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山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西樵山(Xiqiao Mountain)風景名勝區是廣東四大名山之一,享有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國家森林公園、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珠江文明的燈塔”等榮譽。
西樵山位於中國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的西南部。西樵山是一座具有四萬五千萬年歷史的死火山,是我國華南史前時期最早的石器製造場,形成獨特的“西樵山文化”,開創了珠江文明之先河。與山西懷仁鵝毛口列為我國新石器時代南北方兩大石器製造廠。
西樵山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的西南部,北緯22°度55′至22°57′,東經112°56′至113°0′。西樵山地處廣州市,佛山市順德區、高明區與江門市之間,北距廣州市區僅45公里,離佛山27公里,突兀於珠江三角洲西部平原之上,東臨北江下游幹道,西瀕西江下游幹道。
西樵山
西樵山
西樵山
西樵山火山岩體形成之後,遭受長期的雨淋日晒、風化剝蝕,特別是西樵山火山岩體節理裂隙發育,構成“米”字狀多組斷層、節理,受後期斷裂切割,形成陡崖。火山岩空隙多、節理裂隙發育形成了貯水空間,蘊藏著豐富的地下水,充沛的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流水長年累月沿節理裂隙面沖刷侵蝕和下切、較大落差的適宜地形、及岩塊沿陡立的斷裂面崩塌,最終形成了西樵山美麗的奇谷、怪石、瀑泉飛瀉地貌景觀。
(一)發育完整的粗面質火山岩相岩性和火山機構
西樵山火山機構是三水盆地火山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同位素資料,該火山機構形成於早古近紀始新世。在地貌上為一近等軸狀,略向北東方向伸展的錐狀山體。其直徑4-5km左右,佔地面積11.76km。錐體頂部地勢較平緩,有眾多波狀起伏的小山峰組成,大科峰為其主峰,海拔高344.4m。山體邊部挺拔陡峻,一般高度大於200m,邊坡角往往大於30—40°。從中心向外,放射狀水系及溝谷發育。
該火山機構噴發中心位於整個火山機構中心偏南的大科峰至石燕岩一帶。火山口則可能位於九龍岩至石冬菇之間一帶,被火山集塊岩佔據。噴發中心由大量的爆發相和噴發—沉積相組成,以前者為主,後者主要見於景良亭—石燕岩—石祠堂—石冬菇以東一帶。主要岩石類型由粗面質火山集塊岩、集塊角礫岩、角礫岩、角礫凝灰岩及粗面質凝灰角礫、沉角礫凝灰岩、沉凝灰岩以及具沉積特徵的粗面質復成分礫岩等。由於上述岩石的覆蓋,火山頸相岩石未曾出露。從中心向外,依次為粗面質熔岩(粗面岩和石英粗面岩)、粗面質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積岩和粗面質潛火山岩。分屬於噴溢向、爆發相、噴發—沉積相和潛火山岩相。不同岩相的岩石大體上呈半環狀或月牙狀圍繞噴發中心分佈。
至火山活動晚期,由於岩漿房內壓力減弱,火山活動形式由早期的爆發、噴溢為主轉變為以噴溢和潛火山為主。目前的天湖即為晚期形成的較明顯的火山口。該火山口周圍岩性以粗面質熔岩為主,次為火山集塊岩和火山角礫岩。在地貌上為一負地形的窪地,由水體充填,成為天湖。
(二)奇特的古火山地形地貌
