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永濤
付永濤
付永濤,男,1970年11月生,籍貫湖南省綏寧縣。副研究員。海洋所從事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學研究工作。
付永濤
1994年7月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礦產系,獲工學學士學位。
1994年7月-8月於江西省修水縣參加1:5萬地質填圖項目。
1997年7月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生院,獲理學碩士學位。
2000年7月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
2002年8月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出站,留在海洋所從事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學研究工作。
目前主要負責海洋重力、磁力調查研究工作。
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沖繩海槽岩石圈動力學強度的研究》。
主持完成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中國邊緣海的形成演化及重要資源的關鍵問題》 子課題《沖繩海槽溝弧盆體系岩石圈動力學研究》。
(1)針對KSS31M(SN 036)海洋重力儀的阻尼延遲時間,利用實測重力和定位數據做了分析,提出採用船隻機動轉向時重力數據和
定位數據、厄特渥斯值的響應時間差來確定在該海況和儀器濾波係數時重力儀的阻尼延遲時間。得到的2級海況濾波係數下的阻尼延
遲時間為60秒,比廠方提供的理論值110秒更接近實際。本方法有助於提高海洋重力測網的精度,而且可以避免厄特渥斯值與重力觀
測值錯誤的匹配。
(2)採用譜相干函數法計算了沖繩海槽岩石圈有效彈性厚度(Te)。
沖繩海槽Te值從北向南由20 km降低到5 km左右,總體看,除了沖繩海槽最北端剖面T約為20 km和南部有一個不到2.5 km的最小值,
多的大陸岩石圈成分。這個值與東非裂谷盆地的25-38 km(Ebinger et al., 1991; Upcott et al., 1996)接近,反映出沖繩海
槽北段仍然處於大陸岩石圈裂解階段。但在稍向南的兩條剖面,得到的Te值很快降低到13 km。三維區域的Te值也在 15~17 km左右
沖繩海槽海槽中部剖面的Te值在5~7 km之間,三維區域的結果在3~5 km的範圍內。這表面,沖繩海槽中部岩石圈強度相對北部降
低了很多。與北部不同,沖繩海槽中部和南部發育有很多的軸部地塹,發育第四紀玄武岩。這些玄武岩相似於大洋弧后盆地玄武岩
(Ishikawa et al., 1991; Honma et al., 1991; Shinjo et al., 1999; Meng et al., 2000)。這意味著中部和南部,岩石圈
至少為過渡型。而且沖繩海槽中部和南部的很高的熱流值(Yamano et al., 1989; Yu and Li, 1992) ,也是沖繩海槽中部比較軟弱
的關鍵因素。沖繩海槽南部總體上與中部的Te值接近,在地質則反映為具有相近的高熱流、發育軸部地塹和第四紀玄武岩。說明沖繩
海槽南部也是很軟弱的。其中在Gugua脊俯衝方向上,Te值不到2.5 km,是沖繩海槽最薄弱的地區,在此區域發育有玄武岩。
沖繩海槽南緣緊鄰台灣弧陸造山帶和東海陸架,在構造屬性上已經與沖繩海槽南部的研究區域不同,因此兩條剖面的Te值升高到
4~6 km左右,接近於沖繩海槽中部的Te值。沖繩海槽岩石圈Te結果與通過地震、火山、重力等資料獲取的對沖繩海槽地質特徵是吻
合的,定量地刻畫了沖繩海槽不同裂解階段的岩石圈強度的變化特徵。
付永濤,王先超,謝天峰。2006。KSS31M型海洋重力儀在海邊靜態觀測的結果。《地球物理學進展》。印刷中。
付永濤,王先超,謝天峰。2006。利用船隻機動轉向來確定KSS31M海洋重力儀的阻尼延遲時間。地球物理學進展。印刷中。
Fu Yongtao,Li Anchun. 2003. Petrology, geochemistry and Nd-Sr-Pb isotopic properties of volcanic rocks in
Daheishan Island, Penglai, Shandong Province。Marine Science Bulletin (海洋通報英文版),5(2):29-39。
Fu Yongtao, Qin Yunshan. 2001. Effective elastic thickness of the lithosphere and its implication at the
continental margin of the East Asia. 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 2001,10(3), 211-221 .
Fu Yongtao, Li Jiliang et al. 2000. The mineral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variolitic basaltic andesite in the
Dabieshan collisional orogenic belt. 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 9(4), 393-399.
付永濤,李繼亮等。2000。大陸岩石圈有效彈性厚度研究綜述。地質論評,46(2):149~159。
付永濤,李繼亮等。2000。大別山造山帶中球顆結構玄武質安山岩的報道。地質科學,35(1):105~106。
Fu Yongtao,Zeng Zuoxun et a1.2000.The non linear dominant wavelength theory -an experimental study.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 9(1): 43-49.
社,162~167。
曾佐勛,付永濤。1998。岩石古流變性質的構造研究進展。地球科學進展,13(2):157~160。
曾佐勛,付永濤。1997。利用兩種天然構造變形估算岩石古流變參數。地球科學, 22(4):391~394。
付永濤,曾佐勛等。1997。單層縱彎褶皺曲率指數與應力指數關係探討。地質科技情報,16(1):108~112。
曾佐勛,付永濤等。1997。北京西山腫縮石香腸古流變參數的測定初探。地質力學學報,3(1):45~49。
曾佐勛,付永濤。1996。岩石流變性質的構造研究。華南地質與礦產。4: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