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靴

數碼設備連接各種外置附件的固定介面槽

熱靴徠是由英文“Hot Shoe”直接意譯而來的,也有人叫燕尾槽。廣義的講,熱靴是各種數碼影像器材(包括數碼單反、DV和傳統數碼相機)連接各種外置附件的一個固定介面槽,可連接的附件包括閃光燈、GPS定位器、攝像燈以及麥克風等等。

但對於一般的數碼單反來說,它的主要用途就是來連接和固定外置閃光燈。我們知道,數碼單反的內置閃光燈閃光指數較低,並且使用起來的靈活度也不夠,甚至有些頂級的數碼相機根本不配備自帶的閃光燈。這就需要藉助熱靴來外接閃光燈了。

歷史與發展


1913年,徠卡的Leitz Fodis機器上有一個與標準熱靴的物理結構一致的介面,不過僅僅是用於安裝可拆卸的取景器使用。
1988年,Minolta改用4針專有的滑入式自動鎖“ iISO”連接器。還製造了兼容的7針變體,該變體允許無電池附件由相機的電池供電,但並未廣泛使用。
2014年,相機配件製造商仙人掌公司將這些電子擴展部件整合到了其無線快閃記憶體收發器V6上的多品牌熱靴中。使用多品牌ISO熱靴,來自不同製造商的相機和閃光燈可以協同工作。
熱靴
熱靴
現時,佳能,尼康,奧林巴斯,索尼以及賓得等相機製造商使用帶有額外功能的標準化熱靴結構。而美能達公司在1988年提出了專有的iISO連接設計,在此之後的Minolta AF系統機身,包括2012年之前的Sony α系統都沿用此。

結構


熱靴的槽中置有提供這些臨時性外接設備正常工作的電源接頭,和音頻信號輸入的介面,這些介面大多都設計成暗藏在槽中的形式,有些還有熱靴蓋,熱靴表面都有兩條平行的金屬溝槽,用來卡緊這些外接設備的緊固螺栓。
熱靴的形狀有點像一個倒置的方形“U”形金屬,在“U”形的中心有一個或多個金屬觸點。安裝閃光燈時,閃光燈底部相匹配的部分從相機背面插進,並由閃光燈底部的緊固螺絲進行固定。U形金屬觸點與熱靴金屬通常情況下是斷開,當其接通時,則觸發閃光燈動作。
熱靴
熱靴
“標準”熱靴介面的物理尺寸標準由國際標準化組織的ISO518:2006確定。但不同品牌的閃光燈可能在中心觸點之外加入其他觸點以豐富功能,如與機身交換諸如閃光功率,發光色溫,同步方式等信息,且觸發電壓等細節尚未標準化,因此品牌之間仍然可能存在電氣不兼容性。

種類


熱靴有單觸點、雙觸點,或者三個觸點的。觸點不同自然功能不同了,觸點越多,功能就越多,例如TTL閃光,必須有專門的觸點來感應的,最少的觸點是一個,就只有引閃的功能,閃光輸出量完全需要自己控制的.TTL就是 THROUGH THE LENS的縮寫,意思為通過鏡頭,也就是通過鏡頭測光,主要是區別旁軸相機的,這個TTL測光更精確,是目前的主導方式。

按品牌分

索尼為部分數碼相機使用了多種其他專有的熱靴,包括基於ISO的6針Cyber-shot熱靴,16針的主動介面靴(AIS)和基於ISO的16針智能配件靴(IAS)。2012年9月,索尼宣布推出一種新的基於ISO的21+3針多功能介面靴。
佳能在其某些攝錄機上使用基於ISO的13+1針熱靴,即Mini Advanced Shoe。特殊種類
iISO熱靴:美能達自行研製推行的熱靴類型,帶有自鎖特性,但是與ISO518熱靴物理上不兼容。
MI熱靴:索尼於2012年開始推行的新款熱靴,物理上回歸於ISO518的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