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景陽岡的結果 展開

景陽岡

國家4A級景區

景陽岡景區位於山東省聊城市陽谷縣城東徠(偏南)16公里張秋鎮境內,傳說為《水滸傳》中描述的武松打虎處,總佔地面積33.3公頃。

景區內沙丘起伏,雜草叢生,林蔭蔽日,一派荒野景象。其主要景點有三碗不過岡的酒店、鄉民告示處、縣衙告示處、山神廟、武松打虎處、石碑、虎嘯亭、武松廟、湖心島、釣魚台、碑林、虎池、猴山、鹿苑、古箭場等20餘處。

景陽岡景區位於景陽岡龍山文化城遺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上,該景區於2010年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是水滸旅遊線上重要景點。

歷史沿革


《陽谷縣誌》載:景陽岡在縣城東40里,沙丘起伏,莽草無涯,古木參天,人煙稀少。景陽岡附近,原有9嶺18堌堆(高大險峻的巨型土山),景陽岡即在東沙堌堆和西沙堌堆之間。
隨著歷史變遷,如今的景陽岡已變成一片緩起的沙岡。岡上古柏林立,國槐森然,觀之亦頗威嚴。岡右側立有一幢石碑,上刻“景陽岡”3個大字,系我國著名書法家、時任山東省委書記舒同於1958年所題。沙岡頂部正中,是由一株株墨綠婆娑的國槐護衛著的民族式建築的廟宇,俗稱“武松廟”。該廟3間起脊,單檐帶廊,青磚灰瓦,朱門紅窗,古樸典雅。據考證,該廟始建於明代中葉,距今已有500餘年的歷史了,系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58年,廟東二、三百米處,在景陽岡村出土石碑一塊,上鐫有“武松打虎處” ,現已移至景陽岡旅遊區內,由於時代久遠,碑陰大部分字跡已模糊不清,有極個別字跡尚可辨認。據考證,該碑立於北宋末年或南宋初期,景陽岡村中石碑原處才是武松打死老虎的地方。

主要展覽


景徠陽岡
景徠陽岡
景陽崗位於陽谷縣張秋鎮景陽崗村東100米。因小說中“景陽崗武松打虎”的故事而馳名國內外。據陽谷縣誌記,當年這裡崗阜起伏,草密林茂,人煙稀少,野獸出沒。今日的景陽崗已成一片沙崗,周圍炊煙裊裊。廟前方有一幢刻有“景陽崗”三個大字的石碑。
1973年以來,經省考古隊多次試掘,認定景陽岡為“龍山文化”遺址。該遺址現分為南北2岡,中間是一條公路。南岡東西長86米、南北寬75米,面積約6450平方米。北岡東西長24米、南北寬47米,面積約1128平方米,岡頂較平,高出四周地面約4米。遺址文化內涵較為豐富。從斷崖觀察,北岡文化層厚約2.5米,南岡約2米,還暴露有灰坑。從採集的標本看,以泥質陶為主,夾沙陶次之;陶色以灰陶為主,其次為黑陶、紅陶。紋飾有繩紋、籃紋、方格 紋、弦紋,葉脈紋等。可識器形有鼎、瓮、器 蓋等,還採集有石鏃、石鑿、骨鑿。1978 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4年景陽岡旅遊開發過程中,經聊城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組織考古人員勘探,發現是龍山文化城址。景陽岡城址為西南、東北走向,城呈舟形,長方形圓角,中間外弧,西北牆長1200米,東南牆長1160米、西南牆寬250米,東北牆寬3000米。城牆保存較好,高達數米,四門清楚。城內5個大小平等的台址,有的台址進行過夯打草袋堆垛,有的台址應為當時首領居住。遺址內出土過規格較高的石戊,陶質罐、鬲、盆。景陽岡龍山文化城址,是目前黃河流域發現的最早的城址之一。與中原相近,文化面貌雖然是山東龍山為主,也有一定量的河南龍山文化的因素。因此,景陽岡遺址是研究炎、黃、東夷文化的珍貴資料,2001年被確定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一考古發現,續寫了陽谷五千年的史前文明。

