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遊仙的結果 展開

遊仙

四川省綿陽市下轄區

遊仙區,隸屬於四川省綿陽市,遊仙區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東與梓潼縣接壤;南與三台縣、鹽亭縣毗鄰;西以涪江為界,與涪城區隔江相望;北與江油市接界。總面積1017.75平方千米。

遊仙是三國故地,古綿治所,因東漢高士李意期仙游此地而得名。遊仙區歷史悠久,境內有三國蜀漢文化的富樂山、唐代四大名樓之一的越王樓、李白和杜甫合祀的李杜祠、“兩彈一星”博物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的平陽府君闕、魚泉寺、馬鞍寺、碧水寺、仙海等。

徠2020年,遊仙區轄4個街道、9個鎮(其中科學城春雷街道由四川省人民政府科學城辦事處實際管理,松埡鎮由綿陽仙海區託管,實際下轄3個街道、8個鎮),常住人口52.5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57.40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0.2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35.3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91.81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8.4:37.9:53.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2938元。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遊仙區,據晉代葛洪《神仙傳》記載,漢代雲遊天下的仙人李意期曾在這裡修鍊,後人乃修遊仙觀以作紀念,遊仙之名是以得之。

建制沿革

遊仙區沉抗鎮
遊仙區沉抗鎮
自西魏至元代的700多年間,區境內曾置有“魏城”和“鹽泉”2個縣級行政機構。
魏城縣
魏城縣自西魏建縣至元初裁撤,共歷時730年。
西魏廢帝二年(553年),分涪縣地置魏城縣。據《隋書·地理志》、唐《元和郡縣圖治》、清嘉慶版《四川通志》等書記載,西魏廢帝二年分涪縣地新置魏城縣,治把在今遊仙區玉河鎮,屬巴西郡。魏城縣得名不詳,僅據北宋《太平寰宇記》:“西魏於涪縣置潼州,故析潼州之北部立為魏城縣。”因是西魏所建之縣城,故名魏城縣。
北周沿襲西魏建置不變。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魏城縣改隸潼州。開皇五年(585年),改隸綿州。焬帝大業三年(607年),再改隸金山郡。大業十年(614年),縣治從玉河場遷至今遊仙區魏城鎮。據唐《元和郡縣圖志》載:“(魏城縣)本漢涪縣地,隋大業十年自鹽泉井移魏城縣理此”。
唐代和五代唐、后蜀時期,魏城縣隸屬於綿州。
宋代魏城縣仍隸綿州(巴西郡)。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魏城縣撤銷併入綿州。
鹽泉縣
唐初置鹽泉縣,至元初裁撤,共歷時663年。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分魏城縣地置鹽泉縣,屬綿州。《舊唐書·地理志》載:“鹽泉縣,武德三年分魏城置地。”縣治地在今遊仙區玉河鎮。鹽泉縣因縣境多鹽井,故取晉代詩人左思《蜀都賦》“家有鹽泉之井”詩句得名。
五代前、后蜀時,鹽泉縣仍隸綿州。
宋代隸綿州(巴西郡),宋末鹽泉縣已荒蕪。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鹽泉縣建置撤銷併入綿州。

