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師範學院
省屬普通本科院校
天水師範學院(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是省屬普通本科院校、甘肅省首批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發展試點院校。
學校下設17個二級學院,64個教學系(部),4個教輔單位,24個黨政管理機構及群團組織;設有28個校屬科研機構,29個院屬科研機構;有1個教育部備案國別與區域研究中心,13個省級及地廳級科研機構(其中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協同創新1個、省級技術創新中心1個、甘肅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甘肅省高校新型智庫1個、甘肅省高校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市級校地共建平台2個),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辦學條件】學校佔地670畝,校舍建築面積36.8萬平方米;館藏圖書237萬冊,中外文期刊1331種,資料庫40種;教學儀器設備值2.41億元,固定資產10.27億元。建成了以遠程教育、綜合教務管理及校園計算機網、通訊網和有線電視網為主體的現代公共教育服務網路系統。
•天水工讀師範專科學校
1959年,天水師範專科學校創建,校址在天水市玉泉觀內。
學院正門
1961年6月,學校由玉泉觀遷至秦城區長開路45號。
1962年,天水師範專科學校改建為天水教師進修學院,停止招大專班,培訓天水、武都兩地區的中學教師和小學行政領導幹部。
1966年6月,天水教師進修學院更名為天水工讀師範專科學校。文革開始后停止招生。
1969年初,與天水師範學校、天水衛生學校合併為天水地區五七紅專學校。
•天水師範學校
1961年,甘肅省天水師範學校獨立辦學。
1969年初,與天水工讀師範專科學校、天水衛生學校合併為天水地區五七紅專學校。
•天水地區衛生學校
1958年,天水專區衛生學校創建。
1969年,天水專區衛生學校更名為天水地區衛生學校。
1969年初,與天水工讀師範專科學校、天水師範學校合併為天水地區五七紅專學校。
•天水地區五七紅專學校
1969年初,天水地區革委會把天水工讀師範專科學校、天水師範學校、天水衛生學校三校合併為天水地區五七紅專學校。
1972年,天水地區五七紅專學校撤銷,師範部分改建為天水地區師範專科學校,原天水衛生學校部分改建為天水衛生學校。
•天水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天水師範學院
1979年,經國務院批准,天水地區師範學校、天水地區師範學校(專科班)合併組建天水師範專科學校,為2年制大專,改由省教育廳領導。
1988年,以“為基礎教育培養合格師資,方向明確,成績顯著”受到國家教委的表彰獎勵。
1992年7月,經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天水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天水工業學校
1985年,天水工業學校創建。
1995年,天水工業學校併入天水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天水師範學院
2000年4月,由天水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天水師範學院,開始本科招生。
2007年5月,學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評估結果為“良好”。
2011年10月,被教育部列為培養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工作建設單位。
2013年,開始招生培養教育碩士。
2015年7月,被甘肅省教育廳選為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發展試點院校。
2021年7月,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碩士點審核結果公示。
2021年7月,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專業學位碩士點。
截至2021年3月,學校下設17個二級學院,64個教學系(部),4個教輔單位,61個本科專業。
學院名稱 | 專業名稱 |
文學與文化傳播學院 | 漢語言文學、文化產業管理、戲劇影視文學(影視編導方向、影視技術方向) |
政法學院 | 思想政治教育、法學專業 |
教師教育學院 | 小學教育、應用心理學、學前教育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 |
歷史文化學院 | 歷史學、文物與博物館學、人文教育 |
商學院 | 會計學(職教師資方向)、會計學、財務管理、酒店管理、市場營銷(網路營銷方向) |
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 | 化學(化學教育方向、創新人才方向)、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文物與博物館學 |
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 物理學、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網路工程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數學與應用數學、統計學 |
生物工程與技術學院 | 生物科學(教師教育方向、研究型人才方向)、生物技術、食品質量與安全 |
機電與汽車工程學院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車服務工程、機械電子工程 |
土木工程學院 |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價 |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 地理科學、測繪工程 |
體育運動與健康學院 | 體育教育、社會體育、運動訓練 |
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 | 美術學、繪畫、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工藝美術 |
音樂舞蹈學院 | 音樂學、音樂表演、舞蹈學 |
職業培訓學院 | ------------- |
教學建設
截至2021年3月,學校現有61個本科專業(2個國家級一流專業,8個省級重點學科,16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2個甘肅省一流特色學科群)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
學術碩士學位授權店:中國語言文學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教育、電子信息
省級重點學科: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生態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化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和數學
國家級一流專業:漢語言文學、小學教育
省級一流專業:漢語言文學、小學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數學與應用數學、英語、歷史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地理科學、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戲劇影視文學、文物與博物館學
省一流特色學科群:中國史、生態學
● 特色專業
