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乙胺嗪的結果 展開
- 藥物
- 兒科用藥
乙胺嗪
藥物
本品對絲蟲成蟲(除盤尾絲蟲外)及微絲蚴均有殺滅作用,對易感微絲蚴有兩種作用:一為抑制肌肉活動,使蟲體固定不動,此可能為本葯哌嗪部分的過度極化作用,促進蟲體由其寄居處脫開所致;二為改變微絲蚴體表膜,使之更易遭受宿主防禦功能的攻擊和破壞。對成蟲殺滅作用的機制不詳。
● 通用名:乙胺嗪
● 商品名:HETRAZAN
● 英文名稱:Diethylcarbamazine
● 乙胺嗪對絲蟲成蟲(除盤尾絲蟲外)和微絲蚴均有殺滅作用,治療各種絲蟲病。
● 治療各種絲蟲病。主要用於根治班氏絲蟲病、馬來絲蟲病和羅阿絲蟲病;用於治療盤尾絲蟲病,但不能根治;亦可用於熱帶嗜酸粒細胞增多症患者。
● 乙胺嗪在臨床上常用的劑型有片劑。同種藥品可由於不同的包裝規格有不同的用法或用量。因此,服藥前一定要按照醫生處方,根據藥品規格,計算相應的藥物服用數量。服用前請諮詢醫生。
● 枸櫞酸乙胺嗪片劑:50毫克;100毫克。
● 嬰兒、妊娠期婦女、老年人、體弱者,特別是心臟病或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均禁用。
● 對乙胺嗪過敏者禁用。
● 哺乳期婦女使用時,應暫停哺乳。
● 乙胺嗪與一些藥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藥物,使用乙胺嗪前請務必告知醫生,並諮詢醫生是否能用藥,如何用藥。
● 藥物是有不良反應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應而拒絕用藥。你可以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或者諮詢醫生,了解乙胺嗪的藥物不良反應,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
● 乙胺嗪為處方葯,必須由醫生根據病情開處方拿葯,並遵醫囑用藥,包括用法、用量、用藥時間等。不得擅自按照藥物說明書自行用藥。
● 常用劑量成人口服一次200毫克,3次/日,7日一療程。
● 大劑量短程療法:治療馬來絲蟲病可用乙胺嗪1.5克,頓服或2次分服;治療班氏絲蟲病總量可達3克,於2~3日內分4~6次服。此療法的不良反應較重。
● 預防:流行期間普遍服用量為每日每千克體重5至6毫克,連服6~7日。在班氏絲蟲病流行區可按百分之零點一的比例將藥物均勻加入食鹽中,全民服用6個月;在馬來絲蟲病流行區則按百分之零點三拌入食鹽中,全民服用3~4個月。
●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治療班氏絲蟲病,每日每千克體重6毫克,共12日。治療馬來絲蟲病,每日每千克體重3至6毫克,共6~12日。治療羅阿絲蟲病,首劑每千克體重1毫克,繼后兩天用量加倍,然後增加到每次每千克體重2至3毫克,每日3次,再服18日。
● 用以治療盤尾絲蟲和羅阿絲蟲感染時,應從小劑量開始,以減少因蟲體破壞而引起的副作用。重度感染的盤尾絲蟲病患者,在接受單劑乙胺嗪后,可出現急性炎症反應綜合征(Mazzotti反應),表現為發熱、心動過速、低血壓、淋巴結炎和眼部炎症反應,多由微絲蚴死亡引起。
● 在重度羅阿絲蟲感染者採用乙胺嗪治療后可發生腦病和視網膜出血等。預先給腎上腺皮質激素可減少副作用。
● 對有活動性肺結核、嚴重心臟病、肝臟病、腎臟病、急性傳染病應暫緩治療。對兒童有蛔蟲感染者應先驅蛔蟲。
● 藥物是有不良反應的。如果不良反應較大,需要就醫。醫生會根據不良反應的輕重以決定是否繼續用藥,還是換用其他藥物。如果不良反應癥狀不嚴重,適當對症處理,可以堅持用藥。
● 出現嚴重的頭痛、乏力、失眠、食慾缺乏、噁心和嘔吐。
● 枸櫞酸乙胺嗪藥品應該密封保存。
● 不要將該藥物分享給與你有相同癥狀的人使用。
● 藥物要遠離小孩。
● 乙胺嗪不良反應包括
● 乙胺嗪可直接引起頭痛、乏力、失眠、食慾缺乏、噁心和嘔吐。
● 由於大量微絲蚴被殺死後釋放出異體蛋白引起過敏反應,表現有寒戰、發熱、血管神經性水腫、肌肉關節酸痛、哮喘、皮疹和瘙癢,甚至發生喉頭水腫、支氣管痙攣、蛋白尿和肝腫大;尤其是盤尾絲蟲病最為嚴重,可能出現危害視力的眼毒性,已有致死病例報道。腦炎可能使羅阿絲蟲病患者的病情加重,甚至導致死亡。
● 成蟲死後,還可能發生局部淋巴腺炎和淋巴管炎。
● 其他不良反應請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
● 有些藥物可能與乙胺嗪相互作用,包括處方葯、非處方葯、疫苗、維生素、草藥等。這些藥物與乙胺嗪一起使用前請諮詢醫生。
● 妊娠期婦女禁用。
● 少量乙胺嗪從乳汁中分泌,哺乳期婦女用藥時宜暫停哺乳。
● 藥物必須合理使用,避免濫用。處方葯應該由醫生開置,非處方葯應該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
● 乙胺嗪是處方葯,必須由醫生根據你的病情開處方使用。自行用藥可能會增加你不合理使用藥物風險:浪費藥物資源,貽誤病情,產生耐葯,嚴重藥物不良反應。
● 乙胺嗪需要遵照醫生處方足量、足療程應用。病情完全控制前你的癥狀可能會有所減輕,但不要輕易減量、停葯。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化學葯和生物製品.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3] 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第1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 [4] 余傳隆,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化學葯。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5] https://www.dru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