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谷縣

山東省聊城市轄縣

陽谷縣,隸屬山東省聊城市,山東省西部,聊城市南端,黃河之北,介於東經115°39'~116°06',北緯35°55'~36°19'之間,全縣總面積1065.73平方千米。陽谷縣地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溫溫暖,無霜期長。截至2019年10月,陽谷縣轄3個街道、1個鄉、14個鎮,縣政府駐僑潤街道。2020年,陽谷縣常住人口700083人。

徠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始置陽谷縣,屬濟州。隋大業三年(607年)改州為郡,陽谷屬濟北郡。1998年3月,聊城地區撤地改市,陽谷縣屬聊城市。黃河繞縣境東南而過,古京杭大運河、京九鐵路縱貫全縣南北,有膠長、聊商、蒙館三大公路幹線網路。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019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0.1億元,增長1.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4.1億元,增長0.53%。

歷史沿革


隋文帝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設置陽谷縣,隸屬於濟北郡。
陽谷縣
陽谷縣
唐初改屬河南道濟州。
唐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濟州城為河水沖廢,陽谷改屬河南道鄆州。
五代時仍屬鄆州。
宋屬京東西路東平府。
金屬山東西路東平府。
元屬山東東平路。
明屬山東布政使司兗州府東平州。
清初改屬山東省兗州府。
清雍正八年(1730年)改屬東平直隸州。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仍屬兗州府。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設道,屬山東省東臨道。
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級建制,縣直屬於山東省。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又於省下設區,陽谷屬山東省第六區。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9月,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由魯西行政委員會領導。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改屬魯西行署第四專署。
民國三十年(1941年)7月,魯西行署併入冀魯豫行署,屬冀魯豫行署四專署。民國三十年,晉冀魯豫邊區政府重新調整區劃,改屬第十九專署。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2月,改屬一專署。民國三十六年,改屬九專署。1949年9月,改署平原省聊城專署。
1952年12月,平原省撤銷,改屬山東省聊城地區。
1958年12月,陽谷縣建制撤銷,陽谷所屬村鎮與東阿縣之一部分村鎮合併到壽張縣。
1961年7月,陽谷縣恢復建制,所轄村鎮與撤縣前相同。
1964年4月,壽張縣撤銷,金堤以北村鎮併入陽谷。
1998年3月,聊城撤地改市,陽谷縣屬聊城市。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陽谷縣位於東經115°39‘~116°06‘,北緯35°55’~36°19‘之間。地處魯西平原,黃河之北,山東省聊城地區南端。縣境西起西湖鄉西界之金錢線河,東止於阿城東境之黃河,東西長39.8公里;北起郭店屯鄉北界之徒駭河,南至壽張鎮南境之金堤外,南北寬32公里,總面積106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陽谷縣地處黃河泛濫平原,平均海拔高度為39.62米。地勢由西南向東北緩傾,平均坡降為1/6000—1/7000之間。歷史上黃河曾多次在境內泛濫,改道,衝決,泥沙淤積,逐漸形成了微度起伏的緩崗、緩平坡地、淺平窪地三種微地貌類型相間的現代平原地形,三種微地貌類型分別佔全縣總面積的49.3%、40.9%、9.8%。陽谷縣內土壤共有潮土、鹽土、風沙土3個土類,褐土化潮土、潮土、鹽化潮土、潮鹽4個亞類,86個土種。潮土占土地總面積的68.5%,鹽土、風沙土佔1.5%。

氣候

陽谷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1995—1999年平均年日地數為2241小時,平均氣溫13.9℃,略高於1998年—1994年的平均值。日極端最高氣溫40.0℃,發生在1997年6月23日;日極端最低氣溫-14.34℃,發生在1998年1月19日。年平均降水523.9毫米,較1988—1994年的平均值偏少43.0毫米。最多年(1998年)695.9毫米,最少年(1997年)408.5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160.7毫米,發生在1998年8月4日。平均相對濕度為69%,較1998年—1994年平均值偏大3%。年平均無霜期為206天。
氣溫,1988~2008年,陽谷縣年平均氣溫為13.8℃,較1987年以前高0.4℃。全縣年平均氣溫最低為13.1℃,出現在1991年;最高14.5℃,出現在1998年。
降水,陽谷縣地屬大陸性溫帶季風半濕潤氣候,年降水量在286.0~851.8毫米之間,年降水量平均為588.6毫米。最多年降水量695.9毫米,發生於1998年;最少年降水量408.5毫米,發生於1997年。多年平均蒸發量水面2240毫米、地面1224毫米,徑流量0.599億立方米。平均降水量是山東省多年平均值的80.4%。降水年際豐枯懸殊,且年內分配極不均勻,汛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佔全年的73.8%,春灌期降水量佔全年的13.8%,冬灌期佔全年的9.6%。

