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尾脊

燕尾脊

屋頂正脊,也稱中脊,正脊兩端線腳向外延伸並分叉,即燕尾脊、燕仔尾。廟宇、祠堂及大厝中多使用燕尾脊。

簡介


假四垂屋頂主要流行於福建的莆仙地區和閩南地區的漳州、泉州、廈門。
按照閩南民間的說法,只有舉人以上的官宅才可使用。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在地域上,泉州地區民居使用燕尾脊的現象十分普遍,至漳州、同安一帶民居則使用相對較少。所謂的“皇宮起”大厝,大多使用燕尾脊,稱“雙燕歸脊”。台灣民間也有相似的說法,林道衡先生記曰:“明清時代,在福建南方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只有中了舉人的人家,才能蓋燕尾型的房子,一般人家只能蓋馬背型的。這個習俗傳到台灣,南部地區倒是奉行不渝,可是北部各地就不大理會這一套了,只要有錢,不管有沒有功名,也照蓋燕尾型的房屋不誤,台北市及台北縣偏多燕尾型的古屋,即因此故。”閩南、台灣兩地民間都認為燕尾脊等級高於馬背,而燕尾脊也只在某些地區流傳。脊皆用紅磚砌成。在結構上,常見的正脊有兩種,一種稱“鼎蓋脊”,斷面呈工字形,束腰(脊堵)處常作花磚、粘貼陶瓷等各種複雜的裝飾;還有一種稱“花窗脊”、“車窗脊”、“梳窗脊”,在束腰處以空透的紅色或綠色花磚砌成。

出處


燕尾出於《詩經·小雅》中的篇章《斯干》,原文僅是周王修築宮室完成時的祝頌歌辭。至於“如鳥斯革,如翚斯飛”,簡稱“鳥革翚飛”,則是形容屋脊造型有如鳥兒翱翔的翅膀,及其色彩的斑斕。這不單單是燕尾飛檐的出處,同時也表示著“燕尾飛檐”的建築裝飾僅限用於帝王宮室。若民間隨意使用,便是屬違反禮制,屬於僭越身分地位的行為。

地域


中國

早期,中國大陸地區的燕尾都出現於宮殿、寺廟等較具有特殊地位的建築。然而,時至明朝末年,海禁迫使原繁榮的泉州港沒落,附近沿海居民為求生存而走險,以漳州月港為據點,長期從事海上走私。當時,剛好西班牙、葡萄牙及荷蘭等歐洲海商來到中國貿易,為這些走私的沿海居民帶來財富。居民們長期在海上求生,大部分個性冒險不羈,對於違反體制的舉動多不在意,財大氣粗之下,便在當地興建許多具華麗裝飾的建築,故閩南地區的民宅便開始出現一些附帶燕尾飛檐或馬背的紅磚紅瓦式宅居。

台灣

台灣民間傳說,燕尾只有官方或中舉人之家族才能使用,但這種說法並沒有文獻的記載,興許只是民間的約定成俗。另外,許多台灣的合院民宅可見燕尾樹立在正身的屋脊,但置在門樓屋脊的燕尾(如果有內、外門樓,則只有內門樓豎立燕尾),依據民間習慣,代表一個家族的祖祠,或俗稱之祖廳,尤其在客家家族中常見。雖然燕尾脊代表尊貴的地位,但有時宗祠、廟宇也擔心翹起的燕尾脊會沖犯民宅,因此在外頭加上一道馬背脊,形成一種特殊的屋頂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