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蠅座

蒼蠅座

蒼蠅座(屬格:Muscae/英文:The Fly/縮寫:Mus)是南天星座之一,原來叫做蜜蜂座(Apis the Bee),直到18世紀拉卡伊才把它命名為蒼蠅座。它位於南十字座和半人馬座之南,蝘蜓座以北,船底座與圓規座之間的銀河之中。

星座簡介


蒼蠅座(拉丁語:Musca)是位於南天深空的一個小星座,遠離黃道的南天,是荷蘭天文學家皮特魯斯·普蘭修斯(英語:Petrus Plancius)根據荷蘭航海家彼得·德克·凱澤(英語:Pieter Dirkszoon Keyser)和弗雷德里克·德·豪特曼(英語:Frederick de Houtman)的天文觀測結果創立的星座,最早報道在由普蘭修斯和約道庫斯·洪第烏斯在1597年(或1598年間)製作的一架直徑為35厘米的天球儀上,它原來叫做Apis(蜜蜂座),直到18世紀經過拉卡伊之手它才演化為蒼蠅座。在北半球,這個星座位於地平線以下。
觀測特點
蒼蠅座的位置極易分辨,它位於南十字座和半人馬座南邊,蝘蜓座以北的船底座和圓規座之間的銀河中,“煤袋星雲”就在蒼蠅座、南十字座和半人馬座的交界處 ,在位於+10°到-90°之間緯度的地區可全見。蒼蠅座在4月和5月22點時達其最高點,3月末達到午夜頂點。
名稱來源
蒼蠅座其實最開始叫蜜蜂座(Apis the Bee),是荷蘭航海家皮特·科瑟和弗雷德里克·德·豪特曼在1590年發現的,1603年德國業餘天文學家巴耶命名它為蜜蜂座,後來以為名字易與天燕座的相混淆,法國天文學家拉卡伊在1763年時改為了南蠅座,與北天的北蠅(北蠅座位於白羊座的背上)相呼應,後來北蠅座被取消了,也就改成了蒼蠅座,不過或許是因為蜜蜂比較可愛,因此直到1801年的星圖上,這個星座仍是一隻可愛的蜜蜂。
蒼蠅座淺藍色2.7等的最亮星和4等的雙星像蜜蜂一對明亮的小眼睛,靠在一起閃閃發光,十分的可愛,這也是它得名的原因。

研究歷史


蒼蠅座在200年的時間裡被稱為蜜蜂座。
蒼蠅座是荷蘭天文學家皮特魯斯·普蘭修斯根據荷蘭航海家彼得·德克·凱澤和弗雷德里克·德·豪特曼根據南天的觀測而創立的12星座之一。1598年,在豪特曼的南天星表裡,該星座用荷蘭語命名為De Vlieghe,即蒼蠅。星座里有4顆星用馬來語和馬達加斯加語命名,一顆星為“蒼蠅”頭部,即蒼蠅座β,一顆星為“蒼蠅”身體,即蒼蠅座γ,蒼蠅座α和δ分別為“蒼蠅”的左翼和右翼。蒼蠅座最早報道在由普蘭修斯和約道庫斯·洪第烏斯在1597年(或1598年間)製作的一架直徑為35厘米的天球儀上,但沒有命名。1603年,德國天文學家約翰·拜耳製作的測天圖報道了這個星座,這是蒼蠅座第一次出現在天圖上,拜耳將之命名為Apis,即蜜蜂。這個名字流傳了兩個世紀。1603年,威廉·布勞製作的天球將之描述為附近的蝘蜓座捕捉的昆蟲。
法國天文學家尼可拉·路易·拉卡伊在他1756年出版的南天活動星圖上將此星座稱為la Mouche,即蒼蠅。這個法文名字被1776年讓·尼古拉斯·福汀(英語:Jean Nicolas Fortin)出版的天圖沿用,1763年,拉卡伊將此名稱拉丁化為Musca Australis,即南方蒼蠅。從1763年開始一直被稱為蒼蠅座。這是唯一一個用昆蟲命名的星座。