水系

陽谷縣境域以橫亘於南境的金堤為界,分屬於兩個水系及流域。金堤以南為金堤河水系,黃河流域;金堤北為徒駭河水系,海河流域。有黃河、金堤河、小運河、趙王河、羊角河、新金線河、徒駭河7條河流。黃河流經縣東南部,境內長度3.3公里。金堤河流經縣南部,境內長37.5公里。全縣河網密度為0.17公里/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陽谷縣總面積為1064平方公里,土地總面積106532.54公頃,其中耕地72094.78公頃,園地(果園、桑園)2371.16公頃,林地1837.84公頃,城鄉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620.40公頃,3級地6.02萬公頃,4級地1.14萬公頃,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23.5%、57.4%和10.9%。另有重度鹽鹼及沙荒地8592公頃,佔8.2%。

水資源

陽谷縣水資源包括地下水,地表徑流水和過境客水三個部分。地下水總貯量為27.24億立方米,其中淡水23.90億立方米,鹹水3.34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可以利用1.86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徑流總量為5587.4萬立方米,可利用量710萬立方米。過境客水主要源於黃河、金堤河、新金線河和徒駭河四條河流,徑流總量為373.4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客水可供量為3.16億立方米,可用量2.05億立方米。全縣可供水資源總量為5.1077億立方米,可利用量3.985億立方米。

生物資源

陽谷縣主要生物資源有554種,其中農作物62種(小麥、玉米、穀子、高粱等糧食作物12種,棉花、花生等經濟作物10種,白菜、茄子、黃瓜、西葫蘆、西紅柿等蔬菜40種),楊、榆、槐、柳、桐等林木13種,果樹(主要為蘋果、桃、梨、杏等)12種,花草類167種(花卉40種、草類127種);益鳥益獸及害蟲天敵125種,中藥材100種,馬、牛、羊、雞、兔等畜禽12種,水生物類63種(鯉、鰱、鯽等魚類53種,水生植物10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北宋初年,陽谷縣編為10鄉,后並為3鄉。
明代編為22里。
清代編為39里,后增至42里,另有東、西二“更名”281庄,亦分編為24里。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縣內六個區所轄284個鄉鎮合併為51個。
1950年,又將併入第一區的原第十區村莊劃出,另設第九區。全縣共設9個區,122個鄉,轄763個自然村。
1958年4月,撤銷區級建制,全縣707個自然村,合併成立18個鄉。同年12月15日,陽谷縣建制撤銷,所屬村鎮全部併入壽張縣。
1961年7月1日,恢復陽谷縣建制。
1964年11月,原壽張縣建制撤銷,其金堤以前村鎮全部劃歸陽谷。全縣共劃為12個區,79處人民公社,554個生產大隊。
1971年3月,撤銷區級建制,合併成立19處人民公社,共轄560個生產大隊。
1982年,城關公社、壽張公社分別改為城關鎮、壽張鎮。
1984年8月,重新劃為6個鎮,15個鄉,共轄790個行政村。1987年底,各鄉鎮所轄行政村增至824個。
1994年,陽谷縣轄陽谷鎮、壽張鎮、張秋鎮、七級鎮、安樂鎮6個鎮,石門宋、四棚、十五里元、范海、閻樓、石佛、定水鎮、楊庄、翟庄、大布、西湖、高廟王、李台、金斗營、郭屯15個鄉,841個行政村。
1995年6月20日,撤銷閻樓鎮,撤銷石佛鄉設立石佛鎮;撤銷定水鎮鄉設立定水鎮。
1996年10月31日,撤銷范海鄉,設立範海鎮。
1998年8月,撤銷李台鄉,設立李台鎮;撤銷十五里園鄉,設立十五里園鎮。
1999年底,陽谷縣轄11鎮,5個鄉,共轄865個行政村。
2004年10月,撤銷陽谷鎮,在其基礎上設置博濟橋、僑潤和獅子樓三個辦事處。全縣共轄10鎮5鄉三個辦事處。
2010年7月,撤銷郭店屯鄉、西湖鄉,設郭屯鎮、西湖鎮。全縣共轄12鎮3鄉三個辦事處。即:博濟橋辦事處、僑潤辦事處、獅子樓辦事處、壽張鎮、張秋鎮、阿城鎮、七級鎮、安樂鎮、閻樓鎮、石佛鎮、定水鎮、李台鎮、十五里園鎮、郭屯鎮、西湖鎮、高廟王鄉、金斗營鄉、大布鄉。
2012年陽谷縣轄3個街道辦事處、2個鄉、13個鎮。
截止2013年12月31日,陽谷縣總面積1064平方千米,轄僑潤街道、博濟橋街道、獅子樓街道3個街道,閆樓鎮、阿城鎮、安樂鎮、七級鎮、石佛鎮、郭屯鎮、定水鎮、西湖鎮、李台鎮、壽張鎮、十五里園鎮、張秋鎮、高廟王鎮13個鎮,大布鄉、金斗營鄉2個鄉,873個村(社區)。