西樵山火山岩形成之後,經過後期的構造地質作用和風化侵蝕作用,形成了各種奇特的幽深洞穴、飛瀉銀瀑等自然地質景觀。如碧玉洞、翠岩、白雲洞等均為後期斷裂構造切割火山岩體,后經長期風化剝蝕而形成。而陡立的斷層面,伴隨多組節理的發育,使岩石崩塌,形成峭壁,山上湖水、泉水等水體沿陡壁傾瀉,形成了壯觀的大大小小的瀑布,著名的有“飛流千尺瀑”、“玉岩珠瀑”等。規模較大的北東向節理形成了氣勢不凡的“玉屏風”“天上黃河”等;而後期的球狀風化和侵蝕作用形成了“蘑菇石”“洗心石”“砥柱石”等許多奇岩怪石。
西樵山粗面岩地貌,具有氣孔狀構造,節理髮育,原生節理與後生裂隙縱橫交錯,風化侵蝕作用沿岩石節理深入活動,又擴大和增多了岩石中的裂隙,因而山體易於吸水和儲水。而西樵山屬於南亞熱帶溫濕氣候,雨量充沛。因此,潛水十分豐富。所以西樵山發育泉瀑湖井。就泉而言,山中計有主泉32,大小泉眼200。著名的如上述“無葉井”以及翠岩區的蟹眼泉、石牌村的雙魚泉等。
從其岩性、岩相、火山分佈特徵,西樵山火山活動具有從噴溢-瀑發反覆多次的過程,期間有數次短暫的間斷。總體上為一中心式噴發的、發育寄生火山、局部發育火山口塌陷的火山機構。西樵山是新生代火山爆發形成的古火山機構,成生於三水盆地內,對研究華南地塊新生代火山活動、地質構造歷史和成礦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西樵山是最早發現古人類在火山岩活動的地方。古人類活動不僅留下了奇異的石洞、石屏風等人為地質景觀,更保留有各種人文文化,被考古學家譽為“珠江文明的燈塔”。西樵山是華南地區石器時代規模最大的製造工廠。“山文化”為中華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考古學者譽之為“江文明的燈塔”。早在6000多年前,勤勞聰慧的西樵山人,就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了燦爛的“雙肩石器”文化。
西樵山肥沃的粗面質火山岩風化產物(富鉀、鈉、磷、稀土等),是研究生態地質地球化學的理想之地。罕見的與粗面質火山岩有關的銀礦(大型)是研究新生代喜山期火山成礦作用的典範。
植物
西樵山的古樹名木分別於1992年由南海市林業局和2000年由廣東省林業勘測設計院進行過兩次調查,公園內古樹名木資源十分豐富,針對遊客便於觀看和欣賞到的地方的古樹名木確定了14科28株,其中榕樹4株(桑科),木棉4株(木棉科),楓香3株(金縷梅科),秋楓1株(大戟科),銀杏2株(銀杏科),丹桂3株(木犀科),羅漢松1株(羅漢松科),芒果1株(漆樹科),馬尾松1株(松科),樟樹2株(樟科),桂木2株(桑科),荷木1株(山茶科),含笑1株(木蘭科),龍眼1株(無患子科),陽桃1株(酢漿草科)。樹齡在300年以上的僅有1棵,是位於翠岩景區丹桂園門口的含笑,為一級保護古樹名木,其他均為二級保護古樹名木。
西樵山的礦產及礦化,主要有石料、銀礦、鉭礦化。石料由粗面岩及石英粗面岩組成,岩石質地堅硬,抗壓程度高,為良好的建築材料。銀礦見於西樵山北東側逕邊村一帶,產於硅化的粗面質含角礫凝灰岩中,呈似層狀產出,主要金屬礦物有黃鐵礦、毒砂、磁黃鐵礦等。銀礦為火山岩型礦床,礦化較強,局部達286.5g/t。鉭礦化位於西樵山吉水一帶粗面岩、石英粗面岩中,但規模小,品位低。此外,粗面岩稀土含量高,五個樣品的平均稀土元素含量達775.46g/t,最高1077.53g/t。粗面岩類的鉭和稀土元素的含量高與粗面岩的鉀長石(透長石)含量高有關。
西樵山土壤類型是主要發育在粗面岩、凝灰岩基質上的赤紅壤,以中土層為多。由於母岩多具氣孔狀結構,節理髮育,原生節理與後生裂隙縱橫交錯,易風化,母質層較厚,易於吸水儲水,潛水十分豐富。總的來看,土壤肥力好,屬火山灰酸性土,土壤土層以中薄層為主,石礫含量多,達到20%—62%;有機質含量2.52%,尚屬可以;氮肥情況良好;缺鉀、磷明顯。
西樵山
新中國成立之後,1951年人民政府發動民工在山上廣朗坪築起巨壩,創設了天湖景觀,穩定了雲瀑的流量。
1957年南海縣人民政府成立了西樵山管理委員會,負責全山的造林綠化,並組織人力在山上進行綠化造林。
