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土樓群

福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大地土樓群位於福建漳州市華安縣仙都鎮大地村,距廈門市區147公里,是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地土樓群由“土樓之王”二宜樓、“福建土樓博物館”南陽樓、“宜居典範”東陽樓三座土樓和周邊的玄天閣、嘉應廟、慈西庵、茶香街等景點組成,大地土樓群的選址,是中國傳統“風水”建築規劃理論的體現。大地土樓群是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代中國夯土建築的一大奇迹,是福建土樓文化傳承的典範,也是福建土樓走向世界的源頭。

1996年11月,大地土樓群的二宜樓被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3月,大地土樓群的東陽樓被公布為華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大地土樓群的南陽樓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7月7日,包含大地土樓群在內的福建土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主要景觀


二宜樓

被譽為“土樓之王”的二宜樓建於清乾隆五年(1740年),是目前保存最為完好,歷史價值最完整的土樓之一。其佔地面積9300平方米,屬於雙環圓形土樓,外環高4層,內環1層。整座樓分成16個單元,共有房間213間。其中4個單元是作為共用的門、梯道及廳堂,餘下的12個單元為住戶,每個單元均有獨自的樓梯上下,是福建省兩大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之福佬民系地區單元式與通廊式有機結合的典範。
“二宜”寓意“宜山宜水,宜家宜室”,融歷史學、地理學、建築學、軍事學、哲學、美學和民俗學為一體,整個建築追求天地人和諧的統一,是中國傳統風水理論的一大實踐。樓內共存壁畫226幅,彩繪228幅,木雕349件,楹聯163副,內容有花鳥、山水、人物等,在福建土樓是獨有的,在中國民居中亦屬罕見,堪稱民間藝術寶庫、土樓文化傳承典範。

南陽樓

南陽樓位於二宜樓東南側,相距約150米。建於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比二宜樓遲建47年,系二宜樓建造者蔣士熊之孫蔣經幫所建。因為以二宜樓為藍本,所以二宜樓建築設計方面的優點特點都被吸收,讓他成為二宜樓的縮影,其木雕、石刻用材方面較之二宜樓更勝一籌。南陽樓坐東南朝西北,佔地3100平方米,設4個單元,每個單元均為7開間,共有房間96間。南陽樓是福建圓形土樓中最講究樓外周邊景觀環境的土樓,也是在福建土樓中唯一利用外景和人為建設外景互動的樓,之所以能把福建土樓博物館設立於此也是她的唯一無樓可比性所在。它不但門前有青山綠水的遠景和日月輝映的中景,而且樓後有依山而建的後花園,樓內設計亦極其講究唯美與舒適。

東陽樓

東陽樓與南陽樓陰陽相濟,共成“天圓地方”之意,位於南陽樓西側,建於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系二宜樓建造者蔣士熊之孫太學士蔣宗杞創建。
它是一座巨型的生土方樓,背靠獅子山,意含“獅子踏印”。它坐西北朝東南,佔地2200平方米。整個建築呈前低后高,等級分明,為內通廊式結構。門牆由十分堅固的細磨花崗岩砌成,主樓有住房36間,廳4個,兩翼各建護厝平房共15間,(左八間)為廚房和餐廳,每間使用面積已達15平方米。兩邊護厝各開前後門,前門與大門並列成三門,後門通向廁所。二條橫向通廊將上廳下廳和廂房分隔,橫廊兩端開小門通向廚房餐廳,已較好地解決了蒸炒和炊煙對住房的干擾。
東陽樓房間橫向偏窄,廂房2.5米正間僅2.8米,深度也不一,有的5.9米有的4.5米,但無壓抑感,因為房子層高達3.8米。由於樓層較高,樓內使用了二節曲梯,二層住房的窗戶寬度達1米×0.6米,護以木欞,牆上不見槍眼,這是東陽樓與其他土樓最大的不同。用現代的觀點來看,他們的建築思想不再圍繞著防禦,而追求廳大,廚房大,衛生間大、住房小的“三大一小”的居住舒適性,這在一百年前的華安山區出現,在山區的民居建築史上可算是一次革命。
大地土樓群
大地土樓群

歷史沿革


清乾隆五年(1740年),“鄉飲大賓”蔣氏十四世蔣士熊開始建造二宜樓,落成於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建造了31年。
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二宜樓建造者蔣士熊之孫蔣經幫在二宜樓東側建造南陽樓,二宜樓建造者蔣士熊之孫太學士蔣宗杞在二宜樓西側建造為方形土樓東陽樓。
大地土樓群
大地土樓群

