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陵郡

廬陵郡

廬陵郡是中國漢朝至唐朝的一個郡置,其範圍歷代均有變化,但核心區域一直在吉泰盆地,大致相當於今吉安市轄境。廬陵郡最早設立於東漢建安五年(200年) ,治所西昌縣,遷西昌縣治於今江西泰和城西1.5千米處。轄西昌、石陽、遂興、吉陽、興平、陽豐、南野、贛縣、雩都九縣。隋唐兩代曾有數次改為吉州,又復為廬陵郡。唐乾元元年(758年)再改吉州。此後未再恢復廬陵郡名。

歷史沿革


東漢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策分豫章郡置廬陵郡,治所西昌縣,遷西昌縣治於今江西泰和縣城西1.5千米處。轄西昌、石陽、遂興、吉陽、興平、陽豐、南野、贛縣、雩都九縣。
三國
吳嘉禾五年(236年),孫權析廬陵郡置廬陵南部都尉,隸揚州,治雩都(江西于都縣東北貢江鎮古田村)。廬陵南部都尉轄雩都、贛(贛州市章貢區)、南野(江西南康縣西南章江南岸)、平陽(江西興國縣永豐鄉馬良村一帶)、陽都(江西寧都黃石鎮營底村)、揭陽(江西石城縣西)、南安(江西南康市)等七縣。
西晉初,廬陵郡轄西昌、高昌、石陽、巴丘、南野、東昌、遂興、吉陽、興平、陽豐10縣,治西昌。
西晉元康元年(公元291年),置江州,廬陵郡屬之,郡治遷石陽縣(今江西吉水縣城東北8千米處)。
東晉咸康八年(公元342年),遷石陽縣於今吉安市區孔家灣附近,仍為郡治。
南朝
宋、齊時,轄石陽、西昌、東昌、吉陽、巴邱、興平、陽豐、高昌、遂興,治石陽。
開皇十年(公元590年),廬陵郡改為吉州,遷建州城廬陵縣於今吉安市區趙公塘一帶。
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吉州復改為廬陵郡,統廬陵、泰和、安復、新淦4縣。
廬陵轄、太和、安福、新淦、永新5縣。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再改廬陵郡為吉州,領廬陵、太和、安福、新淦、永新5縣。
永淳元年(公元682年),遷建州城廬陵縣於今吉安市區北門街道轄區內。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吉州為廬陵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復改廬陵為吉州。

機構設置


宋置吉州,屬江南西路
元為吉州路,明清為吉安府
民國時先後改為廬陵道、江西省第九行政區公署、江西省第三行政區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先後為吉安專區、井岡山地區、吉安地區、吉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