1958年成立了西樵農林示範場(后改名西樵山農場),增植林木,加強了對林木的管理。同年,成立了西樵山旅行服務社(為西樵山中國旅行社的前身),具體負責山中的農林生產和風景名勝的旅遊服務事宜,許多主要景點得到修繕和管理,新的景點和旅遊設施不斷添置。
1979年改革開放之後,為了吸取華僑和港澳同胞投資建設,在西樵山農場設立了南海縣西樵山旅遊區辦事處,辦理資金籌集和建設事宜。
1985年為了貫徹執行國務院發布的《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南海縣人民政府從縣屬機關、西樵鎮機關和西樵山中國旅行社中借用幹部、職工組建了南海縣人民政府西樵山旅遊區建設委員會,以保護風景名勝資源,做好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
1986年以正式編製成立了南海縣人民政府西樵山旅遊區辦事處,后改名為南海縣人民政府西樵山風景區管理處,全面負責西樵山風景名勝區的保護、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
1994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西樵山旅遊度假區。
2000年5月,西樵山風景名勝區開始了創建國家4A級旅遊區的活動,增加綠化面積23000m,增加花基7000m,植樹造林1500畝,使景區綠化率達到了95%。建立、健全、重申了《西樵山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辦法》和規劃、建設、保護、質量等十餘項規章制度,加強了對各項制度落實情況的檢查督促,使西樵山的保護、管理、開發走向法制化、規範化,確保風景名勝、旅遊資源的永續利用。
2001年1月11日,西樵山風景名勝區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第二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首批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
景區實施網上實名制預約方式。所有遊客(含已持有有效期內健身年卡及其他卡種的遊客)須提前一天通過“西樵山”公眾號網上預約→填寫個人信息→預約成功→戴口罩,現場出示預約碼、個人身份證和佛山市電子通行證→測量體溫,有序購票入園。(遊客須於前一天24:00前預約,不接受非預約遊客。)
文化和旅遊部最新規定:景區接待遊客量不超過最大承載量的75%。
雲泉仙館
西樵山風景欣賞
雲泉仙館依山勢建築,為二進歇山頂建築,主要有前殿,鐘鼓台、祖堂、墨庄、帝親殿和後殿廂房等,殿前置有兩根石華表,石獅一對,其兩側保護牆壁上飾獅子、鳳、魚等浮雕和六駿圖、百鳥朝鳳壁畫,殿門左右為鐘鼓台,前殿有券頂迪廊,廂房,設中門,後有放生池,後殿為贊化宮,奉祀呂洞賓。清代的精美磚雕、雕像雙龍搶珠、百鳥朝鳳壁畫等都是館內重點文物,它見證了佛山陶瓷的輝煌,作為廣東磚雕主產地之一的佛山,像雲泉仙館保存如此完好的清代磚雕並不多見。
白雲洞
西樵山
台樓閣掩映於蒼松翠柏之中;樵園後山有天湖、雲路村、丹桂園等景點,東麓有石燕岩、冬茹石、響水岩等勝景。白雲洞位於山的西北麓,是西樵山36洞之一,被稱為西樵山風景區的總匯,曾有“欲攬西樵勝,先應訪白雲”之說,歷代的士大夫、文人、墨客給白雲洞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迹,如三湖書院、奎光樓、雲泉仙館、白雲古寺等一批明清建築和摩崖石刻,其中“西樵雲瀑”在清朝已列為“羊城八景之一”。
樵山
南海觀音文化苑
西樵山
