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機航空母艦

小型航母

直升機航空母艦是小型航母,也稱輕航母,是一種主要用於運載直升機和垂直起降戰鬥機的航空母艦。主要用於包括反潛作戰與密接空中支援在內的軍事任務。其任務可能為作為兩棲攻擊艦,也可能作為反潛。

直升機航艦可能有一個類似一般航艦的通體甲板,也可能擁有一個在其後部的直升機甲板。日本、韓國21世紀后也擁有列為運輸艦、美國F35B聯合攻擊戰鬥機或坦克登陸艦的直升機航母。

簡介


(圖)直升機航空母艦
(圖)直升機航空母艦
以裝載直升機為主,用於反潛和登陸作戰的航空母艦。有反潛直升機母艦和登陸直升機母艦之分。反潛直升機母艦,用於大型艦艇編隊和運輸船隊航行時的反潛護航有起降甲板小,升降機少,航速高等特點。前蘇聯的“莫斯科”級直升機航空母艦,排水量1.75萬噸,最大航速節,可載直升機16架,主要擔負搜索潛艇和反潛作戰。登陸直升機母艦,用於登陸作戰時運送登陸部隊和物資裝備實施登陸,具有起降甲板大,升降機多,有便於登陸部隊快速通行的電梯和寬大的登陸兵住艙等。法國的“聖女貞德號”直升機航空母艦,排水量1.23萬噸,最大航速26.5節,可載直升機8架,同時可運700人的登陸部隊和作戰物資。直升機航空母艦上設有供直升機起飛和降落用的甲板、機庫、升降機等,還有艦空導彈、艦炮和反潛武器等。

概貌


(圖)直升機航空母艦
(圖)直升機航空母艦
日向級直升機航空母艦(日文稱日向級護衛艦、ひゅうががたごえいかん、JMSDF DDH HYUGA class)是日本新型直升機航空母艦,採用全通飛行甲板設計,為服役時日本海上自衛隊最大水面作戰艦艇。其排水量甚至超過了義大利加里波第號、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和泰國差克里·納呂貝克號輕型航空母艦。
按照計劃,日向級服役后將取代現役的榛名級直升機驅逐艦。
日向級採用是全通式甲板設計,可以起降直升機或固定翼垂直起降飛機,具有了一定輕型航空母艦特徵。然而,暫時並沒有滑躍式甲板或彈射裝置以起降普通固定翼飛機
日向級雖然定位為直升機航空母艦,但也具有作為海上自衛隊旗艦的指揮能力。在將來日本自衛隊的國內外派遣任務(國際維和、人道救災、撤僑、離島奪回等)中,日向級將能成為跨軍種的聯合指揮平台,並滿足屆時大批直升機頻繁起降調度的需求只要後勤補保、人員借調做好並增設適當裝備,日向級也可供其陸上自衛隊的直升機起降調度,這使日本海自在這類任務的地位從現行的運輸者與火力支持者,一躍成為整個聯合行動的中樞。

研製背景


(圖)直升機航空母艦
(圖)直升機航空母艦
隨著當時海上自衛隊現役的榛名級直升機驅逐艦首艦榛名號的老化,日本在2000年中期開始討論其後續替代艦隻的建造計劃,即“平成16年度直升機驅逐艦計劃”(16DDH)。日本防衛廳對16DDH的要求包括:標準排水量13500噸,必要時可收容並操作整個護衛群的8架直升機,具備全天候的直升機起降能力以及完整的航空器補保能力;作業時,16DDH至少能同時讓2架直升機起降,並讓4架直升機保持在備便運用的狀態。