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陽谷縣轄3個街道、1個鄉、14個鎮。縣政府駐僑潤街道。
名稱下轄行政村
博濟橋街道金谷社區、谷南社區、博濟社區、京九社區、后李村、魏海村、西海村、段庄村、前席村、南三里村、馬廟村、費樓村、趙廟村、東國村、東齊坊村、石樓村、前李村、毛桃董村、魏樓村、李樓村、王保玉村、官路唐村、商坑村、東石門宋村、前金海村、后金海村、魯坊村、華佗廟村、鄭庄村、蘇樓村、許庄村、龍虎寨村、岳海一村、西西石門宋村、譚庄村
僑潤街道谷山社區、曙光社區、谷北社區、順達社區、振陽社區、振華社區、劉海村、國廟村、韓窪村、東八里營村、西八里營村、東焦海村、西焦海村、五里廟村、郭圍子村、北徐村、前楊村、辛菜郭村、亓庄一村、王樓一村、王衚衕村、張衚衕村、郭海村、趙堂村、大迷魂陣村、東迷魂陣村、西迷魂陣村、后迷魂陣村、楊庄村、東唐村、門庄村、付唐村、秦海村、孫庄一村、李庄村、杜庄村、張海村、國庄村
獅子樓街道育才社區、紫石街社區、金園社區、會盟社區、順發社區、會豐社區、石海村、孟宅村、俞樓村、劉燦明村、王樓村、劉坑村、董希賢村、魏庄村、陳集村、南馬庄村、蘇庄村、秦庄村、陳石村、劉華村、石皋窯村、賈庄一村、八里橋村、東老董庄村、西老董庄村、大門村、鍾海村、陳段俞村、崔王村、趙莊一村
閻樓鎮閆樓村、王振楊村、辛庄村、高門樓村、王莊村、湯庄村、張樓村、三教寺村、胡馬村、周庄村、柿子園村、趙堂村、范庄村、石堂村、馬庄村、趙海村、於便村、莊戶村、陳堂村、前張岩寨村、后張岩寨村、谷岩寨村、趙岩寨村、吳海村、姜廟村、穆庄村、石虎村、土囤村、半樓村、高庄村、前羅海村、后羅海村、石獅子村、北李村、陳庄村、馮樓村、關庄村、柳廟村、高廟村、二郎廟村、勾廟村、曹廟村、白庄村、岳海村、駱駝巷村、雙廟蘇村、閆衚衕村、鄭杜村、四合村、李庄村、新四村、崔堂村、任岩寨村
阿城鎮阿西村、岳庄村、東王莊村、呂場村、朱樓村、於庄村、夏庄村、夏堂村、皋門村、海會寺村、東雙廟村、阿東村、劉樓村、古河村、韓海村、馬灣村、齊店村、吳庄村、宋庄村、常庄村、大窪里村、小窪里村、顏營村、東堤村、趙店村、劉什庄村、西鋪村、中鋪村、后鋪村、東鋪村、張八村、龐樓村、北李一村、位黃村、義和村、袁樓村、寇庄村、范海村、朱庄村、楊庄村、曹庄村、肖庄村、石庄村、真武廟村、崔庄村、喬樓村、薛庄村、常樓村、武庄村、毛坊村、前陳村、古柳樹村、柴樓村、閆庄村、西王莊村、徐庄村、苑井村、張庄村、西雙廟村、劉庄村、湯窪村、疊路頭村、季井村、雷庄村、溫碾村、孫樓村、齊莊村、殷坑村、李爐村、郭位陳村、南李村、尤樓村、郭庄村、前熬村、后熬村、位庄村、武台村、王樓村、楊窯村、陳庄一村、富安鎮村、湯海村、十王廟村
七級鎮前劉村、南焦村、高樓村、西劉村、姚皋村、官口村、前郎村、后郎村、崔圍子村、鄭庄一村、東辛村、於庄一村、前楊村、后楊村、葦鋪村、大翟村、張庄一村、郝林村、孫庄村、陳庄二村、三里村、桑庄村、劉文堂村、井庄村、新豐村、崔庄一村、蔣庄村、后王村、前王村、簸箕柳村、孫樓一村、楊屯村、西金村、賀庄村、東金村、木庄村、盛庄村、東康村、苑閆高村、義和一村、梁庄村、四合一村、周堂村、西辛村、三合村、任庄村、北張村、七一村、七二村、七三村
安樂鎮南街村、西街村、北街村、薛寨村、張黨村、肖劉村、崔葛村、姜屯村、袁庄村、邢庄村、西李樓村、肖坑村、劉鋪村、后屯村、前屯村、張庄二村、馬庄二村、劉廟村、於營村、王莊三村、袁樓一村、左窪村、劉子英村、孟窪村、郭庄一村、丁庄村、辛庄一村、紅旗村、東李樓村、胡樓村、蔣庄一村、王鐵匠村、周庄一村、大申村、周英村、劉品村、七里河村、東劉村、蒿鋪村、孫孟劉村、東雷村、三官廟村、范庄一村、范樓村、董營村
定水鎮殷坡村、定水村、東崔村、店東張村、孟庄村、大坑王村、小坑王村、爐里宋村、坡里村、徐庄一村、張大廟村、楊皋一村、楊王李村、王把勢村、石海村、房海村、武堤口村、宋庄一村、郭房村、曹樓村、薛庄一村、鄭庄二村、郭庄村、雙樓村、王莊集村、李八堤口村、李丙東村、草寺村、前泓村、康泓村、吳樓村、童庄村、五楊村、西崔村、蒲庄村、張八堤口村、李庄一村、孫衚衕村、安庄村
石佛鎮石佛村、青楊李村、趙莊村、王皋如村、后睡虎村、賈庄村、雷庄村、董庄村、孫庄村、方庄村、前陳海村、后陳海村、韓庄村、王樓村、沙土集村、馮營村、前睡虎村、徐樓村、魯庄村、高庄村、前劉園村、后劉園村、前洪村、后洪村、范庄村、溫庄村、陳集村、劉窯村、宋庄村、劉庄村、平坊村、陶樓村、周白村、廉庄村、西柿子園村、東柿子園村、尹庄村、朱庄村、東孫村、東范庄村、葛海村、魏海村
李台鎮楊店村、李台五連村、李台三連村、李台四連村、李台六連村、李台七連村、李台八連村、張店村、王申樓村、西孟樓村、前孟樓村、何垓一村、何垓二村、何垓三村、何垓四村、王堤村、前李村、后李村、王集村、趙莊二村、劉海村、李爐一村、李爐二村、大寺一村、大寺二村、臨河一村、臨河二村、明堤村、李街村、風凰台村、西台村、甄台一村、甄台二村、甄台三村、關門口一村、關門口二村、關門口三村、關門口四村、武堤口一村、武堤口二村、武堤口三村、趙台村、苗台村、路庄村、東孟樓村、梁庄村、譚庄村、石樓村、西柿子園一村、東柿子園一村、魏老樓村、白樓村、賈海村、馬庄二村
