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制金幣

1967年南非礦業協會提出的概念

普制金幣,普制金幣的概念是南非礦業協會在20世紀60年代首先提出來的。

簡介


普制金幣
普制金幣
普制金幣早在20世紀30年代,隨著金幣逐漸退出流通領域,黃金被各國中央銀行普遍作為儲備收購。到了60年代,隨著國際金融形勢的變化,"金本位"的做法在歷經一個多世紀后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而面臨取消。"金本位"的取消將意味著各國中央銀行不再定期大量吸納新開採的黃金,或控制國際黃金價格。於是很多國家紛紛取消對個人擁有黃金的諸多限制,允許人們任意購買金條或金幣。

主要特點


當時南非黃金產量佔西方世界黃金總產量的80%,南非礦業協會受到這一美好前景的鼓舞,迅速做出反應,提出了發行普制金幣的新概念,以利於大眾對黃金的投資。普制金幣與過去的金幣以及金條有明顯的不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面額適當,不易引人誤解。
由於通貨膨脹,歷史上"金本位"金幣的面額大都低於自身含金量的價值。新鑄的幾種金幣的面額卻又遠遠高於其含金量的價值,或銷售價格大大超過其面額。而普制金幣面額適當,或者沒有面額,以強調其價格按含金量計算。
2.規格簡單、含金量明確,價值容易計算。
過去的金幣一般不標註其含金量,而且按官方的規定,其含金量一般都有好幾位數,例如,大英金幣每枚含純金0.23354盎司。普制金幣的規格則很簡單,一般包括1盎司、1/2盎司、1/4盎司、1/10盎司、1/20盎司或1/25盎司幾種。
3.普制金幣升水低,易於投資。
過去的金幣升水過高,而且上下浮動頻繁,一般被當作收藏品銷售。而普制金幣的價格則在其含金量的基礎上,增加固定的較少的升水。
4.金幣銷售可免於交納進口稅和銷售稅等稅賦。
當時很多國家對金條徵收進口稅或銷售稅,但對金幣卻例外。
5.普制金幣技術規格標準,有中央銀行或國家法規保證,便於回購。
金條,尤其是小規格金條,經常需要經過某些專門機構檢測后才能交易,手續煩瑣。考慮到以上這些因素,南非金礦行業協會在南非儲備銀行和南非造幣廠的支持下,進行了大量的市場調查,並在1967年7月嘗試發行了普制金幣。而我們大家所熟知的普制金幣--南非福格林金幣是在1970年4月開始大規模生產的。1971年國際通用的金本位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