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聃齡
彭聃齡
彭聃齡,1935年生,195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研究所教授,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曾系統擔任普通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心理語言學的教學工作。長期從事漢語認知研究,包括漢字識別、漢語句子與課文理解,漢語兒童語言發展、漢字識別的計算機模擬、漢語的腦成像研究等。發表論文160多篇,部分論文發表在國際重要學術刊物上。
認知心理學、心理語言學、語言認知神經科學
1958-1979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講師;
1983-1988,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1981-1991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系副系主任、系主任;
1988-2003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系、心理學院、認知科學與學習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
2004-今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科學與學習研究所教授
1979-1981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系、華盛頓大學心理學系訪問學者;
中國心理學會理事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平台建設”學術委員會主任
普通心理學
心理語言學
心理學進展
語言的認知神經科學
腦功能與腦的重大疾病的研究(子課題為腦的高級功能的研究)973項目子課題(G1999 054006) (2000.1-2000.12)
兒童語言發展及其認知神經機制(攀登計劃子課題,95-專-09),2000-2003。
漢字知覺及其腦成像研究-自然科學基金會“九. 五”重大課題子課題(697900801997.1-2001.12),
漢語詞義的加工與表徵-自然科學基金課題(398702501999),
漢語兒童語言發展與促進的研究,文科研究基地項目(2000.12003),
語言的認知神經科學與語言障礙(高級研討班)教人司[2000]3號;2000年9月,
語言認知與語言學習-教育部九五規劃項目教科規辦(1997)01號,(1997-2000),
高師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教育部師範司重點課題(1998-20002), .
普通心理學(名牌課建設)-教育部課題教科規辦(1997)13號(1998-2000) ,
心理學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實驗體系的改革與實踐,世行貸款項目(2000—2003)
注意與漢字的信息加工。香港大學心理系2000年(2000-2001),
心理學報增刊。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心理系,澳大利亞研究基金會資助(2000-2001年) .
漢字識別的連接主義模型。自然科學基金 (l994-l997)。
漢字識別中亞辭彙加工的研究(中國-澳大利亞國際合作項目)自然科學基金(l997).
語音意識與閱讀能力的發展,自然科學基金.(l997-l999).漢字識別與閱讀理解的研究(1987-1989),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模糊信息處理及機器智能(1988-1990),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Jie Pua,b,Danling Penga,Heath A. Demareeb,Yan Songa,Jinghan Weic,Lun Xua(2005),The Recognition Potential: Semantic Processing or the Detection of Differences between Stimuli? Cognitive Brain Research,25,273-282.
Song Yan,Ding Yulong,,,,Peng,Danling(2005),Neural Substrates of visual Perceptual Learning of Simple and Complex Stimuli. Neuropsychologia,
Hu Zhi-guo,Liu Hong-yan and Peng Dan-ling(2005),Several hot-debated issues of amygdala research in emotion. Neuroscience Bulletin:21⑷,301-307.
Xu Shiyong,Peng Danling,Jin Zhen,Liu Hongyan and Yang Jie (2005),Personality and neurochemicals in the human brain:A preliminary study using 1H MR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Vol.50No.202318-2322.
Luo,Q.,Peng,D.,Jin,Z.,Xu,D.,Xiao L,Ding,G. (2004)Emotional valence of words modulateds the subliminal repetition priming effect in the left fusiform gyrus: an event-related fMRI study. NeuroImage,21,414-421.
Ding,G.,Peng,D.,Taft,M. (2004) The nature of the mental representation of radicals in Chinese: A priming stud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30⑵,530-539
Li RB,Peng,DL.,Guo,TM,Wei JH and Wang CM.(2004),Th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of N400 elicited by Chinese and English. Chi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Vol.46,No.2,91-111.
Dan-ling Peng,Guo-sheng Ding,Conrad Perry,Duo Xu,Zhen Jin,Qian Luo,Lei Zhang,Yuan Deng(2004). Automatic phonological activ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 fMRI study. Cognitive Brain Research,Cognitive Brain Research,20⑵,156-164.
John X.Zhang,Jie Zhuang,Lifei Ma,Wei Yu,Danling Peng,Guosheng Ding,Zhaoqi Zhang,Xuchu Weng (2004),Semantic processing of Chinese in left inferior prefrontal cortex studied with reversible words. NeuroImage,23,975-982.
Peng D,Xu D,Jin Z,Luo Q,Ding G,Perry C,Zhang L,Liu Y. Neural basis of the non-attentional processing of briefly presented words. Human Brain Mapping,2003,18:215-221
Ding G,Perry C,Peng D,Ma L,Li D,Xu S,Xu D,Luo Q,Yang J. 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semantic and orthographic processing in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s. NeuroReport,2003,14⑿:1557-1562
Qian Luo,Conrad Perry,Dan-ling Peng,Zhen Jin,Duo Xu,Guosheng Ding,Shiyong Xu. The Neural Substrate of Analogical Reasoning: An FMRI Study. Cognitive Brain Reseach,2003,17,527-534
Wei Jing-han,Peng Danling et al.(2001),The Differences of Two Dimensions between Hemispheres in Chinese Character Processing as Revealed by 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 Neuro-report,Vol.12,No.17.3697-3701
徐世勇、彭聃齡、金真、劉宏艷、楊潔(2005),人格與腦內神經化學物質:一項磁共振氫譜的初步研究。科學通報:50⑴,
郭桃梅,彭聃齡,盧春明,劉宏艷(2005),漢語辭彙產生中的義音信息提取時間進程的ERP研究。心理學報37⑸569-574。
郭桃梅,彭聃齡(2005),舌尖現象的研究進展。心理科學,28⑵,494-496。
郭瑞芳,彭聃齡(2005)腦可塑性研究綜述。心理科學,28⑵,409-411。
劉旭剛,徐杏元,嚴芊,彭聃齡(2005),國外雙語口吃研究進展。心理發展與教育,21⑵,118-123。
王立新、陳寶國、彭聃齡(2005),家中遊戲情景對父嬰交流行為的影響。心理科學,28⑷,830-832。
高立群、彭聃齡(2005),漢語形聲字語音加工的前辭彙通路。心理科學,28⑷,885-888.
