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蓼

蓼科蓼屬植物

香徠蓼(學名:Polygonum viscosum Buch.-Ham. ex D. Don)是蓼科蓼屬植物。一年生草本,植株具香味。莖直立或上升,多分枝,密被開展的長糙硬毛及腺毛,高50-90厘米。葉卵狀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15厘米,寬2-4厘米。總狀花序呈穗狀,頂生或腋生,長2-4厘米。瘦果寬卵形,具3棱。花期7-9月,果期8-10月。

香蓼全草均可入葯,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咽喉腫痛、痢疾、腸炎、濕疹等症。另外香蓼花色澤艷麗,花期長,可用於花壇、花境的綠化,也可以作為切花材料。同時香蓼還是中國長白山區天然香料植物之一,經過加工提取的香蓼精油和浸膏產品,是日化調香中的新穎香料,可用於草香型、薰衣草型、藥草型及素心蘭型等香型的調配,特別適合於男用香水型香精的調配。

形態特性


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沿葉柄下延,兩面被糙硬毛,葉脈上毛較密,邊緣全緣,密生短緣毛;托葉鞘膜質,筒狀,長1-1.2厘米,密生短腺毛及長糙硬毛,頂端截形,具長緣毛。總狀花序呈穗狀,頂生或腋生,長2-4厘米,花緊密,通常數個再組成圓錐狀,花序梗密被開展的長糙硬毛及腺毛;苞片漏斗狀,具長糙硬毛及腺毛,邊緣疏生長緣毛,每苞內具3-5花;花梗比苞片長;花被5深裂,淡紅色,花被片橢圓形,長約3毫米,雄蕊8,比花被短;花柱3,中下部合生。瘦果寬卵形,具3棱,黑褐色,有光澤,長約2.5毫米,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7-9月,果期8-10月。

藥材性狀

莖枝長圓柱形,上部或有分枝,表面褐綠色至黑綠色,密被長茸毛,並具腺毛,故粗糙而粘,斷面中空。葉捲曲,易破碎,展平后呈披針形或寬披針形,長4-13cm,寬1-2.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褐綠色至黑綠色,兩面及葉緣均被短伏毛,沿主脈並有長茸毛;托葉鞘筒狀,先端截形,基部有狹翅,密被長茸毛。氣芳香,味微澀。

生長環境


香蓼生長於海拔30-1900米的路旁濕地、溝邊草叢。喜陽、喜肥,適應性強,能在荒地、草甸子、崗地徠中生長。生長期最適溫度20-26℃。

分佈範圍


分佈於朝鮮、日本、印度、俄羅斯(遠東)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東北、陝西、華東、華中、華南、四川、雲南(維西、麗江、金平、思茅、勐臘、騰衝和臨滄)和貴州。
香蓼
香蓼

生長繁殖


種子處理

每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採集成熟的香蓼種子,搓去種皮,篩選出品質優良,顆粒飽滿,無雜質無病害的優良種子。篩選出的種子採用低溫層積催芽的方法貯存,在室外選擇地勢乾燥,排水良好,土質疏鬆且背風的地方挖催芽坑,催芽坑深度60-80厘米為宜。將篩選后的種子裝入木箱中,木箱的裝法為:將種子與河沙按1:3的比例一層沙一層種子鋪開,種子與沙用紗布隔開,鋪完後上蓋一層濕潤細沙,封好箱子,再用鐵絲網圍上以防老鼠,然後將木箱埋入事先挖好的催芽坑內,做好標記,進行低溫催芽處理。第二年育苗前取出備用。

整地播種

整地做畦:育苗地選擇土質疏鬆,排水保水性能好的砂壤土為好。將焚燒的雜草、灌木灰做基肥翻入土中,然後耙平做成高畦,畦寬1.2米。
播種方法:將低溫層積處理后的種子拌細砂壤土均勻撒在畦面上,播后覆蓋一薄層細土,稍加鎮壓,將種子蓋嚴,再蓋上草簾。注意保溫、保濕。

栽培技術


香蓼可以直播亦可育苗移栽。

大田直播

種植香蓼的土壤以濕潤不積水為好,對土質要求不嚴。早春翻地后耙平,結合耕地施足基肥,然後做成寬1.2米的平畦床。播種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方法採用條播。播后覆土1厘米,如果土壤乾燥可澆水滲后再播。一般10-15天左右出苗。

育苗移栽

香蓼播種后10天左右開始出苗,揭去草簾,清除雜草,並結合間苗去弱留強,株距5厘米左右為宜。加強肥水管理,當苗高15厘米左右時可帶土進行移栽,定植。移栽時按行距35厘米,株距30厘米定植到大田。

田間管理

出苗后,當苗有2-3片真葉時進行間苗,5-6片葉時定苗,每穴留一株即可。苗期要注意澆水以保證成活率,遇乾旱天氣要及時灌溉或澆水,苗期除草一般15天左右一次。苗高50厘米時追第一次肥,以後每隔40天追肥一次,整個生長期共追肥2-3次,肥料以氮肥為主,結合追肥適當培土,以防止植株倒伏。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香蓼全草均可入葯,主要藥用成分為水蓼二醛、密葉辛木素、水蓼酮和水蓼素等,能清熱解毒、祛痰止咳,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咽喉腫痛、痢疾、腸炎、濕疹等症。

觀賞價值

香蓼花色澤艷麗,花期長,可用於花壇、花境的綠化,也可以作為切花材料。

經濟價值

香蓼是中國長白山區天然香料植物之一,經過加工提取的香蓼精油和浸膏產品,具有薄荷的清涼和蒿草香氣及甜的膏香、豆香和樹苔的苔香香氣,整個香氣清新自然有力。

防治方法


病蟲防治

香蓼主要病害有褐斑病、斑枯病,很少有蟲害。褐斑病是主要病害,嚴重時常造成整個葉片枯萎或枯死。一般6月中下旬開始發病,7-8月較重。初為黃褐色斑點,後為灰黑色霉狀物。防治方法:秋末冬初清除病殘株體、枯草等,減少菌源;發病初期出現枯斑時,可選甲基托布津、三唑酮等常規殺菌劑防治,嚴重時應噴灑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防治。斑枯病。7-8月發生,葉片生褐色病斑,葉面易破裂,但此病危害沒有褐斑病嚴重。防治方法同褐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