建築特點


綜述
大地土樓群位於福建漳州市華安縣仙都鎮大地村,由“土樓之王”二宜樓、“福建土樓博物館”南陽樓、“宜居典範”東陽樓三座土樓和周邊的玄天閣、嘉應廟、慈西庵、茶香街等景點組成,是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的重要組成部分。
格局
大地土樓群中的二宜樓,呈雙環圓形,坐東南朝西北,佔地9300平方米。外環高4層,內環單層,外徑73.4米。整座樓為雙環圓形土樓,分成16單元,共有房間213間,是家居生活、防禦工事的完美結合。樓內空地中還有兩口井,分名為“陰泉”和“陽泉”,組成太極的陣型。就算井外溫度一致,兩泉的泉水溫度還是會相差一度。
大地土樓群中的南陽樓被譽為福建土樓博物館,位於二宜樓東南側,相距約150米,是世界文化遺產大地土樓群的本體土樓之一。南陽樓比二宜樓遲建47年。南陽樓坐東南朝西北,佔地3100平方米,樓高13.25米,直徑51.6米,設4個單元,每個單元均為7開間,共有房間96間,樓三層設有內外通廊,溝通全樓。南陽樓為雙環圓形結構,以典型的通廊式和單元式相結合,是福建唯一內外通廊的土樓。歷經近200年風雨,部分屋頂、瓦面、梁架及木構件出現了破損、腐爛、空鼓等現象。
大地土樓群中的東陽樓與南陽樓陰陽相濟,共成“天圓地方”之意,位於南陽樓西側。東陽樓坐西北朝東南,佔地2200平方米。整個建築呈前低后高,等級分明,為內通廊式結構。門牆由十分堅固的細磨花崗岩砌成,主樓有住房36間,廳4個,兩翼各建護厝平房共15間,(左八間)為廚房和餐廳,每間使用面積已達15平方米。兩邊護厝各開前後門,前門與大門並列成三門,後門通向廁所。二條橫向通廊將上廳下廳和廂房分隔,橫廊兩端開小門通向廚房餐廳,已較好地解決了蒸炒和炊煙對住房的干擾。東陽樓房間橫向偏窄,廂房2.5米正間僅2.8米,深度也不一,有的5.9米有的4.5米,但無壓抑感,因為房子層高達3.8米。由於樓層較高,樓內使用了二節曲梯,二層住房的窗戶寬度達1米×0.6米,護以木欞,牆上不見槍眼,這是東陽樓與其他土樓最大的不同。
特點
大地村土樓群形式多樣,有圓樓、方樓、五鳳樓(府第式)及其變異形式等多種類,規模宏大,佔地1000平方米以上、高3層以上的土樓超過80%,最高的達6層,圓形土樓直徑最大的為80多米。
大地土樓群的選址,是中國傳統“風水”建築規劃理論的體現。土樓群背倚杯石山、娛蚣山;前瞻大龜山,遠眺九龍嶺,峰巒疊嶂,四季滴翠;左有獅仔山逶迤跳躍,以達摩岩作為山名;右邊金面山、虎行山相攜叩伏,玄天閣金碧輝煌。兩條小溪澗匯流於二宜樓前,曲折迂迴,其地理形勢正如二宜樓祖堂柱聯所云:“倚杯石而為屏,四峰拱崎集邃閣;對龜山以作案,二水瀠洄萃高樓”;“祥鍾大地且繼瓊林開六秀,慶溢二宜還向龜山對九龍”。
大地土樓群依據山形地勢,建成方圓不同的樓宇,冠以蜈蚣吐珠(二宜樓),獅子踢球(南陽樓),獅子踏印(東陽樓)的雅號,選址、造型、格局處處體現“天人合一”,神形兼備,是堪輿風水的經典之作。
二宜樓建築平面與空間布局獨具特色,防衛系統構思獨創,構造處理與眾不同,建築裝飾精巧華麗,堪稱“圓土樓之王”、“神州第一圓樓”。為福建省兩大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之傳聲洞福佬民系地區單元式土樓的代表。二宜樓是一座單元式圓樓,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大;二是牆厚;三是單元式設計;四是兼有內通廊式圓樓的特點;五是設有隱通廊;六是每個單元的底層都設有一個傳聲洞,這個傳聲洞是“之”字形,聲音可以傳入,而箭卻射不進去;七是二宜樓設有暗道;八是廳堂的木雕、石雕、彩繪非常精美。這裡又有福建土樓申報“世遺”唯一的展示場所——福建土樓博物館,展示福建土樓歷史和文化,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豐富的土樓知識。
南陽樓以二宜樓為藍本,所以二宜樓建築設計方面的優點特點都被南陽樓吸收,南陽樓成為二宜樓的縮影,其木雕、石刻用材方面較之二宜樓更勝一籌。南陽樓是福建圓形土樓中最講究樓外周邊景觀環境的土樓,也是在福建土樓中唯一利用外景和人為建設外景互動的樓。
大地土樓群
大地土樓群

