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水草

罌粟目罌粟科植物

血水草(學名:Eomecon chionantha Hance)是罌粟科血水草屬植物,多年生草本花卉,根狀莖橫生,折斷後有鮮黃色汁液。葉全為基生葉;葉柄長約4厘米,肥脆多汁;葉片大,落紙質,闊心形,長7.5-15厘米,邊緣有波狀齒,背面微有白霜。春季開花;花莖直立,上部分枝,肥嫩,有黃色汁液;花白色。葫果長圓形。分佈於安徽,浙江西南部,江西,福建北部和西部等地。全草入葯,性苦、寒,有小毒。清熱解毒、活血止血,外用治濕疹、瘡癤、無名腫毒、毒蛇咬傷、跌打損傷,內服治勞傷腰痛、肺結核、咳血等症。

分佈中國安徽、浙江西南部、江西、福建北部和西部、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西南部、四川東部和東南部、貴州、雲南(東北及東南部)。生長於海拔1400-1800米的林下、灌叢下或溪邊、路旁。

形態特徵


多年生無毛草本,具紅黃色液汁。根橙黃色,根莖匍匐。葉全部基生,葉片心形或心狀腎形,稀心狀箭形,長5-26厘米,寬5-20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耳垂,邊緣呈波狀,表面綠色,背麵灰綠色,掌狀脈5-7條,網脈細,明顯;葉柄條形或狹條形,長10-30厘米,帶藍灰色,基部略擴大成狹鞘。花葶灰綠色略帶紫紅色,高20-40厘米,有3-5花,排列成聚傘狀傘房花序;苞片和小苞片卵狀披針形,長2-10毫米,先端漸尖,邊緣薄膜質;花梗直立,長0.5-5厘米。花芽卵珠形,長約1厘米,先端漸尖;萼片長0.5-1厘米,無毛;花瓣倒卵形,長1-2.5厘米,寬0.7-1.8厘米,白色;花絲長5-7毫米,花藥黃色, 長約3毫米;子房卵形或狹卵形,長0.5-1厘米,無毛,花柱長3-5毫米,柱頭2裂,下延於花柱上。蒴果狹橢圓形,長約2厘米,寬約0.5厘米,花柱延長達1厘米(果未成熟)。花期3-6月,果期6-10月。
血水草[植物]
血水草[植物]
血水草
血水草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400-1800米的林下、灌叢下或溪邊、路旁。

分佈範圍


分佈安徽、浙江西南部、江西、福建北部和西部、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西南部、四川東部和東南部、貴州、雲南(東北及東南部)。

主要價值


【主要成分】血根鹼(sanguinarine)、白屈菜紅鹼(chelerythrine)。
【藥理】能抗心肌梗死、抑制抗血小板聚集;有鎮痛、鎮靜、抗炎、抗病原體、增強免疫作用;具有短暫麻醉作用;可興奮子宮。
【性昧歸經】味苦,性寒,小毒。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止血。主治目赤腫痛,咽喉疼痛,口腔潰瘍,疔瘡腫毒。毒蛇咬傷。癬瘡,濕疹,跌打損傷,腰痛,咯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30克;或浸酒。外用:適量,鮮草搗爛敷;或曬乾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臨床應用】
1.無名腫毒鮮血水草15克.搗爛外敷。(《中國苗族藥物彩色圖集》)
2.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淋巴結炎鮮血水草適量.搗爛外敷。(《中國苗族藥物彩色圈集》)
3.蛇咬傷 血水草鮮根適量.搗爛外敷腫脹處。(《中國菌族藥物彩色圖集》)

繁殖方法


血水草用根莖繁殖。9-10月栽種。結合收穫挖采根莖,選沒有損傷和比較嫩的,分成單枝,貯放陰濕處備用。把林地里的小灌木砍去,翻土深16-20厘米,揀去樹根,草根,軟細整平,開133厘米寬的廂,廂上開橫溝,溝心距約33厘米,深10-13厘米,每溝順放根莖4-5根,蓋土壓緊,再蓋細土與廂面乎。然後澆水,並在廂上蓋枯枝落葉一層,保持濕潤,以利出苗。

栽培技術


田間管理:生長期中,每年出苗后,要及時扯草。冬季倒苗后,在廂面蓋腐熟的枯枝落葉一層作追肥,也可以用堆肥或腐殖質土。收穫后,未揀盡的根莖,又會出苗生長,加以適當管理,可以連續收穫。
收穫加工:血水草栽后第二年起,在9月未倒苗時,割取地上部分。三至四年後,挖取根莖,除選留部分作種外,其餘的洗去泥土,連同地上部分揀回,剔除雜質,曬乾即成。血水草打捆或用篾包包裝貯運,放乾燥處,防受潮發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