羅倩、彭聃齡、高素榮(2004),漢語傳導性失語症的語篇銜接與連貫。中國臨床康復,8⑴,30-31。
彭聃齡,楊靜(2004),小腦與發展性閱讀障礙。由《心理與行為研究》,2⑴,368-372頁。
畢鴻雁、彭聃齡、於海霞(2004),兒童的直接推理能力及策略的發展。心理學報,36⑸,558-562。
王立新、彭聃齡(2004),家庭遊戲情景對母嬰交流行為的影響。心理發展與教育,20⑶,11-15。
盧春明、彭聃齡(2004),語言產出中的句法啟動現象。語言學研究與應用,總第一期,23-25。
王立新、彭聃齡(2004),中央統合功能與孤獨症。中國心理衛生雜誌,18⑿,481-482。
彭小虎、彭聃齡(2004),兒童多動症腦電生物反饋治療儀的研製。中國臨床康復,8(36),8284-8286。
彭聃齡(2004),漢語信息加工及其神經機制研究-20年研究工作的回顧。當代語言學。6⑷,302-320。
劉麗,彭聃齡,漢語普通話聲調加工的右耳優勢及其機理-一項雙耳分聽的研究。心理學報,2004,36⑶,260-264。
龔少英、彭聃齡,第二語言獲得關鍵期研究進展。心理科學:2004,27⑶,711-714。
彭聃齡、郭桃梅、魏景漢、肖麗輝,兒童Stroop效應加工階段特點地事件相關電位研究。科學技術與工程,2004,4⑵,84-88。
楊靜、王立新、彭聃齡,第二語言獲得的年齡和熟練程度對漢語表徵的影響。2004,當代語言學,6⑵。
李榮寶,彭聃齡、郭桃梅(2003),漢英語義通達過程的事件相關電位研究。心理學報, 35⑶,309-316
彭聃齡(2003)漢字識別與聯接主義模型。載:趙金銘主編:對外漢語研究的跨學科探索。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191-206。
畢鴻雁,彭聃齡(2003),4-6歲兒童直接推理能力及策略的實驗研究,《心理科學》, 26⑵:228-231.
陳寶國,王立新,彭聃齡(2003),漢字識別中形音義激活時間進程的研究⑵。心理學報,35⑸,576-581。
宋魯平、寧寧、彭聃齡(2003),發展性口吃漢字朗讀過程中語音的自動化程度。中國臨床康復,4卷7期,1087-1089
郭桃梅、彭聃齡(2003)從語義啟動效應看事件相關電位N400的實質。心理科學,26⑷750-轉746.
王立新、彭聃齡、王培梅(2003),自閉症認知缺陷的神經機制研究。中國特殊教育,39⑶,76-80。
鄧園、馮麗萍、彭聃齡(2003),不同語境下漢語三聲連續變調發生規律初探,心理學報,35⑸,1-8.
鄧園,丁國盛,彭聃齡。左側前額葉語言加工功能研究述評,心理科學,2003,26⑷,687-689
彭聃齡,徐世勇,丁國盛,李恩中,劉穎。漢語單字詞音義加工的激活模式,中國神經科學雜誌,2003,19⑸:287-291,
郭桃梅,彭聃齡。非熟練漢英雙語者概念表徵的通達機制,心理學報2003,35⑴,23-28
鄧園,馮麗萍,彭聃齡。不同語境下漢語三聲連續變調發生規律初探,心理學報,2003,35⑹
郭桃梅,彭聃齡。初中和高中生英語語義通達機制的發展性研究,心理發展與教育,19⑵14-18
陳寶國,王立新,彭聃齡。漢字識別中形音義激活時間進程的研究(Ⅱ),心理學報,2003年5期,576-581
彭聃齡,鄧園,陳寶國。漢語多義單字詞的識別優勢效應,心理學報,2003年5期,569-575
彭聃齡主編,基礎心理學書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彭聃齡主編,普通心理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魯忠義、彭聃齡。語篇理解研究,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3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修訂)。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彭聃齡、張必隱著,認知心理學。台灣東華書局,2000。
彭聃齡,舒華和陳煊之。漢語認知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
彭聃齡主編,語言心理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
1998年獲教育部頒發的全國優秀教師獎
2001年、2005年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1992-2004年前後四次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兩次獲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一次二等獎,曾憲梓基金三等獎、北京市歸僑、僑眷先進工作者獎。英國劍橋國際傳記研究中心將他收入《國際知識分子名人錄》,美國傳記研究所授予他“國際文化榮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