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圩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橫州市下轄鎮

陶圩鎮,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橫州市,地處橫州市西部,東與校椅鎮相連,南與蓮塘鎮相接,西與六景鎮平馬鎮交界,北與石塘鎮交界。陶圩鎮行政區域面積184.49平方千米。2020年末,陶圩鎮常住人口56206人。 

1958年,分屬陶圩、那良、龍頭3鄉,為橫縣第八區。1962年,設陶圩區。1968年,陶圩區改設陶圩公社。1984年10月,陶圩公社撤銷改設陶圩鄉。1995年,陶圩鄉改為陶圩鎮。截至2020年6月,陶圩鎮轄1個社區、1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陶圩鎮永樂路80號。 

2018年,陶圩鎮有工業企業1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4個。

歷史沿革


陶圩鎮
1995年,陶圩鄉改為陶圩鎮。

行政區劃


2011年,陶圩鎮轄陶圩1個居民委員會,謝村、上塘、六秀、善塘、那良、泮林、平林、龍門、大塘、外服、令里、鎮海、旺塘、楊梅、蘇村、羅塘、福旺、劉村18個村,共有88個自然村屯;下設50個居民小組,506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陶圩鎮轄1個社區、18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陶圩鎮永樂路80號。 
陶圩鎮區劃詳情
陶圩社區大塘村外服村泮林村
謝村村蘇村村鎮海村平林村
上塘村劉村村羅塘村那良村
六秀村福旺村旺塘村龍門村
善塘村令里村楊梅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陶圩鎮地處橫州市西部,

地形地貌

陶圩鎮屬丘陵和平原地區。 

氣候

陶圩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熱同季,光照充足,少見霜雪,年平均氣溫25℃;年降雨量1400毫米。 

水文

陶圩鎮境內唯一的河流是陳汶江,全長15千米。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資源有石膏和芒硝,芒硝礦儲量位居全國第二。 
2011年末,陶圩鎮建有中弄水庫青年水庫1座,小(一)型水庫5座,小(二)型水庫28座。

自然資源


陶圩鎮境內儲藏有豐富的芒硝、石膏、銅鉛、鋅等礦產資源,其中芒硝礦的儲藏量居全國第二位,有橫縣"聚寶盆"美稱。

人口民族


2011年,陶圩鎮轄區總人口8531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200人。另有流動人口300人。總人口中,男性43663人,佔51.2%,女性41656人,佔48.8%;14歲以下12371人,佔14.5%;15~64歲48035人,佔55.4%;65歲以上24913人,佔29.8%;總人口中,漢族為主,達62282人,佔73%;有壯族21258人,佔25%。2011年,人口出生率16‰,人口死亡率4.5‰,人口自然增長率11.5‰。 
截至2018年末,陶圩鎮戶籍人口94034人。
2021年6月21日,橫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公布,陶圩鎮常住人口56206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陶圩鎮財政總收入1000.4萬元,比上年增長19%。2011年末,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5.3億元,各項貸款餘額2.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和12%。 
2018年,陶圩鎮有工業企業1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4個。 

農業

2011年末,陶圩鎮耕地面積8.03萬畝,人均0.94畝;林地面積9.5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到6.77億元。
2011年,陶圩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43916噸,人均514千克,其中水稻28916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甘蔗、甜玉米等。2011年,桑園面積0.5萬畝,蔗面積3.5萬畝,產蔗19.1萬噸;蔬菜種植面積30855畝,產量42000噸,主要品種有甜玉米、蘑菇等,其中甜玉米15000噸;種植蘑菇125萬平方米,產量4702噸。
2011年末,陶圩鎮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等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5.45萬頭,年末存欄4.4萬頭;家禽飼養量626萬羽,上市家禽481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10376噸,其中豬肉3769噸,牛肉190噸;畜牧業總產值3.41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0.9%。
2011年末,陶圩鎮有大型農業機械80台(輛)。農民人均純收入5021元。 
陶圩農業以種植業為主,是橫縣"三大糧倉"、"三大糖蔗"生產基地。其中香芋在陶圩已有幾十年的種植歷史,其品質與荔浦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年種植面積6000畝,產量1.05萬噸,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天津、武漢等大中城市。山上大棚養雞是陶圩鎮近幾年新興起的又一種養殖特色。隨著近幾年的發展,鎮上又興起了養魚,養蛇,養蜂等熱潮民眾的創收收途徑大大拓寬了。