星座主要星體


拜耳命名法其他名稱中國星官視星等備註
蒼蠅座α----蜜蜂三2.69等蒼蠅座最亮星;仙王座β型變星
蒼蠅座β----蜜蜂一3.04等聯星;蒼蠅座第二亮星
蒼蠅座γ----蜜蜂二3.84等蒼蠅座第五亮星
蒼蠅座δ----蜜蜂四3.61等聯星;蒼蠅座第三亮星
蒼蠅座ε--------4.06等蒼蠅座第六亮星
蒼蠅座ζ1--------5.73等雙星系統
蒼蠅座ζ2--------5.15等雙星系統
蒼蠅座η--------4.79等----
蒼蠅座θ--------5.44等三星系統
蒼蠅座ι1--------5.04等----
蒼蠅座ι2--------6.62等----
蒼蠅座λ----海山六3.64等雙星系統;蒼蠅座第四亮星
蒼蠅座μ--------4.75等----
----蒼蠅座R----6.3等造父變星
----蒼蠅座S----6.05等造父變星
----蒼蠅座T----9.40等碳星
----蒼蠅座U----10.13等米拉變星
----蒼蠅座V--------變星
----蒼蠅座W--------米拉變星
----蒼蠅座X----12.21等變星
----蒼蠅座Y----10.50等北冕座R型變星
----蒼蠅座Z--------變星
----蒼蠅座AA--------米拉變星
----蒼蠅座BO----6.11等----
----蒼蠅座EZ----6.17等獵犬座α²型變星
----蒼蠅座FH----6.26等----
----蒼蠅座GT----5.01等雙星系統
----蒼蠅座KR----6.70等有一顆行星(HD100546b)
----蒼蠅座KY----6.22等----
----蒼蠅座LS----5.93等----
----蒼蠅座UY----12.37等天琴座β型變星
----HD 111232----7.61等有一顆行星
----TYC 8998-760-1----11.12等有兩顆行星
蒼蠅座的許多亮星屬於天蠍-半人馬星協,包括蜜蜂三、蜜蜂一、蒼蠅座γ、蒼蠅座ζ2(英語:Zeta2 Muscae)、蒼蠅座η(有可能),以及HD 100546,這是一顆藍-白赫比格Ae星/Be星,周圍環繞著含有行星、岩屑盤,岩屑盤裡含有行星、褐矮星,可能含有原行星。蒼蠅座含有兩顆肉眼可見的造父變星,含有三星系統蒼蠅座θ,其中最亮的恆星是一顆沃爾夫–拉葉星。
蒼蠅座α(蜜蜂三):這顆星實際上由一顆星等為+2.7的主星和一顆星等為+12.8的伴星組成,兩星相距29.6弧秒。整體肉眼可視,淺藍色。
蒼蠅座β(蜜蜂一):這是一顆緊密的雙星,星等為+3.05,兩子星(3.7和4.0)相距1.6弧秒。 
拉卡伊在他1756年出版的南天星圖上,畫和命名了10顆恆星,根據拜耳命名法,命名了蒼蠅座α到κ。他的星表裡編入了蒼蠅座λ和蒼蠅座μ,但認為它們位於星群之外而沒有命名。英國天文學家弗朗西斯·貝利將它們歸入蒼蠅座,美國天文學家本傑明·阿普索普·古爾德按拜耳命名法為其命名。貝利認為κ太暗,無須命名,而將之去掉,把兩相鄰的恆星分別命名為Zeta1和Zeta2,這兩顆星相距1°,這個距離不應該共用同一個拜耳名稱。拉卡伊最初把較暗的星命名為ζ,而貝利認為應該把較亮的星命名為ζ,貝利不願意取消卡拉伊的命名,便把兩星都命名為ζ。
蒼蠅座最亮的幾顆恆星排列的圖案就像有柄的碗,類似小熊座圖案。
蜜蜂三位於相鄰的南十字座十字架二東南偏南方向310光年遠處,為蒼蠅座里最亮的星,星等為+2.7,為藍白星,光譜類型為B2IV-V,光度為太陽的4520倍,質量為太陽的8倍。該星是一顆仙王座β型變星,直徑為太陽直徑的4.7倍,每2.2小時脈動一次,亮度變化約1%。附近有顆星等為+13的恆星,尚不確定是否為伴星。蒼蠅座γ(蜜蜂二)為蒼蠅的尾,這是一顆藍白星,光譜類型為B5V,星等在3.84和3.86之間改變,周期為2.7天,為天船增六變星,一種慢脈動變星。蒼蠅座γ質量約為太陽的5倍。
蜜蜂一為兩顆B型主序星組成的雙星系統,距地球約341光年,光譜類型分別為B2V 和 B3V,軌道周期為194年,質量分別為太陽質量的8倍和6倍,直徑為太陽直徑的3.5倍。蒼蠅座ζ為一顆A型主序星,光譜類型分別為A5V,距離地球約330光年。該星為三合星系統中的亮星,與較暗的兩顆伴星分別相距0.5和32.4弧秒。蒼蠅座η為一多星系統,兩顆主星組成食雙星系統,組合光譜類型為B8V,星等為4.77,每2.39天減小0.05。