壽張鎮西門村、南門村、東門村、北門村、呂街村、陳街村、榮街村、馮街村、劉虎山村、趙夢儉村、曹庄村、煙墩村、武堂村、西紙坊村、東紙坊村、楊庄二村、史衚衕村、北台村、北崔村、蔣海村、南徐村、北孟村、馬廟村、候庄村、王樓三村、趙白東村、趙白西村、孫庄村、謝庄村、辛庄村、雙廟杜村、河東趙村、閆集村、雷海村、魏台村、陳庄村、郭庄村、沙河張村、薛王村、閆興魯村、大雷村、大杜村、大郭村、大段村、殷黃村、河旅店村、潘庄村、關庄村、毛廟村、三支王村、河西趙村、四棚前街村、四棚後街村、田莊村、周庄一村、許庄一村、楊松林村、冀王村、丁集村、北方村、孫廟村、劉堂村、劉庄餓二村、沙河村、張灣村、呂庄二村、閆堤村
十五里園鎮十五里元村、東汪村、西汪村、火炮王村、王天緒村、謝庄村、李社頭村、楊武龍村、郭家莊村、龍王廟村、賈庄村、程庄村、賈垓村、王堤口村、孟堤口村、田莊村、陳堤口村、葛堤口村、劉垓村、王坑村、朱萬一村、棗棵李村、閆庄村、肖店村、后王村、劉大雪村、黨店村、鄭街村、朱坊村、石庄村、北呂村、楊廟村、趙窪村、李士亭村、張街村、葉街村、獅子閣村、馬樓村、玄庄村、大碓臼村、前曾村、榮庄村、十里井村、勝利村、崔大豐村、羅庄村、小營葛村、四合村、范庄村、孫關村、牛吳村、陳店村、八里庄村、張庄村
張秋鎮劉樓村、東街村、西街村、南街村、北街村、北海子村、大閆樓村、翟庄村、三里庄村、城坡村、桑營村、姜營村、景陽崗村、花園村、碧桃園村、梨園村、王莊村、翁庄村、小閆樓村、姑女墳村、趙盤爐村、西沙村、東義和村、西義和村、楊岳村、吳廟村、陸海村、許樓村、孟樓村、張庄村、東孟村、西孟村、前沙村、后沙村、袁庄村、史塘村、上閘村、下閘村、王營村、董營村、五里營村、豆營村、楊堤口村、田堤口村、李堤口村、空石街村、李街村、前海村、黨街村、錢樓村、曹堤口村
郭店屯鎮郭店屯村、姜邢村、前劉一村、后劉村、黃庄村、丁庄一村、北葛村、孟屯村、王頂村、南李一村、南葛村、前梨園村、后梨園村、洪劉村、李屯村、段庄村、候堂村、邢庄一村、葛集村、趙元村、豐徐村、於庄二村、東李村、孟庄村、楊皋村、馮集村、東朱庄村、陳堂一村、九楊村、鄧樓村、張寨村、辛集村、李家村、焦集村、前宋村、后宋村、苑店村、王屯村、趙莊村、梁庄一村、候海村、東韓村、姜屯一村、楊庄一村、張堂村、王營村、西朱村、邵樓村、楊廟村、北韓村、張劉村、曹庄一村
大布鄉四都村、東張村、後排張村、高庄一村、司庄村、朱廟村、王大夫村、魏村、李村、張董村、丁庄村、趙莊村、李樓村、土山寺村、冉廟村、魏庄村、呂超凡村、訾海村、胥庄村、靈王廟村、郭子洛村、任海村、惠庄村、王莊村、李堂村、穆庄村、薛樓村、董庄一村、李化真村、郝樓村、鵝鴨坡村、武堤口村、王園村、蔣孟樓村、新布村、后布村、前海子布村、大布村、東布村、家廟布村、寧倉村、王子儀村、蘇海村、姜庄村、劉衚衕村、熬鹽場村、漁林趙村、徐良府村
西湖鎮孔橋村、西孫村、俞樓村、杜庄一村、趙王樓村、蔣墩村、張岱村、任伍村、鄭庄村、馬庄村、辛庄村、席庄村、劉庄一村、庄海村、白廟村、關庄村、范庄一村、曹集村、皂劉村、東聶村、西聶村、胥庄一村、武海村、門坊村、岳庄村、齊莊村、趙伯升村、孫樓村、尹窪村、月堤村、蘇王董村、斜店村、代李村、張庄村、胡庄村、倉子村、紅衛村、翟庄村、汪庄村、大王樓村、西老莊村、東老莊村、張海龍村、西干村、許庄村、東干村、大劉村、小劉村
高廟王鎮高廟王村、劉化育村、孔盛村、胡庄一村、滿庄村、孟樓村、席橋村、魏樓村、苦水王村、孟劉庄村、關庄一村、柴庄村、喬庄村、藏庄村、朱施董村、劉泗河村、北新村、南新村、北彭村、李樓一村、畢爐村、郭庄村、東孫一村、苗庄村、中孔村、孔寨村、孫集村、三官廟村、前倉村、后倉村、王樓二村、席庄一村、呂庄村、楊園村、邵樓一村、塘坊村、南彭村、袁樓村、范庄二村、吳堂村、石磙張村、郎集村、秦樓村、許樓村、鐘樓村、前馬爾村、后馬爾村、周庄村、張庄一村、徐集村、高李圈村、馬庄一村、李寨村、前薛村、楊庄一村、曹集一村、后薛村、徐山斗村
金斗營鄉東金二村、斗西村、斗東村、子南一村、子南二村、子中村、子北一村、子北二村、西金村、東金一村、吳台一村、吳台二村、吳台三村、前進村、王沙沃村、胡沙沃村、張堤村、閆堤村、劉堤村、林爐村、蓮花池一村、蓮花池二村、蓮花池三村、蓮花池四村、蓮花池五村、蓮花池六村、蓮花池七村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末,全縣戶籍人口82.09萬人,增長0.91%,其中,男42.49萬人,女39.6萬人;常住人口79.6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4.02萬人;人口出生率16.6‰,死亡率4.93‰,自然增長率11.67。
截至1999年底,陽谷縣境內人口共有25個民族,其中漢族佔總人口的99.66%。回、布依、滿、壯、蒙古、苗、土家、朝鮮、白、達斡爾等24個少數民族共3180人,佔總人口的4‰。在各少數民族中,回族3145人,占各少數民族總人口的98.9%。
2021年6月11日,聊城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公布,陽谷縣常住人口為700083人。

