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谷鎮

陝西省咸陽市楊陵區下轄鎮

揉谷鎮,隸屬於陝西省咸陽市楊陵區,地處楊陵區西南部。

《史記·周本紀》記載:“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姜嫄為帝嚳元妃。”揉谷鎮姜嫄村,便是姜嫄的出生地。常住人口27993人(2020年)。

截至2020年6月,揉谷鎮下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到5.2億元。

歷史沿革


因鎮人民政府駐地揉谷村而得名。
明屬扶風縣白龍里。
揉谷鎮
揉谷鎮
清屬扶風縣東南邰城鄉。
1958年9月,為絳帳公社揉谷管理區。
1961年4月,成立揉谷公社。
1983年5月,改設鄉。
2008年8月,屬楊陵區
2011年7月,改設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揉谷鎮地處楊陵區西南部。東接李台街道,南隔渭河與西安市周至縣、寶雞市眉縣相望,西與寶雞市扶風縣絳帳鎮接壤,北靠五泉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6千米,總面積36.11平方千米。距離楊陵城區3千米。

地形地貌

揉谷鎮地勢平坦,南臨渭河,北依二道塬。海拔405米—415米,地下水位較淺,為極強富水帶。

水文

揉谷鎮境內渭河自姜嫄村流入,自西向東從法禧村流出,境內河道長6.8千米。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揉谷鎮轄揉谷、陵東、光明、陵灣、除張、新集、權家寨、太子藏、姜嫄、秦豐、白龍、田西、田東、石家、法禧、尚德16個行政村;下設78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揉谷鎮下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揉谷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403102199121揉谷社區
610403102201122陵東村
610403102202122陵灣村
610403102203220除張村
610403102204220新集村
610403102205220權家寨村
610403102206220太子藏村
610403102207220姜嫄村
610403102208220秦豐村
610403102209220白龍村
610403102210122田西村
610403102211122田東村
610403102212220石家村
610403102213121法禧村
610403102214220尚德村
610403102215220光明村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揉谷鎮轄區總人口3703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5473人,城鎮化率95.8%。另有流動人口1836人。總人口中,14歲以下4099人,佔11.1%;15—64歲26815人,佔72.4%;65歲以上6125人,佔16.5%。2011年,揉谷鎮人口出生率8.6‰,人口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長率3.7‰。其中陸地27.6平方千米,佔83.1%;水域面積4.9平方千米,佔16.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139人。
截至2018年,揉谷鎮戶籍人口39821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27993人。

經濟


第一產業

2011年,揉谷鎮耕地面積34192畝,人均0.9畝。2011年,揉谷鎮農業總產值達到5.2億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揉谷鎮糧食生產12650噸,人均341.5千克。其中小麥6178噸、玉米6472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揉谷鎮生豬飼養量1.2萬頭,年末存欄6800頭;羊飼養量103隻,年末存欄62隻;牛飼養量115頭,年末存欄75頭;家禽飼養量2萬羽。2011年,揉谷鎮生產肉類822噸,其中豬肉812噸,牛肉7.5噸,羊肉2.5噸;禽蛋產量120噸,鮮奶62噸;畜牧業總產值0.3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8%。
2021年4月28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財政部“2021年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

第二產業

2018年,揉谷鎮有工業企業6個。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揉谷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線路單程總長度83千米,投遞點17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0.7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0.4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0.5萬件,征訂報紙、期刊0.1萬份(冊),業務收入36.4萬元。截至2011年末,揉谷鎮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24個,固定電話用戶0.4萬戶,電話用戶普及率45.8%;行動電話用戶1.5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42%,光纜線路總長達197千米,寬頻接入用戶0.2萬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416.3萬元。
2018年,揉谷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1個。

文化


揉谷名的來歷有二:其一傳過去相傳漢武帝巡視路過此地,見地里的谷長得得很好,便隨手掐了一穗穀子,用手揉開,看看穀子顆粒的情況,由於是皇帝關注,此處就被叫做揉谷,一直流傳下來。
其二傳后稷曾在此地“揉谷”,也就是用手把穀子的穀粒揉出,從些此地便稱揉谷.
揉谷鎮有個姜嫄村,是周族聖母姜嫄的出生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曾在此發現過邰國石碑。《詩經》記載的《生民》故事便發生於此村。唐朝以前該村有一規模巨大的聖母廟,安祿山叛亂遭人人燒毀,留下石碑記載,清代曾予以修復,解放后成為學校,文革中又遭破壞。