工業

2011年末,陶圩鎮以芒硝礦、石膏礦開發,水泥建材、紅磚、飼料加工廠、木材加工等為主。 

商業

2011年末,陶圩鎮有網點2300個,職工5200人,集市6個。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38億元。 

社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陶圩鎮建成南寧地區首家村屯級圖書館—楊梅村華才圖書館,有藏書1800冊。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陶圩鎮有1所縣管完全中學,在校高中學生1300人,教職工87人;初級中學1所,在校生1389人,教職工110人,初中生入學率97.8%;小學1所,在校生3952人,教職師265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幼兒園21所,在園幼兒2392人,幼師103人。全鎮普及“實驗教育“和“兩基“通過自治區的驗收。 

科技事業

2011年末,陶圩鎮有鎮農業服務中心、畜牧獸醫站,村有農技員,建有萬畝優質谷示範屯,大棚養雞示範點等 。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陶圩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2個,其中中心衛生院1所,農村衛生所51個;病床90張。1999年,中心衛生院通過自治區級“愛嬰醫院“和一級甲等醫院評審。農村衛生人員165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以上。 

體育事業

2011年末,陶圩鎮有體育活動中心,各村有燈光籃球場30個,每年重大節慶都有籃球比賽和其他體育活動。 

社會保障

2011年末,陶圩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6戶,人數127人,支出356400元,月人均233.8元,比上年增長0.85%。民政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7人次,資助金3810元,比上年增長0.86%。 
陶圩鎮
陶圩鎮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陶圩鎮有固定電話用戶8961戶,行動電話用戶2.5萬戶,寬頻接入已覆蓋全鎮。 

交通


陶圩鎮境內有202省道二級公路、橫縣至賓陽二級公路,並相繼建成那良村、六秀、大塘、楊梅等9條村級公路。 

文化


名稱來歷
陶圩鎮因鎮人民政府駐陶圩街得名。
陶圩鎮
陶圩鎮

取得成績


該鎮開拓進取,求實創新,使陶圩鎮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全鎮國內生產總值13510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260萬元,財政總收入13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040元,全鎮發展香芋6000畝,空心菜籽4500畝、瓜菜20000畝,果蔗5000畝,玉米12000畝,形成了一村多業、一村多品的經濟模式。全鎮出欄肉雞320萬羽,成為全區最大的山上大棚養雞基地。

設施建設


該鎮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一是動工建設陶圩過境公路及周邊市場、宅基地開發;二是村級辦公用房全部樓房化;三是完成9條21公里的屯級扶貧公路;四是在陶圩街安裝16處IC卡電話;五是建設一個年加工能力達500噸的精米加工廠;六是硬化圩地路口,解決三個村的行路難問題;七是投資560萬元對青年水庫進行除險加固;八是投資70萬對蒙江河進行清淤。2002年鎮黨委、政府以江總書記"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切實改變工作作風,圍繞財政增長、農民增收、社會穩定的目標,以主攻一個項目,狠抓一個產業,鞏固八個基地,實現七個突破,辦好10件以上實事,轉變一個作風為工作思路,以"作風建設年"、"財源建設年"、"道德建設年"為契機,把陶圩鎮兩個文明建設推上一個新台階。