合併時期

民國二年(1913年),撤綿州,以治地位於綿山之陽,改為綿陽縣。
1976年,將綿陽縣城關鎮和城郊、開元、園藝、五一公社劃出建立綿陽市(縣級)。
197徠8年,撤銷綿陽縣,併入綿陽市。
1985年,改綿陽市為地級綿陽市中區。
1992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原綿陽市中區,以涪江中心主航道為界,分別成立遊仙區與涪城區2個行政區。遊仙區轄涪江街道和遊仙、石馬、忠興、新橋、石板、魏城、徐家、沉抗、劉家、玉河、小梘溝、柏林、松埡、太平14個鄉鎮,區政府駐開元。
1996年,遊仙區轄1街道12鎮6鄉。
2004年,遊仙區轄6個街道,13個鎮,11個鄉。
2015年,遊仙區撤銷太平鄉、觀太鄉、白蟬鄉、街子鄉、雲鳳鄉;設立太平鎮、觀太鎮、白蟬鎮、街子鎮、雲鳳鎮。調整后,遊仙區轄2個街道、16個鎮、6個鄉。
2016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遊仙區撤銷遊仙鎮,設立遊仙街道辦事處,以原遊仙鎮的行政區域為遊仙街道辦事處的行政區域;撤銷東林鄉,設立東林鎮,以原東林鄉的行政區域為東林鎮的行政區域;撤銷梓棉鄉,設立梓棉鎮,以原梓棉鄉的行政區域為梓棉鎮的行政區域;撤銷東宣鄉,設立東宣鎮,以原東宣鄉的行政區域為東宣鎮的行政區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遊仙區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邊緣丘陵地帶,地處嘉陵江一級支流——涪江中上游的東部,東接梓潼縣,南鄰三台縣,西界涪城區,北靠江油市。介於北緯31°21′13″—31°33′40″,東經104°42′15″—105°8′58″之間,南北寬約42千米,東西長約43千米,總面積約1017.75平方千米。距省會成都市110千米。

地貌

遊仙區境內山丘連綿,但坡度平緩。最高海拔728米,最低海拔419米,一般均在500—600米之間,屬平壩淺丘地形。

土壤

遊仙區境內土壤分為三類:河谷平壩新沖積潮泥土,侵蝕階地冰水堆積黃泥地,中淺丘陵城牆岩群紫色土地。土壤耕層厚12-18厘米,pH6.8-7.1,有機質含量1.2-2.3%。

氣候

遊仙區屬亞熱帶濕潤型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4°C。一月最冷,平均氣溫5.2℃,八月最高,平均氣溫為26.2℃,無霜期為275天。全年大於及等於10°C的有效積溫5212℃。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278.3小時,日照時數以8月最多,為157.3小時;二月最少,為72.4小時,四月至十月日照時數為875.1小時,佔全年32%。全年日照百分率29%。
遊仙區多年平均降水量為969.6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歷年平均降水量中:春季(3—5月)為163.2毫米,佔全年的16%;夏季(6—8月)降水量為622.7毫米,佔全年的61%;秋季為211.9毫米,佔全年的20.8%;冬季為22.2毫米,佔全年的2.2%。

水文

遊仙區河流為涪江水系,因地勢自西北向東南流。除與涪城區鄰界的涪江外,境內尚有芙蓉溪,魏劉河、徐東河等大小河流。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遊仙區有鐵、銅、鋅、鉛、磷等數十種礦藏和天然氣等。

土地資源

截至2005年末,遊仙區土地總面積為101775公頃。
土地利用結構以農用地為主體,面積86655公頃(85.1%),農用地中耕地40415公頃(39.7%),比1996年底的47087公頃減少了6662公頃;園地9528公頃(9.4%),比1996年的3437公頃增加了6091公頃;林地25038公頃(24.6%),比1996年的24692公頃增加了346公頃;無牧草用地,其他農用地11674公頃(11.52%)。
建設用地為12735公頃(12.5%),其中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0335公頃(10.2%),交通水利用地2208公頃(2.2%),其他建設用地192公頃(0.2%)。
其他土地2384公頃(2.3%),其中水域1962公頃(2.0%),自然保留地442公頃(0.4%)。

