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護理雜誌

中華護理學會主辦的期刊

《中華護理雜誌》創刊於1954年5月1日,至今已有57年歷史,是我國創辦最早、歷史最悠久的綜合性護理學術期刊,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華護理學會主辦的期刊。以全國廣大護士為主要讀者對象,綜合報道護理學科各領域領先的科研成果和臨床經驗,以及對護理臨床有指導作用的護理理論研究。

據2021年1月期刊官網顯示,《中華護理雜誌》第10屆編委會有委員222人、副主編8人、主編1人。

據2021年1月15日中國知網顯示,《中華護理雜誌》共出版文獻22239篇、總被下載6050653次、總被引359377次,(2020版)複合影響因子為4.129、(2020版)綜合影響因子為3.504。據2021年1月1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華護理雜誌》共載文10601篇,基金論文量為2609篇,被引量為344249次;2018年影響因子為7.11。

歷史沿革


1954年5月1日,《護理雜誌》創刊。
1981年,《護理雜誌》改名為《中華護理雜誌》。
1981年~1986年6月,《中華護理雜誌》為雙月刊。
1986年7月,《中華護理雜誌》改為月刊。
2004年11月14日,在中華護理學會建會95周年暨《中華護理雜誌》創刊50周年紀念大會上,中華護理學會黃人健理事長作了題為"弘揚職業精神風範再創中華護理輝煌"的講話。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2018年,該刊在谷歌學術中文期刊綜合排名中位列前5名,醫學類學術出版物第1名;同年該刊獲得中國科協中文科技期刊精品建設計劃項目支持。
2019年,該刊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期刊類項目”,併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
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開創時期(1954年5月至1960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各項建設事業蓬蓬勃勃,全國醫療機構迅猛發展,護理隊伍不斷壯大。為了滿足廣大護士學習的需要,中華護士學會(中華護理學會的前身)於1953年10月至1954年2月,編印了2期內部發行的《護士通訊》,在護士中引起強烈反響,反映出新中國的護理人員急切地需要一本真正屬於自己的學術期刊的願望。因此,1954年5月1日創刊了,每期僅有42面,每年4期。由於受到廣大護士的熱烈歡迎,從1955年起改為雙月刊,每期48面。到了1960年,嚴重的自然災害使得整個國民經濟嚴重受創,《護理雜誌》也因為紙張困難、辦刊困難等多種原因而被迫停刊了。在此階段,《護理雜誌》共出刊37期,刊文1016篇,印數從每期35000冊增至45000冊。
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逐步完善和發展時期(1963年5月至1966年6月)。隨著國家經濟的逐漸復甦,《護理雜誌》於1963年5月復刊。復刊后的《護理雜誌》仍為雙月刊、48面,1964年增至64面,1966年又壓縮至56面。1966年6月,隨著新中國歷史上最為黑暗、混亂、動蕩的時代的來臨,《護理雜誌》又一次被迫停刊。在此階段,《護理雜誌》共出刊20期,刊出各類文章965篇,每期發行量突破了120000冊。
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文革”后復刊整頓時期(1977年9月至1982年12月)。“文革”后,《護理雜誌》於1977年9月第二次復刊。再次復刊之初的《護理雜誌》定為季刊、48面,從1979年7月起改為雙月刊。至1982年年底共出刊29期,刊出各類文章和消息、試題1222篇(條),每期發行量170000冊,最高時達190000冊。
第四階段
第四階段:鞏固與提高時期(1983年1月起)。1983年,《護理雜誌》更名為《中華護理雜誌》。隨著中華醫學系列雜誌的規格統一更改了封面,並增補了卷號。由於護理事業的發展異常迅速,廣大護理人員提高自身素質的要求日益迫切,因此從1986年7月起,《中華護理雜誌》改為月刊。2001年1月起從64面增加至80面。

欄目介紹


包括:論著,專科研究,護理管理,護理教育,中醫護理,基礎護理,手術室護理,社區護理,個案研究,調查分析,心理衛生,討論與研究,綜述,論壇,期刊評論,國際交流,經驗與革新,借鑒,隨筆,三言兩語,編讀往來等欄目。為了更好地為臨床護士和基層護理人員服務,2003年雜誌新開闢了腹膜透析護理欄目,還將增設基層園地欄目。

