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明禪寺
普明禪寺
普明禪徠寺坐落於素有“遼南第一峰”美譽的普蘭店同益鄉帽山腳下,始建於唐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該寺南望復州河,北依神帽山,坐北朝南,呈長方形,佔地面積約有10000多平方米
目錄
該寺殿宇建築依山勢次第而建,殿宇之間,曲徑迴廊,雕樑畫棟,飛檐翼角,蔚為壯觀。
右側圖片普明禪寺牌匾上的字跡為佛教協會會長一誠法師親提。
![普明禪寺](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6/m262a76b9672dc8a987b4aa11711e9602.jpg)
普明禪寺
![普明禪寺側照](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0/mc0b1b24fbb93039bce642e0d4297ec1f.jpg)
普明禪寺側照
![普明禪寺圓通寶殿](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a/m7ade755e5d7dd6d865c4ab4d2a9732da.jpg)
普明禪寺圓通寶殿
![普明禪寺](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f/m8f9af64de5c695c81b94bf58e8118f5f.jpg)
普明禪寺
隨著國家宗教政策的不斷落實,為弘揚祖國傳統的佛教文化,恢復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大家積極呼籲恢復重建普明禪寺。為了滿足廣大信眾的願望,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據 《宗教事務條例》的徠有關規定,經大連市宗教局和普蘭店市宗教局同意批准,於2006年11月8日批複了《關於同意復建普明禪寺為佛教活動場所》的文件。普明禪寺籌建委員會決定在其原址處恢復重建。復建的普明禪寺是明清建築風格,布局為:山門、天王殿、圓通寶殿、藏經樓三層院落。全寺建築中軸線依山勢次第布置梯級院落,庭院規劃整齊有序,自外而內,殿宇重疊,院落互變,高低錯落,主次分明。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則興。今逢盛世,國運昌隆,政通人和,佛法昌明,民生福澤,藉此盛世之因緣恢復修建普明禪寺,功不唐捐,福被群生,有利於促進大連地區旅遊事業的發展,有利於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造福社會,造福人類。
![普明禪寺鐘樓](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5/md5e8a62ca6bc27ebec94009877a2f114.jpg)
普明禪寺鐘樓
![普明禪寺鼓樓](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b/mfb365b9a31b13f4af37481592526b64d.jpg)
普明禪寺鼓樓
![圓通寶殿主佛像](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c/mac1c5dc7da1713b803d450b06994ce05.jpg)
圓通寶殿主佛像
![普明禪寺](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6/mb64288144b7940181424214e39e6b8ea.jpg)
普明禪寺
![普明禪寺藏經閣](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8/m8868f208e694844a83444f1db1a8d7f4.jpg)
普明禪寺藏經閣
![普明禪寺藏經閣](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f/m8f9af64de5c695c81b94bf58e8118f5f.jpg)
普明禪寺藏經閣
普明禪寺歷史悠久,據史料和傳說的研究可以推算出,普明禪寺建立的時間就是唐貞觀十九年九月十月左右,也就是歷史上 唐太宗征高句麗未果,班師回朝的時候。當然這個建寺時間是以普明禪寺為名的始建時間,在這以前,帽山也就是觀音山,早就已經有觀音寺廟了,帽山觀音山本就是中國最早的觀音道場之一,遼南地區最大的觀音道場。普明禪寺藏經閣還存放著唐朝時期流傳下來的18顆舍利子。
![普明禪寺僧舍](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e/m7e85bd7f5fc07628e3b40d435e29a1c2.jpg)
普明禪寺僧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