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夜說
宣夜說
宣夜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宇宙學說。按照蓋天、渾天的體系,日月星辰都有一個依靠,或附在天蓋上,隨天蓋一起運動;或附綴在雞蛋殼式的天球上,跟著天球東升西落。而宣夜說主張“日月眾星,自然浮生於虛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須氣焉”,創造了天體漂浮於氣體中的理論,並且在它的進一步發展中認為連天體自身、包括遙遠的恆星和銀河都是由氣體組成。這種十分令人驚異的思想,竟和現代天文學的許多結論一致。
據《晉書·天文志》記載:“漢秘書郎郗萌記先師相傳云:‘天了無質,仰而瞻之,高遠無極,眼瞀精絕,故蒼蒼然也。譬之旁望遠道之黃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窈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體也。日月眾星,自然浮生虛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須氣焉。是以七曜或逝或住,或順或逆,伏見無常,進退不同,由乎無所根系,故各異也。故辰極常居其所,而北斗不與眾星西沒也。攝提、填星皆東行,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遲疾任情,其無所系著可知矣。若綴附天體,不得爾也。’”由此可見,宣夜說認為,所謂“天”,並沒有一個固體的“天穹”,而只不過是無邊無涯的氣體,日月星辰就在氣體中飄浮遊動。因此,宣夜說是中國古代一種樸素的無限宇宙觀念。
宣夜說的歷史淵源,可以上溯至戰國時代的《莊子》。《莊子·逍遙遊》:“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就用提問的方式表述了自己對宇宙無限的猜測。也是戰國時代,道家中的宋鈃和尹文一派就提出了樸素的元氣學說,把宇宙萬事萬物的本原歸結為“氣”。這“氣”,可以上為日、月、星辰,下為山、川、草、木。同時,名家的惠施,又提出了“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的樸素的無限大和無限小的思想。這就為宣夜說的宇宙無限觀念奠定了基礎。
宣夜說的進一步發展,認為日月星辰也是由氣組成的,只不過是發光的氣,如《列子·天瑞篇》所說:“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三國時代宣夜說學者楊泉又進一步說:“夫天,元氣也,皓然而已,無他物焉。”他認為銀河也是氣,並從中生出恆星來。他說:“氣發而升,精華上浮,宛轉隨流,名之曰天河,一曰云漢,眾星出焉。”(《物理論》)在思辨性的自然哲學中,這種猜測是十分精闢獨到的。作為一個宇宙結構體系,宣夜說沒有提出自己獨立的對於天體坐標及其運動的量度方法。它的數據借自渾天說。這是宣夜說在一千多年內不能得到廣泛發展的重要原因。
宣夜說在這些系統里不會產生日月星辰是否會掉下來的問題。但是人們的思想是很活躍的,蓋天說和渾天說都有不少漏洞,特別是日月星辰的運動都各有不同,有快有慢,全不像附在同一個東西上運動,所以在漢代以前就產生了另一種有關天地結構的新思考,它既不同於渾天說,也不同於蓋天說。古書上記載為“宣夜之學”,通稱為“宣夜說”。“宣夜”這個名字很怪,初看不知為何義,歷來也無解釋,直到清朝末期鄒伯奇(1817-1867)才說:“宣勞午夜,斯為談天家之宣夜乎?”這是一種望文生義的解釋,但在沒有任何說法的情況下可聊備一說,即宣表示喧囂達旦,夜就是整個夜裡,表示天文學家整夜忙於天文觀測,又互相討論,可見宣夜之學即為有關天文學的知識。
同渾天說和蓋天說相類似,宣夜說也是古人提出的一種宇宙學說。《晉書·天文志》說:“宣夜之書亡,惟漢秘書郎郄萌記先師相傳雲,天了無質,仰而瞻之,高遠無極,眼瞀(mào,音冒)精絕,故蒼蒼然也。譬之旁望遠道之黃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深谷而幽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體也。日月眾星,自然浮生虛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須氣焉。是以七曜(yào,音耀,七曜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或逝或住,或順或逆,伏見無常,進退不同,由乎無所根系,故各異也。故辰極常居其所,而北斗不與眾星同沒也;攝提、填星皆東行,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遲疾任情,其無所系著可知矣,若綴附天體,不得爾也。”這是關於宣夜說的一段最完整的史料,它包含了有關宣夜說的許多內容。首先,宣夜說起源很早,漢代郄萌(公元1世紀)只是記下了先師傳投的東西。第二,宣夜說認為天是沒有形體的無限空間,因無限高遠才顯出蒼色。第三,以遠方的黃色山脈看上去呈青色,千仞之深谷看上去呈黑色,實際上山並非青色,深谷並非有實體,以此證明蒼天既無形體,也非蒼色。第四,日月眾星自然浮生虛空之中,依賴氣的作用而運動或靜止。第五,各天體運動狀態不同,速度各異,是因為它們不是附綴在有形質的天上,而是漂浮在空中。
無可否認,這些看法是相當先進的,它同蓋天渾天說本質的不同在於:它承認天是沒有形質的,天體各有自己的運動規律,宇宙是無限的空間。這三點即使在今天也是有意義的。或許正因為它的先進思想離開當時人們的認識水平太遠,它不可能為多數人所接受。試想,一個無限的宇宙空間已是難以想象,更何況眾多的天體都毫無依賴地飄浮在空中各自運動呢?在近代科學誕生以後,依據萬有引力定律和天體力學規律說明了天體的運動,證明了宣夜說的基本觀點是正確的,然而在古代缺乏理論的證明,只能使它保留在思想領域,成為一種思辯的假說。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對宣夜說的觀點也漸漸淡漠了。唐代天文學家李淳風,在他所著的《晉書·天文志》中保留了宣夜說的唯一資料,才使這一思想得以保存下來。
不論是中國古代的蓋天說、渾天說,還是西方古代的地心說,乃至哥白尼的日心說,無不把天看作一個堅硬的球殼,星星都固定在這個球殼上。宣夜說否定這種看法,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宇宙中充滿著氣體,所有天體都在氣體中漂浮運動。星辰日月的運動規律是由它們各自的特性所決定的,決沒有堅硬的天球或是什麼本輪、均輪來束縛它們。宣夜說打破了固體天球的觀念,這在古代眾多的宇宙學說中是非常難得的。這種宇宙無限的思想出現於兩千多年前,是非常可貴的。
宣夜說首先認為“天了無質”——否認了有形質的天,包孕著無限宇宙的思想。它不僅認為宇宙在空間上是無邊無際的,而且還進一步提出宇宙在時間上也是無始無終的、無限的思想。
宣夜說沒有把行星與其它行星區別開來,也沒有說明行星運動的複雜性。但從科學規律上來講,宣夜說仍比蓋天說和渾天說都進步的多。它在人類認知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可惜,宣夜說的卓越思想,在中國古代沒有受到重視,幾至失傳。也許,杞人憂天這個故事能說明宣夜說不能盛行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