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奧朗德
法國第24任總統
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1954年8月12日出生於魯昂,法國左翼政治家,法國第24任總統兼安道爾大公。
1979年加入法國社會黨。1980年從法國國家行政學院畢業。1981年擔任弗朗索瓦·密特朗的總統府顧問,並於次年進入總統府經濟班子。1988年當選法國國民議會議員。1997年至2008年擔任社會黨第一書記。2012年5月6日當選法國總統,兼任安道爾大公。2016年放棄連任。2017年5月14日正式卸任法國總統。
執政期間在政治上主張增加議會權力,革新政黨體制,增加民眾的政治參與度,建立“聯邦歐洲”。經濟上實行經濟緊縮,減少國家債務和公共赤字;改革稅收制度,增稅減支,改革金融市場。2013年4月25日抵達北京,開始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14年2月10日展開訪美行程。
弗朗索瓦·奧朗德
1979年正式加入法國社會黨,成為密特朗手下最年輕的經濟顧問。從被稱為“總統搖籃”的法國國家行政學院第七屆學員班畢業后,進入審計法院擔任審計員,同時也在巴黎政治學院給三年級學生講授經濟學,持續了十年。
弗朗索瓦·奧朗德
1988年當選國民議會議員。
1993年競選連任失敗,1997年再次當選。
1997年至2008年擔任社會黨第一書記,是社會黨任期最長的第一書記。
2011年10月16日以56%的得票率位列第一,代表社會黨參加2012年舉行的法國總統大選,挑戰執政黨候選人。
2012年1月8日法國媒體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奧朗德的支持率為28%,位居第一,法國現任總統薩科齊的支持率為26%,處在第二位。
2012年4月22日,法國大選第一輪初步結果公布。反對黨法國社會黨總統候選人奧朗德獲得28.41%的選票,其次是現任總統、右翼黨派人民運動聯盟候選人薩科齊,獲得27.01%的選票。
2012年5月6日以51.8%的得票率擊敗薩科齊,當選新一任法國總統。第二輪投票的正式結果將於5月10日公布。5月中旬正式就職並任命新一屆政府,成為繼弗朗索瓦·密特朗之後第二位當選法國第五共和國總統的社會黨候選人。
2012年5月15日交接儀式結束后,在法國參眾兩院議長的見證下,被授予法國榮譽軍團軍團長勳章,正式就任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第7位總統。
2016年法國《世界報》10月的民調顯示,社會黨的代表、法國總統奧朗德的支持率已經跌至4%,坐實了“法國現代史上最不受歡迎總統”的頭銜。
弗朗索瓦·奧朗德參加選舉
實行經濟緊縮,減少國家債務和公共赤字;改革稅收制度,增稅減支;改革金融市場,改變金融體系不負責任的局面;推動銀行提高透明度,禁止其從事投機業務,促其為實體經濟提供資金,推動中小企業發展;改變世界金融遊戲規則,結束金融機構的食利行為,禁止其開展與實體經濟無關的業務,加強金融監管。
計劃在兩年內落實其促進就業、競爭力和改善公共財政的政策,在一年內扭轉失業率曲線。
奧朗德認為,法國2012年經濟增長率會略高於零。根據法國政府的預計,2012年法國經濟增長率為0.3%,公共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4.5%。
2007年時任法國社會黨第一書記奧朗德在賀電中對中共十七大召開致以誠摯的祝賀,並祝中國共產黨十七大取得圓滿成功。並隨後致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祝賀他當選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2012年2月21日法國社會黨總統候選人奧朗德派出特使(前總理洛朗·法比尤斯)在北京會見了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王家瑞。法比尤斯表示,奧朗德及其本人均高度重視法中關係,致力於建立政治上積極平穩、經貿上平衡的法中關係。
