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魔鬼

我的魔鬼

由德國新電影運動的代表人物、著名導演赫佐格為紀念他老友克勞斯·金斯基於1999年所拍攝的紀錄片。影片開頭是金斯基如同搖滾明星一般對著話筒,以一種不可一世的姿態,對著台下咆哮,有工作人員上來想把他拉走,但是他不在乎他是否言行不當或者失態,以獨特的角度還原了金斯基更多的真實。

劇情簡介


影片劇照
影片劇照
該片是德國新電影運動的代表人物、著名導演赫佐格為紀念他那位舉世聞 名、而又充滿爭議的老友克勞斯·金斯基所拍攝的紀錄片。在該片中,觀眾可以隨著赫佐格重返昔日兩人合作過的電影場景,採訪相關人士,也有當年留下的許多珍貴的鏡頭。

幕後製作


為了追回有關金斯基的記憶,赫爾措格重新將攝影機帶到他與金斯基共同熟悉的地方,把鏡頭對準久違的朋友,紛繁的影象在紀錄中剝離了自己虛華的外表,無聲無息間展露出沉澱的真相。隨著時間與光影里的交替反覆,金斯基純實的面目逐漸清晰,他並非遠離常人的異獸,而是矛盾人性的極端標本。他喜愛外界關注崇拜的目光,他必須成為一切的中心,於是他利用任何可能的機會發作,以騙取渴望中的注視;他畏懼與外界的接觸,和人握手后他都總要神經質地進行消毒;他喜歡炫耀自己崇尚自然的野性,總要在外景安營野宿,卻實在無法接受風雨所帶來的惡劣環境,甚至會為一條野生小蟲尖叫不已;在四處張揚的狂暴背後,他卻隱藏著對暴力、死亡的畏懼,赫爾措格虛構的一支來複槍足以使他變成溫順的羔羊;這個曾經以利劍砍傷同事的魔鬼卻又可以象天使一樣仔細地給攝影師包紮傷口……政治書中久思不解的“矛盾統一”在金斯基身上驗證無疑。極端的性情是上帝賦予金斯基的懲罰,也是一種恩惠:為追尋“黃金國”夢想而喪失一切的阿吉爾,疑心於妻子不忠的沃依扎克,堅持陸上行舟的費茲卡拉度,我們已無法區別這些角色的成功是源於金斯基偉大的演技還是他超然的本色。

主創團隊


演員表

角色演員
Lucy Harker伊莎貝爾·阿佳妮
客勞迪婭·卡汀娜Herself
Justo GonzálezJusto González
沃納·赫爾佐格Himself
米克·賈格爾Actor
克勞斯·金斯基Himself
Eva MattesHerself
Beat PresserHimself
Fitzcarraldo傑森·羅巴茲
archive footage馬克西米連·謝爾

職員表

製作人Christine Ruppert、Andre Singer、Lucki Stipetic
導演沃納·赫爾佐格Werner Herzog
參考資料

獲獎記錄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 1999
最佳紀錄片獎(提名)沃納·赫爾佐格

發行信息


國家日期國家日期
法國1999年5月17日挪威2000年10月20日
加拿大1999年8月27日印度尼西亞2000年11月8日
美國1999年9月3日日本2000年12月16日
德國1999年10月7日芬蘭2000年12月26日
瑞士2000年1月27日巴西2001年2月9日
瑞典2000年1月31日哥倫比亞2001年10月19日
新加坡2000年4月11日中國香港2002年10月23日 
西班牙2000年8月4日

作品評價


在《我的魔鬼》的開頭是金斯基如同搖滾明星一般對著話筒,以一種不可一世的姿態,對著台下咆哮,有工作人員上來想把他拉走,但是他不在乎他是否言行不當或者失態。因為,他是金斯基,一個個性特別的演員,一個桀驁不馴的雄獅,一個聲稱拒絕了N多導演邀請的演員,似乎只有赫爾佐格掌握了金斯基的“使用手冊”,獻上了最精彩的作品。金斯基和赫爾佐格的友誼充滿神奇的故事和傳言,然而,片中,一段兩人相會後熱情擁抱的場面,兩人都顯得不那麼張狂個性,更多的是老友相見的高興和溫暖。還有結尾,金斯基以孩子般的表情和生態與指尖的蝴蝶玩耍,看上去那麼投入,那麼享受。特立獨行之人容易讓人誤解,好在金斯基有赫爾佐格這樣一個喜歡回憶和傾訴的好友。
以這部《我的魔鬼》還原了他更多真實。赫爾佐格的回憶會讓觀眾更了解一些金斯基,一個偉大的演員,一個不羈的靈魂,他離去,卻留下與赫爾佐格碰撞的精彩作品,在影史中留下其獨特的地位,等待更多觀眾去欣賞魔鬼們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