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升昌記

日升昌記

日升昌記票號創立於1823年(道光三年)前後,其前身是西裕成顏料庄,財東為平遙西達薄村李氏。

票號位置


日升昌記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世界遺產。在居古城西大街內的日升昌——號稱中國第一票號。
“日麗中天萬寶精華同耀彩升臨福地八方輻輳獨居奇”這副對聯,至今還掛在日升昌票號鋪院過廳的門柱上。雖不乏自負和炫耀,也大致反映出日升昌當時的氣魄和氣概。

票號簡介


(2圖片)日升昌記
(2圖片)日升昌記
當其時,山西平遙、介休、祁縣、太谷、榆次等縣商人,不少在北京開設各種商鋪,每逢年終結賬,都要給老家捎些銀兩,由鏢局運現,運費既高,又不安全,常出差錯。西裕成大掌柜雷履泰率先以撥兌承辦捎銀兩,即不從北京往老家捎銀錢,而是將現銀交到北京分號,再由北京寫信給平遙,至西裕成顏料庄總號兌取現銀,顏料庄收取一部分匯費。
隨著要求撥兌的人越來越多,生意越來越紅火,西裕成顏料庄遂改為專營存款、放款、匯兌業務的票號,名“日升昌記”。作為匯兌制度和專營匯兌之信用機構,至此開始形成。日升昌先後於漢口、天津、濟南、西安、開封、南京等地設票號分號40多處,幾乎覆蓋整個中國,各地分號掛招牌“京都日升昌匯通天下”。歷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5代皇帝和中華民國,延續至1923年,長達一個世紀。

票號淵源


山西票號
山西票號
山西票號(又稱票莊)是清代後期民國初期的舊式金融機構,曾協助清代財政,一度起過代理清政府國庫的作用,山西票莊遍全國。清光緒年間,山西人吳玉章從太原陽谷帶職來台兒庄,開設“日升昌”分號,俗稱吳家票號,為各路商賈辦理匯兌和存放金銀業務。這樣的票號,在台兒庄有七家之多。吳家票號雖為山西人所建,卻是典型的魯南風格。
日升昌記南面臨河,北面臨街,門側為門市房,亦稱櫃房,是從事匯兌業務的主要場所。這兩側的房間分別是夥計的休息室和二掌柜的會客室,樓上是辦公室和存放賬目的房間。正堂是東家、大掌柜與客商洽談業務的場所。正堂的側間是銀庫。
日升昌記佔地997 平方米,建築面積650 平方米,設計功能為票號文化展示。主要通過實物、圖片陳列,多媒體場景再現等手法,用貨幣、契約、商標、印鑒、戥(deng )秤、稅單、股票等商業實物、資料,展示明清到民國時期的台兒庄商貿文化,講述台兒庄的商業文化變遷,特別是票號發展的歷程,從不同角度折射台兒庄商業文化的流金歲月。
日升昌記高清大圖1
日升昌記高清大圖1
日升昌記高清大圖2
日升昌記高清大圖2
日升昌的大門和這條西大街上上百家的清式民居沒有任何不同之處:只有門口書有“日升昌記”的黑色匾額和“中國票號博物館”的石碑提醒人們,這裡就是當年號稱“匯通天下”的日升昌。
這是個典型的明清時期的院落,比起名揚天下的喬家、渠家大院來,這裡似乎過於簡樸。但她在歷史上的地位卻讓這個普通的院落熠熠生輝。清道光初年,也就是1823年左右,平遙城裡消失了一家實力最雄厚的顏料庄“西裕成”,同時誕生了這裡的第一家票號“日升昌”。這似乎是一個很傳奇的故事,故事的導演卻是一個跨越了這個時代的老人。票號的主人是李大全,這是一個精明的顏料商人。而真正讓世人懷念敬佩的卻是他手下的老掌柜——雷履泰。後世人們尊稱這位雷大掌柜為“金融泰斗”。這位老人輔佐了兩代東家,在他53歲那一年,他終於說服東家投資白銀30萬兩,把如日中天獲利豐厚的顏料庄改為第一家票號。
日升昌記大門東側的位置為日升昌票號的櫃房。櫃房是票號對外營業的首要場所,是客戶辦理存款、取款、匯兌等業務的場所。櫃房對面是一尊大肚彌勒,用6萬多枚銅錢和9千多根銀線穿制而成,堪稱吉尼斯世界之最。商家多認為大肚彌勒具有歡喜、招財的意味,而視同財神供奉。日升昌記走廊下面展示的是連戰題詞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