設計過程


(圖)直升機航空母艦
(圖)直升機航空母艦
2000年:第一幅草圖
16DDH最初的草圖在2000年12月日本防衛廳發表的“新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中,首次公布了一種16DDH的草圖,不過卻引來周邊國家十分異樣的眼光與質疑聲浪;在這些國家眼中,這幅16DDH草圖看起來非常不對勁,彷佛是批著“直升機驅逐艦”外皮的航空母艦。
榛名級、白根級的滿載排水量不過六千多噸,但是此時的16DDH光是標準排水量就足足有13500噸,滿載排水量更可能高達17000~18000噸。相比而言,而就連現在被亞洲鄰近國家罵到臭頭、被冠上“變相航空母艦”之稱的大隅級也不過是滿載13000噸。這樣的噸位完全足以與歐洲數種輕型短場起降航空母艦相提並論,因而被外界懷疑隱含有改造為航艦的企圖。
2002年:三種方案
在2002年年初日本《世界艦船》雜誌的報導中表示,16DDH已經進入進入概念研究的最後階段。此時16DDH有三種設計方案:
A方案:構型與日本現役DDH類似,將上層結構設於艦體中段,上層結構後方有機庫,飛行甲板設於艦尾,上面並設有通往艦體內部的飛機升降機。武裝都安裝在艦體前方甲板。
B方案:就是此前日本防衛廳最初公布的構型。
C方案:類似美國塔拉瓦級、黃蜂級兩棲直升機突擊艦,擁有航空母艦式的長方形全通飛行甲板,位於艦體右側的艦島也是航艦設計的典型,航空器起降效率居於三種方案之冠;而MK-41 VLS則位於艦島前端,此外也沒有艦炮。C案的構型最接近航空母艦,作業效率最好,也被該期世界艦船認為是最可能的方案。
2003年:大致定案
2003年9月17日,日本防衛廳公布新版本的16DDH設計,此版本幾乎奠定了今日16DDH設計的所有主要特徵與布局。此版本大致上與前述“C構型”類似,主要差別在於全通式飛行甲板到了艦首便向內收縮,此外上層結構設計也有所更動。在此幅設計中,飛行甲板左側共有三個直升機起降點,中心線附近則有兩座一前一後的航空器升降機。武裝方面,艦島前、後方各有一具美製最新型MK-15 Block 1B改良型方陣CIWS,飛行甲板前端兩側舷外各有三門機炮,艦尾右側裝有兩組八聯裝MK-41 VLS,艦體兩舷各設有一組新型324mm三聯裝HOS-303反潛魚雷發射器,至於FCS-3改相位數組雷達系統設於艦橋頂端。
2005年:正式定型
世界艦船2005年11月公布的版本日本2005年11月號的《世界艦船》雜誌發表的16DDH計算機繪圖,基本構型與前述2003年日本防衛廳的版本大致 相似,不過細部則經過不少修改,主要區別在於飛行甲板左側的外型向左舷延伸,使其面積擴大,而直升機起降點則增為四個;為了同時兼顧對付空中與水面目標的能力,兩具方陣快炮移至較低的位置,分別位於艦首甲板 右側以及艦尾左側的延伸平台上,原本安裝方陣的艦島前、后平台則改設大型半球狀天線。左舷前、後段各設有一個延伸平台,安裝了若干球型天線。而2007年5月號的《世界艦船》雜誌再度公布16DDH的計算機繪圖,與2005年12月號可說是一模一樣,這就是16DDH的最終面貌。

開工建造


(圖)直升機航空母艦
(圖)直升機航空母艦
兩艘16DDH由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會社橫濱造船廠承造,首艦(DDH-181)於2006年5月11日開工,2007年8月23日下水,命名為日向號,造價472億日圓,2008年8月完工並進行為時半年左右的試航,在2009年3月18日於橫須賀交艦成軍,替代2009年初除役的榛名號,成為第三護衛隊群的旗艦;至於二號艦(DDH-182)的進度約晚兩年,預計於2011年成軍,兩艦將分別取代兩艘榛名級直升機驅逐艦。同時,日向號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成立以來第一次恢復古國名的命名規則。