植物資源

遊仙區自然植被主要林相是馬尾松木林,以及次生灌叢和草叢。喬木代表是馬尾松、柏樹、青杠。灌木代表是麻櫟、栓皮櫟、馬桑、黃荊。主要經濟林木是油桐、烏桕、桑、柑橘等。

水資源

遊仙區內有小(一)型水庫11處,小(二)型水庫95處,石河堰295處,中型渠堰2處,山平塘7302口,電管站651處。蓄引提水總量15643.7萬立方米。武引工程貫穿整個遊仙區,流經的沉抗水庫(湖泊)蓄水量1.8億立方米。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2年11月,遊仙區轄涪江街道和遊仙、石馬、忠興、新橋、石板、魏城、徐家、沉抗、劉家、玉河、小梘溝、柏林、松埡、太平14個鄉鎮,區政府駐開元。
1996年,遊仙區轄1街道12鎮6鄉。
2004年,遊仙區轄6個街道,13個鎮,11個鄉。
2015年,遊仙區撤銷太平鄉、觀太鄉、白蟬鄉、街子鄉、雲鳳鄉;設立太平鎮、觀太鎮、白蟬鎮、街子鎮、雲鳳鎮。調整后,遊仙區轄2個街道、16個鎮、6個鄉。
2016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遊仙區撤銷遊仙鎮,設立遊仙街道,以原遊仙鎮的行政區域為遊仙街道的行政區域;撤銷東林鄉,設立東林鎮,以原東林鄉的行政區域為東林鎮的行政區域;撤銷梓棉鄉,設立梓棉鎮,以原梓棉鄉的行政區域為梓棉鎮的行政區域;撤銷東宣鄉,設立東宣鎮,以原東宣鄉的行政區域為東宣鎮的行政區域。
2019年12月26日,撤銷小梘溝鎮和建華鄉,設立小梘鎮,以原小梘溝鎮和原建華鄉所屬行政區域為小梘鎮的行政區域,小梘鎮人民政府駐利民街13號。撤銷石板鎮、觀太鎮和劉家鎮,設立信義鎮,以原石板鎮、原觀太鎮和原劉家鎮所屬行政區域為信義鎮的行政區域,信義鎮人民政府駐雙興路49號。撤銷柏林鎮和朝真鄉,設立仙鶴鎮,以原柏林鎮和原朝真鄉所屬行政區域為仙鶴鎮的行政區域,仙鶴鎮人民政府駐興民街1號。撤銷玉河鎮、梓棉鎮和白蟬鎮,設立鹽泉鎮,以原玉河鎮、原梓棉鎮和原白蟬鎮所屬行政區域為鹽泉鎮的行政區域,鹽泉鎮人民政府駐五聖街18號,撤銷東林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石馬鎮管轄,石馬鎮人民政府駐甘泉街38號。撤銷街子鎮和雲鳳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新橋鎮管轄,新橋鎮人民政府駐虹橋路東段2號。撤銷太平鎮和鳳凰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忠興鎮管轄,忠興鎮人民政府駐政新街1號。撤銷徐家鎮和東宣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魏城鎮管轄,魏城鎮人民政府駐正興街192號。
2020年,遊仙區轄4個街道、9個鎮(其中科學城春雷街道由四川省人民政府科學城辦事處實際管理,松埡鎮由綿陽仙海區託管,實際下轄3個街道、8個鎮);分別為:涪江街道、富樂街道、遊仙街道、石馬鎮、小梘鎮、新橋鎮、忠興鎮、仙鶴鎮、魏城鎮、信義鎮、鹽泉鎮。遊仙區人民政府駐富樂街道一環路東段139號。

區劃現狀

2020年行政區劃
街道(鄉鎮)名稱街道(鄉鎮)駐地
涪江街道辦事處遊仙區劍南路東段148號
富樂街道辦事處遊仙區東津路20號
遊仙街道辦事處遊仙區遊仙路188號
石馬鎮遊仙區石馬鎮甘泉街38號
小梘鎮遊仙區小梘鎮利民街13號
新橋鎮遊仙區新橋鎮虹橋路東段2號
忠興鎮遊仙區忠興鎮政興街1號
仙鶴鎮遊仙區仙鶴鎮柏林社區興民街1號
魏城鎮遊仙區魏城鎮正興街192號
信義鎮遊仙區信義鎮石板社區雙興街49號
鹽泉鎮遊仙區鹽泉鎮玉河社區五聖街18號