人員編製


職務名單
委員
丁焱、丁四清、丁炎明、丁俊琴、萬長秀、馬玉芬、馬向鷹、馬慧、王艷、王永利、王志穩、王麗芹、王嵐、王國蓉、王泠、王建寧、王春秀、王艷軍、王曉春、王愛平、王海芳、王梅新、王惠琴、王潁、王薇、方芳、方茜、方艷、甘秀妮、石貞仙、石紹南、盧岳青、葉志霞、田麗、馮先瓊、馮國雙、馮鶯、馮雁、寧艷花、皮紅英、成守珍朱小平、朱海華、任珍、任輝、鄔巧玲、庄一渝、劉雲、劉廷錦、劉曉虹、劉曉姝、齊海燕、江桂英、安鳳榮、許晨耘、許翠萍、孫雲、孫紅、孫宏玉、孫彩霞、蘆鴻雁、蘇迅、蘇春燕、李麗、李月美、李樂之、李倫蘭、李慶印、李志菊、李來有、李秀娥、李國宏、李春燕、李瓏、李映蘭、李虹彥、李秋潔、李保秀、李振香、李萍、李雪玉、李葆華、李惠玲、李善玲、李漓、楊光靜、楊連招、楊惠雲、肖惠明、吳欣娟、吳金鳳、吳惠平、吳蓓雯、何瑞仙、應燕萍、辛霞、辛玲芳、宋彩萍、宋葆雲、宋瑰琦、張月娟、張玉俠、張玉蓮、張會芝、張紅梅、張利岩、張青、張昕、張建鳳、張玲娟、張香娟、張美芬、張洪君、張素、張素秋、張彩雲、張琳琪、張靜平、陸宇晗、陸皓、陳三妹、陳長英、陳玉紅、陳偉菊、陳肖敏、陳京立、陳建軍、陳
海花、陳雁、陳翠萍、邵振業、武義華、范玲、范湘鴻、林征、林梅、林蓉金、周嫣、周麗華、周春蘭、周染雲、鄭一寧、鄭思琳、官莉、趙生秀、趙慶華、趙芳、趙菁、趙濱、郝玉芳、胡芳、胡秀英、胡榮、胡曉英、胡雪慧、胡德英、俞申妹、姜小鷹、薑桂春、姜梅、婁小平、洪金花、費秀珍、姚梅琪、駱惠玉、秦元梅、秦月蘭、秦亞輝、秦柳花、秦彥榮、莫新少、顧則娟、徐靈莉、徐波、徐莎莎、欒曉嶸、高鳳莉、高玉琴、高艷紅、郭明興、郭莉、郭彩霞、郭敬、郭錦麗、郭燕紅、黃葉莉、黃麗華、黃美凌、黃萍、曹作華、章玉玲、諶永毅、彭南海、蔣紅、蔣運蘭、蔣琪霞、韓琳、韓斌如、程雲、程艮、傅桂芬、溫賢秀、謝小燕、謝仙萍、謝紅珍、謝薇、強萬敏、詹陳菊、熊永芳、熊曉雲、顏霞、潘繼紅、薄海欣、霍孝蓉、戴付敏、魏麗麗、Chenjuan MA(美國)、Frances Lin(澳大利亞)、Jan R Oyebode(英國)、Mikael Rask(瑞典)、Nancy R. Reynolds(美國)、Wu Zeng(美國)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主編吳欣娟
副主編郭燕紅、姜小鷹、李慶印、張素秋、孫紅、張洪君、成守珍、孫宏玉

主要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21年1月15日中國知網顯示,《中華護理雜誌》共出版文獻22239篇。
據2021年1月1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華護理雜誌》共載文10601篇、基金論文量為2609篇。

收錄情況

《中華護理雜誌》是核心期刊和統計源期刊。從1982年起,《中華護理雜誌》成為我國惟一被美國Index Medicus (IM)及其為主體的CD-ROM光碟資料庫和美國醫學索引Medline收錄的護理專業期刊;從1990年起,被國家科委、中國科學技術情報所列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統計用中文科技期刊和《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並成為中國科協國際部向國外有關組織推薦的中文期刊;《中華護理雜誌》還被收入《中文生物醫學期刊資料庫》、《中文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光碟版)》;從2000年起,被列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臨床醫學類核心期刊,入編《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和萬方數據資源系統數字化期刊群。
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生物醫學核心期刊,中國臨床醫學類核心期刊。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8)、CSCD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美國《醫學索引》MEDLINE資料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等資料庫收錄。

影響

據2021年1月15日中國知網顯示,《中華護理雜誌》總被下載6050653次、總被引359377次,(2020版)複合影響因子為4.129、(2020版)綜合影響因子為3.504。
據2021年1月1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華護理雜誌》被引量為344249次、;據2018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該刊影響因子為7.11(護理學刊均影響因子為2.28),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18種)中排第5名。

獲得榮譽


《中華護理雜誌》曾多次獲獎。1992年和1997年,《中華護理雜誌》連續2次獲得中國科協優秀學術期刊三等獎。2002年,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收錄的1447種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目前我國科技類期刊共約4600餘種),《中華護理雜誌》榮幸地被評為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 《中華護理雜誌》被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入選項目。
2021年6月,榮獲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
2021年7月,榮獲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