觀音法相高為61.9米,寓意觀音成道於之意。法相為坐姿,頂有寶珠天冠,項有圓光,彎眉朱唇,眼似雙星,目光微俯,披天衣,掛瓔珞,帶項飾,著羅裙,慈眉善目地穩坐在蓮花台上,廣視眾生,顯現安詳凝重,救苦救難的慈悲法相。觀音法相蓮花座直徑36米,外部鑲嵌上下三層共66片蓮花瓣。法座內部是蔚為壯觀的五層大廳,陳列眾多的觀音文化藝術品及功德林等。蓮花座四面環水,有四橋通達,寓意四方凈土,八方德水,四邊皆道之佛境。
西樵山寶峰寺有著六百多年的歷史、為南粵四大名寺之一,是一個旅遊、祈福的好地方。自晉代佛教東傳,在西樵山建寺弘法的高僧就很多,到了明代香火鼎盛。寶峰寺得到惠連法師興教弘法,頗有名氣。該寺建於明永樂甲申年(一四零四年),成化己亥年(一四七九年)重修。奈古剎風華正茂之際,歷盡滄桑,現僅存斷牆殘壁。
應社會各界之意,經省有關部門批准,易地重建西樵山寶峰寺。寶峰寺重建在西樵山石牌村蛇崗。新址南北長一百八十米,東西寬一百二十米,面積二萬一千六百平方米,寺之中軸線上建山門和大雄寶殿,兩邊分別建鐘樓、鼓樓、觀音殿,地藏殿、文殊殿、普賢殿,並建方丈樓和僧舍。建築按明代風格設計,盡量保持原址的建築風格,使寶峰寺清雅古樸。寶峰寺的第一殿天王殿。一進殿,首先見到的一尊滿面笑容,大肚的菩薩就是彌勒佛,也叫笑佛。彌勒佛背後,身披鎧甲,手持金剛杵,威風凜凜的就是韋馱菩薩,又稱韋馱天。兩旁還有四尊大佛像,稱為“護世四天王”,即我們平時所說的“四大金剛”,代表風調雨順的意思。
在廣場左右兩側分別是鐘樓和鼓樓。在廣場的正前方大型的浮雕,是一幅藥師海會圖。
寶峰寺的大雄寶殿為主要大殿。大雄寶殿於二零零七年一月二十八日(即丙戌年十二月初十)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暨佛像開光儀式,並正式向遊客開放。大雄寶殿供奉的是三寶佛,分別為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和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左邊的是大迦葉尊者,而右邊的是阿難陀。在大雄寶殿的左右兩旁有兩座殿堂,左邊的是普賢殿,裡面供奉的是普賢菩薩,人稱大行菩薩。右邊文殊殿,裡面供奉的是文殊菩薩,人稱大智菩薩。在文殊殿後,建有齋堂,裡面有各式各樣、美味可口的齋菜可供各位遊客享用。
三十三座名亭
西樵山
三湖書院
康南海“戊戌變法”的搖籃
“煙雨西樵乍霽開,三湖碧水映樓台。追尋遺跡康南海,不盡滄桑過眼來。”這首詩生動的重現了康有為在西樵山白雲洞三湖書院苦求變法強國之路的歷史。
泉聲如琴,松濤如韻,瀑聲如潮,鳥聲如雨,白雲洞果真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導遊說,西樵山書院盛於明、清兩個朝代,共有6間書院。如今只剩下康有為曾讀過書、最為出名的三湖書院。書院建於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因為位居於應潮湖、鑒湖、會龍湖之間而得名。
松柏蒼翠,綠樹掩映,拾級而上,遠遠就看見民族英雄林則徐書寫的“三湖書院”門匾。1878年冬,年僅21歲的康有為對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深感迷茫、憂慮,遂離開嶺南儒學大師朱次琦,來到三湖書院苦讀。“秋風每賦感知己,記得樵山花又紅”。康有為在這裡遇上了人生知己時任翰林院編修的張鼎華,才有了機會走出三湖書院,發動了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
字祖廟、奎光樓
南海清代科舉聖地
歷史長河、潮起潮落。字祖廟供奉的是中華文字的創造者倉頡,奎光樓供奉的是開文運點狀元、中國古代文學二十八宿之一的魁星神。魁星一手捧斗、一手執筆,用筆點上誰的姓名,誰就會高中狀元。