總體性能


(圖)直升機航空母艦
(圖)直升機航空母艦
日向級的作戰系統相當先進並且高度整合化,並且擁有優秀的信息傳輸能力以符合未來各軍種、載具之間“聯網作戰”的趨勢。動力系統方面,日向級將採用由四台LM-2500燃氣渦輪組成的COGAG形式,採用雙軸推進,極速是達傳統起降航艦水平的30節,航速20節時續航力達6000海浬。艦體兩側各有一條穩定鰭片與兩個穩定翼面,穩定翼分別位於鰭片前、後方。由於艦上各系統高度自動化,日向級雖然滿載排水量高達17000噸之譜,幾乎是白根級的兩倍半,但是艦上僅編製347名人員,而噸位只有日向級一半的白根級卻需要370人之多。日向級的艦體總共分為七層甲板,艦體前段設有下甲板機庫,挑高佔兩層甲板;機庫後方是航空機維修甲板,挑高佔三層甲板;前段與後段艦體中軸在線,各有一具直升機升降機。飛行甲板下方的第二甲板是綜合功能區,設置了船艦戰情控制中心、軍官生活起居空間與醫療設施,此外還可容納艦隊司令部的人員,並設置艦隊作戰中心(FIC)。

載機能力


(圖)直升機航空母艦
(圖)直升機航空母艦
艦載機方面,日向級標準配置的官方數字依舊為3架反潛直升機 加上1架大型掃雷/運輸直升機,不過近年防衛廳已經不再遮遮掩掩,公開“承認”日向級最多可搭載11架自衛隊的各型直升機,而且全部均能收容於長達125m的下甲板機庫;至於飛行甲板則有四個起降點,能同時操作4架直升機。
日向級的主力機種將是SH-60K反潛直升機,系由海自原有的SH-60J大幅改良而成,主要改進包括機體延長、換裝新的四葉片複合材料螺旋槳、新型主/被動吊放式聲納、新的戰術數據處理與顯示系統、包括電子支持裝置與誘餌投射器的整合式機載電子戰自衛系統、FLIR、高解析度的逆合成孔徑雷達等新裝備,武裝包括新式的97式魚雷、反潛炸彈、輕型反艦飛彈等,能執行反潛或反水面任務。
掃雷/運輸直升機則是日本在2000年代向英國、義大利採購、並授權日本川崎重工組裝的MCH-101,系合該公司EH-101重型直升機的掃雷衍生型(有配備機尾跳板艙門),取代日本海自現役的MH-53E掃雷直升機以及S-61運輸直升機隊,作為空中掃雷、運輸以及南極作業之用。
由於日向級的甲板強度容許超過30噸的MH-53E直升機起降,理論上日向級要操作同為30噸級的美製MV-22傾斜旋翼機 或20噸級的F-35B聯合戰術打擊機也不成問題。因此,日向級本身配置的直升機或許不多,但必要時可容納護衛群中其它通用驅逐艦的艦載直升機,將大大增加艦隊的運作彈性。值得注意的是,日向級的飛行甲板尺寸(長195m,寬40m)超過英國無敵級、義大利加里波底號、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等歐洲輕型航空母艦。
關於日向級是否有操作垂直起降戰機的潛力,日本防衛廳曾宣稱此種艦艇是純粹的直升機母艦,甲板不能承受垂直起降飛機的噴流,也沒有滑跳甲板,嵌在艦體中線的升降機限制了可運用的機體尺寸,不利於操作更大型的定翼戰機;不過日向級真實的設計就只有當事人才知道了。就艦體尺寸與甲板強度而言,日向級的確有搭載此類機種的潛力,就取決於飛行甲板是否經過對發動機熱焰的強化,以及艦上是否能容納配套的後勤支持設施,以及是否有足夠的彈藥、料件、燃油儲存空間;不過直到目前為止,日本還沒有任何自美國引進F-35B戰機的跡象。另外,日向級可以容納整支所屬護衛群的所有反潛直升機,統一進行保修與調度作業,使護衛群的遠洋持續作業能力和效率大增,這是過去榛名級、白根級直升機驅逐艦所達不到的能力。