民族

陽谷縣境內人口共有25個民族,其中漢族佔總人口的99.66%。回、布依、滿、壯、蒙古、苗、土家、朝鮮、白、達翰爾等24個少數民族共佔總人口的0.34‰。在各少數民族中,回族占各少數民族總人口的98.9%

經濟


綜述

2013年,陽谷縣實現生產總值261.26億元,比2012年增長10.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8.04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150.14億元,增長11.8%;第三產業增加值73.08億元,增長10.5%。產業結構比重由2012年的15.8:58.4:25.7調整為14.56:57.47:27.97。人均生產總值32872元,比2012年增長10.1%。
2018年,陽谷縣生產總值(GDP)369.7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3.3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187.15億元,增長0.6%;第三產業增加值129.26億元,增長13.4%。三次產業結構為14:50.6:35。人均生產總值45940.77元,增長4.86%。
2018年,陽谷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96元,比上年增長7.5%;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04元,比上年增長8.7%。
2018年末,陽谷縣實有民營經濟市場主體增長11.4%。其中,私營企業增長20.8%,個體戶增長9.5%。
2018年,陽谷縣列入省外“十強”產業的項目13個,到位資金8.35億元;列入省內“十強”產業、市九大產業的項目5個,到位資金7.86億元。
2018年,陽谷縣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3.7%。其中,5000萬元以下項目同比下降85.9%;5000萬元以上項目同比增長43.9%;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24.7%。三次產業投資結構為4.9:44.5:50.6,服務業投資比重比上年提高19.1%。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28.9%。
2018年,陽谷縣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02億元,比上年增長0.74%。其中,稅收收入10.89億元,增長7.29%,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7.66%,比上年同期提高5.1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5.97億元,增長3.27%。其中,民生支出25.18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為70.02%。