主要景觀


景陽崗
景陽崗
有三碗不過岡酒店、鄉民告示處、縣衙告示處、山神廟、武松打虎處、石碑、虎嘯亭、武松廟、湖心島、釣魚台、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場等20餘處。
“武松打虎處”石碑為南宋時期所立。
山神廟:已有200餘年的歷史,共3間,建在長30米、寬25米、高4米的土台上,坐北朝南,青磚灰瓦。廟內塑有武松打虎造像。廟的左前方立有原中共山東省委書記舒同題寫的“景陽岡”石碑,右前方立有著名書法家楊萱庭書寫的高3米的“虎”字碑。
虎嘯亭:位於景區西部,六角單檐,由徐悲鴻的夫人、書法家廖靜文題名。
碑林:在山神廟以北。因武松打虎的故事廣為流傳,故到景陽岡參觀旅遊的學術界名人大都在此題詞、賦詩、作書、繪畫。有關人員整理后,刻石立碑。多年積累,碑林漸成規模,到2001年底,有碑刻46碣。
武松廟:在北岡之巔。門匾額“武松廟”為趙朴初所書。園內東亭內為武松打虎處碑,西亭內為新鑄大鐘。
景陽岡
景陽岡
大殿系五開間三進深歇山式建築。殿內正中為武松塑像,像上懸“勛業昭彰”四字匾。牆內飾有國家一級美術師和民間藝術家合作的多幅木質彩刻壁畫。
“武松打虎”浮雕石像:佇立在山岡前。由著名畫家劉繼卣創作。象徵著除暴安良、見義勇為的武松精神。
“天下第一虎”石:位於景陽岡南部,傳為武松打死的那隻老虎的化身。“景陽春曉”石:位於景陽岡南端的一塊神奇的巨石,它形體美妙,正看如一“山”字。上刻著名書法家劉藝所書“景陽春曉”四字。2001年,景陽岡被定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現存古廟為1958年修建。廟前方有一幢刻有“景陽崗”三個大字的石碑,系我國當代著名書法家舒同所題。廟東二、三百米處,有一刻有“武松打虎處”的墨玉色石碑。1973年以來,經省考古隊多次試掘,認定景陽崗為“龍山文化”遺址。該遺址現分為南北2崗,中間是一條公路。南崗東西長86米、南北寬75米,面積約6450平方米。北崗東西長24米、南北寬47米,面積約1128平方米,崗頂較平,高出四周地面約4米。遺址文化內涵較為豐富。從斷崖觀察,北崗文化層厚約2.5米,南崗約2米,還暴露有灰坑。從採集的標本看,以泥質陶為主,夾沙陶次之;陶色以灰陶為主,其次為黑陶、紅陶。紋飾有繩紋、籃紋、方格紋、弦紋,葉脈紋等。可識器形有鼎、瓮、器蓋等,還採集有石鏃、石鑿、鑿。1978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活動


人物介紹

武松打虎
武松打虎
武松綽號“行者”,因為排行第二,又名武二,山東清河縣人,武松從小父母雙亡,由兄長武大郎撫養長大。武松自小習武,武藝高強,性格急俠好義。一次醉酒後,在陽谷縣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一隻猛虎,因此被陽谷縣令任命為都頭。武松兄長武大郎是一個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蓮試圖勾引武松,被拒絕,后被當地富戶西門慶勾引,姦情敗露后,兩人毒死了武大郎。為報仇,武松先殺潘金蓮再殺西門慶,因此獲罪被流放孟州。在孟州,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顧,為報恩,武松醉打蔣門神,幫助施恩奪回了快活林。不過武松也因此遭到蔣門神勾結官府的暗算,被迫大開殺戒。在逃亡過程中,得張青、孫二娘夫婦幫助,假扮成帶髮修行的“行者”。武松投奔二龍山後成為該支“義軍”的三位主要頭領之一,后三山打青州時歸依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