主要展覽


文物遺存

二宜樓被專家、學者譽為“土樓之王”,文化內涵豐富清洗后的羅馬鍾,樓內共存有壁畫593平方米、226幅,彩繪99平方米、228幅,木雕349件,楹聯163副,內容有花鳥、山水、人物等,在福建眾多土樓中是獨有的,在中國古民居中亦屬罕見,堪稱民間藝術寶庫、土樓文化傳承典範。在3、6、10單元的牆上、天花板上張貼許多1931年美國《紐約時報》、1932年美國《紐約晚報》,牆面上還繪有西洋鍾、西洋女,並標註譯文的壁畫,為中西文化交流的見證。二宜樓樓名匾額嵌在土樓正大門上(耳門“拱辰”、“挹薰”皆勒刻落成的紀年款)花崗岩磨製勒刻而成,連石框總長2200毫米,寬880毫米。“二宜樓”字體陰刻,高490毫米,寬410毫米。二宜樓樓匾經考證系安溪縣進士劉瑞紫在清乾隆三十五年薛月(公元1770年11月),赴任浦城縣令清洗后的木彩繪時途經土樓,巧遇二宜樓竣工慶典,特受蔣長子所邀題寫的樓名。二宜樓匾額的書法結構平穩,方峻秀麗,神采清妍,1992年被收入《中華名匾》一書中。
南陽樓背靠獅子山,取“獅子踢球”的美意,斗拱雕花刻草,石匾石刻滿目,祖堂前的抱鼓石四面雕刻數十種吉獸神禽。門堂供案、靈桌等器件,均為清代遺物,保存完好。
東陽樓是一座巨型的生土方樓,背靠獅子山,意含“獅子踏印”。用現代的觀點來看,東陽樓的建築思想不再圍繞著防禦,而追求廳大,廚房大,衛生間大、住房小的“三大一小”的居住舒適性,在一百年前的華安山區出現,在山區的民居建築史上可算是一次革命。
大地土樓群
大地土樓群

文化活動


傳說軼事

大地土樓群中的二宜樓,創建者是清初“鄉飲大賓”蔣士熊(1678年—1744年),仙都鎮大地村后井自然村人,排行第五,擇址蜈蚣山麓從后井遷出,居二宜樓,為第二后井人,故時人稱“后井二”。蔣士熊少時家貧,外出謀生,中年後衣錦還鄉,積資建造土樓。蔣士熊於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選擇二宜樓地址,購買田地約1000多畝;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募建玄天閣后,著手規劃二宜樓;清乾隆三年(1738年)秋,築此罕見的大圓樓的基礎工程,其間改造河道500多米,建造亭台兩座,挖掉小山包一座。清乾隆五年(1740年)二宜樓主體工程全面動工。二宜樓工程浩大,蔣士熊積勞成疾,工程未進而辭世。蔣士熊妻魏顏娘有賢德,生6子17孫,教子有方,男亦商亦學亦農,婦孺佐園林,並承志續建土樓。命名“二宜樓”,富有詩情畫意,追求安定、祥和、繁榮、發達;寓意:宜山宜水、宜家宜室、宜內宜外、宜子宜孫、宜男宜女、宜樓宜人、宜文宜武。更貼切地講“宜丁宜財”為蔣士熊創建二宜樓的初衷。

價值意義


大地土樓群的選址,是中國傳統“風水”建築規劃理論的體現。土樓群背倚杯石山、娛蚣山;前瞻大龜山,遠眺九龍嶺,峰巒疊嶂,四季滴翠;左有獅仔逶迤逸跳躍,以達摩岩作為山名;右邊金面山、虎行山相攜叩伏,玄天閣金碧輝煌。兩條小溪澗匯流於二宜樓前,曲折迂迴,形如玉帶。呈現出幾何學圖形。樓群的建築平面布局獨具特色,防衛系統構思獨創,構造處理與眾不同,建築裝飾精巧華麗,而且山水環境宜人、人文景觀豐富,總體布局貫穿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思想。
大地土樓群形成以二宜樓為中心的圓壯巨型土樓,為祖樓;小土圓樓南陽樓、方形樓東陽樓,二者為子孫樓,圓為乾為男,方為坤為女,可謂天地和衷,子女齊全,平衡發展。一大二小土樓,均為清朝初期之產物。三樓建築平面布局獨具特色,防衛系統構思獨創,構造處理與眾不同,建築裝飾精巧華麗,尤以二宜樓之豐富多樣的壁畫、彩繪、雕刻在中國古民居中實屬罕見。大地土樓群是中國傳統風水理論一大實踐,建築具有幾何學圖形美。
"二宜"寓意"宜山宜水,宜家宜室",融歷史學、地理學、建築學、軍事學、哲學、美學和民俗學為一體,整個建築追求天地人和諧的統一,是中國傳統風水理論的一大實踐。土樓研究專家用“八個最”來形容二宜樓獨特:環境最宜居、布局最獨特、防衛最周密、外牆最厚實、設計最科學、壁畫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獲得“國保”稱號最早。
大地土樓群
大地土樓群

保護措施


1996年11月,大地土樓群中的二宜樓被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0年3月,大地土樓群中的東陽樓被公布為華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5月,大地土樓群中的南陽樓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7月7日,包含大地土樓群在內的福建土樓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旅遊信息


地址
大地土樓群位於福建漳州市華安縣仙都鎮大地村。
交通
自駕:從漳州市出發,經永漳高速/S208、金上線到大地土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