人口民族


人口

芙蓉漢城
芙蓉漢城
2015年末,遊仙區總人口為56.19萬人,其中:男性人口28.58萬人,女性人口27.61萬人,18歲以下7.98萬人,18-35歲11.43萬人,35-60歲24.48萬人,60歲以上12.30萬人;農業人口34.51萬人,非農業人口21.68萬人。2015年,遊仙區人口出生率為7.97‰,人口死亡率為5.9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政策生育率為93.7%。常住人口52.50萬人,城鎮化率達50.1%,比2014年(下同)提高1.4%。(備註:此數據為區屬人口數據,不包含科學城、松埡、沉抗;計生統計年度為2014年的10月1日至次年的9月30日)。
2019年末,遊仙區總戶數18.92萬戶,戶籍人口51.19萬人。年末常住人口52.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0.1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7.3%,比上年末提高2.32個百分點。2019年末全區出生人口3688人,出生率為8.14‰;死亡人數2878人,死亡率為6.35‰;自然增長率1.79‰。
2021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常住人口為56.15萬人。

民族

截至2013年,遊仙區主體民族為漢族,此外還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

政治


區委書記:陳華斌

經濟


綜述

2019年,遊仙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57.40億元,增長8.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0.22億元,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135.37億元,增長9.1%;第三產業增加值191.81億元,增長9.6%。三次產業結構為8.4:37.9:53.7。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222.77億元,增長8.8%,佔GDP的比重為62.3%,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2938元,增長7.5%。年末全區共有基本單位5765個,比上年增加795個,增長16.0%。其中,法人單位4783個,比上年增加365個,增長8.3%。“四上”企業法人單位331個,分專業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5個,資質內建築業企業45個,限額以上商貿企業71個,房地產企業36個,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54個。
固定資產投資
2019年,遊仙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9.1%。其中:建安工程投資增長21.6%;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下降15.9%;其他費用投資增長50.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0.6%;第二產業投資下降8.7%;第三產業投資增長36.6%。
財稅收支
2019年,遊仙區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49億元。其中:稅收收入完成8.71元,非稅收入1.78億元。
人民生活
2019年,遊仙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947元,增長8.8%。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9492元,增長9.6%。其中:食品煙酒支出8863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3元,增長10.3%。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4854元,增長9.9%。其中:食品煙酒支出5237元。

第一產業

2019年,遊仙區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3.41億元,增長3.1%。其中:農業增加值19.49億元,增長5.6%;林業增加值1.36億元,增長5.1%;牧業增加值9.81億元,下降4.1%;漁業增加值1.49億元,增長4.3%;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1.27億元,增長10.9%。
2020年4月14日,遊仙區入選第二批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典型單位。
種植業
2019年,遊仙區農作物總播種面積96萬畝,持平。其中:糧食播種面積57.7萬畝,持平;油料作物播種面積26.6萬畝,持平。全年糧食總產量23.9萬噸,持平,單產413.8千克/畝,增長0.6%。其中:大春糧食產量18.6萬噸,下降0.6%;小春糧食產量5.3萬噸,增長1.9%。水稻產量12.6萬噸,下降0.8%;小麥產量4.8萬噸,持平;油料作物產量4.69萬噸,增長1.1%;蔬菜及食用菌產量19.30萬噸,增長5.3%。
林業
截至2019年末,遊仙區實有森林管護面積達5419.2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0.89%;區內有自然保護區1個,自然保護區面積110.73平方千米;全年零星植樹60萬株(30萬人次參加);合計森林蓄積採伐量11108立方米(包括限額指標內採伐5444立方米、工程徵佔等不佔限額指標採伐5664立方米)、摺合木材出材量6611立方米;竹材產量355噸。
畜牧業
2019年,遊仙區生豬出欄16.8493萬頭,下降33.5%。年末生豬存欄84611頭,下降50.1%。肉類總產量26747噸,下降12.3%。其中,豬肉產量12385噸,下降30.0%;禽蛋產量9515噸,下降0.5%;牛奶產量3447噸,下降4.1%。
漁業
2019年,遊仙區淡水養殖面積達3004公頃,全年水產品產量為13200噸,比上年增長3.28%。其中,淡水捕撈44噸,淡水養殖13156噸。
生產條件
截至2018年末,遊仙區農業機械總動力達34.8819萬千瓦。全年完成機耕作業面積41799公頃,機播面積13053公頃,機電灌溉作業面積6893公頃,機械植保作業面積38820公頃,機收面積31100公頃。