2013年4月25日抵達北京,開始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奧朗德就任法國總統以來首次訪華,也是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產生后首位訪華的西方大國元首。
訪問美國
2014年底,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自2012年5月就任以來,先後在巴黎接待了十幾位非洲國家元首(包括現任非盟輪值主席、貝南總統亞伊·博尼),先後於10月中旬訪問了塞內加爾和剛果(金)暨出席在剛果(金)首都金沙薩舉行的第十四屆法語國家組織首腦峰會,12月中下旬訪問了阿爾及利亞。2013年1月11日應馬里總統請求,派遣法國空軍打擊馬里北部叛軍據點,隨後,派遣地面部隊赴馬里參戰。
奧朗德承認法國歷史上曾對非洲殖民和參與殘忍的奴隸貿易,甚至承認在阿爾及利亞有過“血腥的鎮壓和屠殺”,但同時又聲稱,他到非洲去既不是為了道歉,也不是為了反省,而是為了帶去信任、友誼和團結的信息,為了結束過去“法非特殊關係網”和陰暗的秘密外交,翻開歷史新一頁,“著眼未來”並與非洲國家建立平等的夥伴關係(訪問阿爾及利亞期間,奧朗德與阿卜杜勒—阿齊茲·布特弗利卡總統簽署友好合作宣言,宣布法國與阿爾及利亞建立“平等、尊重、平衡、團結”的全面戰略夥伴合作關係)。
著作
《法國夢》 | 《改變命運》 |
《時代周刊》封面上的奧朗德(2012.5.21)
國人應帶領歐洲效仿羅斯福新政,著力拉動經濟增長。
托馬斯·皮凱蒂:奧朗德當選法國總統與富蘭克林·羅斯福1932年當選美國總統時面臨的危機相似。羅斯福上任之初,美國剛遭遇經濟大蕭條,羅斯福秉承“凱恩斯主義”精神,採取了一系列國家干預和刺激措施來提振經濟,史稱“羅斯福新政”。奧朗德也應“順應民意,實施新政”。他在文中支持奧朗德發行歐元歐元債券來籌集投資能源和基礎設施項目的資金。
希臘《每日新聞》:奧朗德有可能重新定義法德軸心作用,削弱德國在歐債危機中的主導作用。
父親是一名耳鼻喉醫生,在懸壺濟世的同時,也熱心於身邊的社會問題。母親則是一名社工,她的政治觀念偏左,可以說,奧朗德的政治啟蒙,更多的是受到了母親的影響。
1978年至2007年與同為政治人物的女友塞戈萊納·羅亞爾同居約30年,生有4個孩子:Thomas (1984-),Clémence (1985-),Julien (1987-)和 Flora (1992-),2007年總統大選後分手。
2007年宣布與資深政治記者女友瓦萊麗·特里耶維勒開始交往。
弗朗索瓦·奧朗德家人
2015年6月18日和新女友朱莉·葛耶出席戴高樂將軍6.18宣言紀念活動。
法國巴黎政治學院政治研究中心的調查研究數據顯示:法國“民眾對於政治生活的憤怒達到極致”。當前奧朗德的信任度現已下跌至30%,成為自1981年以來法國“最不受歡迎”的總統。經濟困頓、社會問題重重、政治激蕩,多重危機交互激勵,令法國政治運行於高風險之下。法國的啟示在於說明了國內經濟停滯的危害性和經濟發展重要性,改革勢在必行,但改革需注意力度和處理好同民眾的關係,而內政上的壓力是無法通過外交行動來實現解除的。
巴黎政治學院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帕斯卡爾·佩里諾認為目前支持總統的左翼力量的政治社會基礎正在發生重大分裂,普通民眾階層對奧朗德表示不信任的比例明顯增加,而其中理由則是奧朗德提出的一些形式上的主張(如總統和內閣成員減薪、低碳出行等)未能深入人心。
手持信封