第一產業

2013年,陽谷縣農業總產值69.47億元,比2012年增長3.58%;其中,種植業產值51.2億元,比2012年增長4%;林業產值0.33億元,比2012年增長5.66%;牧業產值16.46億元,比2012年增長0.95%;漁業產值0.66億元,比2012年增長4.46%。糧食總產量65.65萬噸,比2012年增長1.5%。蔬菜總產量160.52萬噸,比2012年增長4.78%。林地面積6546公頃,林木綠化率為31.46%,活立木總蓄積117.58萬立方米。新增造林面積1067公頃,比2012年增長45.17%。年末實有農田林網化面積6.2萬公頃;盆栽植物產量15萬盆。生豬存欄21.77萬頭,比2012年增長3.5%;生豬出欄41.56萬頭,比2012年增長0.7%;家禽存欄698萬隻,比2012年增長1.3%;家禽出欄2331萬隻,比2012年增長1.5%。禽肉類總產量7.25萬噸,比2012年增長1.2%;禽蛋產量5.26萬噸,比2012年增長38.3%;牛奶產量2.91萬噸,比2012年下降5.8%;水產品總產量7580噸,比2012年增長3.47%。其中,淡水產品養殖產量6200噸,比2012年增長3.73%。農機總值4.94億元,比2012年增長9.05%;農機總動力138.02萬千瓦,比2012年增長4.64%;機耕面積7.09萬公頃,比2012年增長37.14%;機收面積9.19萬公頃,比2012年增長2.68%;機械植保面積3.16萬公頃,比2012年增長0.32%。
2018年,陽谷縣農業增加值56.68億元,比上年增長3.96%;其中,種植業增加值38.82億元,增長6.21%;林業增加值0.37億元,增長2.1%;牧業增加值13.04億元,增長1.07%;漁業增加值1.06億元,同比下降0.38%。
2018年,陽谷縣糧食總產量71.03萬噸,同比下降3.8%,蔬菜總產量198.05萬噸,比上年增長4.92%。
2018年,陽谷縣造林面積671公頃,其中人工造林562公頃,人工更新109公頃。本年新育苗面積1819公頃,較去年增長9.77%。
2018年末,陽谷縣生豬存欄24.05萬頭,同比下降0.08%;生豬出欄46.42萬頭,下降1.98%;家禽存欄1828萬隻,同比增長2.81%;家禽出欄5810萬隻,增長2.81%;肉類總產量12.91萬噸,增長0.78%;禽蛋產量6.76萬噸,同比下降0.03%;牛奶產量1.84萬噸,同比下降14%。
2018年,陽谷縣水產品總產量8220噸,比上年下降2.26%。其中,淡水產品養殖產量6268噸,下降9.42%。
2018年,陽谷縣農機總動力120.73萬千瓦,同比增長5.09%;機耕面積6.29萬公頃,比上年減少3.38%;機收面積11.56萬公頃,比上年增長3.03%;機械植保面積3.67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66%。
其中稅收收入11.2億元,佔比79.4%。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6.5億元,按可比口徑實際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3%;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7757元和14648元,分別增長7.6%和10.1%。

第二產業

2013年,陽谷縣全部工業總產值886.50億元,比2012年增長16.3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67家,比2012年末凈增57家。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40.40億元、利稅88.9億元、利潤55.51億元,同比2012年分別增長20.97%、10.28%、17.39%;工業增加值增幅12.89%。規模以上重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643.12億元,比2012年增長21.04%,佔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76.4%,拉動全縣工業增長15.47%,貢獻率達60.42%。規模以上輕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98.66億元,比2012年增長4.01%,增速比2012年同期回落12.04%,佔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23.6%,下降2.61%。
2018年,陽谷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5%,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增長11.8%,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2%,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2%,比上年降低0.55%。
2018年,陽谷縣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19家,比上年增加1家。建築業總產值18.32億元,比上年增長9.2%。
2018年,陽谷縣新登記市場主體6680戶,比上年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為92.17元,比上年增加1.16元;年末工業資產負債率為60.4%,比上年末下降1.4%。全縣全社會用電量247973萬千瓦時,同比增長9.07%,工業用電量177349萬千瓦時,同比增長8.02%。

