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球
中國民間手工品
繡球一般由彩綉做成,是中國民間常見的吉祥物,尤其在壯族民間廣為流傳。在中國古代,有些地方有一個風俗,當姑娘到了婚嫁之時,就預定於某一天(這一天一般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讓求婚者集中在綉樓之下,姑娘拋出一個繡球,誰得到這個繡球,誰就可以成為這個姑娘的丈夫。當然,姑娘一般會看準意中人,把繡球拋到他身上,以便他撿到。在很多地方,抬新娘的花轎頂上要結一個繡球,意圖吉慶瑞祥。
關於繡球,在壯鄉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說的是在800多年前的靖西縣舊州古鎮下的一個小村莊里,居住著一戶貧窮人家。貧窮人家的兒子阿弟愛上了鄰村的姑娘阿秀。
阿秀美麗漂亮、生性善良,也深深地愛上了誠實、勤勞、勇敢的阿弟。有一年春天,阿秀在一次趕圩時,被鎮上一個有錢有勢的惡少看上了,要娶阿秀為妻,阿秀以死相脅,堅決不從。
當惡少得知阿秀深深地愛上鄰村的阿弟時,為了讓阿秀死心,惡少眼珠一轉,計上心來。他賄賂官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阿弟關進地牢,並判了死刑,等待秋後問斬。阿秀聽到這個消息后,似晴天霹靂,整日以淚洗面,哭瞎了雙眼。
在阿秀哭瞎了雙眼以後,阿秀開始為秋後就要被問斬的阿弟一針一線地縫製繡球。針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繡球上,被血浸染以後,繡球上的花更艷了,葉更綠了,鳥更鮮活了。經過九九八十一天,載滿阿秀對阿弟深深的愛戀,浸透了阿秀鮮血的繡球做好了。
在阿秀變賣了自己的首飾,買通了獄卒,在家人的陪伴下,在陰暗潮濕的地牢里摸到日思夜想、卻已被折磨得骨瘦如柴的阿弟時,阿秀絕望了,摸索著從身上取出繡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這時,只見靈光一閃,阿秀、阿弟和家人便飄然落在遠離惡少的一處美麗富饒的山腳下。
後來,阿秀和阿弟結婚了,生了一兒一女,用自己勤勞的雙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經過一傳十,十傳百,慢慢地繡球就成了壯鄉人民的吉祥物,壯鄉青年男女愛情的信物,後來也就有了拋繡球、獅子滾繡球等民間活動
現在,拋繡球仍然是壯族人民喜聞樂見的傳統體育項目。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當時用以甩投的是青銅鑄造的古樂器——“飛砣”,並且多在作戰和狩獵中運用。後來飛砣逐漸發展成為現在的繡花布囊,即繡球。人們在茶餘飯後常互相拋接以娛樂,起到溝通感情的作用。
現在已經演變成為壯族男女青年表達愛情的方式。宋朱輔《溪巒叢笑》載:“俗節數日,野外男女分兩雙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來拋接。”
拋繡球比賽時,將繡球拋過9m高的桿上直徑為1m的彩環就可得分,因此拋繡球的準確性顯得尤為重要。拋繡球比賽是在無防守、無進攻的情況下進行的,因此要拋過規定的高度,運動員除了具有很好的個人技術之外,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準確的判斷力。拋繡球時通過手握提繩轉腕,使球獲得一定的初速度,速度由慢到快當達到最快的勻速狀態時,手臂大繞環一周,順著球的慣性,根據自身與木杆間的距離、位置,選擇合適的出手角度,伸臂,抖腕,送球出手,繡球只有獲得合適的速度及角度才能以拋物線的軌跡,順利準確地穿過所設置的彩環。
1、側位站立上拋法
拋繡球的技術
動作關鍵:手腕擺球為逆時針方向擺球,動作要連貫、柔和、勻速;拋球時,移動重心,轉體,蹬腿,伸臂,抖腕,送指,讓球的運動軌跡成拋物線。