奧朗德當選不滿一年,三分之二以上的法國選民對奧朗德的執政表現感到失望。索福瑞公司2013年3月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奧朗德的民眾信任度僅為30%,而2013年2月該數據為35%。大多數法國民眾認為,奧朗德無論是在2013年還是其5年任期內都無法兌現其競選承諾。這些承諾包括將公共財政赤字佔GDP比重降至3%、降低失業率和不再對中低收入階層增稅。這項調查還顯示了有68%的受訪者表示對奧朗德感到失望,對奧朗德失望的法國右翼選民比例高達92%,左翼選民的比例也達到了39%。
帕斯卡爾·佩里諾認為,當前對奧朗德及其政府而言,讓民眾擔憂的重要一點,就是政府的權力,似乎沒能被好好掌握,新總統和新總理似乎還沒能找到自己的節奏,表面看去政府內部紀律嚴明,但議會的大多數都是分崩離析的。2012年10月9日國民議會表決通過歐盟財政紀律條約決議之時,20名社會黨議員投了反對票。奧朗德必須警惕薩科奇時期政治運作的一些失敗經驗。
1945—1975年間法國“光榮的三十年”(Trente Glorieuses)是法國經濟的輝煌時期;七十年代以後,法國經濟進入緩慢增長階段。而後法國經濟一直停滯不前。希拉克時期,法國的國家實力和國際地位已相對下降。希拉克時期,國家經濟中“三高一低”(高赤字、高逆差、高失業、低增長率)已成為當時法國宏觀經濟的主要特點,也是法國政府亟需解決的經濟難題。但從希拉克到薩科齊,這一難題始終未能被克服,現在依然擺在奧朗德的面前。在2012 年9月官方公布的失業人數破三百萬大關,這一數據挑戰了法國民眾的心理底線。這是自奧朗德當選以來出現的信任危機以及左翼執政未來令人堪憂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奧朗德面臨著一系列國內外的經濟難題,不僅涉及到近二十年來未有改變“三高一低”的宏觀經濟困境,還面臨著當前經濟蕭條大環境和歐債危機的經濟背景,更關聯到其經濟發展模式對全球化的不適應和國內改革推進的艱難局面。國民消費購買力下降,失業率居高不下,公共財政狀況嚴峻,政府經濟改革受阻都令法國經濟積重難返。
奧朗德執政后,法國的社會問題和社會危機並沒有得到改善,在經濟危機和歐債危機的後續衝擊下,各種矛盾反而不斷上升和激化。
2013年3月5日法國20萬人大罷工反對新就業議案。複雜地方在於是它總是能調動很多跟隨者,共同發泄對社會現狀的不滿情緒,將矛頭指向了政府,導致事態進一步失控和惡化,嚴重時候會使法國經濟生活和社會秩序陷入極度混亂和癱瘓。2005年5月法國“公投”否決了《歐盟憲法條約》。10月底爆發巴黎郊區移民騷亂。
2006年3月爆發席捲全國的反“首次雇傭合同”示威運動。
2007年10月18日法國工會為抗議薩科齊政府要削減退休金福利的改革措施,發動了全國大罷工。
2009年1月29日,法國各地發生近200起抗議政府當前經濟政策的罷工遊行,旨在反對薩科齊處理危機政策。據法國勞工總會統計,有250萬人參加了各類抗議活動。3月19日爆發第二輪全國性大罷工,要求政府在經濟危機中切實保護工人利益。
2010年7月法國發生了兩起與羅姆人有關的惡性事件並引發騷亂。8月19日法國總統薩科齊下令把非法滯留的吉普賽人遣返羅馬尼亞。9月4日法國多達130餘個城市舉行了大規模示威遊行,參與者打出“向薩科齊的非人道政策說‘不’”等口號,抗議法國政府以驅逐吉普賽人為主的安全政策。10月19日法國國內繼續舉行全國性的大罷工和遊行示威,抗議政府的退休制度改革法案。
2016年11月據外媒報道,法國巴黎檢察署已對總統奧朗德涉嫌泄露國防機密一事展開調查。奧朗德將於近日宣布是否於明年總統大選競選連任,此時受調查將令他陷入尷尬境地。
2012年2月1日法國巴黎,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coisHollande)在一次演講中遭到一名婦女的麵粉“襲擊”。
弗朗索瓦·奧朗德
參加遊行的該周刊其他員工都目睹了總統遭糞擊的尷尬場面,漫畫家盧茲(Luz)也說,鴿子排便時才不會考慮被砸中的人是不是名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