第三產業

2013年,陽谷縣房地產開發投資10.1億元,比2012年增長36.67%。住宅投資8.73億元,比2012年增長53.43%;商業營業用房投資0.43億元,比2012年下降45.57%。房屋施工面積126.06萬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66.46%;房屋竣工面積22.78萬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19.21%。商品房銷售面積14.79萬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115.28%,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3.67萬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130.13%。
2018年,陽谷縣服務業增加值佔全縣生產總值比重為35%,比上年提高2.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3%。
2018年,陽谷縣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共42家,實現營業收入8.12億元,同比增長19.24%;應付職工薪酬1.29億元,同比增長74.32%;從業人員2472人,同比增長17.10%。
2018年,陽谷縣郵電業務總量39491.79萬元,比上年增長11.90%。其中,電信業務總量31236.41萬元,增長14.06%;郵政業務總量8165.38萬元,增長34.53%。年末固定電話用戶5.14萬戶,下降4.19%;行動電話用戶78.04萬戶,增長6.20%。電話普及率為每百人99部。
2018年,陽谷縣房地產開發投資23.92億元,比上年增長24.67%,其中,住宅投資16.36億元,下降5.04%。商品房施工面積327.2萬平方米,增長15.66%。商品房竣工面積15.6萬平方米,下降37.1%,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7.4萬平方米,下降22.78%。商品房銷售面積78.4萬平方米,下降5.97%。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11.4萬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長43.89%。
2018年,陽谷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10.2%。其中,餐飲收入增長12.0%,商品零售增長9.9%;城鎮零售額增長10.0%,鄉村零售額增長12.3%。限額以上單位主要商品銷售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增長10.8%,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2.4%,化妝品類增長24%,金銀珠寶類增長22.9%,日用品類增長8.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4.7%,中西藥品類增長69%,傢具類增長14.2%,石油及製品類增長9.9%。
2018年,陽谷縣進出口總額222.6億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出口40.9億元,減少34.1%;進口181.7億元,增長24.9%。出口商品中,機電五金產品出口25.01億元,占出口總額的61.2%;紡織服裝出口0.21億元,占出口總額的0.5%;食品農產品出口10.2億元,占出口總額的24.88%。對外合作積極拓展,實際對外投資0.04億元。
2018年,陽谷縣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進出口59.1億元,比上年增長103.4%。其中,出口19.0億元,增長72.38%。
截至2018年末,陽谷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373.98億元,比年初增加14.68億元,其中,住戶存款餘額為267.88億元,比年初增加19.83億元;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222.69億元,比年初增加27.87億元,其中,短期貸款餘額141.97億元,較年初增加10.32億元,中長期貸款餘額78.95億元,較年初增加17.9億元。
2018年,陽谷縣保險保費收入1.49億元,比上年增長16.92%。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0.56億元,增長63.15%;人身險保費收入0.94億元,增長0.11%。支付各項賠款與給付0.25億元,同比減少67.57%。

文化


名稱由來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析東阿設置陽谷縣,“取東阿縣界陽谷亭為名”(見《元和郡縣圖志卷十》陽谷亭即古陽谷亭),春秋時屬齊國,故址在今平陰縣南端,因在谷山(漢代稱谷城山,今稱黃山,在今平陰縣東阿鎮北)之陽而得名。
景陽岡酒徠文化
陽谷釀酒業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良好的釀造技術。傳說早在4500年前,舜帝女兒儀狄就曾在此釀酒。張秋景陽岡一帶飲酒釀酒盛行已久。唐玄宗年間,在景陽岡周邊鄉村出現數家釀酒作坊。宋神宗曾為景陽岡酒御賜“貴人佳酒”金匾,並徵調京城,遂為“貢酒”。宋徽宗年間,景陽岡酒時稱“透瓶香”、“三碗不過岡”和“出門倒”。元初京杭大運河開通后,張秋成為魯西商業中心,好酒隨運河商船載往南北各地。

交通


黃河繞縣境東南而過,古京杭大運河、京九鐵路縱貫全縣南北,有膠長、聊商、蒙館三大公路幹線網路。
截至2018年末,陽谷縣城鄉班線客車114部,農村客運站16個,農村班線19條,通村莊872個,年末公交車路數7路,公共汽(電)車運營100輛。縣鄉道通車里程2599千米,省道57.76千米,國道42.32千米,高速公路4.7千米。

社會


教育

2016年末,全縣普通中學26所,在校生33628人;中等職業學校2所,在校生3757人;小學107所,在校生56238人,畢業生6751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教師隊伍不斷壯大,普通中學3270人,小學教職工3457人。獨立幼兒園共有32所。
2018年,陽谷縣完成“全面改薄”5年規劃任務。農村義務教育校舍開工面積22.11萬平方米,開工率100%,竣工面積21.99萬平方米。中小學大班額比例降至7.5%以下,全部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新建改擴建幼兒園8所,新增幼兒學位540個。小學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專任教師分別為3613人、2185人和1072人,中等職業學校專任教師295人。

衛生

2016年末,醫療衛生機構24所。其中,醫院5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9所。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綜合服務區(國醫堂、中醫館)18個,社區、鄉鎮覆蓋率分別為50%和100%。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達標率分別為85.7%、80.2%和91.3%。完成診療服務1433868人次。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由40元提高至45元。
截至2018年末,陽谷縣醫療衛生機構24所。其中,醫院5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9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鄉鎮衛生院中醫藥綜合服務區設置率均為100%。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由50元提高至55元。組建家庭醫生服務團隊96個,簽約居民114559人,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提高到每人每年130元。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科技