蒼蠅座δ(蜜蜂四)和ε分別為蒼蠅的左翼和右翼,星等為3.62,δ為橙巨星,光譜類型為K2III,距地球91光年。蒼蠅座ε為紅巨星,光譜類型為M5III,為半規則變星,星等在近似40天內變化範圍在3.99和4.31間。該星質量最初為太陽質量的1.5到2倍,截止2014年直徑已膨脹到太陽直徑的130倍,光度為太陽的1800到2300倍。再往西北方向為蒼蠅座μ,這是一顆橙巨星,光譜類型K4III,為一顆慢變變得規則的變星,星等變化範圍在4.71和4.76之間。蒼蠅座λ(海山六)在蒼蠅座μ附近,為星座第三亮的恆星,為一顆A型主序星,光譜類型為A7V,距離地球約128光年。
蒼蠅座R位於蒼蠅座α附近,為經典造父變星,每7.5天星等變化範圍為5.93到6.73,為黃白超巨星,恆星光譜類型範圍在F7Ib和G2Ib間,蒼蠅座R與蒼蠅座α距離為約2037光年。蒼蠅座S也是經典造父變星和黃白超巨星,恆星光譜類型範圍在F6Ib和G0Ib間,每9.66天星等變化範圍為5.89到6.49。這是雙星系統中的亮星,質量為太陽的5.9倍,伴星為一顆藍白主序星,光譜類型範圍可能在B3V和B5V之間,質量略高於太陽質量的5倍,,是已知的造父變星的最熱最亮的伴星之一。雙星軌道周期為505天。
蒼蠅座θ為三星系統,距地球約7,500光年。該三星系統由一個分光雙星系統和一顆藍超巨星(光譜類型為O9.5/B0Iab)構成。其中雙星系統由一顆沃爾夫–拉葉星(光譜類型為WC5或6)和一顆O型主序星(光譜類型為O6或O7)構成,軌道周期為19天,與另外一顆藍超巨星相距46毫弧度。據估算,雙星之間相距約0.5天文單位(AU),藍超巨星距離雙星約100天文單位。這三顆星亮度都非常高,亮度之和可能超過太陽的1百萬倍。蒼蠅座TU是兩顆熾熱的且亮度很高的藍主序星構成的雙星系統,兩星相距約15,500光年,光譜類型分別為O7.5V和O9.5V,質量分別為太陽的23和15倍。兩星相距很近,為過相接雙星,彼此遮蔽對方的時候,從地球上觀察,它們的光會變化,被歸為天琴座β型變星。星等變化周期約1.4天,變化範圍8.17到8.75。
蒼蠅座GQ是一個由一顆白矮星和一顆質量為太陽質量10%的的小星構成的雙星系統,軌道周期為1.4小時。白矮星通過吸積盤吸收伴星的物質。當吸收的物質積累到一定程度,會發生超新星爆發,1983年該星就發生過一次超新星爆發,星等達到7.2。1983年1月18日,星等達到7.1,並探測到X射線,這是天文史上第一次。軟X射線暫現源(英語:soft X-ray transient)GRS 1124-683是一個雙天體系統,由恆星蒼蠅座GU和一個約6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構成。蒼蠅座GU是一顆橙色主序星,光譜類型為K3V–K4V。1991年,它因發生了一次超新星爆發而被觀測到,輻射來自正電子湮滅過程。蒼蠅座GR是一個由中子星組成的X射線源,質量為太陽質量的1.2到1.8倍。蒼蠅座SY是一個共生變星系統,由一顆紅巨星和一顆白矮星構成,儘管較大者向較小者轉移質量,但是沒有周期性的超新星爆發和吸積盤形成。該恆星系統每624.5天,星等從10.2變化到12.7。
HD 111232是一顆黃主序星,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78%,為一三星系統,距離地球約95光年,它擁有一顆行星HD 111232 b,質量約為木星質量的6.8倍,公轉周期約1143天。HD 112410是一顆黃巨星,光譜類型為G8III,距離地球約439光年。HD 112410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1.54倍,正在冷卻,沿紅巨星支膨脹。HD 112410有一顆亞恆星伴星,質量約為木星質量的9.2倍,軌道周期為124.6天,距離地球約0.57AU。HD 100546是一顆年輕的藍白赫比格Ae/Be星,光譜類型為B9V,有待確定主序,距離地球約320光年。距離該星0.2到4AU處有岩屑盤環繞,13AU以外到數百AU,有另一圈岩屑盤,有跡象表面,在47AU處在形成一顆原行星。4到13AU處有一空隙,這裡有一顆大行星,質量約為木星的20倍,也有研究認為,這可能是一顆質量更大的天體,如棕矮星,而非行星。LP 145-141是一顆白矮星,距離太陽系15光年,是距離太陽系第四近的白矮星。

