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關之戰
壺關之戰
壺關之戰,成剛小說《再扶漢室》第二十六章,主要敘述了并州刺史士吉光繼丟失了潞州之後,退守壺關,輕信了王器的詐降,致使壺關被王器和磐朝大將基太德布裡應外合攻破,上演了丟失在上黨最後一塊根據地、部下第一勇士孔類用生命托起焚門鐵閘的悲壯故事。原回目為:雪夜王器叛上黨 力托鐵閘死孔類。
壺關,位於山西東南部,地理位置在東經113度10`──113度40`,北緯35度51`──36度13`之間。東與河南省林、輝二市相連,西與長治市為鄰,北與平順縣隔界,南與陵川縣壤。因古治北有百穀山(今名老頂山),南有雙龍山、兩山夾峙,中間空斷,山形似壺,且以壺口為關,而得名壺關。屬長治市管轄。縣城距長治市只有13公里,是長治市的東大門,繫上黨城鎮群重點之一。小說《再扶漢室》中描寫壺關之戰,所依據就是以上的地理位置。
主要描寫了士吉光在壺關,接收了大將王器的詐降,王器出賣壺關,致使士吉光在上黨失去了最後一塊根據地。朝廷大軍包圍壺關,士吉光組織突圍,在突圍過程中,由於焚門鐵閘擋住了去路,士吉光部將孔類運用自己的體力托起了焚門鐵閘,使得晉軍殺出了焚門。自身被亂箭射傷,被鐵閘壓死。這就是“孔類托閘”。
·段落描寫相關
描寫孔類托焚門鐵閘的這段是小說《再扶漢室》當中為數不多的細緻的描寫之一。孔類“肉袒束髮,跣行閘前,雙手扣環,虎睛欲出,二眥盡裂”,“環陷肉中,吱吱離地半尺,戰馬駭退,大吼一聲,地陷一片,脈突骨鳴,鐵閘離地六尺,眾皆失色”這是對個體英雄的一種崇敬的意味,人類除了對智力的欣賞之外,對自身體力極限的認識也是人類永恆的主題之一,這就是在《再扶漢室》眾多描寫政治、軍事鬥爭之中,用了相當的筆墨來寫這段“孔類焚門托閘”的情結之所在。當在洹水大戰基太都時,士吉光曾感慨的說:“如孔類不死,當有好看矣!”這大概就是小說《再扶漢室》作者成剛對孔類的最為肯定的說法了。
·本章前後關係
晉陽士吉光、絳州黃天元雙雙起兵討伐極王篡逆,遭到了嚴重的綿山之敗,士吉光退往上黨,聯合上黨太守荀本、潞州刺史趙舍生擒節度使劉沉,此時大力士孔類就是潞州刺史趙舍麾下大將,孔類在隨著士吉光征戰上黨諸州郡的多次戰役中充當了先鋒大將的角色。士吉光由於輕信降將劉沉、劉平以及美姬劉娃的挑撥離間,大意丟失上黨郡郡治,退往壺關,又遭到另一員降將王器的背叛,而徹底放棄整個上黨地區,在撤退當中,孔類為了保護士吉光家眷車仗能夠安全通過焚門,而不顧個人安危,用手托起焚門鐵閘,救出全體男女眷屬,自己死於亂箭之下。
·版本修改說明
孔類托閘,原版本一直存在一個錯誤,那就是對王器詐降的地點寫成是潞州。根據第十六章上黨奪郡、第二十二章劉娃求歡,可以看出孔類托閘應該發生在壺關,而不是潞州。而且壺關和下一章節的“第二十七章長車平淮”第一句“兵之濮陽,五原野人獻鹿于吉光”也可以銜接起來。
朔風大起,雪滿壺關。諸將圍爐痛飲,吉光解劍,起曰:“吾自晉陽以來,彈指七年。初願直入神都,翦除凶暴,重振漢室。然征途多蹇,屢遭折敗。公等不棄,吾深感之。今有壺關一路,王器來投,必成大功。”話未了,焚門火起,殺聲震天。正慌亂間,人報王器獻門,磐軍殺入。吉光謂趙修曰:“敵來何其速也?”對曰:“裡應外合,何言速也?”吉光自悔不迭,綽槍上馬,衝突重圍。正遇王器、劉沉、劉平。吉光叫曰:“反覆小人,一併戮之。”趙修、吉射欲助之。吉光曰:“爾等約住陣腳,看我大戰。”言辭甚烈,修不敢上。......
公子衡槍尖挑閘,力不能起。孔類下馬曰:“少主勿憂,某願一試輕重。”類肉袒發束,跣行閘前,雙手扣環,環陷肉中。鐵閘吱吱離地。戰馬駭退。孔類脈突骨鳴,虎睛欲出,大吼一聲,地陷一片,鐵閘盡起,焚門洞開。孔類大叫曰:“少主何不出城?”公子衡引眾而出。磐兵亂箭射來,孔類獨支千斤,身無片甲,中簡無數,手舒閘墜,壓為肉團。 (小說《再扶漢室》第二十六章 壺關之戰)
孔類,魯國曲阜(今山東省曲阜市)人,小說《再扶漢室》中的著名力士;
公子衡,并州刺史士吉光世子,后參與了士吉光“長車平淮”等軍事行動;
王器,字玉甫,基太德布謀士王會之弟,正是由於王器詐降,才出現了士吉光被迫放棄壺關;
基太德布,磐朝在三晉大地最重要的軍事力量的代表人物,是士吉光在上黨地區最主要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