動作關鍵:手腕擺球為逆時針方向擺球,動作要連貫、柔和、勻速;拋球時,移動重心,轉體,蹬腿,伸臂抖腕,送指,讓球的運動軌跡成拋物線。
2、背向拋球法
動作方法:身體背對木杆,兩腳左右開立,距離約與肩同寬,讓重心落在兩腳之間。右手握住繡球的提繩,手腕帶球做2~3次“8”字繞環的預擺,當球獲得一定的速度后,上體後仰成反弓形,當球提繞到右側最高點時,伸臂,抖腕,送指,把球拋出去,兩眼注視球的走向,球在空中的走向為大拋物線。
動作關鍵:右手在身體兩側繞“8”字,出手瞬間,上體後仰成反弓形,倒頭,眼看著球拋出去。
(一)動作教法建議
1?教師將完整的動作示範、講解和看圖片、錄像等相結合。練習時,兩人一組,相距5m進行擺球、對拋、對接練習。
2?採用對牆瞄準拋球的練習方法。側位站立,左肩對著牆,在牆上畫一個相當於比賽時彩環直徑的圓圈或畫一個直徑更小的圓圈,進行拋球練習。掌握技術動作后再增加難度,背對拋球方向進行背向拋球練習。
(二)動作易犯錯誤和糾正方法
常見錯誤:在做動作時,手腕不放鬆,出球時勾指,球的走向太直。
糾正方法:應注意多做手腕繞球練習、原地繞球練習等動作。同時要注意直臂繞球到最高點時的抖腕、送球出手瞬間的用力體會。球拋出去后,人的重心要跟上,不要球出手後人的重心還落在兩腳之間,重心要移動到前腳。
一、隊員
每隊運動員10人,由男、女各5人組成,隊員上衣必須有明顯的號碼。
二、工作人員
1?工作人員由裁判長1人、裁判員10人、記錄員1人組成。
2?裁判長職責:負責檢查、核定所有設備,包括裁判員、記錄員使用的表格、用具,比賽用的繡球,掌握比賽時間等。
繡球
4?記錄員職責:事先將比賽隊員的名單列好,將每次參加比賽的隊員名單列給裁判員。比賽結束時,登記隊員的投球數、命中數、違例數,計算出隊員的得分數,排列出名次。
三、比賽規則
1?比賽分團體賽和男、女個人賽。團體賽每隊由男、女各5人參加;個人賽每次比賽5人,計個人成績。
2?比賽時間:團體賽比賽時間20min,分兩段進行,每段10min,第一段為5名女運動員上場拋繡球,第二段為5名男運動員上場投繡球。
3?比賽時由裁判長帶領比賽的運動員與裁判員認識,由裁判員發給運動員繡球,練球1min后,隊員分別站在兩邊的投球區內,待裁判員、運動員做好準備,裁判長鳴笛開始比賽。運動員投圈后飛快撿起自己專用的球反向投圈。中圈一次得1分,如果投球時運動員踩到控制線、越出投球區或拿別人的球投,一次扣1分。
比賽用球
正規用球
4?比賽結束后,按得分多少排列團體(10人得分相加)和個人名次,得分高者名次列前。如果投球得分相等,再用1min時間給相等分數的運動員複賽,投中多者為勝;如果仍相等,再賽1min,直至決出勝者為止。
一、場地
長方形的場地,長26m,寬14m,必須有明顯的界線。在中線兩側7m的地方,各畫一條與中線平行,與兩條邊線相接的線,這兩條線叫投球控制線。投球控制線到端線之間的地區為投球區。二、投球圈
在中線的中點豎一根高9m的桿,桿頂安一個直徑1m的圓圈,為投球圈。
三、繡球
用綢布或花布製成,直徑5~6cm,內裝細沙石,重150g。球心繫著一條長90cm的繩子。繩子的尾端系著3片長4cm、寬0?5cm的布條,球下部縫上5片長5cm、寬0.5cm的布條為球穗,這樣就製成了比賽用的繡球。比賽時需備5種不同顏色的繡球各3個。
1、漿布
繡球的製作
3、繪圖
4、刺繡
5、縫合成球瓣
6、填充(填充料一般為木糠)
7、拼縫成繡球
最精美的繡球當首推靖西老藝人採用“堆綉”這一古老而複雜的刺繡工藝製作出的“堆綉繡球”。一般的繡球大都是採用單線刺繡的方式在花瓣的面料上綉出各色圖案,花瓣面料上的圖案為平面式,線條、色彩如畫一般美,同時刺繡方法與過程較為簡便;而採用複線刺繡方法的“堆綉繡球”則圖形更為精美,圖案極為複雜,所勾勒之物栩栩如生,極富立體感,如鮮活之物慾噴薄而出,數繡球中的極品。靖西最早有文獻記載的繡球內包有豆粟棉花籽或穀物等農作物種子,這除了使繡球有一定的重量便於拋擲外,更深層的意義是——繡球為“吉祥之物”。因為壯族是傳統的稻作民族,他們對每年農作物豐收與否十分關心。因而在各種祭祀、祈年的儀式中,農作物種子及播種、耕種等生產勞動形式往往都是表現的主題。如壯族農村建新房時,在牆基四角撒一些穀粒;架大梁時,要在樑上掛兩束谷穗;給老人祝壽往往也要送些精米作禮。這些現象都象徵著生長、生育、興旺、平安之意。拋繡球都是在每年春節及“三月三”歌節時舉行,正是春播時節繡球內填放有穀物種子,就是希望年內“五穀豐登”之意;同時,繡球作為青年男女的定情之物,內中喻示著“生育興旺”之意。今天,壯家的優秀兒女們,不斷為繡球這一古老藝術品注入新的活力,令其在新時代再次散放出璀璨的光芒。