通信指揮


由於身為具有艦隊旗艦功能的DDH,日向級將配備最先進的戰情處理系統與指管通情電監偵(C4ISR)裝備。日向級的作戰中樞為日本新近開發的先進技術戰鬥系統(Advance Technology Combat System,ATECS),大量採用現有商用組件技術以降低成本並方便升級。ATECS包含先進戰鬥指揮系統(Advanced Combat Direction System,ACDS)、FCS-3改、反潛情報處理系統(Anti Submarine Warfare Computing System,ASWCS)、電子戰管制系統(Electronic Warfare Control System,EWCS)等四個主要部分,以ACDS為核心,連結其它三個部分以及艦上各種雷達、射控、電子戰系統以及武裝,進行防空、反水面、反潛以及電子作戰;而前述ATECS的四個主要部分之間以光相網路連結,再經由採用民間TCP/IP網路協議的艦內廣域網路(Ship Wide Area Network,SWAN)連接艦上其它偵測、武裝等次系統。ASWCS整合了各型艦載聲納,並提供數據給各項反潛武器以及魚雷反制系統。此外,日向級將配備先進的衛星通訊與數據鏈網路系統,以實現與美軍相同的三軍聯合作戰能力,此外也可能具備美國海軍近年來研發的聯合接戰能力(CEC)。

武器裝備


(圖)直升機航空母艦
(圖)直升機航空母艦
防空方面,日向級的主要對空偵測/射控裝備為日本三菱電子精心研發的FCS-3主動式相位數組雷達,負責對空搜索/追蹤以及艦上海麻雀ESSM短程防空導彈的照射導控。
日向級的艦尾配置兩組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裝置,其中四管用於裝填裝填16發4枚一管的ESSM短程防空導彈,其餘則填入12枚VLA垂直發射反潛火箭;而在垂直發射器的左邊,還裝有一組獨立的再裝填裝置。除了硬殺手段外,日向級還配備Type-1電子戰系統,包括四具MK-36 SRBOC六聯裝干擾彈發射器,安裝在兩舷各一的延伸平台上,每個平台各裝二具;此外,艦上還設有曳航具四型魚雷反制系統。
反潛方面,日向級的艦首設有日本新開發的OQS-21大型低頻聲納,該聲納由正面圓柱狀數組與側面平面數組所組成,整個音鼓長度高達40m,聽音距離與淺水域操作能力勝過現役的聲納系統。與FCS-3一樣,OQS-21同樣也已在飛鳥號試驗艦上測試多年了。由於任務性質使然,日向級並未配備拖曳數組聲納系統。除了以反潛直升機投擲武器外,日向級本身也配備 了兩組三聯裝HOS-303魚雷發射器(安裝於艦體後段兩側的艙門內),除了MK-46Mod5魚雷外,還可發射日本自製的新型97式反潛魚雷。最初日向級預定配備 自行開發的“日本版VLA”,其戰鬥部換為97式魚雷,有效射程較搭載MK-46魚雷的美國原裝VLA的10km大幅增至18km;不過爾後為了節省成本,日本版VLA遂遭到取消,還是採用美國原裝的VLA。此外,艦上SH-60K直升機也以97式魚雷做為武裝。
為了遂行近接防禦,日向級還設有四挺12.7mm機槍,左右舷各裝兩挺,其中位於右舷的兩挺分別安裝於艦島前、後方的甲板上,左側的兩挺則分別設置於左舷前、後段各一的延伸平台上。

主要數據


(圖)直升機航空母艦
(圖)直升機航空母艦
標準排水量 13950t
滿載排水量(預估) 18000t
主尺度 197m*33*48m
吃水 7m
飛行甲板 195m*40m
動力 四台LM-2500燃氣渦輪組成的COGAG形式,採用雙軸推進
速力 30節以上
續航力 6000海里/20 節(預估)
成員 約340~360名
(蜉蝣註:此中很多數據各方說法不一,因此取用日文資料中的常見說法)
武備
Mk15 Block 1B 近程防禦系統 *2
HOS-303 3聯裝魚雷發射管 *2
12.7mm高射機槍 若干
八聯裝MK-41海麻雀點防禦導彈發射器*2
艦載機
SH-60K反潛直升機 3架
MCH-101掃雷/運輸直升機 1架
機庫可容納11架直升機