第二產業

工業
2019年,遊仙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3%。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16.41億元,增長1.2%。利潤總額20.26億元,增長13.8%;其中:國有企業0.26億元,增長34.5%;股份制企業14.87億元,增長11.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4.65億元,增長24.7%。
建築業
2019年,遊仙區資質以上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45個,其中:有工作量的43個,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70億元,增長29.1%。其中:建築工程產值163.63億元,增長32.9%;安裝工程產值6.1億元,增長4.6%;其他產值0.28億元,下降89.5%。分控股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109.66元,增34%;其他企業完成60.37億元,增長21.1%。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9年,遊仙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7.44億元,增長11.5%。其中:批發業實現零售額30.24億元,增長10.9%;零售業實現零售額48.72億元,增長12.5%;住宿業實現零售額12.93億元,增長10.5%;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5.54億元,增長9.9%。按經營地分: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54.93億元,增長11.8%;鄉村市場實現零售額52.50億元,增長11.1%。
對外貿易
2019年,遊仙區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3.02億元,同比增長20.3%,其中:出口1.62億元,進口1.4億元。
招商引資
2019年,遊仙區國內省外招商引資履約項目38個,協議引資426.42億元,到位資金83.26億元。直接利用外資2442.35萬美元。
房地產業
2019年,遊仙區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69%。商品房施工面積233.97萬平方米,增長66.5%;商品房竣工面積4.45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73.18萬平方米,增長70.1%。
郵電通信
2019年,遊仙區完成電信業務總量55.95億元,比上年增長187.3%,固定電話用戶26.08萬戶,行動電話用戶94.08萬戶,網際網路寬頻用戶33.13萬戶。
旅遊業
2019年,遊仙區實現旅遊總收入85.93億元,增長13.1%。其中:國內旅遊收入85.90億元,增長13.1%;旅遊外匯收入34.51萬美元,增長104.8%。接待遊客1077.93萬人次,增長24%。其中:國內遊客1077.9萬人次,增長24.0%;入境遊客334人次,下降38.2%。
金融業
截至2019年末,遊仙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303.94億元,增長13.7%,比年初增加36.63億元。其中:住戶存款230.94億元,比年初增加47.88億元。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241.07億元,增長12.0%,比年初增加25.77億元。
保險業
截至2019年末,遊仙區共有保險公司9家,其中:產險公司7家,壽險公司2家。全年各類保險保費收入4.72億元,增長8.1%。其中:財產險2.1億元,增長0.3%;人身險2.62億元,增長5.8%。各類保險賠款及期滿給付支出14.6億元,下降7.0%。

