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國家組織
法語國家組織
法語國家組織(法文: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 Francophonie)縮寫OIF,成立於1970年,來源於21個法語國家在尼日首都尼亞美簽署了成立文化技術合作局憲章的會議。
法語是世界通用語言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語的地位下降,影響日益縮小,法國對此深感憂慮。20世紀60年代,法國總統戴高樂提出了建立“法語共同體”的設想。
首屆法語國家首腦會議於1986年召開,此後基本上每兩年舉行一次。
法語國家組織
多年來法語國家組織已經從一個鬆散的組織發展成一個多功能的、全面的國際組織,其目標涵蓋的範圍也從初期的維護法語的世界地位逐步向政治、經濟等領域拓展。
文化多樣化是法語國家首腦會議永恆的議題,禁止將文化產品作為普通商品列入經濟範疇是法語國家組織許多國家的共識。如何在世界貿易組織中抵制美國關於取消文化產品補貼的主張將是法語國家領袖們一個不能迴避的話題。
2006年9月28日至29日,第11屆法語國家首腦會議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議會宮舉行,60多個國家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官方代表參加了本屆會議。這是法語國家組織成立以來首次在法國以外的歐洲國家舉行首腦會議。會議除探討“教育信息化”、“文化多樣性”等主題外,還討論了巴以衝突、象牙海岸、蘇丹達爾富爾等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會議通過了布加勒斯特聲明,現任秘書長迪烏夫在新一輪選舉中再次當選為法語國家組織秘書長。此外,會議還決定接納阿爾巴尼亞、安道爾、希臘和馬其頓為正式成員,接納塞普勒斯和迦納為協作成員,莫三比克、塞爾維亞和烏克蘭為觀察員,法語國家組織的成員因此從上一屆的53個增至59個。
法語國家首腦會議2008年10月17日在加拿大東部城市魁北克開幕。這次會議將圍繞經濟管理、民主法制、環境保護和法語推廣四個主要議題展開討論。國際金融和糧食危機及應對措施也成為會議的重點討論內容之一。
法語國家組織目前擁有57個正式成員,20個觀察員。占聯合國成員的三分之一,總人口達8億9千多萬,其中有2億人使用法語。
2010年10月23日第13屆法語國家首腦會議在瑞士蒙特勒舉行,約70個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或代表應邀與會,討論法語國家未來面臨的挑戰與發展遠景。各國就法語國家在國際關係中的地位,法語國家與可持續發展,以及全球化世界中的法語和法語教育這3個問題展開討論。
2012年10月14日第14屆法語國家首腦會議在剛果民主共和國首都金沙薩舉行,會議發表宣言表示強烈關注剛果(金)東部局勢以及馬里危機,並呼籲國際社會支持打擊幾內亞灣的海盜活動。
2014年11月29日第15屆法語國家首腦會議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舉行。
2016年11月27日,為期兩天的第十六屆法語國家組織峰會26日在馬達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開幕,十餘名法語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出席。
法國總統奧朗德在致辭中也提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他指出,在50個受到全球氣候變暖問題嚴重威脅的國家中,有36個國家處於撒哈拉以南地區,乾旱、過度伐木等問題正在嚴重破壞上述國家的自然環境。
2018年10月11日,為期兩天的第十七屆法語國家組織峰會在亞美尼亞首都埃里溫開幕,20餘位法語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出席。
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在開幕式上表示,法語國家組織一直致力於在法語國家範圍內解決衝突與危機。各國有責任做出更大努力,防止新的種族屠殺、戰爭犯罪及反人類罪的發生。他呼籲世界各國致力於通過國際談判和平解決各類爭端。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致辭中表示,“追求和平、互助和正義”構成了法語國家組織的基石。他強調,世界形勢正在經歷著重大變化,必須重塑這一組織。