靖西繡球講究手工製作,做工精細,多以紅、黃、綠三色做底及面料。繡球大多為12瓣,每瓣皆綉上各式吉祥物,除中間四瓣選材不拘外,其餘則要求“上四瓣必挑飛禽,下四瓣須為走獸”。在“繡球之鄉”靖西舊州鎮,由於該地的繡球結構獨特、選料考究,且全部以手工精工製作,小巧玲瓏,色彩鮮艷,被稱為“廣西繡球之上品”。靖西曾做過超大繡球供日本國立民族博物館收藏,也特為迎接港澳回歸製作直徑達1.97米和2米的超大型繡球,如今已是名揚海內外。
繡球
繡球
廣西繡球多以紅、黃、綠三色做底及面料。繡球大多為12瓣,每瓣皆綉上各式吉祥物,如梅、蘭、菊、竹等花卉圖案或春燕、龍、鳳等。
廣西繡球又稱為“堆綉繡球”,由老藝人採用“堆綉”這一古老而複雜的刺繡工藝製作而成。其結構獨特、選料考究,且全部以手工製作,做工精細小巧玲瓏,色彩鮮艷,是世界上最精美的繡球。一般的繡球大都是採用單線刺繡的方式在花瓣的面料上綉出各色圖案,花瓣面料上的圖案為平面式,線條、色彩如畫一般美,同時刺繡方法與過程較為簡便;而採用複線刺繡方法的“堆綉繡球”則圖形更為精美圖案極為複雜,所勾勒之物栩栩如生,極富立體感,如鮮活之物慾噴薄而出,數繡球中的極品。
廣西最早有文獻記載的繡球內包有豆粟、棉花籽或穀物等農作物種子,這除了使繡球有一定的重量便於拋擲外,更深層的意義是——繡球為“吉祥之物”。因為壯族是傳統的稻作民族,他們對每年農作物豐收與否十分關心,因而在各種祭祀、祈年的儀式中,農作物種子及播種、耕種等生產勞動形式往往都是表現的主題。如壯族農村建新房時,在牆基四角撒一些穀粒;架大梁時,要在樑上掛兩束谷穗;給老人祝壽往往也要送些精米作禮。這些現象都象徵著生長、生育、興旺、平安之意。拋繡球都是在每年春節及“三月三”歌節時舉行,正是春播時節,繡球內填放有穀物種子,就是希望年內“五穀豐登”之意;同時,繡球作為青年男女的定情之物,內中喻示著“生育興旺”之意。
今天,壯家的優秀兒女們,不斷為繡球這一古老藝術品注入新的活力,令其在新時代再次散放出璀璨的光芒廣西曾做過超大繡球供日本國立民族博物館收藏,同時為迎接港、澳回歸分別製作直徑達1.97米和2米的超大型繡球;為慶祝申奧成功,製作了直徑達2.2米的超大型繡球;為迎接中國-東盟博覽勝利召開,製作了直徑2米以上的超大型繡球等等。
如今的廣西繡球不但被人們當作饋贈親友之禮品,家庭中的裝飾品,企事業單位的對外宣傳、開展公關活動之贈品(可按客戶意願綉制特定文字:諸如單位名稱、品牌、祝詞等)。還正成為傳遞愛情、親情、友情的民族文化使者,正成為“讓世界了解靖西,讓靖西走向世界”的文化載體。
拋繡球是壯族人民喜聞樂見的傳統體育項目,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當時用以甩投的是青銅鑄造的古樂器——“飛砣”,並且多在作戰和狩獵中運用。隨著社會的進步,物質生活的提高,飛砣逐漸發展成為現在的繡花布囊,即繡球。人們在茶餘飯後常互相拋接以娛樂,起到溝通感情的作用。隨著歷史的發展,後來逐漸演變成為壯族男女青年表達愛情的方式。
拋繡球活動
二是作為正式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比賽項目,它要求有專門的比賽用球和比賽場地。拋繡球比賽要求有兩名參賽隊,每個參賽隊分別由五名男女隊員組成,比賽分上下半場,每半場20分鐘。比賽時,將繡球拋過9米高的桿上直徑為1米的彩環就可得分,得分最多的球隊即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