高山流水,空山鳥語。這兩座文星樓均建於1777年(清乾隆丁酉年)。當時西樵人文不景氣、學子科舉難中,西樵簡村28戶大戶人家為了振興文氣,捐資在白雲洞建了奎光樓和字祖廟。兩樓建好后,學子每逢進京趕考、小孩入學啟蒙都要來此參拜兩名文星,舉行開考和啟蒙儀式。自此,西樵文運暢通、科舉昌盛,舉人、進士不斷。僅上金甌和大桐堡在清代就出了30多名進士、舉人。奎光樓和字祖廟從此名聲大振,連南海也有許多學子前來參拜,感受文氣和靈氣。據史料記載,僅同治、光緒年間,南海就出了60多名進士。“山風如醉起詩情,細弄朝霞步履輕。春光最滿桃源閣,雲抹煩心風洗塵”。如此讀書聖地,不可不帶孩子一游。
黃大仙聖境園
廣東西樵山風光
園區盡頭壁下有黃大仙聖像,高28米,全由優質花崗岩鑲砌,雕刻而成。聖像坐西北朝東南,手持塵佛,身披道袍,慈祥肅穆,仙風道骨。黃大仙聖境園之北為西樵山黑岩景區。黑岩洞口狹小,洞內伸手不見五指,溪水沒徑,內有大廳,廳內左通右達儘是石洞,狀若孔明擺下的“八卦陣”,景區另一景觀為波斯岩,因岩前建有波斯庵得名,洞口終年泉水不斷,內進寬廣,高二、三十米,頂上青藤垂蔓,有底下河,岩壁鐘乳石變化多姿,鬼斧神工。
天湖公園景區
西樵山
湖的北面,一座水月軒浮於水中,飛檐傍雲,扁舟偎盪。東西兩岸分別點飾著抱龍亭、龍珠亭、倚天亭、伴雲亭、待月亭和鴛鴦閣等富於民族特色的建築。湖的東面有九曲橋穿過,似玉龍卧波,又像安在綠盤上的一根琴弦。
石燕岩景區
石燕岩景區在西樵山東南部,其主體景觀為古採石場留下的遺址。石燕岩是該景區的精華,也是古採石匠留下的傑作。洞口扁圓如唇,內進寬廣,可容千人,洞分內外兩層:外洞高約數丈,洞壁凝珠含霞,雖六月而涼氣襲人;內洞現已蓄水成湖,設有遊艇專供遊人探幽訪奇,水洞中有巨石兩塊,一為“水上汽車”,一為“七彩牌坊”,造型惟妙惟肖,令人嘆為觀止。石燕岩景區的主要景點有:天窗格、石燕岩、石屏風、石祠堂、冬菇石、景良亭等。
碧玉洞
碧玉洞位於西樵山東北部,是一條東西走向的斷崖峽谷。洞中有玉岩珠、玉書室、遇仙橋、東天湖等景點。玉岩珠瀑是山中最大的瀑布。
九龍岩景區
九龍岩景區在西樵山的西南部。著名景點有四方竹園、寶峰勝處、春風亭、石竹園、紫姑廟等。其中四方竹園以遍植四方竹而聞名;寶峰勝處草坪廣闊,綠草茵茵。九龍岩石壁曲突蟠屈,岩孔高低偃仰,人從外孔鑽入,如螺旋前行,十分刺激,最後可從崖頂通天岩鑽出,當地諺曰:“九龍岩孔能鑽透,好運活到九十九”。
自助旅遊者可從石燕岩景區、雲海連台景區或天湖景區來此。從天湖景區步行,只需30分鐘路程。
翠岩谷
翠岩位於西樵山中部,是一條上窄下寬的漏斗狀的峽谷。清代畫家黎簡與何丹山曾常住翠岩寫詩作畫,石壁上原有他們的書畫室和書舍,翠岩被尊為嶺南畫派的發源地。景區內主要景點有無葉井、翠岩、摩崖石刻、葫蘆井、蟹眼泉、黎二樵書室遺址、碧雲村、桂花園等。其中無葉井更被譽為“樵山第一泉”,此泉水甘清冽,終年不歇,更為神奇的是,無論寒來暑往,葉落紛紛,井面斷無殘葉一片,“無葉井”因而得名。
在碧雲峰西,是一個呈漏斗狀的狹長的谷,兩面峭崖壁立,林蔭覆蓋,寒藤搖翠,滿谷青蔥。入口處稱“捍門”,寬約二十米,谷內開闊,漸進漸狹,長約八十米。捍門後有古愚谷、半月泉、嶙峋壁、百花台和龍鬚瀑等。谷底一道急瀑下流成小潭,潭上復有兩道小泉,一剛一柔,剛者噴射,柔者緩垂,稱陰陽水。潭旁有蹬道可登內嵌於崖間的聽瀑樓,樓側有葫蘆井,接貯石縫泄出的甘泉。崖側有棧道可通玲瓏徑,攀繞瀑水之旁上登碧雲村。谷內兩個石室,是清代畫家黎簡和何丹山的隱居作畫處,黎簡在崖上題下“天然圖畫”四個大字。何丹山也在壁上題下七絕詩一首,正壁有不少清人的摩崖題刻。谷內左崖上榕根攫石如網,異卉紛陳,有山海棠、紫背天葵、翠雲草、石上柏等陰生作物,到處充滿了花木蔥蘢、泉歌不絕的詩情畫意。
四方竹、茶花園景區
四方竹園景區是一個集四方竹、寶峰勝處、寶峰寺遺址、春風亭、茶園、茶花園、霍韜妾氏墓等多個景點為一體的公園。
四方竹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觀賞植物,它是西樵山特有的,如遷離本園,不出三年,竹身便會回復圓形。四方竹徑高三到四米,呈圓角正方形,握下去有明顯的方形感,葉狹長,有明顯的節。這種竹子比一般的竹子要細一點兒,矮一點兒。在竹園裡面,還有許多竹子,比如說:羅漢竹、菩薩竹。