交通


截至2019年末,遊仙區公路總里程為2288.9千米,其中:高速公路37.6千米,一級公路59.7千米,三級公路87.6千米,四級公路2103.6千米。
遊仙區地處成德綿發展軸、成渝西“黃金三角”重要節點及成綿樂、綿雅資遂發展環線,成綿樂城際鐵路、成西客運專線等4條鐵路和九綿、綿蒼、綿西3條高速公路建成后,轄區及周邊將形成至少包括5條快速鐵路、9條高速公路、9條快速通道、37個通航城市在內的進出境立體大通道。轄區所有鄉鎮已全面開通城市公交線路,基本形成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的內聯外通立體交通網路。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9年末,遊仙區有普通高中4所,在校學生數4294人,專任教師數314人;職業高中5所,在校學生數8402人,專任教師數336人;初中15所,在校學生數24380人,專任教師數1564人;小學31所,在校學生數32171人,專任教師數1727人;幼兒園95所,在校學生數16613人,專任教師數900人。2019年全區小學學齡人口凈入學率為100%,小學五年鞏固率為106%,小學畢業生升學率為167%。普通初中學齡人口凈入學率為100%,初中三年鞏固率為99.7%,初中畢業生升學率為46.8%。

科學技術

綿陽科技館
綿陽科技館
2019年,遊仙區科技部門共組織企業申報成功的省、市級科技項目87個,申報項目資金5175萬元。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達到61家,高新技術企業達37家。2019年全年科技部門共組織企業申報成功的省、市級科技項目87個,申報項目資金5175萬元。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達到61家,高新技術企業達37家。

文化事業

截至2019年末,遊仙區有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22個,城市社區(街道)文化中心2個,博物館紀念館1個。全市廣播覆蓋率100%,電視覆蓋率100%,城區數字電視轉換率100%。

衛生事業

截至2019年末,遊仙區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26個。其中:區級公立醫療機構4家,其他公立醫院2家,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2家鄉鎮衛生院,衛生院分院2家,社區衛生服務站14家,公立醫療機構門診部3個,220個村衛生站(室);學校及事業單位醫務室4個,民營醫療機構152個包括:民營綜合醫院2個,民營綜合門診部10個,診所140個。編製床位2100個。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0.2531萬人,增加9676人。其中,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1356人(在職35922人,退休5434人),增加4212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6.1175萬人,增加5464人。繳納醫療保險金共2.5819億元,其中,職工醫療保險金1.7873億元,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金7946萬元。

勞動就業

2019年,遊仙區城鎮新增就業人員8405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2448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201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88%。全區有1375名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失業保險金標準調整為1320元/月,最低工資標準1650元/月。

社會保障

2015年末,遊仙區有敬老院22個,供養人數1630人,床位數1657張;遊仙區有鄉鎮(街道、試驗區)殘聯25個,區級殘聯專門殘疾人協會5個,村、社殘疾人協會278個,殘疾人專職幹事14名。
2015年,遊仙區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年末參保人數達80222人,其中:在職60202人,退休20020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3419人,其中:在職29027人,退休4392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8928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0821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0361人。全年徵收保費收49369.79萬元。城鎮低保對象140691人,農村低保對象122910人。2015年末,遊仙區城鎮登記失業人員656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
截至2019年末,遊仙區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1.03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6114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193518人,減少947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2448萬人,增加0.3106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3.8萬人,增加0.744萬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2.8萬人,增加0.5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2.66萬人,增加0.3409萬人。

社會福利

2019年,遊仙區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540元/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補助的城鎮居民1168人,下降59%;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350元/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補助的農村居民5177人,下降3.6%。

環境保護

2019年,遊仙區有效監測天數343天,優良天數317天,優良率達92.4%,同比優良天數增加20天;PM2.5濃度為每立方米31微克,同比下降12.9%;PM10濃度為每立方米46.9微克,同比下降13.1%。芙蓉溪仙魚橋市考斷面水質優良率100%,城市集中式飲用水(仙鶴湖水庫)水源達標率100%,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達標率90%,無劣Ⅴ類水體。

安全生產

2019年,遊仙區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9起、死亡10人、受傷2人(高速公路5起,死亡6人,受傷2人),建築施工行業死亡3人;工貿行業死亡1人;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