2016年末,獲得市級科技獎勵8項。其中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在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空缺的情況下,陽谷縣包攬了2項二等獎項目;全市共設2項的科學技術成果轉化促進獎中,獲得1項獎勵。發明專利申請量195件,發明專利授權量41件。
2018年,陽谷縣發明專利申請量145件,發明專利授權量48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2.75件,比上年增加0.42件。院士工作站2個,眾創空間1家。年末有效註冊商標706件,比上年末增長70.2%。其中,馳名商標4件,地理標誌商標3件。

文化事業

2016年末,全縣擁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館藏書量達60556冊(含報刊),群眾藝術館和文化館1個,文化站18個,全縣文化大院和農家書屋實現全覆蓋。年末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為100%,日均播音時間15小時。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為100%,全年製作新聞電視節目92小時,製作專題電視節目1146小時,製作綜藝類節目110小時,較去年在時間和節目質量上都有較大提升。文化產業投資47.8億元,文化產業145家。
截至2018年末,陽谷縣擁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館藏書量達78117冊(含報刊),群眾藝術館和文化館2個,文化站18個,全縣文化大院和農家書屋實現全覆蓋。

體育事業

2018年,陽谷縣舉辦第九屆全民健身運動會賽事活動230項次,其中社會力量承辦佔80%以上。體育社會組織總數695個。全民健身中心縣級覆蓋率超過92%,行政村覆蓋率96%。參加全國地擲球錦標賽、精英賽和青少年及大學生賽,獲得金牌18枚、銀牌16枚和銅牌8枚。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末,陽谷縣職工基本養老、失業、工傷、職工基本醫療、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5.62萬人、2.78萬人、4.92萬人、5.35萬人和2.49萬人。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45.05萬人和64.86萬人。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2035元(含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18元,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由450元提高至490元。省內異地就醫聯網即時結算醫院1606家(含各級衛生院/聯網門診部)。失業保險金標準平均增長9.2%,1至4級工傷職工傷殘津貼平均增長10%。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876人,年人均保障標準5280元,比上年提高24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8844人,年人均保障標準3800元,比上年提高200元。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90個,養老床位5273張。
2018年,陽谷縣棚戶區開工5745套,開工率100%;基本建成532套。公租房完成分配412套,分配率100.49%;發放住房租賃補貼55戶,完成率157.14%。
2018年,陽谷縣城鎮新增就業5850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675萬元,扶持創業310人。

基礎設施

2018年,陽谷縣城市建設投資1.93億元。全年累計建成海綿城市面積1.07平方千米,新增0.25平方千米。黑臭水體治理完成4條。

安全生產

2018年,陽谷縣共發生生產安全事故20起,死亡9人,受傷19人(全部為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直接經濟損失7.02萬元。死亡人數與2017年持平。

旅遊


陽谷縣旅遊景點
陽谷縣旅遊景點
陽谷縣旅遊景點有:蚩尤冢、海會寺、景陽岡、獅子樓、紫石街等。
蚩尤冢:在陽谷縣十五里園鎮葉街村東首。基部約50米見方,上部為半球形隆起。冢的高度為7.6米,其中地上部分高4.1米,地下部分高3.5米。冢外有一座東南西北方向寬150米、西南東北方向長400米,面積約6萬平方米的龍山文化城。
海會寺:海會寺位於山東省陽谷縣城東25公里的阿城鎮古運河畔,由劉公祠、海會寺、運司會館三部分組成,包括山門、天王殿、千佛殿、鐘樓、鼓樓等十餘處景點。
景陽岡:位於陽谷縣城東16公里張秋鎮境內。總佔地面積33.3公頃,其中水面10公頃。其主要景點有三碗不過岡酒店、鄉民告示處、縣衙告示處、山神廟、武松打虎處、石碑、虎嘯亭、武松廟、湖心島、釣魚台、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場等20餘處。
獅子樓:坐落在陽谷縣城大隅首西南角,始建於宋景佑三年。主要景點有:王婆茶館、武大郎家、冷酒館、紙紮店、西門藥店、鹽店、絨線鋪、綢緞莊、客棧、獅子大酒樓、棋社、戲台、玉皇廟等。
陽谷縣獅子樓
陽谷縣獅子樓
紫石街:位於陽谷古城中心區,街長800米,寬50米,佔地56畝,總建築面積4780平方米。

獲得榮譽


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2019年中國創新百強縣(市)。
2020年7月29日,陽谷縣城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2020年11月13日,2020年“中國創新百強縣(市)”名單公布,陽谷縣排名第81位。
2020年12月22日,被命名為“山東省雙擁模範城(縣)”。
2020年12月30日,入選“第六屆山東省級文明縣(市、區)”名單。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