截至2021年3月,學校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1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省級教學團隊6個,省級精品課程22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
天水師範學院特色專業 | |||||
---|---|---|---|---|---|
序號 | 二級學院 | 專業 | 級別 | 入選時間 | 文件號 |
1 | 文學與文化傳播學院 | 漢語言文學 | 教育部、財政部 | 2008年第三批高等院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 教高函[2008]21號 |
2 | 教師教育學院 | 小學教育 | 教育部、財政部 | 2009年第四批高等院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國家第一批地方高校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 教高函[2009]16號、教高司函[2013]56號 |
3 | 歷史文化學院 | 歷史學 | 教育廳 | 2010年 | 甘教高[2010]20號 |
4 | 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 | 化學 | 教育廳 | 2011年 | 甘教高[2011]23號 |
5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教育廳 | 2011年 | 甘教高[2011]23號 |
6 | 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 物理學 | 教育廳 | 2013年 | 甘教高[2013]55號 |
7 | 生物工程與技術學院 | 生物科學 | 教育廳 | 2014年 | 甘教高[2014]42號 |
8 | 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 | 文物與博物館學 | 教育廳 | 2015年 | 甘教高[2015]35號 |
9 | 教師教育學院 | 應用心理學 | 教育廳 | 2016年 | 甘教高[2016]49號 |
10 | 文學與文化傳播學院 | 戲劇影視文學 | 教育廳 | 2017年 | 甘教高[2017]44號 |
11 | 商學院 | 法學 | 教育廳 | 2017年 |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生物基礎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精品課程:古代漢語、文學理論、中國現代文學、中國歷史地理、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代詩歌史論、武術、數學建模、常微分方程、高等代數、數學分析、公共教育學、公共心理學、財務會計、會計學基礎、生物化學、無機化學、健美操、數碼鋼琴
•學生成績
2014年10月,學校學生作品在2014全球華語大學生短詩大賽中獲一等獎。
2015年10月,學校代表隊在甘肅省第三屆大學生化學競賽決賽中獲團體二等獎,1人獲個人二等獎,4人獲個人三等獎,5人獲個人優勝獎。
2016年5月,學校學生獲第二十三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飛鷹原創微電影大賽優秀入圍獎。7月,學校運動訓練專業3名學生入選里約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學校4個團隊項目在第二屆“中國創翼”青年創業創新大賽甘肅賽區決賽中獲優秀獎;1名學生在“新華三杯”2016年全國大學生IT技術大賽決賽中獲得本科組優秀獎。8月,學校龍舟隊獲2016年中國龍舟公開賽天水麥積站三項冠軍。
截至2021年3月,學校有教職工1050人(其中專任教師740人),有教授(研究員)111人、副高級職稱教師306人,有博士學位教師210人(含在讀)、碩士學位教師690餘人。師資隊伍中有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有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扶持計劃人選等10餘人;有甘肅省領軍人才、優秀專家、飛天學者、師德標兵、園丁獎獲得者、教學名師、四個一批人才、青年教師成才獎獲得者、隴原青年創新人才扶持計劃人選等90餘人。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扶持計劃人選:楊富巍、雍際春
甘肅省高校教學名師:汪聚應
省級教學團隊 | |
教學團隊名稱 | 帶頭人 |
---|---|
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團隊 | 馬超 |
生物技術創新教學團隊 | 焦成瑾 |
中國古代文學 | 汪聚應 |
文藝理論 | 郭昭第 |
學院風景
1997年,學校被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命名為“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單位”。
1998年至2013年,學校先後4次被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高校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1999年,學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命名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2002年,學校被甘肅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確定為“全省道德教育和道德實踐活動示範學校”。
2002年,被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經貿委和甘肅省總工會評為“甘肅省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
2003年,學校黨委被甘肅省高校工委評為“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
2004年,學校被評為甘肅省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先進單位。
2005年10月,獲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的“第一批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2004-2008年,連續5年被中宣部、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團甘肅省委等五部委評為全國大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
2009年,被甘肅省政府評為“園林化單位”。
2010年,被甘肅省委評為“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
2021年5月,天水師範學院幫扶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被甘肅省委、省政府表彰為“甘肅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截至2021年3月,學校設有28個校屬科研機構,29個院屬科研機構;有1個教育部備案國別與區域研究中心,13個省級及地廳級科研機構(其中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協同創新1個、省級技術創新中心1個、甘肅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甘肅省高校新型智庫1個、甘肅省高校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市級校地共建平台2個),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甘肅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隴右文化研究中心、隴東南民間文藝研究中心、甘肅省高校鄉村教師發展研究中心