文物古迹

古邰國遺址
古邰國遺址,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楊凌區李台街道圪瘩廟村、揉谷鎮法禧村以南,渭河北岸的二級台地上,有一處內涵極為豐富的新石器時代—西周—戰國—秦漢等不同文化時期的大型居住遺址。傳說曾是中國農業始祖后稷“教民稼穡”之地。
古邰國遺址東西約1.5千米,南北約1千米。屬渭河北岸二級台地。在台地斷崖上發現有大面積、多層次的古代遺跡。灰層堆積高達3米,在未擾亂的灰層中、下層發現有紅、黑細泥陶器和夾砂灰陶器,以及附加堆紋和繩紋灰陶器。上層有秦漢雲紋瓦當和瓦片。除灰層外,還發現多處灰坑、窯址和長約15米的居住遺址與高4米、寬2米的窖穴遺址。在杜家坡西和圪塔廟村西南,還發現兩處南北長8米和28米的夯土層。杜家坡以北的西北林學院內,則是一古墓葬群。遺址內出土有大小不同的磨製石斧、陶碗、陶釜、陶罐、陶鬲、陶紡輪、骨鋤、薄片小紐銅鏡及銅戈等器物。在戰國至西漢的8件陶釜、陶瓮上,發現有“斄(邰)市”、“斄(邰)亭”二字印文。
該遺址東西分佈地勢較為平坦,由北向南呈緩坡狀。在遺址西南的土壕岸上及東南耕地表面,發現了大量的灰坑灰層遺跡,新石器時代的灰坑更是多處分佈。灰坑深2—5米、寬1.25—6米、形狀多以袋狀和錐狀為主,其次為不規則狀,並發現有紅燒土和光滑的土壁。從地層看,地表20—50厘米以下是1.8—3米厚的文化層。
2013年5月3日,古邰國遺址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


揉谷鎮已形成由鐵路、公路2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2011年,揉谷鎮客運總量21.6萬人次,貨運總量260餘噸。西安至寶雞中線公路、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隴海鐵路穿境而過。截至2011年末,揉谷鎮公路總長度43千米。運營車輛30輛,日運送旅客600餘人。

社會


教育

截至2011年末,揉谷鎮有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810人,專任教師22人;小學7所,在校生3021人,專任教師7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7.3%;初中1所,在校生368人,專任教師4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74.2%,小升初升學率68.7%,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5.8%。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揉谷鎮有農家書屋9個,建築面積180平方米,藏書1800餘冊。

體育

截至2011年末,揉谷鎮有健身廣場8個,均配有健身器材、乒乓球台、籃球場。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揉谷鎮有衛生院1個,病床25張,專業衛生人員15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8人。2011年,揉谷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564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3萬人,參合率92.1%。

社會保障

2011年,揉谷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8戶,人數24人,支出2.88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29戶,人數1214人,支出155.7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1人,支出4.1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7人次,共支出5.2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8人次,支出3.3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3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4.2萬元。

旅遊


風景景點

楊凌現代農業示範園區
楊凌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創新園是陝西省首家農業AAAA級旅遊景區。楊凌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創新園由智能溫室、日光溫室和露地三大功能展示區組成,現有日光溫室54棟,智能溫室8棟,設施面積200畝。智能溫室採用目前國際最先進的紋螺式、大跨度尖頂等三種自控智能溫室技術,建成夢幻花卉館、無土栽培館、南方果樹館、現代農業創意館&原生態餐廳、西部特色展示館、超級菜園等展示館,展示國內外農業及其相關學科高新科技和創意農業的新成果、新技術為內容,以科技成果轉化與旅遊觀光為經濟增長點,以農業專家與企業技術部門為主體,展現農業的新技術、新品種和新成果。

獲得榮譽


2013年,揉谷鎮被陝西省政府列為重點示範鎮。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揉谷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
揉谷鎮
揉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