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緘其口,漢語成語,拼音是sān jiān qí kǒu,意思是形容說話謹慎。也用來形容不肯或不敢開口。出自《太公金匱》。
緘:封。三,泛指多次。在他嘴上多次貼了封條。形容說話謹慎。也用來形容不肯或不敢開口。
動賓式;作謂語、賓語;用於對事保密程度
《太公金匱》:“武王問:‘五帝之戒;可得聞乎?’太公曰:‘黃帝云:予在民上;搖搖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緘其口;慎言語也。’”
三緘其口
示例:危行言遜,禍免生肘;金人示誡,~。 ★清·
陳忱《水滸後傳》第十三回
但他們又會時常安慰自己,說自己的那些兒難以啟齒的事兒別人不會知曉,就是知情的人也會三緘其口替他保守秘密。
【燈謎】三緘其口(打一字)亘
相關作品: 說苑
參考資料:取自漢典
造句:危行言遜,禍免生肘;金人示誡,三緘其口。(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