首腦會議是最高決策機構,下設的部長級會議在兩屆首腦會議之間舉行,為首腦會議作準備。由成員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的特別代表組成的常設理事會負責處理日常工作,並下設3個機構:國際監督委員會、首腦會議籌備委員會和文化技術合作局(所有法語國家參加的唯一機構)作為法語國家運動的“總秘書處”。1995年12月舉行的第六屆法語國家首腦會議決定設立秘書長一職,以協調法語國家的行動,秘書長任期4年。
現任秘書長Michaëlle Jean是在2014年達喀爾(塞內加爾)召開的法語國家峰會上選舉出來的。
57個正式成員
阿爾巴尼亞、安道爾、亞美尼亞、比利時、比利時法語區、貝南、保加利亞、布吉納法索、蒲隆地、柬埔寨、喀麥隆、加拿大、新不倫瑞克、魁北克、維德角、中非共和國、查德、葛摩、剛果(金)、剛果(布)、象牙海岸、塞普勒斯、吉布地、多米尼克、埃及、赤道幾內亞、法國、加彭、迦納、希臘、幾內亞、幾內亞比索、海地、寮國、黎巴嫩、盧森堡、馬其頓共和國、馬達加斯加、馬里、茅利塔尼亞、模里西斯、摩爾多瓦、摩納哥、摩洛哥、尼日、羅馬尼亞、盧安達、聖露西亞、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內加爾、塞席爾、瑞士、卡達、多哥、突尼西亞、萬那杜、越南。
20個觀察員
韓國、奧地利、波黑、克羅埃西亞、捷克、多米尼加、愛沙尼亞、喬治亞、匈牙利、拉脫維亞、立陶宛、黑山、莫三比克、波蘭、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泰國、烏克蘭、阿聯酋、烏拉圭。
OIF還有四個常設的外派代表處,分別設立在位於亞迪斯亞貝巴的非盟及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內,位於布魯塞爾的歐盟內,位於紐約和日內瓦的聯合國內。此外OIF還有四個區域辦公室,分別位於多哥的洛美,負責西非事務;位於加彭的利伯維爾,負責中非及印度洋事務;位於越南河內,負責亞太事務;位於海地的太子港,負責加勒比事務;以及一個區域代表機構位於羅馬尼亞的布加勒斯特,負責中歐事務。
2010年OIF的預算達到了8100萬歐元,其中的三分之二用於具體項目的實施。
OIF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法定捐助以及志願捐助。資金同時用於補充多邊唯一基金(FMU),法語國家及地區國際組織正是通過這個基金來資助其項目。目前有超過300名僱員在位於巴黎OIF總部及其他地點工作。
OIF與以下機構緊密合作,包括法語國家議會大會(APF),法語國家及地區峰會的四個特別承辦機構:法語國家高校合作局(AUF),TV5電視台,法語城市市長國際協會(AIMF),亞歷山大Senghor大學,還包括兩個常設部長級會議:教育部長大會(Confémen) 青年體育部長大會(Conféjes)。
OIF現在也越來越多地支持民間組織。OIF秘書長每兩年都會召開一個法語國家及地區非政府組織大會(OING)。2012年有67個法語國家及地區非政府組織和其他機構在OIF註冊。在OIF的某些項目執行過程中,他們常常要被諮詢並且協同完成任務。
OIF和眾多國際組織和區域組織簽署有合作協議,例如聯合國,歐盟,非盟等。
2020年9月8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在安理會關於法語國家組織作用的視頻會議上發言,認為安理會同法語國家組織加強互動,對加強多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中方鼓勵法語國家組織成員間互幫互助,加強南北合作,共同推進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法語是法語國際組織的42個成員國家和地區的唯一官方語言或官方語言之一;
·法語是聯合國的官方語言之一。法語還和英語一併被選作聯合國秘書處的工作語言。
·法語是歐盟、非盟、國際法庭和奧林匹克運動等國際組織機構的官方語言之一。
·聯合國將英語定為第一發言語言,法語為第一書寫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