甘肅省高校省級重點實驗室:甘肅省新型分子材料設計與功能重點實驗室、甘肅省農業微生物重點實驗室
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甘肅省大櫻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校級科研機構與平台:伏羲文化研究院、隴右文化研究中心、國學研究所、敦煌研究所、體育科學研究所、天水市農產品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漢語語彙學研究所、基礎物理研究所、始祖文化研究院、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關隴文化與華夏文明研究院、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研究院
院級科研機構與平台: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所、唐文化研究所、中國社會史研究所、經濟與社會管理學院、城市經濟研究所、社會哲學研究所、隴東南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教育學院、應用心理學研究所、農村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外語學院、英語教學研究所、美術學院、民族藝術研究所、體育學院、社會體育研究所、數學與統計學院、數學方法論研究所、統計研究所、物理與信息科學學院、計算機技術與應用研究所、生命科學與化學學院、現代農業與隴東南特種生物研究所、化學化工研究所、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研究所、工學院、民族建築研究所、製造業信息化研究所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3月,學校共獲得各類科研項目2100餘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14項,省(部)級項目316項;先後有500餘項科研成果獲獎,其中獲省(部)級獎勵107項;出版專著、教材850餘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10000餘篇,其中,在SCI、EI源刊物發表論文500餘篇,CSSCI源刊物發表論文500餘篇。主辦的學術刊物《天水師範學院學報》先後多次榮獲“全國優秀社科學報”稱號,“隴右文化研究”欄目多次榮獲“全國社科學報優秀欄目”稱號。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21年3月,學校館藏圖書237萬冊,中外文期刊1331種,資料庫40種。館藏文獻中有大型叢書《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古今圖書集成》、《中國西北文獻叢書》和《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美術全集》、《現代世界美術全集》、《科技百科全書》及解放前報刊的影印本《東方雜誌》、《申報》、《晨讀》、《新華日報》、《民國日報》、《大公報》、《燕京學報》等文獻資料。館內區域網與校園網、CERNET、INTERNET相連,使用ILASII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管理系統。
● 學術期刊
學報封面
《天水師範學院學報》於2000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公開發行,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全文收錄,成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
2006年榮獲第三屆“全國優秀社科學報”稱號,“隴右文化研究”欄目獲“全國社科學報優秀欄目”稱號;2009年榮獲“甘肅省優秀期刊”稱號;2010年榮獲第四屆“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稱號,“隴右文化研究”欄目獲第四屆“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稱號。
《天水師範學院學報》主要開設哲學、政治學、經濟學、中外語言文學、歷史學、教育學、自然科學基礎理論研究、自然科學應用研究等欄目;同時還開闢了隴右文化研究、西北史地、杜甫隴右詩、敦煌學、西部開發論壇等特色欄目。
學術交流
2008年,學校先後邀請蘭州大學碩士生導師蘇中興教授,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方世壁、韓志超、王身國、徐堅等,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蒙培元等知名專家學者來學校講學。
2008年9月,學校教師參加了“2008海峽兩岸易學文化研討會”等學術活動,舉辦了甘肅省唐代文學學會第九屆年會等學術活動。
2013年5月9日,“當代文藝理論與批評前沿論壇暨《當代文壇》學術年會”在學校召開。來自《當代文壇》編輯部、《人大複印資料中心》編輯部、南京大學、四川大學、西南民族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四川師範大學、貴州師範大學、雲南民族大學、江西師範大學等十幾所高校和雜誌社的40多名專家學者出席本次論壇。
2021年5月14日至16日,甘肅省數學會2021年學術年會在學校召開。來自蘭州大學、西北師範大學等省內21所高校及西北師大附中、蘭州一中等省內13所中學的260餘名數學界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學術年會,參會人數創歷屆學術年會之最。與會專家一致表示,此次學術年會拓展了學術視野、增進了學術交流,在推動全省數學研究、學科建設和數學教學方面具有非常深遠的作用和影響。
學報封面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3月,先後與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烏克蘭等國及台灣地區的多所高校簽署了國際教育交流合作協議。近年來,已選派100餘名優秀學生赴國外及台灣地區高校和教育機構學習。自2003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至今已有來自多個國家的50餘名外國留學生來校學習。
校徽
校徽
中間的數字是學校創建時間。外環是學校中英文校名。
校徽上主色調為黃色、藍色,也對應了黃河、長江。
校訓
明德、新民、至善
出自《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
人生來便具有善良光明的德性,此即為明德,若加以適當的教育,便能使明德顯露出來。“新”動詞,革新之意,即不斷敦品勵行,自我革新求進,然後推己及人,將自己的德學貢獻給社會。止的意思並不是終止,而是“必至於是而不遷”之意;換言之,“止”兼有達成和維持之意義。未達理想前,必須勉力以赴;達成之後則務使其維持不墜,這才算是“止”。故只有使事物皆能達到最美善圓滿的境界,才能稱得上是“止於至善”。
“明德、新民、至善”的用意就是啟發學生,使他們都能發揚與生俱來的光明德性,自新其德,敦品勵行,積學儲寶。進而成己成物,將德學貢獻出來,使社會不斷進步,事事物物都能達到最美善圓滿的境界。
學校精神
困境中求生存,奮鬥中求發展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李正元 |
黨委副書記、院長 | 安濤 |
黨委副書記 | 師平安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汪聚應、王旭林、曹愛明、汪詠國、王文東 |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 李淳 |
截止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