屬中郎曹將等人。哀帝知道后,十分生氣,派官員去審理此案。劉立假裝生病,卧床不起。辦案官員於是透露風聲說,哀帝將要下旨收繳梁王的印璽,並要將他囚禁起來。劉立這時才意識到事態嚴重,連忙取下王冠,跪在地上請罪。他說自己犯罪是因為自幼失去父母,在宮中受到宦官、宮女的影響,染上了惡習;而一些大臣也經常在哀帝面前搬弄是非,以致哀帝對自己感到不滿。接著,他又說:“我殺了中郎曹將,原想現在冬季快過去,新春大赦就要到了,我害怕被處死,所以想假裝生病,拖到明年春天就可以得到赦免。”果然,到了第二年春天,哀帝大赦天下,劉立僥倖逃脫了處罰。後來王莽篡奪漢朝政權后,劉立被廢為平民,不久便自殺而死。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欣生惡死、怕死貪生、貪圖享受、臨陣脫逃、苟且偷生、貪生畏死、愛生惡死、膽小如鼠

反義詞

奮不顧身、捨生忘死、視死如歸、臨危不懼、前仆後繼、殉身不恤、殺身成仁、捨死忘生、齒劍如歸、出死入生、殞身不恤、死不旋踵、萬死不辭、同歸於盡、不避斧鉞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人沒有骨氣

例句

那個叛徒貪生怕死,厚顏無恥的嘴臉,令人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