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盆地

共和盆地

共和盆地是青海省以共和縣為中心的盆地,是祁連山昆崙山的過渡帶,總面積為1.38萬平方公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其腹部的半圓形流程達400公里,其流域面積占黃河發源區總面積的10.5%。然而,目前,這裡的沙漠化形式非常嚴重,已經成為中國西北地區沙塵暴肆虐的一大策源地。

共和盆地及其外圍乾熱岩面積達3092.89平方公里,具有分佈廣、岩性條件好、乾熱岩資源量豐富等優勢,目前已評價出共和盆地乾熱岩理論資源量摺合標準煤6303.05億噸,以其2%作為可開採資源量計算,摺合的標準煤為2016年中國能源消耗的3倍。

學術界重視


位於青海省西部的共和盆地,在諸多的石油地質條件方面與柴達木盆地東部地區相似,應是尋找生物氣的一個新領域。在共和盆地鑽探的共參1井,古-新近系厚達5km以上。對共和盆地的地層、沉積、構造、生烴、油氣顯示等進行分析,並與柴達木盆地東部三湖地區進行了比較后指出,兩盆地在沉積環境、氣源岩特徵、儲集層特徵諸方面頗為相似。共和盆地也是一個尋找生物氣的理想地區,應加強對盆地的勘探和研究。
共和盆地
共和盆地

乾熱岩資源


《中國首次發現200℃以上大規模可利用乾熱岩》報道:
青海省國土資源廳獲悉,在青海共和盆地已鑽獲高溫優質乾熱岩體,這是中國首次發現溫度達到200℃以上的大規模可利用乾熱岩資源。
乾熱岩通常指埋藏在地下一定深度,是沒有水或蒸汽的、緻密不滲透的熱岩體,溫度在150℃以上,是一種可用於高溫發電的清潔資源。
據青海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院項目負責人介紹,該院於8月在共和盆地實施的乾熱岩勘探孔再獲溫度新高,在地下3705米深處首次探獲達到200℃以上的乾熱岩,初步測定溫度為236℃,且乾熱岩資源規模大、埋藏適中、厚度大、易利用。
據悉,2011年,地質部門開始實施“青海省共和縣恰卜恰鎮中深層地熱能勘查”項目,2013年開始深孔開鑽,2014年在共和盆地地下2230米處鑽獲溫度高達153℃的乾熱岩。
綜合調查顯示,目前已控制共和盆地及其外圍乾熱岩勘查開發目標靶區18處,面積達3092.89平方公里,具有分佈廣、岩性條件好、乾熱岩資源量豐富等優勢。
“乾熱岩發電技術可大幅降低溫室效應和酸雨對環境的影響,且不受季節、氣候制約,”青海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院院長嚴維德說,“利用乾熱岩發電的成本僅為風力發電的一半,只有太陽能發電的十分之一。”
相關專家介紹,青藏高原在隆升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地熱資源。從乾熱岩地熱資源區域分佈看,青藏高原南部佔中國大陸地區乾熱岩總資源量的20.5%,資源量巨大且溫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