觀測特點

蒼蠅座的位置極易分辨,它位於南十字座和半人馬座南邊,蝘蜓座以北的船底座和圓規座之間的銀河中,“煤袋星雲”就在蒼蠅座、南十字座和半人馬座的交界處,在位於+10°到-90°之間緯度的地區可全見。蒼蠅座在4月和5月22點時達其最高點,3月末達到午夜頂點。

名稱來源

蒼蠅座其實最開始叫蜜蜂座(Apis the Bee),是荷蘭航海家皮特·科瑟核弗雷德里克·德·豪特曼在1590年發現的,1603年德國業餘天文學家巴耶命名它為蜜蜂座,後來以為名字易與天燕座的相混淆,法國天文學家拉卡伊在1763年時改為了南蠅座,與北天的北蠅(北蠅座位於白羊座的背上)相呼應,後來北蠅座被取消了,也就改成了蒼蠅座,不過或許是因為蜜蜂比較可愛,因此直到1801年的星圖上,這個星座仍是一隻可愛的蜜蜂。
蒼蠅座淺藍色2.7等的最亮星和4等的雙星像蜜蜂一對明亮的小眼睛,靠在一起閃閃發光,十分的可愛,這也是它得名的原因。

深空天體


NGC 4372:這是一個很大而緊密的球狀星團,其核直徑大約5公分公分星等是+7.3,距離地球16000光年。
NGC 4833 :這是一個相當緻密的球狀星團,其最亮的星使用4英寸(10厘米)的望遠鏡能夠看到。它的星等+7,距離地球18000光年。