旅遊


綜述
遊仙區境內有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漢平陽府君闕”;有為紀念唐朝著名詩人李白、杜甫而修建的“李杜祠”,有唐代貞觀年間(627—629年)的摩崖石刻佛像和《金剛經》經文的碧水寺;有始建於明代毀於明末、重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的“馬鞍寺”“魚泉寺”等古迹;有承載三國文化的富樂山公園、唐代四大名樓之一的越王樓;“兩彈一星”博物館,有蘊涵科技文化的中華科學家公園、娛樂風洞,有“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老龍山、青龍山、漁父村等旅遊景點。
主要景點
主要景點一覽表
名稱簡介圖片
越王樓越王樓位於開元場東方紅橋頭北側的龜山,該樓始建於唐代高宗顯慶年間(656年-660年),唐太宗之八子李貞(被封為越王)為綿州刺史,建造的綿州州衙府第;上世紀50年代僅存部分牆根及殘磚碎瓦,2003年市政府擬在原址重建,2011年建成。
越王樓
越王樓
富樂堂富樂堂,又名富樂寺,位於富樂山高峰—寶蓋峰下,右側為古雷溪,前臨芙蓉溪。據《綿陽縣誌》記載,富樂寺創建於宋,毀於明代兵火;清初重建,咸豐十一年又毀於兵燹,同治三年,僧俗人等又依次重修。原有三進五殿十七楹建築。明末清初香火旺盛;1985年,綿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富樂山
富樂山
飛龍山景區飛龍山景區位於四川省綿陽市遊仙區東宣鄉飛龍山,於2015年9月正式建成,景區佔地總面積280公頃,景區內道路總長9.6公里。景區內共有大小景點16個,分別有:烈士公祭廣場、老紅軍墓、紀念碑林、永蛟小徑、明義之道、崢嶸之路、瞻思梯、飛龍山村蘇維埃政府舊址、楊永蛟舊宅遺址、龍門埡、紅軍井、飛龍觀、跑馬場、紅軍戰壕、飛龍洞、紅軍池。
飛龍山景區
飛龍山景區
李杜祠李杜祠位於沈家村芙蓉溪橋頭,《綿州志》載,李杜祠原系西漢涪翁、東漢著名遊方道士李意期隱居之地。唐初州人在此建治平書院(又稱左綿公館、海棕館),為唐寶應元年(762年)杜甫流寓綿州住處。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邑人吳朝品以唐代詩人李白籍綿州昌明(彰旺),故於此地建李杜祠並祀李白、杜甫。
李杜祠
李杜祠

代表人物


涪翁
西漢末涪縣人,真實姓名及生卒年無考。涪翁每見病人,就用針灸之術予以治療,在其總結臨床經驗的基礎上,編寫了《針經》、《診脈法》二書傳世,是中國醫學史上最早關於針灸的學術專著。
蘇易簡
字太簡,古鹽泉縣(治地今遊仙區玉河鎮)人,宋初狀元,其著作《文房四譜》是中國第一部較系統、完整的記載紙、筆、墨、硯生產歷史和製造技術的著作,后被全文收錄於《四庫全書》。至道二年(996年),蘇易簡因飲酒過量而卒於陳州官衙中,終年39歲。
段文傑(1917—2011年)
民國六年(1917年)8月生於綿州(今遊仙區松埡鎮3村)。被列為“當代中國八名最有影響的知識分子”之一,成為中國首屆一指的敦煌學研究專家。2000年被甘肅省政府、國家文物局授予“敦煌文物保護研究特殊貢獻獎”。
王良佐(1920—1998年)
原綿陽縣柏林鄉家灣(今遊仙區柏林鎮)人,是中國政協第六、七屆委員,四川省政協常委。1998年5月在成都因病逝世,終年79歲。

獲得榮譽


2019年1月25日,遊仙區入選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6月9日,獲評四川省促進服務業發展工作先進縣(市、區)黨委、政府。
2020年6月29日,入選四川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單。
2020年7月,入選四川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縣域集成改革首批試點名單。
2020年11月25日,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021年2月19日,入選“2020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先進縣(市、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