城鎮建設


陶圩鎮
陶圩鎮
自2004年以來,橫縣陶圩鎮村屯新建的樓房不少,有的農戶建的新樓造價達40―50萬元。但是,全鎮通硬化的道路道路卻很少,交通條件仍十分落後。2008年以來,該鎮黨委、政府決定將改善陶圩鎮交通環境作為全鎮為民辦實事項目來抓緊抓好,多次召開了鎮黨委、人大、政府聯席會議,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08年工作目標。並在鎮直各種會議上進行大量宣傳。根據上級2009年下達給陶圩6條通村公路項目任務的實際情況,該鎮召開了動員大會,成立了陶圩鎮通村公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並制訂了專項工作方案。鎮黨政領導親自掛帥,組織了以鎮幹部為主的通村公路建設工作組,分6個工作小組。每個工作組配合項目村委會做好相關工作。經過工作組及相關村委會深入有關村屯耐心細緻宣傳發動,提高這些村屯群眾的修路意識,他們積極行動起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在全鎮迅速掀起一個修路熱潮。
6條通村公路項目村委已經基本完成了修路資金籌集任務。

黨政建設


1.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為建設新農村打牢物質基礎。沒有生產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沒有經濟基礎。堅持以發展生產來解決新農村建設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堅持以發展來促進其它方面的進步。要把發展生產的立足點放在激發農民群眾創業的積極性上,增強其發展意識,提高其發展的能力,形成人人幹事創業、爭當致富能手的濃厚氛圍。
2.引導農民群眾在建設新農村中發揮主體作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民既是發展主體,又是受益主體。發展的力量來源於農民群眾,發展的成果也必須惠及最廣大農民群眾。只有使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我們必須把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作為第一大事,採取切實措施,在生產發展的同時解決好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使老百姓過得安心、過得放心、過得開心、過得舒心。要通過我們的努力,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為造福百姓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的健康指數、快樂指數和幸福指數。
3.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要的是要抓好“五個一”工程,即一個好的帶頭人、一個好的領導班子、一個好的發展思路、一個好的創業氛圍、一套好的扶持政策。
4.加強民主管理,尊重農民意願。把尊重農民意願作為第一原則,要把農民群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檢驗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善於總結推廣他們在實踐中創造的新經驗;革除一切束縛農民創業的體制弊端,營造農民自主創業的寬鬆環境;要加強基層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務公開。要讓農民知情,使農民認同,使建設新農村的過程成為農民群眾參與發展、共享成果、實現價值的過程。自2005年以來,陶圩鎮在新農村建設中,啟動民主程序,採取了“4+2”工作法,就是一個很好的創舉。既尊重了農民意願,又紮實地推進了新農村建設。

發展目標


1、搞好調查研究。要調查研究廣大農民群眾的需求,分析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實際能力。
2、抓好規劃。要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有步驟地組織實施,拿出大圩的未來發展藍圖,逐步落實。
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要解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著眼點是提高村民生活質量和農村生活環境。首先應解決飲用水問題,其次是排水問題,再次是道路暢通問題等等。道路建設首先要抓規劃。要結合市、鎮規劃,把路網規劃好。區別輕重緩急,根據財力狀況逐步修建。主幹道要積極爭取市裡資金支持,鄉鎮道路依據資金籌措情況逐步實施,總的來說著眼點是有利生產、方便生活。
4、試點引路。逐步抓好村民點的規劃建設,認準徽派模式,將試點繼續擴大,工作向前推進。發揮自己的特色,同時完善配套設施,力爭全省一流。
5、揚長避短,發展特色產業。要瞄準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所需,從旅遊、蔬菜、水果供應等各個方面為城市居民務。
6、量力而行,推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鎮黨委、政府肩負的責任重大。國家出台的許多政策:如五年義務教育要實行全免費,普及農村醫療合作制度等等,都要從試點抓起。應根據財力狀況,量力而行分階段落實好,使大圩在教育、衛生、文化、科技方面協調發展。
7、積極爭取省、市各職能部門在項目、資金、的支持策上的支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