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梘溝鎮

小梘溝鎮

小梘溝鎮位於綿陽市城市東南部,距綿陽市中心城區7公里,幅員面積52平方公里,轄12個村2個社區、92個社7個居民小組,現有總人口36000餘人。是綿陽市科技城建設和城市新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鎮村村道路、廣播電視網路、電話網路、天然氣網路等全通,交通便利,信息暢通、水源充沛,山美田肥,物產豐富。現有基層黨組織22個,共有中共黨員948人。每個村(居)建有成人教育培訓學校,黨員、幹部、群眾遠程教育基站,鎮機關現有在編在崗人員44人(其中公務員20人,機關工勤人員2人,事業人員22人),村官大學生和西部志願者13人。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鎮黨委緊緊抓住大拆遷、大開發、大建設以及災后重建的重大歷史機遇,奮力打造“宜居城市新區、統籌城鄉示範區、航空新城”,強力推進了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黨的建設不斷加強,社會基本和諧穩定,各項工作成績顯著。小梘溝鎮,四川省綿陽市遊仙區下轄鎮,地處綿陽城市涪江下游,綿陽城市東南部,緊鄰富樂山,距綿陽市中心城區僅7公里,綿(陽)鹽(亭)一級公路縱貫全境,綿陽城區二環路環抱轄區,與南郊機場隔江相望,是綿陽城市化空間推進與產業擴散的必須之地。

建制沿革


轄區地勢平坦開闊,三面環山,一面臨江,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3℃。轄區毗鄰風景秀麗的富樂山風景區,三江水利樞紐工程萬頃碧波環繞整個轄區,流金淌銀的清清惠澤堰蜿蜒貫穿其間。使轄區的發展,既能獲得綿陽市中心城區經濟輻射、推動之利,又能避免相互干擾、環境影響之弊。
小梘溝鎮
小梘溝鎮
解放前綿陽縣東鄉。民國23年設小梘溝聯保,民國29年設小梘鄉。
1951年,土地改革完成,進行民主建政,仍置小梘鄉。
1958年,為紅旗人民公社,小梘耕作區。
1961年,改小梘耕作區為小梘人民公社。
1967年,“文化大革命”初期改名為新華人 民公社。
1978年,複名小梘人民公社。
1980年,地名普查更名為小梘溝公社。
1984年,撤銷公社建制,復設小梘溝鄉,屬豐谷區。
1992年,撤區並鄉設立小梘溝鎮。
2019年12月,撤銷小梘溝鎮和建華鄉,合併設立小梘鎮。

經濟發展


2016年,小梘溝鎮堅定不移按照區五次、六次黨代會提出的“深度融入科技城,建設幸福新遊仙”的總體取向和“四區一中心”發展定位,緊緊圍繞“五個遊仙”目標,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搶抓新機遇,始終堅持“抓拆遷促項目、抓項目促發展、抓發展促民生、抓民生促和諧”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核心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有力推動了轄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全年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5億元,招商引資10.5億元,實現旅遊收入1.2億元,財稅收入6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6100元。

工業

作為綿陽工業“千億”工程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轄區擁有東方絕緣材料集團公司、綿陽大福電子有限公司、綿陽中油天能科技公司、綿陽中油天能實業公司、綿陽建海金屬建材公司、上海制皂(綿陽)公司、綿陽市匯源日化公司、綿陽海匯油脂化工有限公司、川虹巾被有限公司、富華潤滑油公司、恆為電器設備製造廠等一大批大中型骨幹企業,形成了以新型材料、新型建材、精細化工、電子工業類項目為主導產品的企業群。轄區現有工業企業30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戶。
作為遊仙區“兩線三片”(涪江沿線、綿梓路沿線、小梘、石馬、試驗區)之一的工業發展重點區域,該鎮積極創新招商思路,定位於自身資源和比較優勢,在土地資源緊缺的條件下,把招商引資工作的著力點主要放在盤活現有閑置資源上。該鎮一方面加強轄區閑置資源的清理,積極制定開發利用方案;另一方面分類實施閑置資源項目打造方案,努力推介、引進項目。到2009年7月為止,共清理出十餘處閑置土地、廠房及學校,並分別進行登記造冊,搞清閑置原因、土地性質和相關情況,針對強宗資產進行專題研究,列入開發利用計劃,在不新增政府負擔的情況下增強了招商引資工作的主動性與實效性。
對已征土地,加快辦證速度,督促項目啟動。在該鎮黨政的協助下,仙力絲綢公司、正邦公司和蓬溪建司等三宗土地已進入土地辦證和規劃程序。對項目未落實的土地,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協調找項目,跑市場,為企業的開發和發展創造優良的軟硬環境,充分激發業主開發的積極性。綿陽福德塑膠有限公司已征土地因無法滿足其現有生產需要而閑置三年,在該鎮黨委書記李成建的協調下,已引進了一個精密機械加工項目,對該宗土地進行開發利用,預計2009年內可建成投產。聯鋒機械廠大部分土地廠房閑置,鎮長何驥與該企業負責人多次對接磋商,研究招商和開發事宜,已成功引入星光機械廠、新天化工公司及規模以上企業華美包裝廠等,盤活了閑置的土地。
該鎮還通過以商招商、定向招商等形式引進項目,開發利用閑置土地。2005年通過氧化鋅項目引進海納氧化鋅廠,利用東材公司取土形成的廢料場建成了三條氧化鋅生產線,2009年已納入規模以上企業統計,預計年產值可達2000萬元。2008年因經營不善而停業的海匯油脂和上海制皂兩戶企業,在鎮黨委、政府的幫助下,引進新股東,迅速盤活,重現生機。

農業

轄區是綿陽市遊仙區的主要糧、經產區。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為主;經濟作物以蔬菜、水果為主。由於毗鄰城市,交通便利,灌溉條件較好,所以轄區被列為綿陽市三類蔬菜生產基地。轄區還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在丘陵地區大力發展南方早熟梨、柑桔等水果,形成綿陽市萬畝商品梨生產基地。轄區蘊含豐富的沙石、石岩等自然資源。

風景名勝


遊仙區小梘溝鎮村民在陡嘴子山發現古代墓葬,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2009年6月2日,市文物局文物工作者前往現場勘察,初步鑒定墓葬系漢代至六朝期間崖墓群。 6月2日上午,市文物局工作人員來到位於小梘溝鎮順河村二組的陡嘴子山。在這裡,看見地上散落的石板和殘缺的漢磚,每塊磚體側面均有幾何形條紋。由於墓葬地處的陡嘴子山地質情況差,山體已經出現裂縫,隨時都有垮塌的可能,無法對墓葬作進一步考證。據市文物局文博科科長鍾治介紹,根據墓葬暴露的情況分析,這幾處墓葬應為漢代至六朝期間的崖墓群。根據掌握的考古資料顯示,遊仙區小梘溝鎮到農科區松埡鎮一帶,是漢代崖墓的富集區,此前這一區域曾多次發現墓葬。此次發現的古代墓葬,正好在這一區域內。據了解,市文物局將這一情況以書面材料的方式向上級文物部門彙報,並結合正在開展的“綿陽地區崖墓調查”項目活動,對陡嘴子山墓葬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人口數據


總人口19800
10249
9551
家庭戶戶數6063
家庭戶總人口(總)19327
家庭戶男9901
家庭戶女9426
0-14歲(總)3885
0-14歲男1987
0-14歲女1898
15-64歲(總)14471
15-64歲男7548
15-64歲女6923
65歲及以上(總)1444
65歲及以上男714
65歲及以上女73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8584
2017年,總人口2821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