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林

天津大學教授

趙林,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科學系教學副院長、教授。

人物經歷


趙林,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科學系教學副院長、教授。少年時代喜歡文學,博覽群書,青年時代開始文學創作,同時選修美術、書法、教育心理學、家教研究、文學評論等,皆有所成。迄今,在地市級以上報刊發表詩歌、散文、隨筆、短、中、長篇小說、文學評論、政論等數百篇200多萬字。作品以情感細膩、氣勢恢宏、反映當代青年社會生活見長,文學作品多次在全國文學創作競賽中獲獎,個人著述成就被編入《中國文藝家大詞典》、《當代名人大詞典》等辭書,是山東傳記文學作家協會副主席,山東省雜文協會理事,山東省戲劇家協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長篇小說代表作《欲惑》獲山東省文學創作獎。
國際水文地質科學學會會員、中國生態學會會員、中國科技翻譯工作者協會會員、中國化工學會工業水處理專業委員會委員、農業部農產品污染防治重點開放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1996.07 長春地質學院環境水文地質 獲工學博士學位;
1982.07 長春地質學院水文地質 獲學士學位;
2002.03 至今 天津大學化環境學院,教授,副院長;
2001.08 — 2001.09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 Visiting fellow;
1999.03—2002.03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副教授;
1997.02—1999.03 天津大學化學工程與工業化學博士后流動站工作;
1990.10—1997.02 中國礦業大學,講師、副教授,教研室黨支部書 教研室副主任兼實驗室主任;
1988.09—1990.09 英國伯明翰大學 Honorary research fellow;
1982.08—1988.09 中國礦業大學任助教、講師。

研究方向


1.環境生物技術及環境污染生態修復;
2.水環境與人體健康;
3.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環境質量體系認證過程系統分析;
4.水資源規劃與管理。

主講課程


地下水污染修復(研究生);
環境水化學工程(研究生);
環境影響評價(本科生、研究生);
資源評價、開發及利用(本科生);
污染環境生態修復導論(本科生)。

主要貢獻


1.國家“863”項目“用於環境水體凈化的高效離子篩及新型分子篩膜的研究與開發”(715-004-220),1997-1999,項目組副組長;
2.大慶市計委項目“大慶地區湖泊濕地洪水調蓄特殊生態保護研究”,2000-2001,負責人;
3.大慶市計委項目“黎明河上游地區污水凈化研究”,2000-2001,負責人;
4.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水的結構及其功能化的研究與開發”(983606011),1998-2001,負責人;
5.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 項目“黃河流域水資源演化規律與可在生性維持機理” (G19990436),2000-2002,主要研究人員;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水分子結構及運動對生物體內物流傳導與阻滯影響機理”(20176035),2002.1-2002.12,負責人;
7.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前期研究專項“水分子簇結構及其振轉運動對生物大分子活性的影響及調控機理”(2003CCA04300),負責人;
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水團簇結構及運動對藥物釋放影響的機理及規律研究”(20376054),負責人;
9.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清除環境中氮與有機污染質的超級細菌研究”(013610111),負責人;
10.中澳特別基金項目“太陽能溫室技術的研究與開發”,負責人;
11.天津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應用基礎研究重點項“固定化米麴黴菌與固定化酶藕聯反應生產氨基酸高純度對映體研究”,負責人。

科研成果


先後完成和承擔科研項目27項,
其中: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 項目1項(主要研究人員),
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前期研究專項1項(負責人),
國家“863”1項(任副組長),
國家自然基金2項(負責人),
省、部、委級9項(7項為負責人,),
市局級7項(5項為負責人)。

期刊論文

1.趙 林,閻 博,張建平,譚 欣。氮污染淺層地下水修復的微生物方法實驗研究,環境科學學報,2004,5。
2.趙 林,閻 博,張建平,梁麥林. 水分子簇結構改變的分子動力學研究,天津大學學報, 2004,37(4)。
3.趙 林,張建平,譚 欣. 水分子團簇結構的改變及其生物效應研究進展,化學通報,2004,5。
4.Zhao Lin, Tan Xin. Effect Mechanism of Strucure-Changed Water on Heat Stablity of Lysozyme,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2003,9(3):177-179。
5.王麗麗,趙 林,閆 博,譚 欣。低溫高效反硝化菌的分離及其誘變研究,天津大學學報,36(Suppl.)2003:250~253。
6.Zhao L, Yang Y, Tan X & R Kalin. Removal of Nitrate Contaminant in Porous Media Aquifer through Microbiological Method, Bull Environ Contam Toxicology, 2003, 71(2):362-369。
7.曹劍鋒,冶雪艷,王福剛,趙 林. 河南境內黃河流域地下水系統劃分與系,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2,32(3):251~254。
8.趙 林,魏連偉,林學鈺. 不同狀態下包氣帶除氮及阻止氮污染能力的實驗研究。環境科學學報,2001, 21(2):53~57。
9.譚 欣,趙 林,馬紅欽等. 微量鐳在海泡石礦物上的吸附行為機理研究. 天津大學學報,2001,34(6):812-814。
10.趙 林,譚 欣。水的微觀結構改變對溶菌酶熱穩定性的影響,化學通報(網路版),2000,13,63W1024。
11.趙 林,譚 欣. 水的六環結構及其對溶菌酶熱變性的影響,天津大學學報,2000, 33(1):16~ 18。
12.趙 林。蛋白質熱變性前新峰形成機制探討,生物物理學報,1999,15(4):627~630。
13.Zhao Lin , Wang Rongshu, Lin Xueyu, The Modeling Study On Removal Of Nitrate In Water System By Bacteria Transplanted In Unsaturated Zone,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1999, 5(1):12~15。
14.趙 林,王榕樹,林學鈺,地下水環境中氮污染形式及其去除的微生物方法,環境科學學報,1999,19(4):443~447。
15.Zhao Lin, Yang Xiaoning, Lin xueyu, Wang Rongshu.Study on nitrogen pollution in waterbodies and it’s control strategy. Journal of Geoscientific Research in Northeast Asia,1998,1(1):28。

書籍著作

1.李義昌,李賓亭,趙 林,周笑綠編,地下水動力學(煤炭部計劃教材),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1995;
2.趙 林,林學鈺著,地下水人工微生物除氮實驗研究的理論方法,西安地圖出版社,1996.9。

獲獎記錄


1.1998年科研項目“鐳的遷移規律及其最終處置中阻滯擴散研究”獲核工業總公司部級二等獎;
2.1992年科研項目“殷庄煤礦微山湖下安全開採水文地質條件評價及預測預報”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國礦業大學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