重要主星


蒼蠅座星圖
蒼蠅座星圖
蒼蠅座α星(蜜蜂三):這顆星實際上由一顆星等為+2.7的主星和一顆星等為+12.8的伴星組成,兩星相距29.6弧秒。整體肉眼可視,淺藍色。
蒼蠅座β星(蜜蜂一):這是一顆緊密的雙星,星等為+3.05,兩子星(3.7和4.0)相距1.6 弧秒。
以下是星座蒼蠅座的主要恆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名稱拜耳編號古德編號HD編號HIP編號赤經(RA)赤緯(Dec)視星等 mag.絕對星等 mag.距離 (光年)光譜類型英文名、其他名稱及註釋
蜜蜂三α451096686158512 37 11.08−69° 08′ 07.9″2.69−2.17306B2IV-V仙王座β型變星
蜜蜂一β511108796232212 46 16.87−68° 06′ 29.1″3.04−1.86311B2V + B3V聯星
δδ541129856361313 02 15.78−71° 32′ 55.7″3.611.3990.8K2III聯星
海山六λ151022495736311 45 36.57−66° 43′ 43.8″3.680.66128A7III
γγ441090266119912 32 28.11−72° 07′ 58.7″3.84−1.14324B5V
εε351068495992912 17 34.64−67° 57′ 38.4″4.06−0.77302M5III
μμ161025845758111 48 14.49−66° 48′ 53.5″4.75−0.86432K4III
ηη591149116466113 15 15.00−67° 53′ 40.4″4.79−0.68405B8V
621152116482013 17 13.03−66° 47′ 00.3″4.86−2.941185K2Ib/II
181030795785111 51 51.27−65° 12′ 21.2″4.89−0.19338B4V聯星
171028395769611 49 56.63−70° 13′ 32.8″4.98−3.271455G5Ib
GT121013795686211 39 29.63−65° 23′ 51.9″5.01−1.17561G2III + A雙星系統
ι1ι661162446546813 25 07.36−74° 53′ 15.0″5.040.85225K0III
4991045559711 23 21.43−64° 57′ 17.0″5.09−0.73475B5V和HD 99103構成雙星系統.
ζ2ζ381075666032012 22 07.39−67° 31′ 19.5″5.150.09336Am雙星系統
291053405915112 07 50.09−75° 22′ 01.4″5.17−0.47438K2II/III
251048785888412 04 38.95−68° 19′ 44.0″5.340.25339A0V
θθ561139046409413 08 07.16−65° 18′ 21.7″5.44−12.17~7000WC6 + O9.5I三星系統
5992645565711 24 11.18−72° 15′ 23.8″5.55−1.61883B2IV-V
521113156260812 49 44.95−71° 59′ 10.5″5.55−0.49526G8Ib/II
67 G.671164586552213 25 50.40−70° 37′ 38.1″5.65−0.12464Ap
ζ1ζ391075676032912 22 12.03−68° 18′ 25.9″5.730.31396K0III雙星系統
431089706118112 32 09.90−73° 00′ 03.8″5.880.78341K1III
71003825628711 32 20.00−66° 57′ 42.6″5.891.09298K1IIICN...
221046005872012 02 37.76−69° 11′ 32.2″5.891.01308B9V
581145706446613 12 48.77−66° 13′ 36.4″5.911.20285A0V(n)
571143716439013 11 51.38−69° 56′ 31.3″5.922.70144F3IV/V雙星系統
531122196316512 56 31.72−72° 11′ 06.7″5.93−0.72698G8III
LS551131206368813 03 05.36−71° 28′ 32.6″5.93−2.491575B1.5IIIne
111011625672711 37 48.51−67° 37′ 13.3″5.940.80348K0III
271051515905012 06 23.08−65° 42′ 33.9″5.95−0.25566G8/K0IIIBinary star
641154396499413 19 18.99−72° 02′ 07.7″6.040.37445K3III
S301061115955112 12 47.03−70° 09′ 06.4″6.05−2.441630F6Ib仙王座δ型變星
341067975989812 17 06.36−65° 41′ 34.6″6.061.00335A0V
611151496479013 16 45.05−65° 08′ 17.3″6.063.11127F5V
651159676528913 22 52.62−72° 08′ 48.0″6.06−0.74746B6V聯星
6998725597911 28 18.46−72° 28′ 26.3″6.09−0.74758B3V
701170256578313 29 07.98−64° 40′ 32.8″6.091.36288A2m
BO1093726140412 34 54.46−67° 45′ 24.8″6.11−1.331003M6II/III
731183446657413 38 45.83−70° 26′ 41.1″6.110.47438K3III
501107166221212 45 02.07−68° 49′ 50.7″6.16−2.711940F6Ia
EZ691168906575513 28 46.82−69° 37′ 37.6″6.17−0.48698B8V獵犬座α²型變星
361073016018312 20 28.28−65° 50′ 33.5″6.201.22323B9V
331066765985112 16 23.87−72° 36′ 52.1″6.211.16333A0V
KY471098676170312 38 52.37−67° 11′ 35.0″6.22−11.39108667B1Ia
281051385904612 06 19.93−68° 39′ 05.0″6.23−2.581884G3Ib
2986725530811 19 36.58−75° 08′ 32.8″6.260.20532B9.5/A0V
FH481100206179612 39 55.90−66° 30′ 40.0″6.261.09353B8V
421080546060112 25 17.62−65° 46′ 10.6″6.292.89156G8/K0IV
261050715900312 05 53.63−65° 32′ 48.8″6.30B8Ia-Iab
R491103116198112 42 05.03−69° 24′ 27.2″6.31−2.551929F7Ib仙王座δ型變星
1139196411713 08 27.84−67° 47′ 48.3″6.34−1.091000M1III
401077736041712 23 15.04−67° 37′ 55.8″6.362.83166K0IV-V
721176516615213 33 35.92−65° 37′ 57.4″6.361.21349A0V
601149126468213 15 25.77−69° 40′ 45.1″6.371.51306K2/K3III
191034825808511 54 44.62−66° 22′ 33.7″6.383.20141F2IV
3986955535011 20 04.16−71° 59′ 39.6″6.41−0.42758B4V
231045705870612 02 28.59−71° 29′ 20.4″6.410.86421K1III
241047525881012 03 44.54−74° 12′ 50.7″6.44−0.81921G6III
1986715533211 19 50.84−72° 57′ 29.8″6.460.59486A0V
461098576173812 39 14.64−75° 22′ 14.1″6.46−0.40769B8Vn
131018055709211 42 14.82−75° 13′ 38.3″6.483.80112G1V
1058225938912 11 01.22−68° 15′ 39.4″6.48−0.82939K0/K1III
ι2ι681165796562813 27 18.58−74° 41′ 30.2″6.620.71495B9V
HD 10054681005465637911 33 25.44-70° 11′ 41.2″6.70337B9Vne有1顆未確認的行星 (b)
HD 1112321112326253412 48 51.75−68° 25′ 30.5″7.615.3194G8V含有1顆行星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