文化傳統


宗旨

中華護理雜誌 的辦刊宗旨是貫徹黨和國家的衛生工作方針政策,貫徹理論與實踐、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方針,反映我國護理臨床、科研工作的重大進展,促進國內外護理學術交流。

報道方向

《中華護理雜誌》的報道方向是:以全中國廣大護士為主要讀者對象,綜合報道護理學科各領域領先的科研成果和臨床經驗,以及對護理臨床有指導作用的護理理論研究。

讀者對象

《中華護理雜誌》擁有龐大的讀者群。在80年代以前,《中華護理雜誌》是國內惟一的護理期刊,發行量最多時高達190 000冊。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護理學科的蓬勃發展和護理人員撰寫、發表文章的需求的不斷增加,許多新的護理期刊陸續問世,目前已達25種左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雖然《中華護理雜誌》的發行量有所下降,但仍然堅持質量第一、讀者第一的原則,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變化求發展的辦刊之道,堅信優秀的內在品質終將贏得讀者的青睞和應有的市場份額。即使在目前發行量較前有所萎縮的情況下,《中華護理雜誌》仍然擁有幾十萬忠實的讀者群體,其中除了廣大的護理人員外,還有部分醫師系列和技師系列的穩定的讀者。

經營特色

《中華護理雜誌》正在不斷探索市場化經營的道路。為了適應國家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雜誌從若干年前就開始探索刊企聯合的方式,與多家公司合作,通過刊登廣告、聯合辦會等方式,取得了互利雙贏的效果。特別是1998年與強生公司合作設立的“手術室護理·愛惜康”欄目,5年來刊出手術室專科護理文章約60篇,不僅適應了手術室護理專業迅猛發展的形勢,解決了手術室護士更新知識、發表文章的困難,而且也宣傳了高品質的手術室專用產品,促進了產品的銷售,合作雙方都獲得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雙豐收。從2002年年底開始,《中華護理雜誌》又與百特公司聯手,開闢了“腹膜透析護理”欄目,專門刊登腹膜透析護理方面的文章,旨在提高腹膜透析護理質量,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同時也拓寬市場經營的道路,使雜誌緊緊跟上改革開放的步伐。

投稿指南

1.1 文稿 應具有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文字精鍊,層次清楚,數據準確、規範。
1.2 文題 力求簡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以不超過20個漢字為宜。
1.3 作者 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貢獻大小排列,作者單位名稱及郵政編碼腳註於同頁左下方,並附第一作者姓名、性別、最高學歷、職稱、職務、電子信箱及聯繫電話。有通信作者的文章,還應該附上通信作者的姓名和電子信箱。對文章中的各主要結論,均必須至少有1名作者負責。
1.4 摘要 論著、臨床護理研究、護理教育、護理管理欄目的文章須附中、英文摘要。其中,論著的摘要按照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結論四要素格式書寫。
1.5 關鍵詞 所有文章須標引2-5個關鍵詞。盡量使用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醫學主題詞表(MeSH)內所列的詞。如果無相應的詞,可根據樹狀結構表選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題詞,必要時可採用自由詞。
1.6 醫學名詞 以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學名詞》和相關學科的名詞為準,暫未公布學科仍以人民衛生出版社編寫的《英漢醫學辭彙》為準。中文藥物名稱應使用2010年版藥典(法定藥物)或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輯的《藥名辭彙》(非法定藥物)中的名稱,英文藥物名稱則採用國際非專利藥名,不用商品名。
1.7圖表 每幅圖、表應有簡明的題目。要合理安排表的縱、橫標目,並將數據的含義表達清楚;表內數據同一指標保留的小數位數相同。圖不宜過大,高與寬的比例應在5:7左右。圖的類型應與資料性質匹配,並使數軸上刻度值的標法符合數學原則。照片圖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
1.8 計量單位 按國務院1984年2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書寫,並以單位符號表示。
1.9 數字 執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
1.10 統計學符號 按GB/T 3358.1-2009,GB/T 3358.3-2009的有關規定書寫。
1.11 縮略語 除本刊規定可以直接使用的縮略語外,其他應於首次出現處先敘述其中文全稱,然後括弧注出中文縮略語或英文全稱及其縮略語。
1.12 參考文獻 按GB/T 7714-2005《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採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弧標出。參考文獻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與之相應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為準;中文期刊用全名。
1.13 論文所涉及的資助課題 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屬攻關項目,應在首頁作者單位下加腳註,如“本課題受××基金資助(編號×××××)”,並附基金證書複印件。如已有專利,請附專利證書複印件。
1.14 標題層次 標題層次採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標題層次劃分一般不超過4級。第一級標題為1,第二級標題為1.1,第三級標題為1.1.1,第四級標題為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