經過四方竹園,便到了四方竹園的另一個景區:茶園。茶園裡有許許多多的茶樹,有的茶樹矮矮的,有的卻有五、六米高。茶樹上長滿了一個個小燈籠:淺綠色的茶果,別看它小巧玲瓏,樣子可愛,可是味道又苦又澀,只可以用來榨茶油。廣東茶文化是中國四大茶文化系列之一。據《廣東新語》說,廣東種茶自唐始,唐代曹松把茶種移植到南海西樵山,便拉開了廣東茶文化的序幕,廣東特定的地理、氣候條件以及經濟發展狀況,決定了廣東人愛飲茶以及廣東茶文化的特點。廣東茶文化包括茶葉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鑒賞、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與宗教結緣,有的地方把飲茶品茗作為一種藝術享受來推廣。當前,在廣東茶文化的領域裡掀起了一股新的天然保健茶的潮流——益康緣,普洱茶、綠茶、紅茶、英德茶、潮州茶、羅浮山茶、功夫茶、天然茶。
桃花園
西樵山
西樵山桃花沿山坡而種,每一個山坡種的桃花品種都不一樣,紅的燦若紅雲,白的如雪晶瑩。最為名貴的是一種叫清枝密倫的白桃花,只有十株,晶瑩透徹,花香襲人,嫵媚妖嬈,真是名符其實的桃花仙子。
黃飛鴻武術館
黃飛鴻獅藝武術館每天有四場獅藝表演,其時間分別是:
上午 | 第一場 | 9:30 | 第二場 | 10:30 |
下午 | 第一場 | 2:30 | 第二場 | 3:30 |
每日7:30-18:00
成人票55元
半票25元
註:半票僅限於1.2~1.5米的小孩。攜帶有效的學生證件和60~65周歲帶有效證件的老人。
65以上周歲的老人憑有效證件免票。晚上(17:30--23:00)票價:50元/人
飛流千尺
深圳、東莞遊客來西樵可坐車到佛山汽車站轉車直達西樵。自駕車游可從廣深高速直達廣州,轉廣佛高速,到南海南庄路口下車,直達西樵。
中山、順德遊客可從中山、大良直接坐車到佛山或西樵。自駕車從中山-順德大良-順德龍江-南海沙頭-西樵,或從中山-順德大良-順德樂從-南海南庄-西樵。
佛山、南海遊客來西樵坐公交車可直達西樵,自駕車可從佛山-南庄-西樵;桂城-羅村-金沙-西樵。
西樵山
西樵山素有“珠江文明的燈塔”的美譽,早在6000多年前,勤勞聰慧的西樵山人,就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了燦爛的“雙肩石器”文化;明清時期,以湛若水、何白雲、康有為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學子隱居西樵山,探求理學,錘鍊心性,使西樵山獲得了“南粵理學名山”的雅號,西樵山的宗教文化特色鮮明,她不僅以佛、儒、道三教融合為其特色,更以具有中國特色的高雅的觀音文化令人矚目,聳立於西樵第二高峰大仙峰上的世界第一觀音座像已成為人們研究觀音文化的必到之所;西樵山還是“南拳文化”的發源地,一百多年前誕生在這塊土地上的一代武林宗師黃飛鴻就是這個門派的代表,黃飛鴻一生以弘揚國粹,振興武術為已任,因其崇高的武德醫德,深受人們愛戴,以他為題材編寫的圖書、拍攝的電影、電視劇林林總總,蔚然大觀,他那種匡扶正義、見義勇為的高尚品質,家喻戶曉、婦孺皆如,英雄黃飛鴻及其“南拳文化”,已成為當今我國旅遊文化層面上的一大熱點;作為國家森林公園的西樵山,其綠色文化更為突出,西樵山以其美好的生態環境和優越的地理位置,被稱為整個“珠江三角洲”的“後花園”,成為在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中逐步走向“都市化”的南粵民眾遠離塵囂、回歸自然的一塊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