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分類

岩石分類

岩石分類,是指造岩礦物按一定的結構集合而成的地質體成為岩石,依據其成因可分成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三大類。岩漿岩又稱火成岩,是由地殼下面的岩漿沿地殼薄弱地帶上升侵入地殼或噴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

岩漿岩


定義

岩漿存殼溫、壓熔融狀態硅酸鹽物質(它的主要成分是SiO2,還有其他元素、化合物和揮發成分)。岩漿內部的壓力很大,不斷向壓力低的地方移動,以至衝破地殼深部的岩層,沿著裂縫上升,噴出地表;或者當岩漿內部壓力小於上部岩層壓力時迫使岩漿停留下,冷凝成岩。
侵入岩噴出岩火山岩)。主要包括花崗岩閃長岩輝長岩輝綠岩玄武岩等。

特徵

①構造征:岩漿岩構構造征,噴岩溫、壓驟降低件形,造溶岩漿揮份形式量逸,形孔狀構造。孔育,岩石,甚漂,形浮岩等;
②冷凝特徵:岩漿岩是由岩漿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漿冷凝環境和形成過程所留下的特徵和痕迹,與沉積岩和變質岩有明顯的區別。

分類

依冷凝成岩時的地質環境的不同,將岩漿岩分為三種類型:
噴出岩(火山岩):岩漿噴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漿岩稱為噴出岩。在地表的條件下,溫度下降迅速,礦物來不及結晶或者結晶差,肉眼不易看清楚。如流紋岩安山岩、玄武岩等;
淺成岩:岩漿沿地殼裂縫上升至距地表較淺處冷凝形成的岩漿岩。由於岩漿壓力小,溫度下降較快,礦物結晶較細小。如花崗斑岩、正長斑岩、輝綠岩等;
深成岩:岩漿侵入地殼深處(約距地表3公里)冷凝形成的岩漿岩。由於岩漿壓力大,溫度下降緩慢,礦物結晶良好。如花崗岩、正長岩、輝長岩等。
其中,深成岩和淺成岩又統稱侵入岩。

沉積岩


定義

沉積岩,又稱為水成岩,是由成層堆積於陸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膠體和有機物等疏鬆沉積物團結而成的岩石。同時也是三種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兩種是岩漿岩和變質岩)。
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積岩,但如果從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個岩石圈算,沉積岩只佔5%。沉積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頁岩等。沉積岩中所含有的礦產,佔全部世界礦產蘊藏量的80%。沉積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頁岩等。

特徵

①層理構造顯著,富含次生礦物、有機質;
②沉積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遺跡,經石化作用即成化石,即是生物化石;
③ 具有碎屑結構於非碎屑結構之分,有的具有乾裂、孔隙、結核等。通常情況下沉積岩由岩石碎屑、礦物碎屑、火山碎屑及生物碎屑等構成,其中包括礫、砂、粉砂和泥等不同粒級的物質。各粒級沉積物使沉積岩具有礫狀結構、砂狀結構、粉狀結構或泥狀結構;
④沉積岩層面呈波狀起伏,或殘留波痕、雨痕、乾裂、槽模、溝模等印模,或層內出現鋸齒狀縫合線或結核,均屬沉積岩的原生構造特徵。

分類

礫岩:由直徑大於3 毫米的礫和磨圓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質膠結而形成;
砂岩:由2 毫米到0.05 毫米直徑的砂粒膠結而成的;
頁岩:由顆粒細小的粘土礦物組成;
石灰岩:由方解石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等。

變質岩


定義

地殼中的原岩(包括岩漿岩、沉積岩和已經生成的變質岩),由於地殼運動、岩漿活動等所造成的物理和化學條件的變化,即在高溫、高壓和化學性活潑的物質(水氣、各種揮發性氣體和熱水溶液)滲入的作用下,在固體狀態下改變了原來岩石的結構、構造甚至礦物成分,形成一種新的岩石稱為變質岩。變質岩不僅具有自身獨特的特點,而且還保存著原來岩石的某些特徵。又可分為正變質岩和副變質岩。

特徵

①有的具有片理(片狀)構造如片岩
②有的呈片麻構造(未形成片狀),岩石斷面上看到各種礦物成帶狀或條狀等,如花崗片麻岩
③有的呈板狀構造,顆粒極小,肉眼難辨,如板岩

分類

大理岩:由方解石或白雲石重新經過結晶而成的;
板岩:由頁岩和粘土經過變質而形成原解理狀的;
片岩:由片狀、柱狀岩石組成;
片麻岩:多由沉積岩和岩漿岩變質而成;
石英岩:由砂岩變質而成的等。

轉化過程


岩漿岩、沉積岩和變質岩彼此都有一定的轉化關係,當時間和地質條件發生改變以後,任何一類岩石都可以變為另外一類的岩石。
當原始物質經過熱的作用或壓力的減低,可產生部分熔融而形成岩漿。岩漿沿著地殼的裂隙上升至地殼的淺處,或經由火山噴發至地表,冷卻結晶形成岩漿岩。已存在的岩漿岩或沉積岩、變質岩,再經過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岩作用后,形成沉積岩。沉積岩經過長時間在地殼深部受高溫和高壓的作用,而發生了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岩。也有一部份的變質岩是由岩漿岩受了高溫高壓的作用而變來的。在地殼深部的變質岩經過高溫的作用后,可產生深熔作用而在被熔為岩漿。有一部分的岩漿岩經過高溫的作用后,亦可再熔融為岩漿,岩漿經結晶作用后又造成了新的岩漿岩,如此循環不已,形成地質大循環。
地質大循環並非一成不變,而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如此複雜的過程不斷地反覆進行,導致地殼體積的逐漸增加,同時組成地球的岩石與礦物,也不斷地被破壞而再形成新的物質。
以下是三大岩石相互轉化的關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