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豐村

溪豐村

溪豐村位徠於省道307線石礱處,坐落於豐州鎮西北部,西北靠泉州生命河晉江。面積1.8平方公里,全村轄4個自然村(霞美角、劉厝、周庵、長尾片)。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1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8.6畝。

村情概況


溪豐村
溪豐村
溪豐村位於省道307線石礱處,坐落於豐州鎮西北部,西北靠泉州生命河晉江。面積1.8平方公里,全村轄4個自然村(霞美角、劉厝、周庵、長尾片),有18個村民小組,1353戶5120人;有耕地面積1385畝,其中田地720畝。全村勞動力900多人,在外經商200多人。
溪豐村科教文衛設施完善,村民安居樂業:各片區均成立老人活動中心,組建了南音隊、禮鼓隊、大鼓隊,經常開展鄉村文化活動,活躍了村民文化生活;建立農技站,增強了村民生產技術力量。

歷史沿革


溪豐村原屬二十一都,民國年間為溪口保,1949年解放初屬英溪鄉,1956年改為錦英鄉,1958年屬溪豐大隊,1961年與雙溪拆隊,自立溪口大隊,因與鄰社大隊重名,1981年改為溪豐大隊。1984年改稱豐州鎮溪豐村委會。溪豐村(又名溪口大隊)在解放期間是中共南安中心縣委的活動場所,是中共地下黨部所在地。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8.36%。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茶葉、蠶桑產業。

自然資源


全村有徠耕地總面積92.00畝(其中:田25.00畝,地67.00畝),人均耕地0.92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3,2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0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7.00畝,主要種植八角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80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無路燈。全村有25戶通自來水,有15戶飲用井水,有2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27戶通電,有1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3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15.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5.00公里。全村有摩托車6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0戶,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2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7戶,共鄉村人口67人,其中男性36人,女性31人。其中農業人口67人,勞動力4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傣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傣族1人,彝族7人,漢族59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0人,參合率59.7%;享受低保1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5公里。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00萬元;畜牧業收入4.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65頭,肉牛7頭;工資性收入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25.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8人,在省內務工0人,到省外務工28人。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勐乃小學,中學生就讀到正興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13公里,距離中學2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8人,其中小學生5人,中學生3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1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8.6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0.02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離鄉鎮較遠,經濟發展無支柱產業;產品結構單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難以準確把握市場信息;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薄弱,缺少項目開發資金和技術。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不斷完善道路、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引進技術資金,開發當地土地、林業資源,發展支柱產業;調整產品結構;在保證糧食產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大經濟作物和畜牧業發展力度;主要發展茶葉、桑樹等種植(其中:完成種植茶葉100畝、桑樹40畝),以及發展養蠶、雞、豬等養殖業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